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调阅2010-2013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病历资料,选择病历资料完整且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正畸病人病历44例进行分析,实验组22例为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对照组22例为单纯直丝弓治疗组。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进行扫描分析,对治疗时间及辅助支抗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完成时,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和单纯直丝弓治疗组的前牙覆合覆盖均减少,上切牙切缘均向远中移动,上下磨牙均伸长,前下面高度均增加,两组治疗结束后硬组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直丝弓治疗组相比,治疗时间短,使用辅助支抗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是临床上一种速度快,费用低,效果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夏璐  史衍辉  赵堂民  兰赟 《生物磁学》2011,(11):2156-2158
目的:探讨安氏11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中GMD矫治器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选择36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病例,主要表现为以乳磨牙早失形成的磨牙近移或上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的非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MD推磨牙装置远移磨牙开辟后牙间隙。结果:36倒患者中除1例因上切牙唇倾致患者对面形不满意而改行拔牙矫治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第一磨牙平均远移5.6mm,远移到位平均4—5个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GMD装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器,但要掌握好适应症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钕铁硼永磁体与双阻板矫治器矫治Angle Ⅲ类错(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阻板矫治器基础上使用钕铁硼永磁体矫治Angle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15例替牙及恒牙早期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9-13岁,平均11-25岁.在双阻板矫治器的上下阻板安放第三代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钕铁硼,矫治过程中磁块间距的增加说明疗效,间距加1mm以上考虑加力.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常规头影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ANB角,Ao-Bo距,NA-PA角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B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力双阻板矫治器克服了传统矫形装置的缺点,从而能获得持续的矫形力,磁力调整易于控制,便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微螺钉种植体支抗(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MIA)技术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对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把患者分为MIA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头帽口外弓支抗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MIA组给予MIA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检测龈沟液MMP-2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MIA组正畸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两组正畸后6个月的SNA角、OB与OJ值低于正畸前,MIA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正畸前后SNB角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畸后6个月的龈沟液MMP-2值低于正畸前,MIA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MIA技术在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应用能抑制龈沟液MMP-2的表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头颅与牙齿的X线指标,从而促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术后一线化疗失败转移性胃癌患者10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阿帕替尼进行联合治疗,4周为一个周期,连续治疗两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生存情况,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比较,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进展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志物、MMP-9和VE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延缓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标志物及MMP-9、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4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溶栓后24h评分减少超过3分为溶栓早期有效组(24例),否则为溶栓早期无效组(25例),比较两组各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血生化、血压等均无差异(P0.05);早期有效组患者房颤发生率、脑白质病变发生率和溶栓前NIHSS评分较早期无效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有效组患者90天生活自理率较早期无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疗效好者3个月预后好;溶栓前无房颤、无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早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爱康肤银离子敷料在早期重度烧伤患儿中的应用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98例早期重度烧伤患儿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治疗,观察组采用爱康肤银离子敷料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率及感染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IL-6,IL-8,TNF-α,APTT,TT及PT均低于对照组,而F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康肤银离子敷料治疗早期重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前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瘦素(leptin)的变化及与牙周指标和辅助性T细胞(Th)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京中医疗区黄寺门诊部口腔科收治的80例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组)和65例于口腔门诊检查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SAA、leptin水平以及外周血中Th1、Th2、Th17细胞占比,并评估牙周指标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AA、leptin水平与牙周指标以及外周血中Th1、Th2、Th17细胞占比的相关性。结果:牙周炎组治疗前血清SAA、leptin水平,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D)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h2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牙周炎组治疗后血清SAA、leptin水平,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PLI、SBI、AL、PD较治疗前降低(P<0.05),外周血Th2细胞占比较治疗前增高(P<0.05)。牙周炎组血清SAA、leptin与PLI、SBI、AL、PD,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呈正相关,与外周血Th2细胞占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血清SAA、leptin水平增高,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下降,高水平SAA、leptin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以及Th亚群紊乱有关,检测血清SAA、leptin水平可评估侵袭性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以及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结合吉非替尼片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治疗的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62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给予艾迪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吉非替尼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疼痛减轻率、睡眠质量改善率和饮食改善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发现实验组28例存活,对照组22例存活,实验组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片较单纯应用吉非替尼片治疗EGFR阳性晚期NSCLC的疗效更好,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饮食状况,减轻疼痛,用药安全性较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对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临床疗效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所有受试者根据BMI的差异分作正常组(18.6 kg/m2≦BMI<23.0 kg/m2)35例、超重组(23.0 kg/m2≦BMI<25.0 kg/m2)53例、肥胖组(BMI≧25.0 kg/m2)22例。分析三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明显(均P>0.05)。肥胖组手术时长为(268.01±36.14)min,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超重组的(211.73±30.56)min、(224.12±34.87)min(均P<0.05);三组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康复时间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以及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正常组5年生存率为45.71%(16/35),超重组5年生存率为47.17%(25/53),肥胖组5年生存率为45.45%(10/2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BMI对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长具有一定影响,但和远期预后无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替普酶100 mg治疗,于90 min内滴注完毕,先静脉推注15 mg,再于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阿替普酶,最后于60 min内静脉滴注35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每次100 mL,每天1次。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等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SOD)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的预后情况(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血管再通以及冠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83%(45/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35/49)](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清TnI、CK-MB、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以及冠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的发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阿替普酶对比,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信迪利单抗与阿帕替尼在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信迪利单抗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并在治疗前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鳞癌抗原(SCC)水平;随后通过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生存期,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达到中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ORR、DCR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50、CA199、CEA、SCC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位OS、PFS较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CA50、CA199、CEA、SCC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开展二线治疗,不仅能降低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浓度,还能延长患者的预后生存期,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1(LRP11)、性别决定区域Y-BOX12(SOX12)表达特点,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取其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RP11、SOX12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组织中LRP11、SOX12表达差异。术后随访至2022年10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LRP11、SOX12表达水平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差异。结果:宫颈癌组织中LRP11、SOX1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度分化、FIGO分期II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LRP11、SOX12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度分化、FIGO分期I期、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P<0.05)。中位随访时间35(15-45)个月。共4例失访,成功随访病例为86例。LRP11、SOX12阳性表达宫颈癌患者的5年PFS生存率分别为67.19%,63.79%,明显低于LRP11、SOX12阴性表达宫颈癌患者的86.36%、89.29%(P<0.05)。LRP11、SOX12阳性表达宫颈癌患者的5年OS生存率分别为85.94%、84.48%,而LRP11、SOX12阴性表达宫颈癌患者的5年OS生存率均为100%(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LRP11、SOX12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与宫颈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低PFS生存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显微镜辅助下精准减压联合前路椎间隙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颈椎病患者,处理节段共73个;患者均行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髓核切除、Zero-P置入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和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分析,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的改变情况和邻近节段异位骨化形成(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2.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2.2±20.9)min,失血量(91.5±33.7) m L;未发生神经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椎间隙高度及Cobb角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中度和重度吞咽困难各1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获椎间骨性融合,未发生Zero-P融合器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出现继发性骨折。结论: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能够精准的去除神经脊髓组织的压迫,术后短期和中期临床疗效良好,同时显微镜下止血、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F20A)、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距离肿瘤边缘2 cm以上癌旁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不同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癌组织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I~II期患者的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F20A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KIF20A高表达组;LAPTM4B-35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LAPTM4B-35高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KIF20A mRNA高表达和LAPTM4B-35 mRNA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较高患者癌组织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上调。KIF20A 、LAPTM4B-35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h1及Th2细胞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机体Th细胞免疫应答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1个月后ALT复常率(22.5%,50.0%,67.5%,87.5%)显著高于对照组(5.0%,20.0%,42.5%,62.5%)(P0.05),治疗3个月后血清HBV DNA转阴率(45.0%,80.0%,9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5%,45.0%,55.0%)(P0.05),治疗6个月后HBe Ag转阴率(52.5%,72.5%)显著高于对照组(30.0%,50.0%)(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Hbe 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CD3~+CD4~+IFN-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CD3~+CD4~+IL-4~+在治疗3个月后显著上升(P0.05),联合组则在治疗6个月后显著上升(P0.05);而联合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CD3~+CD4~+IFN-γ~+(36.7±8.2,34.8±7.9,32.1±7.5,23.7±7.3)显著高于对照组(34.2±7.6,31.4±8.2,29.3±8.1,19.8±7.7)(P0.05),联合组治疗后6个月CD3~+CD4~+IL-4~+(0.7±0.4,1.1±0.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9±0.3,1.3±0.6)(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可能通过调控Th细胞免疫应答,协同抗病毒效应,从而清除HBV。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白紫+替吉奥(S-1)二线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胃癌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Her-2阴性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白紫+替吉奥二线治疗,观察组给予白紫+替吉奥二线+信迪利单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在随访24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达到中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ORR、DCR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位OS、PFS较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白紫+替吉奥二线)是影响HER-2阴性胃癌达到中位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白紫、替吉奥二线与信迪利单抗联合治疗不仅能保障Her-2阴性胃癌治疗的安全性,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癌HBV感染患者279例为研究对象,以血清HBV-DNA载量10~5 copies/ml为界限,分为高病毒复制组128例,低病毒复制组1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病毒复制组分为高-治疗组64例、高-对照组64例,将低病毒复制组分为低-治疗组76例、低-对照组75例。高-治疗组和低-治疗组术后给予恩替卡韦0.5 mg/d,高-对照组和低-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手术前、术后7 d各组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高-治疗组、高-对照组、低-治疗组、低-对照组术后血清ALB、PA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AL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治疗组或低-治疗组术后血清ALB、PA均高于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血清ALT水平均低于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治疗组或低-治疗组术后血清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同期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治疗组与高-对照组、低-治疗组与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显著改善肝癌HBV感染患者术后的血清HBV-DNA载量水平和肝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S100A4、衰变加速因子(CD55)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江北院区/陆军第958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24例GIST组织和对应的瘤旁正常组织病理蜡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100A4、CD55在GIST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100A4、CD55在GIST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CD55表达与GIST患者肿瘤大小、核分裂相、NIH分级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GIST患者年龄、性别、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S100A4、CD55低表达的GIST患者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低于S100A4、CD55高表达的GIS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CD55低表达组患者5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高于S100A4、CD55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A4、CD55在GIST组织存在高表达, 二者可能参与了GIST的侵袭与转移,并与患者术后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介入治疗对伽玛刀治疗肝癌肝硬化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癌肝硬化患者共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伽玛刀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介入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4%,显著高于对照组(53.3%,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2%、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2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经对症治疗均有效好转,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介入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