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NE)、5-羟吲哚乙酸(5-HIAA)]和糖脂代谢[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P0.05)。两组治疗4周后PANSS中的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评分、总分、FPG、TC、TG及血清多巴胺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NE、5-HIAA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BMI均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5.00%(6/40)、12.50%(5/40),二者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对机体糖脂代谢和BMI影响轻微,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为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将同期收治的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51.1±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7±4.8)分(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为9.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实际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在对2014-2015年精神科患者就诊记录中随机选取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随时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之后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利培酮,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阿立哌唑的效果明显,临床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分别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血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28,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n=28,利培酮治疗)、奥氮平组(n=28,奥氮平治疗),均治疗8周,对比三组患者症状评分、血脂、肝功能、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8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整体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治疗8周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阿立哌唑组,且奥氮平组高于利培酮组(P<0.05);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阿立哌唑组,且奥氮平组低于利培酮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比较无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8周后延迟回忆数、即刻回忆数、回忆总数、再认数评分均高于利培酮组、奥氮平组(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ALT、AST、TBIL高于治疗前(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ALT、AST、TBIL高于阿立哌唑组、奥氮平组(P<0.05)。结论: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应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可获得相当的治疗效果,其中利培酮对肝功能影响较大,奥氮平对人体血脂影响较大,阿立哌唑对血脂、肝功能影响轻,改善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利培酮、奥氮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简称难治性精分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精分症患者108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不同时期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照组的77.78%(P0.05)。两组治疗1周后~治疗8周后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及PANSS总分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且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8周后的阴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81%(P0.05)。结论:阿立哌唑较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分症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建议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乔宇 《蛇志》2017,(3):295-296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钠和地塞米松结合用于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桥本甲状腺炎患者78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状腺素钠治疗,实验组给予甲状腺素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TSH、FT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素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腺激素(TH)及血脂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01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甲状腺素(F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Hcy及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FT3、FT4、Hcy及血脂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Hcy与FT3、FT4、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T3、FT4均较治疗前升高,Hcy、TC、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FT3、FT4、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cy、TG、TC、LDL-C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Hcy与FT3、FT4呈负相关(P0.05),与TC、TG呈正相关(P0.05),而与LDL-C、H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FT3、FT4、Hcy及血脂水平表达异常,且Hcy与FT3、FT4、血脂水平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监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上述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手术后、碘131(131I)清甲治疗前停用甲状腺素造成的短期甲减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DTC术后患者53例作为试验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于停服甲状腺素第二天空腹采血行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血钙(Ca)、血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等各项检查,停服甲状腺素4周后于131I治疗前再行上述检查,对照组于体检当日采空腹血测相同项目。结果:试验组患者停药前血清FT3、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服甲状腺素后,试验组患者血清TSH升高,T3、T4水平降低,血BGP、血Ca、PICP、ICTP水平降低,与停药前及对照组的检验结果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停药后,骨密度与停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服甲状腺素前后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可明显影响患者骨代谢,应于131I后及时给予甲状腺激素,及时纠正甲低状态,同时也可适量补充钙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奎硫平与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4例,A组患者口服奎硫平,起始剂量50 mg/d,最大剂量450 mg/d,平均(327.8±75.8)mg/d;B组患者口服阿立哌唑,起始剂量5 mg/d,最大剂量30 mg/d,平均(21.5± 3.6) mg/d;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末应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NS)评价临床疗效,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12周后,A组痊愈19例(35.2%),显效15例(27.8%),好转15例(27.8%),无效5例(9.3%),显效率为63.0%,有效率为90.7%;B组痊愈20例(37.0%),显效14例(25.9%),好转15例(27.8%),无效5例(9.3%),显效率为70.0%,有效率为90.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2周末开始两组PANNS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PANNS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A组头晕、口干、食欲减退多于B组,B组失眠、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多于A组(P<0.05).结论:奎硫平与阿立哌唑治疗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虽有异同,但两种药物临床疗效相当,适合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脂代谢和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根据中医证型将其分为湿热困脾组23例、阴虚热盛组21例、气阴两虚组20例、阴阳两虚组22例与血瘀脉络组18例。检测并对比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与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阴虚热盛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与血瘀脉络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湿热困脾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湿热困脾组(P0.05);阴阳两虚组TG、TC、LDL-C水平低于阴虚热盛组、气阴两虚组、血瘀脉络组(P0.05)。湿热困脾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与血瘀脉络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低于阴虚热盛组(P0.05)。湿热困脾组、阴虚热盛组、气阴两虚组、血瘀脉络组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高于阴阳两虚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阴阳两虚组(P0.05),各组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脂代谢和甲状腺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变化,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病情变化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瘿瘤消散汤联合左甲腺素钠片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甲腺素钠片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瘿瘤消散汤联合左甲腺素钠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横截面积和最大直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最大横截面积、最大直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试验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SH、TRAb及FT3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试验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FT4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瘿瘤消散汤联合左甲腺素钠片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糖、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2DM合并CHD患者上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原饮食、运动疗法及降压、降糖治疗方案不变的条件下,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降脂通脉胶囊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CE)-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 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C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降脂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T2DM合并CHD患者的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但不会进一步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氧化应激、血糖水平以及肾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7例,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48例,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CCr)、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24 hU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Cr水平提高,24 hUP、SCr、BUN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4 hUP、SCr、BUN水平更低,CCr水平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DA水平均降低,SOD、GSH -Px水平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更低,SOD、GSH -Px水平更高(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疗效明确,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改善肾功能与血糖,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针刺疗法联合治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膈肌功能及炎症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46例)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46例)。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膈肌功能、炎症免疫指标及胃肠功能,同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撤机前氧合指数(OI)、pH、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撤机前右侧膈肌呼气末厚度(Tdi-ee)、吸气末厚度(Tdi-ei)、膈肌增厚分数(TFd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撤机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低于对照组,CD4+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撤机前胃肠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膈肌功能、炎症免疫指标中的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与双叶切除术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0,双叶切除术)和B组(n=53,甲状腺全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生活质量、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短于A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生活质量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预后与双叶切除术相当,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和甲状腺功能,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神经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帕利哌酮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精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BDNE、神经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BDNE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且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较高(P<0.05),但血清BDNE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PRS、SDSS、ADL评分对比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BPRS、SDSS皆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将帕利哌酮应用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当中,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血清BDNE水平,并降低神经病性和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