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萍 《现代护理》1999,5(11):12-12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必须以自体的正常皮肤移植到创面才能修复创面,提高生存率。但此类病人往往残留正常皮肤很少,无法提供足够的皮肤作为供皮区。由于难以迅速覆盖创面而致全身感染及代谢紊乱,以至对大面积烧伤的治愈率未能有明显的提高。八十年代将微粒皮肤移植法[1]应用于临床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院对微粒皮肤移植法作了进一步改进,从1991年~1996年经临床治疗5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微粒皮肤移植法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中,年龄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非功能部位应用白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优势。方法以异体皮为载体,将自体刃厚皮片制作成微粒皮后均匀地移植于创面,术后结合rhGH治疗,观察烧伤非功能部位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修复质量。结果14例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3.0±5.2)d,其中8例随访2年,移植区皮肤较平整、颜色呈灰褐或淡红色,质软、收缩少。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非功能部位应用自体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结合术后rhGH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交联型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早期切痂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01-09/2006-10在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就诊的中面积和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16例共48个观测创面,患者均知情同意。患者于伤后3~5d休克期平稳渡过后行肢体创面切痂术,自体微粒皮移植组观测24个创面,均位于复合皮移植组创面的邻近或对侧肢体相同部位。①复合皮移植组:切痂创面用交联型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由江苏启东医疗用品研究所提供) 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 异体皮覆盖。②自体微粒皮移植组:切痂创面用自体微粒皮移植 异体皮覆盖。术后6周异体皮脱落,两组散在肉芽创面行小邮票状皮片补充移植修复创面。术后定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及收缩率,并行创面组织学检测。结果:两组48个创面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异体皮成活情况相近。②术后6周,复合皮移植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低于自体微粒皮移植组(P<0.05);经补充植皮后即术后8周两组创面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移植术后6,8,12周,复合皮移植组患者的移植创面收缩率均显著低于自体微粒皮移植组[(10.28±2.36)%,(16.25±3.78)%;(15.68±1.79)%,(30.42±3.65)%;(22.07±1.39)%,(42.83±2.74)%(P<0.05)]。④术后8周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复合皮移植组创面愈合处上皮化良好,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基底膜结构完整;自体微粒皮移植组上皮层仍较薄,细胞分化不良,真皮内胶原排列较紊乱。结论:交联型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早期切痂创面,能够抑制瘢痕增生,改善创面愈合质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一期四肢切削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与分次切削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大面积烧伤患者12例作为观察组,手术分2次进行,首次优选2个肢体,创面切削痂后自体微粒皮移植加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覆盖,712 d后剩余2个肢体再行相同手术方法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四肢行切削痂自体微粒皮移植加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覆盖一期完成。对比观察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人数、术中切削痂面积、术中输液总量、输注浓缩红细胞数量、30 d皮肤愈合率、痊愈时间、创面脓毒症、死亡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及总手术植皮面积、手术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每次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RBC用量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0 d皮肤愈合率提高,痊愈时间、创面脓毒症、死亡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次手术时间缩短1.135 h,平均手术次数减少0.5次。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行四肢分次切削痂自体微粒移植加异种皮移植治疗,可明显减轻对患者的二次打击,同时保证了自体微粒皮移植密度,从而促进了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创面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重点,植皮面积大,供皮区少,已成为创面修复的难点,自1985年张明良教授开展微粒植皮以来,自体微粒皮移植是目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有效修复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内外报导愈来愈多。本院2005~2008年应用自体微粒植皮技术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3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创面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重点,植皮面积大,供皮区少,已成为创面修复的难点,自1985年张明良教授开展微粒植皮[1-2]以来,自体微粒皮移植是目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有效修复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内外报导愈来愈多.本院2005~2008年应用自体微粒植皮技术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3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深度大面积烧伤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 大面积深度烧伤于4~5天即行切痂,以异体甘油皮为支架,将有限的自体皮制作成微粒皮后均匀地复合植于创面。结果 对8例共14个肢体2个躯干进行早期切痂后异体甘油皮+自体微粒皮的复合移植,成活后的创面平坦、外观平整、颜色淡红或近似正常皮肤,触软、收缩少。结论 异体甘油保存皮+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是大面积深度烧伤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体微粒皮移植是目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有效方法,可利用少量分割成的微粒自体皮扩展修复创面,皮片的扩展面积可增加14~18倍.自体皮源紧张的患者,可以使有限的供皮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在烧伤早期较大范围地切除坏死皮肤,减少手术次数.  相似文献   

9.
自体微粒皮移植异种皮覆盖治疗大面积烧伤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6-2004年我院应用自体微粒皮移植加异种皮覆盖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3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性研究我院1993-2002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64例,根据早期创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和切痂邮票状植皮术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行一次性大面积切痂自体微粒皮和大张异体皮联合移植术,切痂邮票状植皮术组分次行部分Ⅲ度创面切痂自体邮票状皮片移植术。观察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后的临床过程,并比较两组患者脓毒症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①5-7 d,异体皮表皮层出现疱状变性;2周左右,异体真皮出现黑色斑点;4-6周,形成痂皮脱落,其下为新生表皮覆盖。②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脓毒症和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34.4%和18.8%,明显低于切痂邮票状植皮术组的62.5%和4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切实可行、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我科于2002年1月~2004年3月,收治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4例,均应用了自体微粒皮移植,异体大张皮覆盖,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22例行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其中58例行传统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对照组),64例行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二次植皮手术率、首次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比较出院时及术后3、6个月创面瘢痕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患者瘢痕评价量表(PSAS)]及日常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观察组二次植皮手术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脓毒症及MO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首次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创面VSS、PSAS评分均逐步降低,出院时及术后3、6个月,观察组创面VSS、P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MBI评分均逐步升高,出院时,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探讨缺表皮第二层自体微粒头皮移植治疗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可行性,选择2000-01/2006-05唐山钢铁公司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特大面积烧伤患者29例,平均烧伤面积(86.26±3.79)%,Ⅲ度烧伤面积(52.69±9.11)%。诊断依据:根据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确定的标准,热烧伤系指单纯由热力所造成的局部或全身性损伤,如热水、火焰、蒸汽、钢(铁)水等所致损伤。每例患者均取两层皮片:首先于头部取含表皮的自体刃厚头皮,约0.5%体表面积,厚0.10~0.25mm,作为正常自体微粒头皮移植组;再于同一部位取面积、厚度均相同的缺表皮第二层头皮,作为缺表皮第二层自体微粒头皮移植组。两组皮片分别放入不同的剪皮杯内制备微粒皮浆,涂抹于新鲜异种猪皮的组织面,然后移植于较为对称、烧伤面积基本相等的两处Ⅲ度切痂创面上,扩张比例为1:10~1:15,抗菌药物纱布包扎。术后第2,3,4,5周末观察异体皮脱落处露出创面的愈合情况,两组创面愈合率均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提高,相同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9~0.12,P均>0.05)。表明缺表皮第二层自体微粒头皮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方法,缓解了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皮源匮乏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烧伤切痂微粒皮移植7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大面积深度烧伤切痂微粒皮肤移植异体皮覆盖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1999年12月共72例手术切痂微粒皮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微粒皮移植术后创面一次覆盖达90%以上者22例,13例术后创面愈合小于60%,需后期多次换药肉芽创面游离植皮术。50例存活,22例死亡者主要原因为创面胞毒症和多脏器衰竭。结论:影响微粒皮移植的因素除了年龄、烧伤面积和深度、早期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和烧伤休克外,手术切痂时机,异体皮的质量、微粒皮的密度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用作微粒皮的覆盖物除异体皮外包括猪皮、羊皮、自体焦痂、凡士林油纱布等,由于猪皮皮肤结构与人体相近似,价廉易得,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微粒皮覆盖物。目的:观察脱细胞猪皮为覆盖物的微粒皮移植术运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采用早期切(削)痂术或肉芽创面清创后,行自体微粒皮移植、以脱细胞猪皮为覆盖物,移植后观察覆盖物脱落以及创面修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术后脱细胞猪皮与创面粘贴良好,术后5~7d首次换药见脱细胞猪皮呈黄褐色或紫黑色,脱水干燥,猪皮下偶有少量积液,开窗引流后猪皮未溶解脱落;三至四周脱细胞猪皮干燥坏死、与创面逐步分离,猪皮脱落后创面完全愈合,鲜有创面裸露,创面愈合后瘢痕较轻,外观及弹性可。提示,脱细胞猪皮可替代大张异体皮成为微粒皮移植术的理想覆盖物,可使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用作微粒皮的覆盖物除异体皮外包括猪皮、羊皮、自体焦痂、凡士林油纱布等,由于猪皮皮肤结构与人体相近似,价廉易得,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微粒皮覆盖物。目的:观察脱细胞猪皮为覆盖物的微粒皮移植术运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采用早期切(削)痂术或肉芽创面清创后,行自体微粒皮移植、以脱细胞猪皮为覆盖物,移植后观察覆盖物脱落以及创面修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术后脱细胞猪皮与创面粘贴良好,术后5~7d首次换药见脱细胞猪皮呈黄褐色或紫黑色,脱水干燥,猪皮下偶有少量积液,开窗引流后猪皮未溶解脱落;三至四周脱细胞猪皮干燥坏死、与创面逐步分离,猪皮脱落后创面完全愈合,鲜有创面裸露,创面愈合后瘢痕较轻,外观及弹性可。提示,脱细胞猪皮可替代大张异体皮成为微粒皮移植术的理想覆盖物,可使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早期切(削)痂植皮、尽早修复创面是整个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自体皮源不足是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所面临的关键性难题,由于微粒皮移植技术的运用大大节省了自体皮源,而成为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经典的微粒皮移植术需以大张的同种异体皮肤为覆盖物,因异体皮来源困难且价格昂贵使该法广泛运用受到限制,尤其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困难,2 0 0 0 - 0 9~2 0 0 3- 0 9间,笔者采用喷洒法皮粒播植术[1] ,并以自制新鲜条状猪皮作为创面覆盖物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以往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常采用带有表皮的正常头皮微粒 异体(异种)皮混合移植.由于患者自身皮源缺乏,手术次数多,刨面暴露时间长,死亡率高.目的:观察自体微粒头皮与第2层微粒头皮混合移植治疗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效果,并与常规微粒头皮移植进行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5-01/2008-01在唐山钢铁公司医院烧伤科、唐山工人医院烧伤科、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唐山路北红十字医院、唐山二五五医院烧伤科及唐山市第三医院烧伤科完成.对象:选取特重烧伤患者102例,平均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60.55±3.21)%,Ⅲ度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1.74±2.98)%,手术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2.19±5.44)%.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选取较为对称、创面性质相同的2处Ⅲ度烧伤切痂创面进行对照.实验组行带表皮的正常自体微粒头皮与缺表皮的第2层自体微粒头皮混合移植;对照组移植常规微粒头皮.自头部取下的皮片面积与受皮区面积之比均为1:10~1:15.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网格计数法统计头皮移植后第3,4,5周末两组的创面愈合率.结果:移植后第3,4,5周末两组创面愈合率基本相近(P均>0.05).结论:自体微粒头皮与第2层微粒头皮混合移植是一种治疗特重度烧伤的有效方法,可使头部供皮增加2倍,缓解了特重度烧伤患者自体皮源匮乏的用难,与传统正常头皮微粒移植相比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组织工程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微粒皮移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观察组织工程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微粒皮移植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2005-04/2008-06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烧伤整形科严重烧伤和瘢痕患者8例12个创面,采用脱细胞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脱细胞真皮复合自体微粒皮移植修复创面.12创面中,10个创面复合皮完全成活,1个创面出现散在点状坏死,经换药8 d愈合.1例植皮部分成活,经补充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随访6~12个月,复合移植皮肤质地柔软,弹性良好,无瘢痕增生,类似全厚皮片.提示采用脱细胞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微粒皮移植修复严重烧伤创面,疗效满意,没有排斥反应,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微粒皮移植术是一种用1%~2%的自体皮覆盖30%的烧伤面积,从而挽救患者生命的手术.烧伤面积>70%且Ⅲ度烧伤患者自体供皮区少、需皮量大,临床治疗困难,切痂微粒皮移植手术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重要手段之一~([1,2]).术中电动取皮刀及碎皮机的使用,也大大缩短了手术和创面暴露的时间.为探索此类患者手术前后的最佳护理方法,本文回顾我院2005年3月-2008年5月实施的大面积Ⅲ度烧伤切痂微粒皮移植术4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