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中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的知识共享问题, 通过构建微分博弈模型, 运用HJB方程分别考察三种知识共享博弈情形下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的最优知识共享策略。通过三种博弈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Stackelberg主从博弈情形下, 知识共享投入补贴作为一种激励策略可促进配套企业知识共享意愿、双方各自知识共享收益以及双方知识共享总收益均优于Nash非合作情形;协同合作博弈情形下双方各自知识共享意愿、各自知识共享收益和双方知识共享总收益均优于非合作情形, 且收益分配系数α存在一个阈值, 可实现双方个体收益的帕累托最优。最后, 通过数值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复杂装备"主制造商—核心供应商"二级供应链为对象,构建主制造商成本补贴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主制造商最佳知识投入、最佳成本补贴和核心供应商的最佳知识投入,以及主制造商和核心供应商的信息集成能力、知识投入和主制造商给予的成本补贴的关系.结果表明:核心供应商的知识投入与主制造商给予的成本补贴成正比,主制造商的知识投入与成本补贴无关.主制造商对核心供应商成本补贴与自身信息集成能力成正比,与核心供应商信息集成能力成反比.主制造商的知识投入与自身信息集成能力成正比,与核心供应商无关.核心供应商知识投入与主制造商信息集成能力、核心供应商信息集成能力都成正比.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包含一个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的供应链中的广告博弈协调问题.将该问题构造为一个两层次的博弈: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以及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博弈.供应商作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主导者,拥有产品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决策权,而零售商则通过在当地市场上的广告促销投入来影响需求,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收益.研究发现,供应商可以通过简单地设定适当的批发价来影响零售商的广告促销投入,从而使得整个供应链实现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4.
以Stackelberg合作博弈为基本方法构建优化Shapley值的修正模型研究三层级结构港口供应链的收益分配.基于优化Shapley值的分配模型论证供应链整体收益与参与体努力程度有关,并以综合考虑投入、风险、贡献、地位等因素的努力程度系数的对Shapley分配进行修正,分配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合作的必要条件.在所设计的契约中,参与体努力工作,会获得收益补偿,反之会有收益扣减,从而使整个港口供应链达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有效保障收益分配的科学公平性,最后通过算例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低碳供应链减排合作的政府补贴问题,分别构建了在纳什博弈、斯塔克尔伯格博弈和供应链集中决策三种不同的博弈关系下,政府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减排投入进行补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的最优减排成本投入和政府的最优补贴率,并进一步讨论了政府补贴行为和企业选择减排合作行为之间的互动博弈。研究显示:政府提供的减排补贴和企业的收益随着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的紧密程度不同而不同,在纳什博弈下最高,在集中决策下最低,斯塔克尔伯格博弈下介于两者之间。比较了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中企业分别处于领导者和跟随者时获得的政府补贴的差异。同时在政府补贴行为和供应链企业合作行为的交互博弈中,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不对任何一方实行减排补贴。  相似文献   

6.
考虑了随机干扰因素对政企协同救灾策略的影响,建立了Nash非合作博弈,成本分担Stackelberg博弈和协同合作契约三种随机微分博弈模型,并分别求得了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情形下的最优救灾策略及收益.通过对比分析均衡结果,发现:协同合作情形下的期望值和方差最大,成本分担情形的期望值和方差次之,无成本分担期望值和方差最小,说明在随机因素的干扰下,政府和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系统效益,就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收益与风险相伴随.同时发现,随机因素干扰使得真实值与其预期值存在偏差,但在一定可信度下,它们总是围绕期望值波动并且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服务网络中,知识供应方和知识需求方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重复博弈,并根据收益矩阵选择有利策略逐渐模仿,最终采用某个策略达到了演化稳定均衡状态.首先,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知识服务网络的复制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然后,采用多智能体建模仿真方法及Netlogo仿真平台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在不同的初始情况下,知识主体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与各主体中采取合作策略的初始比例和鞍点的大小关系有关,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在制造商向零售商提供低碳产品推广补贴的背景下,考虑一个主导制造商和两个跟随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研究两个零售商竞争与合作情况下的供应链减排及低碳产品推广决策,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分别构建了竞争模式、合作模式的模型,得到最优减排水平、低碳产品推广投入及低碳产品推广成本分摊比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种模式的最优减排水平不变;与竞争模式相比,合作模式下零售商低碳产品推广投入更低,利润更大,而制造商分摊比例更大,利润更小;当竞争系数大于两个零售商低碳产品推广敏感系数之和时,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更高,通过谈判协调,可以提高双方的利润.最后运用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刘伟  徐可 《运筹与管理》2022,31(10):90-97
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以两个异质性制造企业组成的寡头竞争市场为研究对象,参考经典研发竞争AJ模型和非对称研发模型,建立考虑IT基础设施作用的外部知识对企业流程创新影响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对于异质性企业来说,成本和IT基础设施投入占优的企业通过流程创新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且企业通过合作创新方式引入的外部知识量也随着初始生产成本差异和IT基础设施投入的变化而改变,总体来说,企业异质性是企业流程创新竞争不平衡性的重要原因。考虑IT基础设施作用的情况下,企业引入外部知识进行流程创新对均衡产量具有正向影响,对均衡利润的影响存在阈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由于溢出效应的存在,两个企业的均衡利润随领先企业的IT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领先企业的均衡利润随IT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幅度更大,且领先企业的均衡利润占优。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加强IT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外部知识利用,提升企业流程创新能力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企业之间通过相互参股组成股权联盟提升收益和竞争力来应对多变的环境成为企业股权改革的趋势。在实际管理实践中,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通过参股战略以改善各自绩效从而提升供应链效率。本文考虑在线性市场需求环境下,构建了由供应商A与制造商B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供应商A对制造商B实施参股战略的供应链模型。引入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讨论分散式与集中式情况下各节点企业的最优决策。研究表明,供应商A对制造商B参股不能消除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基于此设计了收益共享和线性转移支付的协调契约。该契约通过调整批发价使供应商A与制造商B以任意比例分配系统利润,使供应链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11.
在对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一个基于吸收能力和知识透明性的知识联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吸收能力和知识透明程度对参与组织决策和利润的重要作用。最后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知识网络中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核心节点的收益分配策略和普通节点的知识共享策略选择决策,得到了模型的均衡解、复制动态和稳定性,讨论了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数值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核心节点选择"高收益分配策略"、普通节点选择"知识共享策略"的概率是一个震荡性螺旋提升过程;2)影响普通节点知识共享的正向因素有"普通节点用于知识共享的资金投入量"等;3)影响核心节点收益分配策略选择的正向因素有"普通节点出入度期望值"等.  相似文献   

13.
张庆普  张伟 《运筹与管理》2013,22(1):221-229
运用行为经济学和博弈论方法建立了知识溢出条件下的知识生产模型并分析了组织内个体进行知识生产活动时的知识投入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在知识溢出水平一定情况下,从自身综合成本最小化考虑,个体往往会倾向于从其他个体的自主创造知识中获益,而将主要精力用于从其他个体处寻求知识;组织内知识存量大的个体在进行知识生产活动时,倾向于自主创造知识,而知识存量小的个体倾向于从外界寻求知识;位于组织中心位置和结构洞桥位置等重要位置的个体在进行知识生产活动时,倾向于自主创造知识,而其他普通位置的个体倾向于从外界寻求知识.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知识增长和知识创新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知识增长的一般规律 ,导出了一个描述知识增长规律的拟线性微分方程 x=(α+β-γ) x,为知识增长与知识创新的研究提供了数学模型 .由此模型 ,我们得到了几个有意义的结论 .  相似文献   

15.
应急决策知识发现的推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复杂多变的应急决策环境中,如何根据已有的决策背景知识和当前发生的应急问题,进行有效的知识推理是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实现知识发现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范畴论和定型范畴论,提出了一种从联想和推演两个角度实现的知识推理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类推定型函子(Functor)和推出(Pushout)来实现的,它将推理形式转变成一种范畴化知识结构上的计算过程。该方法能够通过有效的知识推理,从已知的决策背景知识中获得新知识,以辅助决策者进行有效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王海坤  李刚  牛向阳 《大学数学》2006,22(4):138-141
讨论了数学默会知识的涵义以及主要特点,论述了数学默会知识对数学学习和数学研究的影响及其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入“知识浓度”和“知识应用速度”两个概念,利用知识稀释效应的系统动力方程解释知识溢出机理。从突变视角分析了知识溢出的突变特性,借鉴尖点突变理论对系统动力方程进行换元变换,建立了知识溢出状态的尖点突变模型,讨论了知识稀释系统控制因子的变化与知识溢出状态间的判定规则,说明了知识应用过程中知识溢出特性如突跳、滞后效应等特性及知识溢出态和接受态之间转化的尖点突变机理。最后,利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以省级行政区为对象的知识溢出状态、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知识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团队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跃进  梁樑  余雁 《运筹与管理》2004,13(5):151-154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团队的核心能力在于能够实现知识共享,因此对团队知识共享及形成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在阐述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与官僚层级制组织相比更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基础上,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团队知识共享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团队知识管理的三个误区,并首次提出了团队知识形成的三种机制和途径:事前学习、事中学习和外部学习。  相似文献   

19.
Vahid  Hamid 《Acta Analytica》2007,22(3):223-237
It has recently been argued that any epistemological theory that allows for what is called basic knowledge, viz., knowledge that an agent acquires from a certain source, even if he fails to know that the source is reliable, falls victim to what is known as the problem of easy knowledge. The idea is that for such theories bootstrapping and closure allow us far too easily to acquire knowledge (justification) that seems unlikely under the envisaged circumstances. In this paper, I begin by highlight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epistemic) legitimacy and dialectical effectiveness of such inferences. After evaluating some of the well-known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I offer a mixed view of the legitimacy of easy knowledge inferences while trying to provide novel explanations as to how contrary intuitions arise.
Hamid VahidEmail:
  相似文献   

20.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structures often rely on a probabilistic version, known as the basic local independence model. The paper outlines various procedures for estimating its parameters, including maximum likelihood (ML) via the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EM) algorithm, the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minimum discrepancy (MD) estimation as well as MDML, a hybrid method combining the two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