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与3种常用抗菌药物(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分别联用对临床分离的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有效地治疗MRSA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获得纯培养后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根据CLSI(2006年)标准,微量肉汤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测定及药敏试验,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 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对30株MRSA的MIC50分别为0.5~4、16~256、8~256、128~1024 μg/ml,MIC90分别为4、256、256、1024μg/ml;利奈唑胺与左氧氟沙星联用MIC90降为2μg/ml,利奈唑胺与利福平联用MIC90降为1μg/ml,利奈唑胺与庆大霉素联用MIC90降为2 ug/ml.结论 利奈唑胺对MRSA有较高敏感性,利奈唑胺与利福平联合应用以协同作用为主,利奈唑胺与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联合应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二者均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利奈唑胺对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的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各36株,分别在含有特定浓度的利奈唑胺等药物培养基内培育,采用B-D培养基比例法测定各菌株在体外试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利奈唑胺对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MIC均在0.25~0.50 μg/ml,其中0.125 μg/ml浓度敏感株占63.89%,耐药株全部存活;在0.25 μg/ml浓度下敏感株占33.33%、耐药株占36.11%,在0.5 μg/ml浓度下敏感株占2.77%、耐药株占63.88%;>1 μg/ml全部无细菌生长.结论 常规剂量的利奈唑胺在体外有较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虽然异烟肼、利福平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是需要增加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亚抑菌浓度三代头孢菌素对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亚抑菌浓度头孢噻肟(0μg/ml、4μg/ml8、μg/ml、16μg/ml3、2μg/ml)及头孢他啶(0μg/ml、2μg/ml、4μg/ml、8μg/ml、16μg/ml)在不同作用时间下供体菌(临床分离的携带CTX-M型基因肺炎克雷伯菌株)与受体菌(大肠埃希菌E.coli C600 SMR Lac)接合转移率的变化。结果:在4μg/ml头孢噻肟亚抑菌浓度作用下的接合转移率最高,除头孢噻肟空白组(0μg/ml),接合转移率随头孢噻肟亚抑菌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同样,在2μg/ml头孢他啶亚抑菌浓度作用下的接合转移率最高。除头孢他啶空白组(0μg/ml),接合转移率随头孢他啶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不同亚抑菌浓度三代头孢菌素能影响耐药质粒的转移。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到给药间歇期抗菌药物亚抑菌浓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细菌耐药性的播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多黏菌素B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μg/ml为协同作用,0.5μg/ml<FIC≤1为相加作用,1<FIC≤2μg/ml为无关作用,MIC>2为拮抗作用.结果 美罗培南与多黏菌素B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部分抑菌指数(FIC)分布:FIC≤0.5μg/ml具有协同作用占92%;0.5 μg/ml<FIC≤1相加作用占8%;1<FIC≤2μg/ml和MIC>2 μg/ml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为0.结论 结果表明两药联用,对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无关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晖  唐清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2):374-375,226
目的检测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MRSA的抗菌活性及两种药物对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院推荐的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的122株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稀释法测定二者对MRSA的防耐药变异浓度(MPC)。结果万古霉素对122株MRSA的MICrang为0.5~4.0μg/ml,MIC50为1.0μg/ml,MIC90为2.0μg/ml,MPC90为22.4μg/ml,选择指数为11.2;利奈唑胺对122株MRSA的MICrang为1.0~4.0μg/ml,MIC50和MIC90均为2.0μg/ml,MPC90为5.6μg/ml;选择指数为2.8。结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MRSA的抗菌活性均较好,作用于MRSA均不容易筛选出耐药突变株;利奈唑胺限制MRSA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能力强于万古霉素,较万古霉素更不容易筛选出耐药突变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宿主体内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胞外分泌酶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酶检测培养基分析菌株胞外分泌酶种类和活性,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M27-A3实验方案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原代株(TO)胞外分泌酶谱组成及活性:蛋白酶(++++)、脂肪酶(++)、溶血素(++++)和磷脂酶(+++),微进化株(TEVO)胞外分泌酶谱组成及活性:蛋白酶(+)、脂肪酶(++)、溶血素(+++)。原代株的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MIC值分别为8μg/ml、0.5μg/ml和0.125μg/ml,微进化株的MIC值分别为32μg/ml、4μg/ml、0.25μg/ml。结论在宿主内环境和抗真菌药物双重压力下,阿萨希毛孢子菌改变其胞外分泌酶谱、降低部分毒力并增强耐药性以适应宿主内环境,从而与宿主形成长期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衡水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情况,以更好的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了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微生物实验室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所有送检大肠埃希菌株245例进行检测分析,采用肉汤稀释法测18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其MIC50和MIC90.结果 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显示良好的抗菌作用,其MIC50分别为0.5 μg/ml、1μg/ml、0.5 μg/ml; MIC90均为2 μg/ml,其他药物显示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存在多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普遍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重组人β-防御素3(rhBD-3)对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菌株杀菌活性.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rhBD-3对从烧伤科病房分离的多药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rhBD-3对所有测试病原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对革兰阳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μg/ml,对革兰阴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μg/ml.结论 rhBD-3对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菌株具有抑菌活性,对解决临床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问题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周辉  夏忠弟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162-1163
目的 为了解生殖道白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是否存在交叉耐药性,了解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使临床医师能选择敏感的药物控制白念珠菌感染。方法 采用NCCLS M27-A推荐方法检测80株临床分离的生殖道白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80)。结果 80株临床分离生殖道白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从41.3%至87.5%不等,而耐药率从0%至26.2%不等。且10株同时对氟康唑、咪康唑耐药,2株同时对氟康唑、酮康唑耐药,有1株同时对咪康唑、酮康唑耐药。结论 发现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最敏感,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唑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基因原核表达技术获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自溶素片段AtlG重组蛋白,初步探讨其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根据GenBank中的atlG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采用PCR技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组为模板扩增相应atlG基因序列;分别构建克隆载体PMD19-T-atlG和表达载体pET-32a(+)/atlG;构建的表达载体经由IPTG诱导后通过等电点洗脱技术获取纯化的重组蛋白AtlG;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Atl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苯唑西林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动态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株对AtlG的药物敏感性,初步探讨重组蛋白AtlG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tlG,表达的重组蛋白Atl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和苯唑西林耐药株的MIC分别为16 μg/ml和64 μg/ml;相比于未加药物的对照组,rAtlG对标准株作用1h后细菌数显著降低(P=0.045),抑菌效果持续到5h测定点(P=0.006);对苯唑西林耐药株作用3h后显示出抑菌效果(P=0.003),5h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0μg/ml的rAtl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抑菌作用发生快、持续时间长,对苯唑西林耐药株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具有作为抗菌药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