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直接合成出粒径在80 μm左右的血吸虫诱尾蚴剂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这种印迹聚合物与聚乙烯醇(PVA)掺杂后所制膜的溶胀性及释放诱尾蚴剂(XF)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膜的溶胀性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30 ℃时,吸水率达到85%;膜在水中溶胀并漂浮在水的表面,缓慢释放出XF,其效率质量比在8%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盐酸普萘洛尔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TMP为交联剂,通过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条件的优选,合成出了对盐酸普萘洛尔呈高选择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首次采用有效分配系数K′,并用Scatchard分析等评价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吸附特性.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普萘洛尔-MIP存在两种分子识别位点,其离解常数Kd1,Kd2和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1,Qmax2分别为1.37×10-5mol/L,9.50×10-5mol/L和25.72μmol/g,69.06μmol/g.还调查了普萘洛尔-MIP对分子结构部分相似的药物萘普生、噻吗洛尔等的分子识别行为.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近两年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制备、应用及其识别机理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步溶胀法制备了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特性和吸附扩散过程.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朗缪尔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相关系数可达0.995 6;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其相关系数可达0.999 2.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为分段的直线,说明吸附过程受多种作用力的影响. 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容量较高,可达83.08 mg/g;结合过程很快,在非极性环境中80 min可达吸附平衡.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吸附剂,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吸附分离液体中的林可霉素.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林可霉素粗品中A组分的纯度,研究了制备林可霉素A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方法及其性能.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林可霉素A为模板分子,通过单步溶胀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静态平衡结合法研究该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和分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选择性和识别能力,对林可霉素A和林可霉素B的分离因子α为1.27,而非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分离因子α仅为1.02;林可霉素A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可用于制备林可霉素,并提高其粗品的纯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共价印迹法,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甲醇溶液中三聚氰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对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的富集率可达98%以上.并结合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结合机理进行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7.
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制备了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对紫杉醇和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模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紫...  相似文献   

8.
以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制备过程.通过电子显微镜、孔隙度分析、红外吸收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反应机理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模板∶交联剂配比为0.9×106∶1∶1.2×106,洗脱时间25 min时为优选条件,最大吸附量为153.7μg/g,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MC-LR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槲皮素为模板,N,N-二甲基甲酰胺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条件下,二烯丙基胺作为功能单体与苯乙烯骨架单体和交联剂二乙烯苯共聚合成了含有碱性功能基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备很好的结合能力和特征识别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179.11μg/g,在有相同质量浓度的芦丁干扰条件下,静态吸附分配系数为43.54mL/g,与芦丁分离因子达2.78.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制备了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对紫杉醇和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模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紫杉醇与2-VP在氯仿中形成了稳定的1∶2主客体配合物,该印迹聚合物对紫杉醇呈现出高特异性吸附。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一类等价的结合位点,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和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29.89 mg/L和5.66 mg/g。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以聚丙烯无纺布微孔滤膜为支撑膜,制备了具有选择识别性的氯霉素印迹聚合物膜;采用紫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线性聚合物添加剂PEG用量对膜的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对印迹聚合物膜进行了平衡吸附和特异性吸附实验,研究其识别能力.结果表明:氯霉素和4-乙烯基吡啶之间形成了氢键;PEG质量分数为16%时膜表面形态最佳,孔结构清晰均匀;本实验所合成的印迹膜对氯霉素分子表现出了良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吸附量达到22.83μmol/g.  相似文献   

12.
与一般的高吸收铬鞣助剂相比,端羧基超支化聚合物具有的络合活性基团更多,吸收和固定铬的效果更好,同时还可以节约铬盐,减少铬污染,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通过"一步法"由3,5-二氨基苯甲酸合成了一种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经乙醛酸改性后得到一种超支化铬鞣助剂.将其用于羊皮服装革的铬鞣实验,优化出了最佳的应用工艺条件:在铬粉加入前加入2%的铬鞣助剂,铬鞣后期提碱终点pH4.0~4.2.其结果表明,使用该助剂后,铬粉用量仅为5%时,皮革收缩温度(Ts)就能达到常规铬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索氏抽提和超声波辅助抽提对比,对印迹聚合物中模板分子的洗脱方法和洗脱后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抽提150min,模板分子洗脱率可达91%左右,与索氏抽提100h的洗脱效果相近,洗脱后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体现了超声波的高效、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 gy ,theneedsandthecapabilityofcommunicationarein creasedquickly .Inordertosatisfytheneedsthehighde velopmentofdatacommunicationandnetwork ,thetrans missionmediahastopossessahighcapability .Themono modelquartzopticalfiberhasgoodpropertiessuchaslowlossandwidebands ,soitplaysamainroleinthecom municationnetwork .Inourcountry ,opticalfiberwillde velopinthelocaldomainnetworkandjunctionnetworkandwillbepossibletoendusers ,butitscostblocksthed…  相似文献   

15.
以氯丙基三氯硅烷为架桥剂,乙二胺为硅胶表面修饰剂,合成了乙二胺接枝硅胶材料.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乙二胺含量等因素对取代反应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33 K,反应时间16 h,乙二胺与CPTCS-S iO2表面氯含量的摩尔比大于9.测定了乙二胺取代反应的动力学数据,采用微分法和最小方差线性回归法处理实验数据,获得了表观动力学模型的反应级数为4.37,活化能为55.44 kJ/mol,频率因子为5.06×107h-1,并用红外谱法和性能测定验证了乙二胺在硅胶表面进行的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16.
以正硅酸乙酯、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为原料,以盐酸和稀氨水为催化剂,采用酸-碱二步催化工艺制备了SiO2溶胶,并以粘度和凝胶时间表征SiO2溶胶体系的稳定性,探索了加水量、无水乙醇用量、pH值、酸-碱催化间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SiO2溶胶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水量增加和pH值升高,SiO2溶胶体系稳定性先降低后增强;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酸-碱催化间隔时间,SiO2溶胶体系的稳定性迅速下降;增加无水乙醇用量有利于提高SiO2溶胶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