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凭祥市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特征及HIV、梅毒、丙肝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4—5月在凭祥市社区采用滚雪球、同伴传达等非随机抽样方法调查社区吸毒者,如完成社区调查后仍不能满足样本量要求时,再从当地戒毒所在监测期内新进入所的吸毒人群中进行补充。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丙肝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吸毒者283人,男性占96.82%,女性占3.18%,年龄以20~44岁为主(占93.6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9.29%(281/283)。吸毒人群中,静脉注射毒品者占85.51%(242/283),注射吸毒人群注射吸毒时与别人共用针具的比例为15.64%(33/211),最近1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5.67%(88/134)。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5例,阳性率为5.30%;检出梅毒7例,感染率为2.47%;检出丙肝183例,感染率为64.66%;HIV、梅毒、丙肝合并三重感染率为0.35%,HIV、丙肝合并感染率为4.95%,梅毒、丙肝合并感染率为1.41%。结论凭祥市吸毒人群中不仅存在因静脉吸毒经血液传播HIV的危险,还存在经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因素。今后工作重点是针对特定的高危人群采取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同时,提高行为干预的覆盖面和覆盖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凭祥市HIV、梅毒和HCV在孕产妇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在2009-2010年监测期内,对首次到市妇幼保健院和市人民医院建卡或进行围产期保健的800名孕产妇血清进行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800名孕产妇中,检出HIV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0.25%,梅毒16例,感染率为2.00%,HCV3例,感染率为0.38%。2年HIV、梅毒感染率类似;查出的HIV、梅毒、HCV感染者均为高中/中专以下文化;3类感染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5~35岁,1例HIV感染者、87.5%梅毒感染者、全部HCV感染者均为在婚孕产妇。结论该市孕产妇性传播疾病感染者主要为在婚妇女,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桂林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情况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0-04/06对初次到哨点医院的4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丙型肝炎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的8道核心问题知晓率(至少答对6道题)为57.0%,HIV抗体阳性率为0.25%(10/400),梅毒抗体(RPR)阳性率为0.25% (1/400),未检出丙肝阳性.结论 桂林市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建议加强婚前HIV检测和孕期HIV检测,预防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歙县HIV、梅毒和HCV在孕产妇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在2010-2013年监测期内,对首次到县医院、县中医院和昌仁医院等3家综合医院进行围产期保健的孕产妇进行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及问卷调查。结果:1 596名孕产妇中,检出梅毒6例,感染率为0.38%。HIV和HCV抗体未检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0.94%,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提高。对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4.36%,高于一般行为知晓率45.93%(χ2=7.71,P〈0.01)。结论:该县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孕产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是今后重点宣传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艾滋病、梅毒、丙肝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首次对日喀则市1 128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艾滋病及丙肝,采用凝集法检测梅毒。利用2014—2016年日喀则市的监测数据,分析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结果 2014—2016年,日喀则市孕产妇艾滋病监测点检出HIV阳性患者1例,阳性率为0.09%;检出梅毒抗体阳性患者24例,阳性率为2.16%;检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例,阳性率为0.09%。孕产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5.00%。孕产妇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文化程度、怀孕次数及孕周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年龄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喀则市孕产妇中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梅毒感染率较高,孕产妇人群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不乐观,预防艾滋病的防护意识较差,应该对孕产妇人群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2009年~2010年吸毒人员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苏州市吸毒人群中HIV、梅毒及丙肝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梅毒与丙肝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吸毒人员进行询问,并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结果:检测戒毒所新入所人员600名,检出HIV抗体阳性5名,HIV感染率为0.83%,梅毒感染率3.00%,丙肝感染率26.83%。结论:应在全社会及吸毒人群中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由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同时开展多病种联合监测,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嵊州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以及HIV、梅毒、丙肝感染状况,为制定母婴阻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4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孕产妇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3%;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户籍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0.5%,HIV、HCV均未检出。结论嵊州市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且有一定程度的性病流行,存在艾滋病感染的风险,需要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及艾滋病筛查工作,切实有效的避免艾滋病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东台市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丙肝)等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和变化趋势,为科学防治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及梅毒、丙肝诊断标准,对男性性病就诊者(STD)、歌厅和浴室等娱乐场所从事商业性服务的女性(FSW)、孕产妇(PRG)3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肝等疾病感染监测。结果2012—2016年,哨点监测的人群共检出HIV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为0.10%,其中STD人群中检出5例;检出梅毒217例,阳性率为3.70%,STD人群中阳性率为6.07%;检出丙肝11例,阳性率0.19%,3类人群疾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48%,不同人群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东台市艾滋病疫情呈低流行趋势,梅毒在STD、FSW高危人群的阳性检出率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仍应继续加大防控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仙桃市吸毒人群中HIV、梅毒及丙肝感染情况,及时总结全市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经验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防治工作。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艾滋病哨点/丙肝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2010-2013年共监测1 235名吸毒者,吸毒者中以青壮年,已婚男士居多。多数吸毒者为高中以下文化,使用毒品类型主要是海洛因,麻古以及摇头丸。1 235例吸毒人员中艾滋病知晓者占84.58%,有商业性行为者占8.58%,静脉注射吸毒者占25.75%,未发现共用针具者。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检测阳性27例检出率为2.19%;丙肝阳性281例检出率为22.75%。结论仙桃市被调查的吸毒人群中未检出艾滋病感染者,梅毒感染率较低,丙肝感染率相对较高。该市在吸毒人群当中预防艾滋病行为效果初步显现,应继续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加大推广安全套使用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等干预力度,降低该人群感染梅毒和丙肝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厦门市2013年吸毒人群HIV、丙肝和梅毒感染状况,以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对辖区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静脉血进行HIV、丙肝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13年共调查405人,HIV、梅毒和丙肝感染率分别为0、3.5%和65.7%。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为82.2%。毒品以海洛因为主,注射毒品为73.8%,曾共用针具为5.4%,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为13.8%。结论厦门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共用针具现象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应加强对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力度,加大毒品危害宣传,倡导安全性行为,减少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在吸毒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宜昌市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以及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利梅毒的感染状况,为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宜昌市4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的血清学检测。结果:400名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2.75%,高危行为少,HCV和梅毒感染率各为0.50%,未发现HIV抗体阳性。结论:HIV、HCV和梅毒在宜昌市孕产妇人群呈低流行状态,今后应继续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产前常规HIV和梅毒检测,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和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的要求,2009-2013年的4~6月,分别对首次到哨点医院建卡或进行围产期保健的4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9-2013年共监测2002名孕产妇,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5%、0.20%,未检出HCV抗体阳性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8.44%。结论攀枝花市孕产妇人群HIV、梅毒和丙肝呈低流行,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今后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加强孕期HIV和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和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的要求,2009/2013-04-06,分别对首次到哨点医院建卡或进行围产期保健的4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2009-2013年共监测2002名孕产妇,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5%、0.20%,未检出HCV抗体阳性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8.44%。结论攀枝花市孕产妇人群HIV、梅毒和丙肝呈低流行,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今后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加强孕期HIV和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盐城市盐都区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及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水平,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2010和2011年分别对4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0和2011年监测的孕产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0.25%(241/400)和83.75(335/400),HIV和HCV抗体均未检出,梅毒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5%和1.0%。结论盐都区孕产妇人群艾滋病和丙肝呈低流行,但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慌和歧视,阻断母婴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及HIV、梅毒、丙肝感染状况进行调查,为制定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和开展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统一方案,对暗娼人群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及采血检测HIV、梅毒和丙肝抗体。结果监测404例,平均年龄31.7岁;在本地工作不到一年者>80%。检出HIV阳性率为0.25%(1/404),梅毒阳性率为17.57%(71/404),丙肝阳性率为1.75%(7/40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中档和高档场所分别是76.1%和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继续将中低档娱乐场所作为性病和艾滋病干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兰州市红古区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相关行为、HIV等感染状况。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对辖区400名流动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静脉血进行HIV、丙肝、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93.75%,HIV抗体未检出阳性,丙肝检出3人,梅毒ELISA法检出5人,TRUST法检出2人。结论红古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晓率较高,仍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高危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HIV)、梅毒(TP)和丙肝(HCV)感染及相关行为。方法:2011年6月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及HIV、TP和HCV血清学检测。结果:调查1430名从业人员,共检出HIV感染者1例,感染率为0.14%;TP感染者1例,感染率为0.07%,HCV感染者2例,感染率为0.14%。40岁以下年龄的HIV、TP、HCV感染率最高,该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安全套的使用率比较低。结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是艾滋病、梅毒及丙肝的易感高发人群,对其进行实验室常规的血清学检测外,应把HIV、TP、HCV三项血清学监测,纳入国家规定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必检项目,以便及时发现传染源,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许昌市男男同性恋(MSM)人群中艾滋病及梅毒的感染状况,为MSM人群的艾滋病及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对有过男男性行为的MSM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并抽血检测。结果 2014-2015年自愿检测的296名同性恋人群中,检出HI V抗体阳性者47例,感染率为15.88%,检出梅毒阳性49例,感染率16.55%;梅毒和HIV均为阳性13例,感染率4.39%。结论许昌市MSM大多存在多性伴和异性性行为,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大该人群的干预力度,以有效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239例男同性恋者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监测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男同性恋者(MSM)肌,感染状况及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滚雪球法,在性病门诊、VCT门诊及男同性恋者活动中心对男同性恋者进行实名调查,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HIV抗体、梅毒和丙肝检测.结果 239例标本中检出HIV阳性8例,感染率3.35%,梅毒阳性者11例,感染率4.60%,未检出丙肝.首次性行为中位数是25岁,所有调查者均有同性性行为,66.1%与男性有过肛交性行为,22.6%的人同时有异性性行为,16.3%的人通过金钱发生男性性行为,在上述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分别为26.4%、50.8%和67.2%,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7.19%,有42.7%的人做过HIV检测.结论 同性恋者HIV和梅毒的感染率和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率均较高,迫切需要做好该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福建省某市男男性接触者(MSM)进行相关血清学监测,了解该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等性传播疾病(STDs)的感染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MSM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乙肝病毒HBsAg及丙肝病毒抗HCV-IgG的检测。[结果]共采血检测MSM159例,结果梅毒抗体TRUST阳性率为12.6%(20/159),TPPA阳性率为25.8%(41/159);HIV抗体阳性率为1.9%(3/159),其中1例同时检出梅毒和HIV抗体阳性,HIV和梅毒累积感染率为27.0%;HBsAg阳性率为12.6%(20/159);未检出抗HCV-IgG。年龄大于25岁是HIV和梅毒累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HIV/STDs在MSM人群中存在局部流行的可能性,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其流行及向一般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