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5):253-258
以细黄链霉菌胞外多糖的浓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细黄链霉菌胞外多糖浓度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然后用邻二氮菲法和DPPH法测定了细黄链霉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影响细黄链霉菌胞外多糖浓度的单因素试验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乙醇沉淀时间12 h,超声功率420 W。响应面法优化得到超声波提取细黄链霉菌胞外多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32%,乙醇沉淀时间12.06 h,超声功率417.12 W,细黄链霉菌胞外多糖浓度为4.945 g/L,与预测值相差0.142%。细黄链霉菌胞外多糖对·OH和DPPH·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发酵灵芝胞外多糖表现出微弱的抗肿瘤活性,硫酸化是改善多糖抑癌活性的重要途径,而多糖的硫酸化取代度与其生物活性密切相关。为了了解硫酸化取代度与硫酸化条件之间的关系,以获取不同取代度的产品,对发酵灵芝胞外多糖的硫酸化试剂以及硫酸化反应条件与取代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氨基磺酸比氯磺酸的硫酸化过程更加缓和,尿素的加入也有利于缓和反应条件,提高取代度。  相似文献   

3.
梅秀明  潘道东 《食品科学》2009,30(1):232-235
本实验对乳酸乳球菌胞外多糖(EPS)的离心除菌、提取、粗胞外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进行研究,同时探究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000r/min 离心15min;温度15℃;旋转蒸发浓缩到原体积的1/4;醇沉最佳条件为3倍糖溶液体积的90% 乙醇沉淀12h;选择TCA 沉淀蛋白,TCA 的最佳浓度为10%;胞外多糖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树舌为材料通过液体深层富锗培养获得富锗胞外多糖,测定了树舌富锗胞外多糖中锗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即清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亚硝酸盐的能力和总还原力,并以维生素C(Vc)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树舌富锗培养基内锗质量浓度为150μg/mL时,可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使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12 g/L,比对照组提高36.62%。同时胞外多糖中的有机锗含量也得到显著提高达到0.26 mg/g,比对照组提高116.67%。有机锗对提高胞外多糖清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亚硝酸盐的能力及总还原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多糖浓度为2.5 mg/mL时,分别比对照提高25.52%、31.83%、26.95%、16.38%和10.36%。富锗树舌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产生抗氧化活性胞外多糖的海洋细菌Bacillus subtilis OST23a为出发菌株进行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处理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优良突变菌株UD292,发酵产胞外多糖水平达到43.92m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26倍,且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变化。对突变菌株进行连续传代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6.
李艳  吴楠  双全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1):184-188
该文将德氏乳杆菌QS306分别在MRS培养基和脱脂乳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进行醇沉,透析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的产量且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脱脂乳培养基中胞外多糖的产量是MRS培养基中胞外多糖产量的5倍;脱脂乳培养基中所产胞外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能力比MRS培养基中所产的胞外多糖的清除能力好,并且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因此在脱脂乳培养基中培养的德氏乳杆菌QS306所产的胞外多糖产量高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醇沉淀法从东方伊萨酵母的发酵液中得到胞外多糖。去蛋白、透析后,通过DEAE-Cellulose 52离子交换层析得到胞外多糖纯品EPS-I,紫外扫描该纯品无蛋白、核酸杂质。红外光谱鉴定表明该胞外多糖纯品含有—OH、—CH、—C O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且不是以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东方伊萨酵母胞外多糖水解后的单糖组分为L-鼠李糖、D-木糖和D-甘露糖,各糖残基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2%、11.47%和84.91%。对EPS-I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胞外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TAC)和对DPPH.、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4个方面来考察EPS-I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验证了EPS-I具有抗氧化活性,当EPS-I浓度为20 mg/mL时,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纯化红枣多糖ZJP-1和硫酸化红枣多糖S-ZJP-1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残次红枣为原料,经热水浸提、DEAE-52离子交换色谱及Sephadex-2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得到纯化红枣多糖(ZJP-1),通过氯磺酸—吡啶法硫酸化修饰获得红枣多糖硫酸化衍生物(S-ZJP-1)。结果:ZJP-1和S-ZJP-1均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但是比例有所不同。两种多糖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S-ZJP-1具有硫酸基的特征吸收峰,表示硫酸化修饰成功。ZJP-1和S-ZJP-1不具有三股螺旋结构,表观呈片状结构。活性试验结果证实多糖ZJP-1和S-ZJP-1对DPPH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活性,并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当多糖质量浓度达到0.5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别为40.4%和47.6%,还原力分别为0.419和0.531。结论:硫酸化修饰的红枣多糖抗氧化活性更高,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干酪乳杆菌生物合成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抗氧化活性,本文分离纯化高产胞外多糖的三株副干酪乳杆菌(3号、5号和7号)的胞外多糖,并对其DPPH·、·OH和O2-清除率分别进行测定,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分析EPS对H2O2诱导氧化损伤293T细胞的保护作用,评价其胞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EPS浓度为400 μg/mL时,其DPPH·、·OH和O2-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8.87%(5号)、88.94%(7号)和34.55%(7号),其中对·OH清除能力高于抗坏血酸(65.87%),且三株菌株之间没有明显差异。3号副干酪乳杆菌所产EPS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并抑制了丙二醛(MDA)的生成(P<0.05),且与多糖浓度呈正相关。因此,3株副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黄芪为原料,提取、分离、纯化得到黄芪多糖后并对黄芪多糖进行硫酸化、乙酰化和羧甲基化,采取体外实验的方法,研究黄芪多糖及其衍生物的乳化性能并探究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及其衍生物都具有多糖共同的光谱特性,硫酸化黄芪多糖、乙酰化黄芪多糖和羧甲基化黄芪多糖的取代度分别为0.779、0.305和0.246。结果表明,黄芪多糖、乙酰化黄芪多糖、硫酸化黄芪多糖和羧甲基化黄芪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6.0%、63.50%、62.87%和56.43%,多糖衍生物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均高于原多糖,说明硫酸化修饰、乙酰化修饰和羧甲基化修饰均可提高其抗氧化活性;乳化活性在同等浓度下,羟甲基化黄芪多糖的乳化活性>乙酰化黄芪多糖>硫酸化黄芪多糖>黄芪多糖;在浓度为2.0mg/ml的条件下,黄芪多糖、乙酰化黄芪多糖、羟甲基黄芪多糖有最大值,分别为70min、86.67min、65.48min;硫酸化黄芪多糖在1.5mg/ml的浓度时有最大值,为77.50min。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小球藻多糖硫酸化修饰对生物活性影响,本研究采用小球藻(Chlorella sp.22)为实验材料,提取胞内多糖经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得到纯化多糖HDB-1,对纯化多糖HDB-1进行硫酸化修饰得SHDB-1,对硫酸化修饰前后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纯化组分HDB-1以α-呋喃糖为主。用三氧化硫-吡啶法对HDB-1进行硫酸化修饰得到SHDB-1,其取代度为1.046。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HDB-1与SHDB-1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29.28 mg/mL和14.49 mg/mL,羟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36.75 mg/mL和28.59 mg/mL,可知SHDB-1抗氧化效果优于HDB-1。抗肿瘤结果表明,HDB-1及SHDB-1在1 mg/mL浓度下对细胞无毒性,HDB-1与SHDB-1的IC50值分别为960.16μg/mL及658.19μg/mL,可知SHDB-1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效果优于HDB-1。以上结果表明,硫酸化修饰的小...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改进的苯酚-硫酸法测定黑芝多糖含量,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发酵液pH值三个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19h、发酵液pH5.5。在此条件下黑芝胞外多糖得率为5.2343g/L。黑芝多糖浓度为40mg/ml时,对·OH与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39.85%和23.4%,表明黑芝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选烤烟多糖硫酸化修饰的最佳条件,提高烤烟多糖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烟叶多糖,并通过氯磺酸-吡啶法对其进行了硫酸化修饰;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硫酸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和邻二氮菲法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硫酸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氯磺酸与吡啶的体积比l:6,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80℃。在此条件下多糖硫酸酯的硫酸基质量分数为20.03%,取代度为2.587。②烤烟多糖经硫酸化修饰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拓展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来源,获得来源明确、产量稳定、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本研究从自制橘子发酵液中利用产黏菌落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综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API 50 CHL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利用抗氧化及牛奶凝结试验研究了该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及牛奶凝结等特性。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一株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该菌株16S rDNA序列片段长度为1444 bp,GenBank登录号为OM302141。菌株HDE1胞外多糖的总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分别为41.73%±1.74%、0.29%±0.03%和7.69%±0.42%。该胞外多糖在浓度为3 mg/mL时展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当胞外多糖浓度为5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50.00%±0.05%,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40.00%±0.02%,H2O2-自由基清除能力超过了50%,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49.96%±0.03%,胞外多糖的总还原力为38.82%±0.09%。牛奶凝结研究结果表明,HDE1在36 h能够使添加3%(w/v)蔗糖的脱脂牛奶完全凝结。这些结果表明菌株HDE1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牛奶凝结特性,在食品、医药及益生领域展现出良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CECT 5716产胞外多糖(EPS)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并通过评价胞外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其总抗氧化能力和Fe3+总还原力考察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CECT 5716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培养基配方:麦芽糖2.0%、蔗糖1.0%、酵母膏2.5%、L-半胱氨酸盐酸盐0.2%、乙酸钠0.5%、磷酸氢二钾0.2%、硫酸镁0.02%、硫酸锰0.005%、柠檬酸氢二胺0.2%、吐温80 0.1%。在此条件下,EPS产量为(1 575±22.91)mg/L,是优化前的6.38倍。胞外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与其质量浓度成正比,当胞外多糖的质量浓度为8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4.17±1.30)%、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5.37±1.24)%,总抗氧化能力为0.31±0.01、Fe3+总还原力为0....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不同的发酵时间、装液量和转速对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产糖量和真菌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经试验确定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6d、装液量150mL、摇瓶转速160 r/min。在EPS浓度为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1.65%和76.60%。结论:通过对黑根霉胞外多糖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发酵的生物产量和效率;同时明确了黑根霉胞外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为黑根霉胞外多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研究姬松茸菌丝胞内多糖(IPS)和胞外多糖(EPS)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姬松茸菌丝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胞内多糖抗氧化活性较强。对姬松茸菌丝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二者分子量分布有明显的不同,胞外多糖的平均分子量显著高于胞内多糖,姬松茸菌丝胞内多糖总体重均分子量为2.19×10~4Da,而胞外多糖的总体重均分子为9.45×10~4Da。  相似文献   

18.
多糖的硫酸化修饰及其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糖是生物体内除蛋白质和核酸外又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大分子。其具有抗肿瘤、抗凝血和免疫调节活性等多种功能活性,已引起生物医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近10年来的研究发现:硫酸化修饰可以改善多糖的诸多理化性质,显著地增强其原有生物活性,甚至使其产生新的活性。本文概述了多糖硫酸化修饰、结构分析的方法,综述了硫酸化多糖的主要生物活性以及硫酸化修饰对多糖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可为今后开展硫酸化多糖结构、活性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曲瑾郁  任大明 《食品科学》2011,32(15):58-61
将醇沉法得到的粗多糖,经柱层析得多糖纯品。对多糖纯品进行硫酸化、羧甲基化、乙酰化化学修饰,用于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纯化后的蛹虫草多糖可以被多种化学试剂修饰,其取代度大小的顺序是:羧甲基化>乙酰化>硫酸化;修饰后的多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羧甲基化和硫酸化可以明显提高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对烷基自由基清除率提高最大,分别达到95.19%和73.58%,其次是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乙酰化修饰后抗氧化能力有所下降。因此,采用合适的修饰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蛹虫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西藏灵菇发酵乳胞外多糖的流变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灵菇发酵乳中分离纯化所得胞外多糖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胞外多糖的水溶液表现为典型的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特性,且其流动行为受胞外多糖的质量浓度、pH值、温度、离子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胞外多糖溶液的黏度随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质量浓度越高剪切稀释现象越明显;pH 4.0和pH 10.0时胞外多糖溶液黏度明显低于pH 7.0。Na+可使胞外多糖溶液的黏度显著增大,且Na+浓度越高,溶液黏度越大;Ca2+可使胞外多糖溶液的黏度明显下降,但其下降幅度与Ca2+浓度无关;温度在10~85 ℃范围内胞外多糖溶液的黏度变化很小,有很好的耐温性。加入10 mg/mL的该胞外多糖能够明显增加脱脂乳的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