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了杜甫草堂的景观艺术,从景观美学特征、景观审美要素及园林景观要素三个方向阐述了杜甫草堂之美,指出杜甫草堂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2.
冯瑞玲 《四川建筑》2001,21(4):9-9,19
杜甫草堂留给人的无尽魅力在于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人们心中的圣地 ,它充满着太多的有区别的部分和可识别的有力焦点。当您置身于草堂 ,具有田舍农居意味的茅屋 ,如诗如画的浣花溪 ,清溪壁映的照壁 ,寒梅青松下的工部祠 ,碧池浓荫下的大廨 ,小桥流水边的柴门 ,幽幽花径 ,无不流露着典雅质朴、清新迷人的田园风光 ,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缅怀一代诗宗。作为诗圣流寓成都时用心血营造的草堂 ,其遗址流传千古 ,诚如冯至先生在其《杜甫传》中所言 :“人们提到杜甫时 ,尽可以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 ,却总忘不了成都的杜甫草堂。”作为一座纪…  相似文献   

3.
崔愷  郭海鞍 《建筑学报》2023,(8):102-105
<正>1草堂与玉山名胜草堂,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宅邸的自谦说法,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元代画家王蒙的东山草堂、文学家顾瑛的玉山草堂,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等。“草堂”两个字表达了文人雅士淡泊金钱名利、以陋室为居、归隐田园、潜心研习文学或艺术的生活态度,也是基于我国自然朴素的农耕文明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作为无锡市实施太湖治理和生态修复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阶段展示成果,是无锡市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项重要生态文化工程.作为无锡市面向全世界的一个最亮丽的生态文化地标,这一项目将是一个持续不断、与时俱进的动态工程.  相似文献   

5.
邓云兰  叶娜  夏宜平 《山西建筑》2009,35(36):346-348
指出杜甫草堂以杜诗作为创作蓝本,创造了复杂多变的园林空间,营造了浓郁深邃的园林意境。从相地立基、建筑布局、楹联题咏以及植物配置等方面深入解读了杜甫草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的空间处理手法和融诗情于园中,处处再现杜诗韵味的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6.
曾艺君  万江 《四川建筑》2000,20(2):14-15
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自公元760年至765年,杜甫在成都居住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因而他的草堂故居被后人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从五代始,历代均不断加以重建、保护和培修。杜甫草堂现存的建筑格局是清代嘉庆年间重修后保留下来的,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与工部祠。在中轴线两侧,基本对称地分布着一些附属建筑,这样的建筑格局,形成庄严齐整、肃穆稳重的祠宇气氛,令人肃然起敬。然而,草堂毕竟是由杜甫曾经居住的“成都草堂”发展而来,缅怀者到此,都希望能看到那首家喻…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 ,在成都 ,当钱方①把他为成都市博物馆所做的两个不同方案摆在我面前时 ,脸上的表情真是一言难尽———抑制着愤怒?感叹着无奈?满怀着自豪、庆幸或不屈的信念?还是对自己所钟情的职业的困惑、诅咒或祝福?成都市博物馆选址在浣花风景区内 ,东邻杜甫草堂工部祠 ,北靠草堂公园内的一览楼(是一个地标 ,一个制高点) ,东南角有浣花溪蜿蜒流过 ,溪边是个游艇码头。甲方案 ,是个被否定的方案。吸取了被否定的教训以后 ,钱方提出了乙方案(见封4)。甲方案平面布局简洁集中 ,室外场地安排比较明确清晰 ,造型简单 ,高架屋 ,色…  相似文献   

8.
刘庭风 《园林》2008,(1):30-33
杜甫草堂,又名浣花草堂,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边,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之所.杜在此居住3年9个月,作诗240余首,是其一生诗量的五分之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乡遗产类型与时空谱系的 拓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1978年改革 开放至今,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 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地段逐渐作为中华文化连 续文明传承见证的空间载体纳入到我国城乡历 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为此,本文将城市地标 作为城市历史景观构成要素,基于关联性、整体 性、历时性视角,建立了从地标与城市多维度关 联关系识别其公共文化价值的研究方法。该方法提出了区位关系、功能权属、形态特征、称谓方式四大地标特征识别要素和目标导向、权力话 语、审美风尚、社会思潮四项价值解析线索,通过对1949—2019年重庆市中心城区79处地标样本 的解析,揭示出上述阶段重庆乃至全国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内在关联逻辑,以 期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优秀历史建筑的普查筛选与保护实践提供判别、指导依据和为我国当 代城市建成环境文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本文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代表性文学旅游地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文学旅游地旅游体验"评价体系,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旅游体验文献基础上提炼出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移情体验和行动体验四种体验类型,从旅游者感知视角为杜甫草堂保护开发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河生态廊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活力纽带,是营造生态黄河的根本保证,是展示黄河文化的集中平台,而黄河河南段是中华历史文明的核心区域,承担着华夏历史传承创新的重任。因此,文章以历史文化为契机,探讨黄河流域生态廊道的规划策略,从国家的角度和全局的视野梳理了河南段历史文化的独特性,重点研究了如何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展示体系,打造承载黄河历史底蕴的有形载体和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三个方面来讲好"黄河故事",打造河南省的新地标。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地标建筑基本特征出发,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在城市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空间组织、视觉法则、象征手法、建筑历时性和共时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考察该馆作为地标建筑的基本概念,从而揭示该馆扩建工程的地标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磊 《建筑与文化》2016,(11):38-39
江西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江右人民的生产实践为基础,以赣鄱农业文明为核心,历经数千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文化。风采千年,江西不仅诞生了一系列的人文大亨,也在建筑文化及艺术造诣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依托江西地方发展江西文化旅游事业的需求,万达集团在江西省会南昌九龙湖新城打造一座有江西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城,成为江西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地标。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设计团队萃取最能代表江西文化的"青花瓷"作为设计理念,运用建筑设计元素,从形态、材质、色彩等方面还原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艺术特色,全方位地展示江西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14.
从公共文化视角出发,将城市地标作为社会与时代公共价值记录、呈显的符号文本,以其社会属性为研究向度,以地标在不同时期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中的语义演变为研究内容,梳理、建构出以区位、类别、权属、风貌、称谓为符号语义要素和以发展观念、话语主体、价值导向、审美准则为价值解析要素的城市地标公共文化符号语义解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国际化营销、后城市化转型四个时期为解析时段,对1949~2019年广州城市地标符号语义的演变历程进行了系统解析,以拓展既有城市公共文化与建成环境研究的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15.
邓佳  傅娅 《山西建筑》2022,(8):155-160
杜甫草堂是极具代表性的巴蜀古典园林,其造园思想与艺术水平值得研究探讨.利用空间句法软件对杜甫草堂的视域范围进行分析,以视域最大直径、视域直径方差、视域面积、圆度、游离度5个视域变量为例,在其可行层即游览路径上均布视点,对其可视范围的园林空间进行量化分析.使得本来"虚无"的空间变成具体的可研究对象,使得空间能够被转化为精...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8)
<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全球文化交流频度、强度、广度日益提升,不同文明体系之间呈现出交叉、碰撞、融合的复杂态势,凸显出多元文化价值观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其中,"体育"已经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因此,从构建科学、完整、系统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需求出发,多维视野下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体  相似文献   

17.
消费社会中博物馆功能及角色的转变,使博物馆作为区域文化地标对打造区域整体品牌形象、区域时间感改造产生重大影响,使博物馆自身从规划、外观和内部空间设计、文化产业经营等方面融入消费文化领域,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也因之跳出原有规范,进入品牌经营范畴,其与创意、时尚产业的融合生发,更使博物馆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可持续、高效率、高附加值发展进程中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开始崛起,场景作为一个地方具有的文化和美学特征,成为"新"的经典生产要素之一.本文以特里·克拉克教授的文化场景理论为视域,对天津滨海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内外部场景进行视觉效能的分析和探讨.首先追溯了天津滨海图书馆作为滨海新区文化地标的成因,其次从空间美学、情感结构和气氛生成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首都的地标到底承载了多少?地标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求、文化认同感长期积累而沉淀出来的经典;地标是被大众享有而非精英专属的;地标是特殊甚至唯一的,被历史、时代与文化打上深深烙印;地标的艺术性必然要大于商业性,即使是在这个过分强调效率的市场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7)
自省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培养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该文以蓝印花布为例,研究教师和学生对民俗美术、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鉴赏能力、美术视野、传承保护、课程生发、自我认知等层面的自省与展拓。从蓝印花布美术鉴赏课程模式出发,以蓝印花布课程进社团为载体,利用民俗美术理论、创意体验促进儿童思维发散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与立体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省教学,促进民俗美术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