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调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徙和诱导血管生成,而血管新生是实体瘤生长、浸润、转移与复发的重要前提。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8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MVD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COX-2、VEGF的表达,并用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微血管生成状况。结果COX-2在70.0%(21/30)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VEGF在56.7%(17/30)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2和VEGF表达相关;COX-2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相关。结论COX-2和VEGF过表达均与乳腺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炎性乳腺癌侵袭性强,治疗敏感性差,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乳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血管生成依赖性的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调控其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炎性乳腺癌细胞常过度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且这种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笔者详细分析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炎性乳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就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在炎性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r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1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通过与VEGF受体(VEGFR)特异性结合,从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在脑膜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VE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VEGF在乳腺癌、肺癌、胃癌及头颈部癌等恶性肿瘤中都呈高表达,本文就VEGF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喉癌中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血管生成:肺癌治疗新希望——2006年ASCO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永峰  庄兰妹  陆舜 《肿瘤》2006,26(7):592-595
近年来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逐渐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热点。前不久刚结束的2006年ASCO大会公布了贝伐单抗及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研究新进展,其结果令人鼓舞。VEGF是一种细胞因子,它能诱导内皮细胞增生、蛋白酶的表达、抗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重组,最终形成毛细血管。在病理血管生成方面,它还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形成不成熟的血管网络。血管上皮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在大多数人体肿瘤组织中(包括肺癌),VEGF的表达大大高于其他正常组织[1]。研究证实贝伐单抗以VEGF作为靶点,具有一…  相似文献   

7.
谢泽明  杨名添  侯景辉 《癌症》2003,22(3):324-32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所知的作用最强、选择性最高的内皮细胞丝裂原,是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1].有关临床研究表明 ,VEGF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各种治疗后的转归有一定联系 [2~ 5].  相似文献   

8.
陈亚宁  顾岩 《癌症》2009,28(12):1337-134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淋巴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研究表明淋巴管生成可能会主动促进淋巴转移的发生,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的部分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3等。但是,对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作用及其预后价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等问题仍有争议。本文对近年国内外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3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最重要的一种血管生成刺激因子。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 ,以诱导肿瘤血管生成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而VEGF在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玲  邹雄 《肿瘤防治杂志》2001,8(2):194-196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一种血管生成刺激因子,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以诱导肿瘤血管生成,有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而EGF在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烦闷以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崔岩  庞达  张显玉  刘锋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6):1131-1133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青年女性,80例绝经后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组较绝经组患者淋巴转移率高(P<0.01);青年组与绝经组患者组织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皆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和未转移者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青年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成负相关(P<0.01)。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E-cad低表达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高表达是预测青年乳腺癌恶性侵袭能力极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靶向抗VEGFR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过与相应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与机体多种常见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以它为靶点,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技术方法在基因及细胞分子水平对其表达、活性及其效应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抑制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近年来抗肿瘤治疗新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本文就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血管的生成,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高表达。VEGF在食管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且与食管癌预后明显相关。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肿瘤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青年女性,80例绝经后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组较绝经组患者淋巴转移率高(P〈0.01);青年组与绝经组患者组织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皆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和未转移者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青年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成负相关(P〈0.01)。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E-cad低表达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高表达是预测青年乳腺癌恶性侵袭能力极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5 6例乳腺癌及 1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VEGF表达 ,并对血管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记数微血管密度。对 10例乳腺癌进行VEGFm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乳腺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P <0 0 1。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 ,P <0 0 5 ;而且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 ,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癌组织VEGF表达增强在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1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的VEGF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均无VEGF表达。乳腺癌VEGF表达与组织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P<0.005),远处转移(P<0.005)及早期死亡(P<0.005)密切相关,与乳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亦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是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主要因素。VEGF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分化差,易发生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王锐  高会斌 《现代肿瘤医学》2016,(15):2502-250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已知最强的刺激血管生成因子之一,其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在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以VEGF受体和VEGF传导通路中酪氨酸激酶为靶点的药物研究在胃癌治疗中有较大进展,是分子靶向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李颖嘉  王东  高奉浔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6):485-487,492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细胞系OS-732血管生成相关作用。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通过解剖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该细胞系促血管生成特点,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系OS-732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结果:该细胞系具较强的诱导血管生成能力,解剖显微镜下可见血管辐辏现象,透射电镜下可见新生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裂隙增宽,基底膜不完整,缺乏平滑肌成分,移植瘤组织发VEGF和bFGF均呈阳性表达,其中VEGF呈高表达。结论: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在病理,生理及形态功能方面都具有特征性,其诱导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有多种血管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针对血管生长因子为靶点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改善骨肉瘤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71年,Folkman等首先提出了控制肿瘤生长新途径的设想——抗血管生成治疗。在众多的血管生长因子中,能够特异地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最早于1989年由Ferrara和Gispharowiz等分别在牛脑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它可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同时还可促进血管内物质的泄漏,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基质[1]。大多数肿瘤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VEGF,特别是由于VEGF的生物活性与实体瘤的生长密切相关。VEGF与肿瘤的…  相似文献   

20.
任彦武 《癌症进展》2013,11(2):155-15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ssel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C,VEGF-C)作为VEGF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主要的淋巴管生成因子,不仅表达于胚胎及成人淋巴结、心脏、胎盘、小肠中,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具有诱导淋巴管内皮增殖和淋巴管增生及提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肾小球上皮细胞整合膜蛋白Podoplanin作为一种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不仅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和人体多种正常组织细胞中,还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表达。研究证实二者在多种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