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索 1区滑车及肌腱电锯伤的修复方法。方法 :自 1988年以来 ,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指 1区滑车及肌腱电锯伤 3 4例。滑车缺损用肌腱条修补 ,肌腱用 5— 0针线型法缝合肌腱和 7— 0针线断端连续缝合 ,术后 1周被动伸指锻炼 ,3~ 4周后主动伸指锻炼。结果 :3 1例经过 4~ 11月随访 ,根据TAM标准 ,本组优良率 90 .3 3 %。结论 :1区电锯伤滑车需修补才能恢复长度和孔径。本方法对肌腱损伤小 ,较好地恢复了滑车形态 ,肌腱缝合牢固 ,能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不同原因损伤的Ⅱ区指屈肌腱的急诊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手部不同原因损伤的Ⅱ区指屈肌腱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1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共治疗48例64指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按TAM标准评定疗效,优20指,良30指,其余为可和差,总的优良率为78.1%;其中,切割伤31指,29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6.1%;电锯伤23指,17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73.9%;挤压伤10指,4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40%.结论对切割伤和电锯伤导致的手部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术后早期有系统的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腱术后粘连,患指功能较好,而对于挤压伤则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Ⅲ区晚期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拇长伸肌腱损伤初期往往易为患者和医生所忽视 ,当发现拇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 ,拇指末节呈屈曲畸形时 ,才来手外科或骨科诊治 ,一般情况下 ,Ⅰ、Ⅱ区拇长伸肌腱损伤 ,近端回缩不远 ,二期仍可对端缝合 ,Ⅲ区损伤 ,晚期常因近端肌腱回缩 ,不能直接缝合。近 3年来 ,本院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晚期修复拇长伸肌腱Ⅲ区损伤 17例 ,效果较为肯定。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19~ 5 5岁。左侧 10例 ,右侧 7例。 13例为直接外伤所致 ;4例为自发断裂 ,其中 3例有腕部骨折史 ,1例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于伤后 5d~ 6个月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本科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患者33例41指,全部采用埋头式缝合法阶梯式修复,即切除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远端0.61~1.00 cm,使鞘管裂口、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缝合断端呈阶梯式分布,从而减轻术后粘连程度。术后支具托保护于轻度屈曲位,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术后4~5 d开始,每天早、晚各练习3次手指主动屈曲、被动伸直锻炼。[结果]切口Ⅰ期愈合31例39指,Ⅱ期愈合2例2指。共33例41指获得5~17个月随访,平均8.36个月。根据手总主动活动(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优22指,良17指,可2指,优良率95.1%。[结论]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外露线头少,两个屈肌腱断端呈阶梯状分布,且具有较强抗拉强度,可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肌腱缝合后粘连是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1994年~ 2 0 0 2年 3月 ,我们在手术松解肌腱粘连后 ,用液体石蜡涂抹肌腱 ,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6例 64条肌腱 ,男 19例 ,女 7例 ;年龄 15~ 5 2岁 ,平均 2 3 .5岁。损伤部位 :拇指 9指 ,示指 17指 ,中指 15指 ,环指 12指 ,小指 11指。致伤原因 :切割伤 15例 ,电锯伤 7例 ,机器绞轧伤 4例。损伤区域 :Ⅰ区 17条 ,Ⅱ区 2 4条 ,Ⅲ区 18条 ,Ⅳ区 5条。2 .手术方法 :按常规作肌腱粘连松解术后 ,以浸泡过液体石蜡之棉球均匀地涂抹肌腱原缝合口表面 ,直…  相似文献   

6.
肌腱与指骨的加强固定治疗Ⅰ区伸肌腱损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应用肌腱与末节指骨的加强固定治疗Ⅰ区指伸肌腱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18例Ⅰ区指伸肌腱损伤患者 ,于手指末节指骨基底穿过 6 0尼龙线 ,用连续缝合的方法将伸肌腱近端或以“U”形的缝合方法将撕脱骨片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 ,肌腱止点有残留则先连续缝合肌腱 ,再以适当的张力将肌腱近端固定于指骨基底。术后用小管形石膏外固定 ,患指伸直位固定 4~ 6周。结果 术后 3个月随访 ,患指功能良好 ,远侧指间关节 (DIP)活动度均数 -10°~ 51°,肌腱未出现再次断裂。结论 本手术操作简便 ,能有效加强Ⅰ区指伸肌腱与指骨的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应用带掌长肌腱的静脉皮瓣修复伸肌腱Ⅰ区复合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11指中末节指背皮肤及伸肌腱缺损采用同侧前臂静脉皮瓣带掌长肌腱修复,并予以伸肌腱止点重建。结果:11例皮瓣成活,伤口Ⅰ期愈合。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4~26月,平均8月,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静脉皮瓣带掌长肌腱修复伸肌腱Ⅰ区指背皮肤软组织及伸肌腱缺损,同时行伸肌腱止点重建,是Ⅰ期修复指背皮肤软组织及伸肌腱同时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指屈、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易发生肌腱粘连和手功能受限,而在断腕再植和指屈、伸肌腱同时损伤修复的病例中,肌腱粘连情况尤甚.肌腱松解术是改善这类患者手功能的常规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共收治45例复杂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患者(≥3根肌腱断裂伤,改良Kessler缝合法),二期均行肌腱粘连松解术.经术前中药熏洗,术后持续镇痛,结合主动、被动康复训练,术后手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手部不同原因损伤的Ⅱ区指屈肌腱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1997年5月至2001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共治疗48例64指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结果 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按TAM标准评定疗效,优20指,良30指,其余为可和差。总的优良率为78.1%;其中,切割伤31指,29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6.1%;电锯伤23指,17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73.9%;挤压伤10指,4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40%。结论 对切割伤和电锯伤导致的手部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术后早期有系统的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腱术后粘连,患指功能较好,而对于挤压伤则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手指伸肌腱断裂的修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手指伸肌腱自发断裂的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29例患者总结如下:伸肌腱Ⅰ区22例、中环小指伸肌腱Ⅵ区3例、拇长伸肌腱4例,修复重建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Ⅰ区原位直接缝合修复,优良率100%;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优良率85%;桡侧腕短伸肌腱修复中环小指伸肌腱Ⅵ区,优良率75%。结论伸肌腱自发断裂常伴有炎症侵蚀或骨折端磨损的病理基础,在伸肌腱Ⅰ区时首选原位直接缝合修复,无条件修复时可行远指间关节融合术;对于中环小指伸肌腱Ⅵ区及拇长伸肌腱断裂行相邻协同肌肌腱转位修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简易肌腱引导器在手Ⅱ区屈肌腱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92指手Ⅱ区屈肌腱开放断裂的患者,利用改良简易肌腱引导器将断裂回缩手Ⅱ区屈肌腱导入鞘管,从伤口引出,然后进行肌腱端端修复。结果80例获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ATM标准:优38指,良46指,中8指,优良率91.3%。结论改良简易肌腱引导器制作简单,可将断裂回缩的Ⅱ区屈肌腱快捷、正确地导入鞘管,组织损伤小,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手部肌腱损伤是手外科常见的创伤,修复后通常要制动2~3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如何能使修复的肌腱早期活动,减少粘连,是手外科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作者于1995年开始对肌腱修复方法进行改进和临床观察。本组共应用42例,对118条肌腱采用改良的手术方法进行修复,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8~62岁,平均42岁。其中急诊32例,陈旧性损伤10例。伤后至修复时限,最短1小时,最长3年。致伤原因:机器绞伤12例,刀伤26例,其它伤4例。屈指肌腱损伤26例,共76条肌腱,伸指肌腱16例,42条肌腱。肌腱损伤平面:前臂区6例,21条肌腱,腕部…  相似文献   

13.
自1983年4月以来,我们对手部肌腱损伤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和早期活动,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3~36岁。22个指,36条肌腱。切割伤10例,28条肌腱。电锯伤4例,8条。指伸肌腱4条,都在Ⅱ区。伸指总肌腱和伸拇长肌腱各2条。屈指肌腱32条,损伤部位在Ⅱ区12条,Ⅲ区4,Ⅳ区14,Ⅴ区2。早期直接吻合20条,其中伸拇长肌2条,伸指肌腱2条。Ⅳ区屈指深、浅肌腱14,Ⅴ区屈指深肌腱2。二期缝合16条。用掌长肌转位代伸指总肌腱一条,直接吻合15条。缝合方法:1.先在距两端横断面0.5cm处横穿一针作牵引线,利用牵引线进行操作。2.用1%锦编线分别在距腱两横断面各1cm稍偏于肌腱内的掌侧面处横穿针,从横线两端内斜3~  相似文献   

14.
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术者的缝合技术以及使用的材料是否相同、术后是否早期功能锻炼、肌腱与腱鞘损伤的性质与程度等,均可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我们在2000-2002年对Ⅱ区肌腱损伤的病例术后早期进行了功能锻炼,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肌腱损伤后 ,常因不正确的缝合方法和术后不及时的功能锻炼 ,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及手部功能丧失。自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5月 ,我们对伸、屈指肌腱损伤 ,采用合理的缝合方法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 ,共收治伸、屈指肌腱损伤 82例病人 ,随访 48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 ,随访最长时间 2年 ,最短 4个月 ,男性 3 8例 ,女性 10例。右手 18例 ,左手 3 0例。刀割伤3 2例 ,玻璃伤 12例 ,撕脱伤 2例 ,压轧伤 2例。伸指肌腱 18例 , 区 2例 , 区 4例 , 区 3例 , 区 1例 , 区 8例。屈指肌腱 3 0例 , 区 3例 , 区 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改良Kessler法作为参照,研究卡锁环缝合法在修复伸指肌健中的抗拉力作用效果。方法:术中随机对50根断裂伸指肌腱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卡锁环(Locking loop)法和改良Kessler法进行修复,然后进行屈指活动抗拉力测试观察。结果:两组肌腱出现拉松和缝线拉脱的例数分别为:卡锁环法组2,0,改良Kessler组7,5。结论:卡销环法抗拉力作用显,适合于伸指肌腱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手屈肌腱Ⅱ区损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儿科手屈肌腱Ⅱ区陈旧性损伤17例20指。结果 术后16例19指经6 ̄30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68.42%。结论 儿童手屈肌腱Ⅱ区损伤具有切割伤多见、容易漏诊、容易漏诊、一期修复适应证广等特点;显微技术修复肌腱、腱鞘,配以早期保护性活动或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一种锤状指伸指肌腱止点重建的改良固定方法. 方法 术中用直径1.2mm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将伸肌腱近断端用不可吸收线套圈缝合法固定后经末节指骨骨道穿出后打结固定于末节指骨指腹侧. 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皮肤均未出现坏死.锤状指畸形矫正,伤指活动无疼痛. 结论 采用线缝合肌腱于末节指骨指腹侧打结固定改良伸肌腱止点重建,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用横行扣压缝合修复手指Ⅰ区开放性伸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10月对收治的26例手指Ⅰ区腱性伸肌腱损伤患者,采用横行扣压缝合急诊修复手术治疗。结果术后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参照Crawford疗效评估方法,优18例,良8例。结论利用横行扣压缝合急诊修复手指Ⅰ区开放性伸肌腱损伤,是一种简易、经济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指浅屈肌腱移植重建手部Ⅱ区腱鞘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浅屈肌腱移植重建手部Ⅱ区腱鞘缺损曾宪林蒋林杨培邦手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常因粘连而影响手指功能。1994年以来,我科采用指浅屈肌腱修复屈指腱鞘,治疗手部Ⅱ区肌腱损伤1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3例,女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