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胃上部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4-01—2017-02间西平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84例胃上部癌患者,将接受近端胃切除术的31例作为对照组,行全胃切除术的53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生活质量高,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食管胃吻合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2例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1岁。172例病人均行消化道重建,其中83...  相似文献   

3.
近端胃切除术被认为是早期胃癌的保留功能性手术,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胃癌近端胃切除术后的远期疗效。对1993-2005年间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对施行近端胃切除术128例可疑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肿瘤学疗效及外科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本组128例可疑胃上部早期癌患者中进展期胃癌14例(10.9%),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将会提高。我们的邻国日本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达51%以上,韩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也在升高,并且早期胃上部癌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1-2]。目前,我国虽然仍是进展期胃癌大国,但是东南沿海中心城市的早期胃癌检出比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亦呈上升趋势,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作为保全功能胃切除术(function-preserving gastrectomy,FPG)之一将有望逐渐被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6例胃上部癌患者施行根治,全部采用经腹全 胃切除术。结果:全组病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食管残端癌1例,均未发生血胸及胸部感染。结论:胃上部癌经腹入路, 创伤小,痛苦少,疗效满意,并能有效防止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发生,尤其适于无食管浸润的胃上部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胃上部癌切除术病人130例,其中近端胃切除组53例,全胃切除组77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对接受两种手术方式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肿瘤大小情况、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在切口感染、切口疝、吻合口瘘、梗阻等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全胃切除组明显优于近端胃切除组(P=0.001)。在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全胃切除组术后Visick分级指数明显优于近端胃组(P=0.001)。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是治疗胃上部癌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PG-DT组)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TG-RY组)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网中关于胃上部癌行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研究报道。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21年3月,由两名评价人员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分别应用Jadad量表及Newcastle-Ottawa Scale量表(NOS量表)对随机对照试验及观察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分别对结局指标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均为病例对照试验,共纳入1346例患者,其中PG-DT组589例,TG-RY组7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G-DT组较TG-RY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少(OR=0.56,95%CI:0.39~0.79,P<0.001),但严重并发症(OR=0.47,95%CI:0.2~1.08,P=0.0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近期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86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组(A组,n=39)及腹腔镜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分切除术组(B组,n=47),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患者均康复出院。A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率、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量均较小,未输血。两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反流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明显的抗反流效果,且微创优势明显,淋巴结清扫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但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相比,近、远期疗效尚缺乏大宗病例的对照研究,且远期疗效尚无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胃上部癌经腹全胃切除术食道切缘癌残留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TG)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PG)治疗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TG(TG组)和PG(PG组)治疗的273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3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结果 TG组与PG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组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PG组(P=0.000)。TG组和P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3%(12/117)和21.8%(34/156),PG组较高(χ2=6.353,P=0.012)。TG组的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9%及34.2%,分别高于PG组的43.4%和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94,P〈0.05;χ2=5.582,P〈0.05)。对pT4、pN2、TNMⅢ期、肿瘤直径大于3.0 cm及接受化疗的患者,TG组的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均高于P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T2、pT3、pN0、pN1、pN3、TNMⅠ期、TNMⅡ期、TNMⅣ期、肿瘤直径小于3.0 cm、未接受化疗及各病理学分型患者,2组的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TG可以有效提高远期生存率,并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66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胃上部癌患者临床资料,16例行全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全腹腔镜组),5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腹腔镜辅助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术中指标、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高(均P0.05),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前者(均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两端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全腹腔镜下行全胃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作为胃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术式及未来微创理念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联合双通道吻合技术治疗胃上部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胃上部癌行近端胃切除联合双通道吻合技术(PG-DT)和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5例,女45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30~85岁。170例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Siewert分型Ⅱ/Ⅲ型)病人行近端胃切除(PG)与全胃切除(TG)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胃癌专业组AEG(Ⅱ/Ⅲ型)的资料,PG者行食管-残胃吻合,TG者行食管-单管空肠横结肠前Roux-en-Y重建。术后6个月后行电话随访,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和QLQ-STO22量表评估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98例符合AEG(Ⅱ/Ⅲ型),随访期内死亡30例,失访8例,纳入分析PG组40例,TG组20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AJCC6版)、术后住院时间等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略优于P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术后单项症状方面,PG组在反流症状,进食困难、进食限制、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味觉改变、社交能力以及睡眠方面评分差于TG组(P<0.05);TG组呼吸困难症状评分差于PG组(P=0.027)。结论 AEG(Ⅱ/Ⅲ型)病人行全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较近端胃切除为优,尤其在控制反流、改善食欲等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SiewertⅡ-Ⅲ型)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1990--2012年间比较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研究。使用RevMan5.0软件对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营养状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篇文献2481例患者人选研究,其中近端胃切除组862例,全胃切除组1619例。分析显示,近端胃切除组与全胃切除组病死率(鲫=1.00,P=0.99)、并发症发生率(OR=2.14,P=0.12)及术后营养状况(WMD=2.09,P=0.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胃切除组较近端胃切除组术后吻合口狭窄(OR=5.40,P〈0.01)及反流性食管炎(OR=7.12,P=0.01)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全胃切除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方面优于近端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7例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癌切除术(近端组),3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全胃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及术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疼痛感与负性情绪评价并随访。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端组VAS评分低于全胃组(P0.05),SAS、SDS评分高于全胃组(P0.05)。近端组术后反流发生率高于全胃组(P0.05),贫血、体重减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胃组(P0.05)。两组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23.5±3.3)个月与(33.0±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进展率分别为30.8%与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可降低患者贫血、体重减轻等并发症发生率,但相较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具有更高的反流发生率,影响焦虑、抑郁情绪。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情况与要求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预后质量影响。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的165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依据BMI分级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肥胖组,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特征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生存率。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后低体重组发生渗漏、出血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P0.05);术后发生肠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胰腺炎、肺部并发症的比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总体并发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低体重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患者术后手术恢复情况: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相关指标数值明显优于低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超重肥胖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低体重患者1~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可以影响胃上部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全胃Roux-Y切除术)、近侧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腹腔镜治疗的137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全胃Roux-Y切除术71例(A组)近侧胃切除术66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A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B组(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63.38%vs43.94%,χ~2=5.205,P=0.023);A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B组(32个月vs29个月,χ~2=5.802,P=0.016)。结论:腹腔镜全胃Roux-Y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疗效更佳,患者生存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裂隙法食管胃吻合用于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连续收治的4例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术中消化道重建均采用裂隙法食管胃吻合,即在完成近端胃切除后,于残胃前壁纵向做一浆肌层裂隙,长约3 cm,保留黏膜完整,将食管断端与裂隙远端胃壁行端侧吻合,吻合口近端的残胃作270°折叠包绕食管下端。观察病人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腔内完成吻合,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225.5±48.8)min,吻合时间为(45.0±21.2)min,术中失血(30.0±16.3)mL。术后无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7.0±1.4)d。内镜随访未见明显吻合口狭窄或反流。结论 裂隙法食管胃吻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胃底折叠、瓣膜成形食管胃吻合方式,降低了手术难度,可在全腹腔镜下完成,可能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悬吊拉钩在经腹行全胃及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7年至今应用悬吊拉钩开腹切除胃中上部恶性肿瘤116例,男74例,女42例,年龄20~81岁,平均62岁.其中贲门癌38例,胃底癌11例,胃体癌67例.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腹胀、呕吐、呕血、解黑便及腹部包块等.术前均作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术后病理学诊断浸润型腺癌6例,粘液型腺癌8例,溃疡型腺癌51例,低分化腺癌26例,印戒细胞癌13例,胃平滑肌肉瘤7例,胃恶性淋巴瘤4例,胃体低分化间质肉瘤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