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4月14日,蓬莱渔港码头,灯火通明,一片繁忙,即将出海的渔船在忙碌的做着备航准备。19时30分左右,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蓬莱市初旺渔业公司的8艘渔船先后驶离港口,奔赴黄海渔场。他们告别家人,告别亲友,带着热切的希望,期盼着能获得又一次海上丰收。而对于其中的“鲁  相似文献   

2.
哭声。喊声。撞击声。慌乱的逃生者纷纷跳海,在惊涛骇浪中挣扎……凡是看过《泰坦尼克号》影片的人,对这一幕幕空前惨烈的历史镜头记忆犹新。然而,1999年10月17日清晨,这惊心动魄的情景在中国北部海域再现——由大连开往烟台的“盛鲁”号滚装轮离港不到3小时突然起火,不久即与装载的38辆各型汽车一同沉没,随船的160多名旅客和船员不得不弃船逃生。“盛鲁”踏上不归途呜——一声低沉的汽笛划破了寂静的夜空。10月17日清晨3时15分,大连湾码头,排水量为2380吨的“盛鲁”号滚装轮徐徐离港。“盛鲁”轮是山东烟台轮  相似文献   

3.
红将 《海洋世界》2013,(8):60-61
对于像我这样克己奉公的纽约警官来说,"莫洛·卡斯"号邮轮的二等舱船票的确有点贵,不过能够乘坐全美国最豪华的邮轮,为难得的假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笔钱也算是物有所值。1934年9月5日下午6点,这条巨大的游轮装载着300多名乘客离开了哈瓦那港口。我在甲板上享受着加勒比海上和煦的海风,为自己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4.
1992年10月23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托姆教授正在佛罗里达州海岸进行海洋科学考察时,偶然间在海滩的卵石间发现了一只密封着的古老的酒瓶。他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张卷着的发黄了的纸张,详细记录了古船“玛尔达”号出事的地点和起因。信的最后有船长费尔多斯的签字。今天,人们终于了解了近3个世纪前“玛尔达”号神秘失踪的真正原因。1708年7月12日,南太平洋上风和日暖,海天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10.11”特大温带风暴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本文介绍了2003年10月10-12日莱州湾地区发生的“10.11”特大温带风暴潮,并对风暴潮实况、风暴潮灾害成因、风暴潮预报及防灾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1999年11月24日夜,一场特大海难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近海海域发生,船上312名乘客,只有22人生还。24日16时30分,从烟台开往大连的“大舜”号起火后,立即发出求救信号,烟台救捞局、港务局相继派船救助,可是由于风大浪高,救援船只无法靠近。20时15分,“大舜”号主舵失灵;22时30分,救援船只多次带缆均未成功,“大舜”号随风浪漂流。火借风威,越来越大,“大舜”号失去控制,火势蔓延  相似文献   

7.
陈建国 《海洋科学》1992,16(1):72-72
烟台市海岸线长700km,15m等深线以内的水域98×10~3亩,年产值可达98×10~8元。因此,我们设想本世纪末,“从海上开发出一个烟台”。建设“海上烟台”的措施是: Ⅰ.更新思想观念 增强海洋也是国土资源意识,克服重陆轻海的倾向;增强海洋竞争意识,克服对海洋开发缺乏紧迫感的  相似文献   

8.
张志悦 《海洋预报》2004,21(2):74-77
本文对沧州沿海“10.11”特大温带风暴潮的成因及重现期进行了简析,并对这次特大温带风暴潮的灾情成因进行了分析,就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积雪深度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常规观测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ECMWF Reanalysis v5,ERA5)资料,对2023年12月15—22日山东半岛特大海效应暴雪过程的降雪特征及极端性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有4站积雪深度突破本站历史极值,有1站2 d的日降雪量为山东半岛海效应降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文登积雪深度达74 cm,超过山东所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纪录,是一次极端海效应暴雪事件。(2)欧亚中高纬度阻塞形势下两次异常强冷空气持续影响渤海和山东半岛地区,850 hPa温度最低降至-21~-20 ℃,冷空气强度明显强于往年12月海效应暴雪过程,造成降雪持续时间长、累计降雪量大。异常强冷空气是此次极端暴雪过程产生的关键因素,渤海海面温度(简称“海温”)异常偏高是有利的海温背景。(3)冷空气强、海温偏高造成海气温差偏大,700 hPa以下产生对流不稳定,使得降雪强度大;强降雪发生在海气温差快速增大阶段。(4)925 hPa以下存在来自渤海的北—东北风与内陆地区的西北风构成的切变线,产生强上升运动,切变线长时间维持形成“列车效应”。(5)主要降雪时段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相对湿度层的温度为-20~-12 ℃,适宜树枝状冰晶形成和维持,有利于产生大的积雪和降雪含水比;2 m气温持续低于-5 ℃,0 cm地温在降雪开始时即降至0 ℃以下,且两次强降雪过程仅间隔1 d,均有利于降雪累积产生极端积雪深度。  相似文献   

10.
李明 《海洋信息》1996,(6):11-1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开发工作,把科技兴海作为重头戏来唱,提出了建设“海上烟台”的战略目标和“创建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构想,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烟台市共取得渔业科技成果50多项,其中获山东省科委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市科委一等、二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TELEMAC-2D模型建立太平洋区域海啸传播模型,模拟2011年日本“3·11”海啸事件下海啸波的传播。使用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在模型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分析日本“3·11”海啸事件对乐清湾的影响。通过频谱分析得到“3·11”海啸激发的乐清湾内240、180和103 min这3个主导模态的幅值及其相位。通过白噪声实验对乐清湾的固有共振特征进行估算,进一步支持了乐清湾在上述3个模态发生共振这一结论。白噪声实验还表明,海啸等海洋灾害发生时会在乐清湾湾顶及湾口处产生较大的增水,该结论对乐清湾内海洋灾害风险防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天气系统、低空急流的演变和水汽在鲁西、鲁南的辐散、辐合的变化,诊断分析了在鲁南形成这次特大暴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从本文介绍了2003年10月10~12日莱州湾地区发生的"10.11"特大温带风暴潮,并对风暴潮实况、风暴潮灾害成因、风暴潮预报及防灾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误击拖靶机1994年9月17日14时,台湾海军正在进行“汉光11号”军事演习的预习,一架金鹰航空公司的拖靶机拖着一个模拟反舰导弹的靶标飞向排在驱护舰队第七舰位的“成功”号。14时01分,空中管制军官向拖靶机发令:“准备 ON TOP(飞临上空)”,按事先规定,拖靶机飞行员应回答:“ON TOP”,待飞入军舰射击死角后发出“CLEAR TO FIRE(开火)”口令后,军舰才能打靶。但不知何故,此时飞行员回答了一句“READY(准备完毕)”。舰上武器管制军官竟提前4秒钟于14  相似文献   

16.
“罗莎”台风造成浙江特大暴雨的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716号台风"罗莎"于2007年10月7日下午15:30在浙江省苍南县霞关镇附近的浙闽交界处登陆。受"罗莎"台风的影响,浙江省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平均降雨量全省达163.0mm。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格点资料、浙江省自动站降水数据和MICAPS的Ki与Ky指数资料(浙江省部分),对由0716号台风"罗莎"造成的浙江大暴雨到特大暴雨过程的大环流天气形势演变、动力条件、水汽输送及物理量特征等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10月6~9日"罗莎"台风影响浙江期间,欧亚500hPa中高纬度为平直环流,乌拉尔山以西为高压脊,从河西走廊至中原地区有一移动性冷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呈东西向带状,位置偏北强度偏强,江淮以南地区为副热带高压控制,脊线位于30°N附近;在对流层中、低层(气压为700hPa、850hPa)有明显的冷温槽,途经河西走廊、河套地区、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7日14时至8日14时地面冷锋与"罗莎"台风倒槽在浙江相互作用,形成了台风外围受冷空气侵入的特定环境场,为浙江大暴雨到特大暴雨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罗莎"台风螺旋云带中含有大量水汽从东海向浙江大陆输送,10月6日20时至8日14时,从东海到浙江大部出现强的水汽通量大值区,最大水汽通量出现在10月7日02时低层(气压为850hPa),中心为40g/(s.hPa.cm)以上的水汽通量大值区出现在东海,低层高含水量从东海向浙江陆地持续输送,时间长达42h,为本次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诊断得出,大气柱可降水量达65kg/m2时可出现大到暴雨,大气柱可降水量达70kg/m2时可出现特大暴雨。从流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发现,台风环流区域内低层的强上升运动为本次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提供了上升运动的促发机制,高层辐散区与中低层台风北侧倒槽强烈辐合区叠加,使得中低层的辐合更为强烈,这都有利于台风北侧暴雨的维持和加强;台风环流域内的垂直上升运动区有一个"增厚"过程。分析温度平流发现,6~8日在浙江上空(气压为550hPa以下),有明显的冷暖平流交汇,冷空气进入台风外围与台风携带的暖湿空气相遇,台风环流呈西冷东暖状态,加上低层的辐合机制,促使斜压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加大,并释放出最大有效的位能,使得大于35℃的Ki指数和4~6个单位的Ky指数高值区覆盖浙江全省,造成大气强烈的上升运动,导致台风倒槽降雨量的加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COMCOT数值模式,将日本东海岸划分为18个单位震源,建立了日本东海岸海啸数据库并用非负约束的最小二乘法建立反问题预报模式。将本模式应用于日本"3·11"海啸,计算所得的海啸初始水位有10 m的抬高与3 m的降低,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预报的浮标水位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对比浙江省近岸潮位站实测海啸波高,预报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大。若采用反问题反演的震源,通过COMCOT非线性模式求解近岸水位,可以大幅提高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8.
运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MM5模式结合Q矢量计算NCEP资料、天气实况及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对1999年9月4日凌晨在远离9909号热带风暴中心的浙江省温州市引发的特大暴雨进行了探讨。发现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中南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的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是引起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从计算得出的Q矢量散度分布看,本次特大暴雨降水发生时间和量级与该时段内温州经历的强Q矢量散度梯度发展有密切联系。同时,温州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海岸线及境内雁荡山脉有利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本次热带风暴倒槽降水中局地特大暴雨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98年4月28日,日本政府批准了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的周边事态措施法案。关于“周边事态”的“周边”这一说法,日本政府曾解释,“这不是地理概念”,“是对日本的和平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态”。现在,日本政府又把“周边”改说成“远东及其周边”,还毫不含糊地指出,台湾海峡也是新的军事合作指针的对象范围,进而把台湾海峡也说成是“周  相似文献   

20.
台风“麦莎”在舟山引起的特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达资料、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认为台风"麦莎"在舟山产生特大暴雨的原因主要有3个:(1)台风登陆后减弱缓慢,主要是由于其东面大范围的输入云带提供与水汽和能量,同时高空急流形成的辐散场和次级垂直环流也是非常有利的条件;(2)舟山地区的水汽辐合、高空辐散、上升速度等物理量都非常有利于强降水;(3)"麦莎"处于对流不稳定环境中,对流发展旺盛,是强降水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