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新疆南部维族妇女人群中的型别分布情况。方法:以年龄在30-59岁的新疆伽师县夏普吐勒乡维吾尔族妇女人群为基础进行筛查,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集受试者宫颈脱落细胞,利用PCR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 DNA并分型。结果:共2473名妇女入选。HPV总的感染率为9.1%,高危型中HPV-16的感染率最高为6.9%,其他高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9、HPV-56、HPV-18、HPV-33、HPV-58、HPV-51、HPV-31、HPV-45、HPV-52、HPV-68、HPV-35、HPV-39。低危型中HPV11感染率最高,其他低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42、HPV-43、HPV-6、HPV-53、HPV-66、HPV-73。HPV-44、-83、-MM4没检测到。多重感染率为34.2%。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人群中以HPV16感染为主,其次为HPV59、56、18、33等。HPV59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妇女较易感染的类型。体现了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感染HPV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常州地区普通妇女人群中HPV感染状况,为宫颈癌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与基因芯片技术,对常州地区参加妇科体检的744名妇女进行HPV分型检查,并对不同分型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4名妇女中共检出HPV阳性者157例,感染率为21.10%。在高危型HPV感染妇女中,共计83.64%的妇女感染了以下六种亚型,依次是16型46例,58型28例,33型24例,18型18例,31型11例以及52型11例。结论:鉴于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发生的密切关系,对普通妇女人群展开HPV检测具有预防与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对13 933例妇科门诊患者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21种HPV亚型的基因检测,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3933例受检者中,HPV感染5 979例,感染率为42.9%。共计检出21种亚型,9 023例次HPV感染,其中HPV高危型7 823例次占86.7%,感染前三位分别为HPV-16、HPV-52、HPV-58;HPV低危型1 200例次占13.3%,感染前三位分别为HPV-CP8304、HPV-11、HPV-6;17~25岁和≥56岁年龄组HPV感染率相对较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其中最常见的感染亚型是HPV-16、HPV-52、HPV-58。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5岁和≥56岁年龄组HPV感染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女性生殖道常见病原菌以及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732例妇女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HPV检测、生殖道病原菌检测,判定宫颈病变程度,统计高危型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特征,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女性生殖道常见病原菌和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732例妇女HPV感染率为44.95%,高危型HPV占85.11%,HPV-16在高危型HPV中占比最高。生殖道常见病原菌中感染率最高的是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18.99%,存在女性生殖道常见病原菌感染者高危型HPV的检出率高于未感染者(P0.05),而低危型HPV检出率在女性生殖道常见病原菌感染者和未感染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型HPV检出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女性常见生殖道病原菌感染和宫颈病变程度有关,高危型HPV感染率越高,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皮肤性病患者不同病变类型中的HPV感染型别。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门诊就诊者368例,分为4个组别:尖锐湿疣患者组242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18例,男性冠状沟珍珠疹和女性假性湿疣70例,未见任何皮疹且醋酸白试验阴性的体检者38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皮损或外阴局部HPV-DNA亚型,并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PV-DNA的总检出率为72.9%,其中单一型别感染率57.1%,多重感染率15.8%;(2)268例HPV阳性标本中,高危型感染占51.9%,低危型和混合型的阳性率分别为33.2%、14.9%;(3)尖锐湿疣组和鲍温样丘疹病患者组HP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7.9%、88.9%,而男性珍珠疹和女性假性湿疣组以及要求体检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14.3%和13.2%;从感染型别分析,尖锐湿疣主要是6、11、16、18、31、33、35、43和66亚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主要是16亚型,男性珍珠疹和女性假性湿疣以及要求体检人群的感染型别主要是低危型感染,分别是6、42、43、81和6、42、83;(4)在被检测的18个高危HPV亚型中,最常见类型依次为HPVl6、18、58、56、33、52、68、31、39,未检测出HPV35、45、51、53、59、66、73和82亚型;在被检测的5个低危HPV-DNA亚型中依次为HPV6、11、42和43,未检测出81亚型。结论:HPV感染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且以高危型为主,应该重视临床HPV感染亚型的检测,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者的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特定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1].根据HPV致癌性的不同可分为高危型,低危型.Munoz N[2]等对来自9个国家的1918例宫颈癌组织进行各型HPV筛查,最终确认HPV-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及82型为高危型.李洁等[3]用核酸印迹技术对1986至1994年间来自我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008宫颈癌组织进行HPV型别检测,发现HPV-16、18、31、35、51、58等型的存在,并发现各地区主要流行型别随地理位置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骶州地区普通妇女人群中HPV感染状况,为宫颈癌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与基因芯片技术,对常州地区参加J妇科体检的744名妇女进行HPV分型检查,并对不同分型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4名妇女中共检出HPV阳性者157例,感染率为21.10%。在高危型HPV感染妇女中,共计83.64%的妇女感染了以下六种亚型,依次是16型46例,58型28例,33型24例,18型18例,31型11例以及52型11例。结论:鉴于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发生的密切关系,对普通妇女人群展开HPV检测具有预防与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浙江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现状及型别分布情况,为该地区HPV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对浙江地区8 630例妇科门诊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27种HPV亚型的基因分型检测,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8 630例受检者中,HPV感染2 125例,感染率为24.62%。27种HPV亚型中,感染率前3位为HPV-52、16、58。54岁和17~24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岁和17~24岁年龄组为感染的高危人群;不同年龄段的HPV优势感染型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妇科门诊患者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亚型分布,为今后的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 235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HPV筛查,筛查出的阳性患者应用流式荧光杂交法进行高危型HPV亚型检测,分析比较宫颈炎、宫颈鳞癌及宫颈腺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差异。结果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高达60%,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43. 2%,主要以HPV16、HPV18为主;低危型HPV感染率为30.0%,主要以HPV11为主;单一感染阳性率为34. 1%,而混合型感染高达65. 9%,且两者均以HPV16型和HPV18型为主。宫颈炎患者HPV16型、HPV18型及HPV16 + HPV18型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患者,其中宫颈腺癌患者HPV16 + HPV18型混合感染率最高。结论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宫颈癌患者HPV16及18型检出率显著高于宫颈炎患者,加强HPV高危基因型的监测有助于预警宫颈癌尤其是宫颈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特定型别的人 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因 素。根据HPV致癌性的不同可分为高危型,低 危型。Munoz N[2]等对来自9个国家的1918例宫 颈癌组织进行各型HPV筛查,最终确认HPV-16、 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 68、73及82型为高危型。李洁等[3]用核酸印迹技 术对1986至1994年间来自我国14个省市自治区 的1008宫颈癌组织进行HPV型别检测,发现 HPV-16、18、31、35、51、58等型的存在,并发现各 地区主要流行型别随地理位置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