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了解剑阁县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和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分析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因素,为有效防制艾滋病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名剑阁县农村返乡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剑阁县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0.5%,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16.15%,与临时性伴性行为发生率为11.50%,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和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7.62%、13.0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结论剑阁县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商业性行为、与临时性伴性行为发生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需要强化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提高艾滋病自我防护意识,从而降低农村流动人口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宝安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为评估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做基线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 样、匿名自填问卷调查方式并结合实验室检测血样的方法,分析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情况。结果:流动人口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仅为 46.9%;男性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42.0%)低于女性(53.5%),在婚或同居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51.8%)高于未婚或丧偶者(43.1%);有过性经历者艾滋病知晓率高于没有过性经历 者;流动人口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率为4.7%,发生商业性性行为者中仅有23.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其中对艾滋病知晓率者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94.2%)高于对艾滋 病知识不知晓者(68.2%);检测2000份血样,未发现HIV、梅毒、丙肝阳性检出者。结论:后期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政府应加强阻断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 般尤其是流动人群的扩散,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昆山市流动人口性行为等情况、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及对艾滋病知识的信息需求等。方法抽取三星级和四星级宾馆各5家、五星级宾馆1家的400名流动人口进行结构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多数处于性活跃期,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较低,总知晓率为51.00%。27.25%的流动人口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工友一起工作。结论应建立和完善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常规机制,加强艾滋病知识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扭转流动人口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态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预防艾滋病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朱莉  陈权 《中国校医》2018,32(6):425
目的 调查昆山市男性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艾滋病、梅毒和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制定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2015年版)要求,中心于2015年4月至6月对昆山市男性流动人口进行了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艾滋病知识及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情况等。结果 本次监测共调查男性流动人口406人,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0%、0.00%和0.50%;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5.2%,知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3,P=0.063);商业性伴发生率为3.94%;临时性伴发生率为16.26%,临时性伴发生率与婚姻状况有关(χ2=10.767,P=0.013);安全套使用率低。结论 昆山市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存在临时性伴发生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等高危行为,应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安全套推广等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佛山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佛山市选择建筑工人、工厂工人、餐饮宾馆服务行业服务人员以及劳务市场寻工人员等4类流动人口,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流动人口一般特征,流动史,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态度,艾滋病防治需求及可能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血清学检测HIV、梅毒和HCV抗体。结果 98.69%的流动人口听说过艾滋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5.61%,艾滋病防治知识最主要通过电视节目获得。流动人口近一年临时性行为发生率为40.84%,在近1年与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20%和31.78%。10.30%调查对象近1年曾出现性病相关症状,患病后84.19%能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HIV抗体阳性率为0.12%。5.23%的非婚性行为者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调查对象中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佛山市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有歧视态度比例较高,该人群中依然存在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感染HIV的高危行为。对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殷静  刘宇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69-1570
目的了解姜堰市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方法随机抽取三个地方的姜堰市居民824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各项知晓率在67.0%~77.0%之间,其中农村居民的各项知晓率低于流动人口和城市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艾滋病一般知识的知晓率在60.9%~95.2%之间,三个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62.0%~92.7%,艾滋病的防治措施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48.9%~90.2%之间。结论被调查的三类人群艾滋病的一般知识点知晓率相差悬殊,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存在差距,对危险行为的认识远高于对非危险行为的认识,艾滋病防治知识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还较缺乏。关于推广使用安全套的问题,人们持反对意见的比较多,大部分认为对社会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台州市玉环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认知和危险行为的现状,为开展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2018年6—8月对台州市玉环市流动人口开展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和艾滋病相关认知等方面的调查。结果 共招募403人。未发现HIV抗体、梅毒阳性者;发现1例HCV阳性者,检出率为0.2%。最近一年暗娼占3.3%,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占1.9%,且42.9%从未使用安全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结论 台州市玉环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一定比例的暗娼和临时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已婚或同居者在艾滋病知识应用上存在欠缺,使用安全套意识不强,应开展行为干预活动,实现“知信行”的统一,以有效地防治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金坛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行为状况,为采取相关宣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4—2015年,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个工厂和1个建筑工地男性流动人口,共800名,使用流动人口健康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现场采集血样进行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1.8%,中青年、文化程度较高人群知晓率较高。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占45.28%,有时使用的占38.23%,每次使用的占11.99%;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占28.04%。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的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36.0%;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人中,每次都用安全套的占24.1%。检出梅毒抗体阳性7例,HCV抗体阳性3例。结论金坛区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高危行为仍普遍存在,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对流动人口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探索对该人群的有效管理措施。方法将华泾镇中远船务工厂的外来务工人员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8%和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5.0%和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艾滋病防控知识和安全套使用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同伴教育更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流动人口艾滋病KAP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成华区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家政从业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类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2.9%,不同人群之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64,P<0.001);80.0%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持歧视态度;8.6%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6.9%,其影响因素有艾滋病知识得分(OR=1.60,95%CI:1.10~2.30)、月收入(OR=0.31,95%CI:0.12~0.85),是否接受艾滋病宣传材料(OR=2.89,95%CI:1.16~7.16),最近1年51.7%的调查对象在商业性行为中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歧视态度普遍存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对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KAP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充市顺庆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待艾滋病的相关行为和态度,为进一步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11名在南充市顺庆区生活3个月以上。年龄在15~49岁的流动人口,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调查人群总知晓率为45.5%,男性知晓率为48.3%,女性知晓率为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P=0.000)。结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因人群特征不同而异,应针对目标人群,加大预防艾滋病知识点的针对性和细节性宣传,建立风险意识;加大推广使用安全套的宣传力度,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对外省籍暂住人口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9年13月,在菏泽市牡丹区选择1个社区,于暂住人口管理时增加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于宣传教育前后分别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调查232人,教育后调查181人。9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教育前为64.89%,教育后为96.50%(P〈0.01)。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教育后均比教育前有大幅度提高(P〈0.01)。[结论]社区开展暂住人口健康教育活动,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服刑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服刑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监狱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4所监狱内1600名服刑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同时采用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对艾滋病知识需求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结果服刑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已服刑时间(年)、犯罪类型及是否希望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与艾滋病知晓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高中)、婚姻状况(未婚)、婚姻状况(已婚)及是否希望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是影响艾滋病知晓率的5个因素。结论目前服刑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仍然较低,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监狱服刑人员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尤其应将文化程度低的男性服刑人员作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成都市外来农民工口腔健康知识、信念及行为情况,为探索针对该群体的口腔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外来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对579名成都市外来农民工进行调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3.36%,各条目回答正确率在37.89%~85.96%之间;口腔健康信念持有率为62.25%,各条目信念持有率在45.25%~85.32%之间;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为35.67%,各条目行为形成率在10.73%~63.39%之间。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职业人群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和职业人群口腔健康信念持有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  结论  成都市外来农民工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亟需改善,口腔健康知信行间的差异与人口学特征有关,应关注该重点人群,加强其口腔健康宣教及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探索适宜的干预策略。方法随机抽取大浪街道餐饮业、工厂和建筑工地各一家共计408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询问个人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待艾滋病人的接纳程度。结果 (1)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6.01%;(2)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性高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3)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显著低于传播途径知晓率,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接纳程度低;(4)艾滋病防范意识薄弱,艾滋病具体防范措施知晓率低。结论目前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今后应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艾滋病防范意识和具体防范措施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并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连市金州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了解不同人群对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法按照《全球基金第五轮中国艾滋病项目基线调查方法》,对8个不同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880人,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4.4%,大众、政府官员、公安司法人员、医务人员、青年学生、流动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人群的知晓率分别为73.0%、98.0%、90.0%、93.0%、67.0%、58.3%、85.0%、59.0%,不同人群知晓率有差异;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约为55%,各类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市金州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处于一般水平,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青年学生、流动人群、暗娼人群知晓率较低,除政府官员外各群体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普遍较低,应重点加强青年学生、流动人群、暗娼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7.
李云波  郭静利  陈晨 《职业与健康》2014,(17):2449-2451
目的调查某部新兵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为开展新兵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3年某部718名新兵进行匿名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对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及艾滋病知识需求3部分。结果该部新兵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及积极态度总持有率较低,分别为56.99%和65.21%;入伍地、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有影响;健康教育授课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1.88%,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8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课可即时提高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在新兵新训期间应开展健康教育课,在内容上加强对新兵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深度,确保部队艾滋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南京市某功能社区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流行现状及其对该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该功能社区60岁及以下人群共547名作为调查对象,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功能社区60岁及以下人群NAFLD的患病率为33.3%。该人群对NAFLD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健康信念持有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1.2%、44.8%、74.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人群对于NAFLD的知识与信念得分、信念与行为得分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超重肥胖情况是其NAFLD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P均<0.05);文化程度(P = 0.002)是其信念持有情况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是否患该病是其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的影响因素(P均<0.001)。结论 应加强NAFLD在社区人群中的筛查,提高人群对该病,尤其是知识和信念水平,并根据人群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了解城市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态度情况。以确定城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在一般人群中采取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2年12月1日在广州市商业区采用街头随机拦截的方式,对一般人群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7份。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3.3%;传播途径知识总知晓率为59.2%;预防知识知晓率为46.9%;对艾滋病感染/患正确态度率为4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性别、化程度和婚姻状况。30~39岁年龄组(OR=0.101,95%CI:0.015~0.678)和40岁及以上年龄组(OR=0.060,95%CI:0.007~0.498)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低于15~20岁年龄组;女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OR=0.230,95%CI:0.099~0.532)低于男性;化程度初中(OR=14.161。95%CI:2.195~91.364)、高中(OR=23.455,95%CI:4.568~120.434)、大专以上(OR=35.378,95%CI:6.001~208.57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小学及以下组;已婚(OR=5.761,95%CI:1.589~20.893)高于未婚。结论 目前城市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仍然很低,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尤其是针对化程度低、未婚及女性人群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况及探讨影响健康行为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方法对7913例暗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暗娼平均年龄(24.6±5.8)岁,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3%(95%CI:82%~84%),对熟人(邻居、亲戚、朋友或同学等)感染了HIV明确表示愿意继续交往的为67%(95%CI:66%~68%),形成健康行为的率为87%(95%CI:87%~88%)。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变量为文化程度、是否知晓UNGASS定义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艾滋病3个传播途径和对HIV感染者/病人的态度。结论相对于知识知晓的影响,对HIV感染者/病人积极的态度对暗娼健康行为影响不大。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以促进目标人群尽快形成健康行为;并通过社会倡导舆论、道德观念的转变以减少对艾滋病消极、歧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