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芙蓉 《家庭医学》2007,(20):34-35
Q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A:突发性耳聋也叫特发性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它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在短时间内突然造成一侧耳严重听力下降的疾病。目前医学上对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未研究清楚。科学家们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内耳的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等造成。常常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相似文献   

2.
<正>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的感觉神经性听力减退.其发病机理至今不明,据各种文献报道其原因多达百余种,但近来最受重视、能被公认的有两大病因:血管病变和病毒感染.这两种病因又有一个共同之处,都能引起内耳血管痉挛、水肿、血栓、红细胞凝集,从而导至内耳供血障碍.故一般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是:①血管扩张剂;②抗凝剂;③肾上腺皮质激素;④神经营养药;⑤低分子右旋醣酐:⑥仪器的应用包括高压氧舱的治疗和体外反搏的治疗.其目的在于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和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2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和一般感应性耳聋截然不同,它是瞬间突然发生的高度感应性聋.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前庭或迷路窗膜破裂也曾被认为是突发性聋的原因之一.但迷路窗膜破裂现已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病变,不宜列入一般突聋的范畴.突发性耳聋临床特点:发病快,程度重,多一侧发病,偶有双侧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者,听力曲线为高频陡降型甚至全聋.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现有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等,但大多临床疗效不理想,部分患者使用有局限性。目前,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耳聋为耳科常见急症,由于病因病理不明,因此治疗效果目前尚不能令人满意,且治疗多具盲目性,疗效悬殊亦大,难以评价某种疗法的效果。病因学说较多,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听神经炎、自身免疫、代谢紊乱及内耳压力突变等有关,其中以病毒感染和血管因素最受重视,多数认为血管性病变所致的微循环障碍与突发性耳聋关系密切。大多数治疗方法尚未经过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证实是否有确切的疗效,现有的临床疗效不尽人意。大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后听力损失的程度、有无眩晕、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间隔(即治疗的及时与否),是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三个主要因素。由于突发性耳聋具不确定性,因此,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在临床中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耳聋是耳聋的一个特殊类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严重的多见于一侧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所谓突然发生是指在短则几个小时,长则一两天即可发病;所谓严重性是指患耳听力突然丧失60分贝以上,甚至100分贝左右。原因不明是指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需要紧急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长寿》2008,(5):46
突发性耳聋病人的普遍症状是早晨起床后,听力突然减退(多为单侧),耳内有胀满感,恶心呕吐。此后一小时、一天或几日内,听力明显损失。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之一,许多病人在发病前曾患过感冒或是其他病引起的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是突发性耳聋的又一个原因.会引起中毒性耳聋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此外,还有精神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内耳供血不足等病因。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遇到过的两个病人都是患突发性耳聋,一个来自农村的王大爷,另一个来自市区的李大妈。据王大爷讲,他前一天晚上看电视时,突然觉得左耳听声音不清楚,像隔了一层纸,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医院就诊。我仔细给他做了检查,发现他患了突发性耳聋,立刻给予静脉输液。一周后,病人听力完全恢复。而李大妈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她来到我的诊室  相似文献   

9.
问我是一位古稀老人,前几天突然听不见别人说话,去当地医院进行医治。大夫说我得的是突发性耳聋,给予药物治疗,近日症状有所改善。由于我们这里的医疗条件不如北京,故想请专家给我一个正确的治疗方案。(青海马先生)答马老,您信中未提到具体的治疗方法,但症状有改善,说明还是有效的。目前因为此病的病因尚不确切,所以还没有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和营养神经治疗方法:1.血管扩张剂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临床常用银杏  相似文献   

10.
多种疾病均可引起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它是突然起病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感音性耳聋,并非独立疾病,而是一种症候群。今就其病因及治疗综述如下:病因一、血行障碍说:突聋的病因目前虽未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内耳血液循环障碍为最大可能因素。营养内耳的动脉主要是小脑下前功脉的分枝——迷路动脉,根据内耳血流特点推想:这条动脉是单一的末梢动脉,当其闭  相似文献   

11.
李茂 《上海预防医学》2014,(11):643-644
<正>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是耳科急症中常见病症,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了,且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来说仍非常重要。前期如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会导致患者永久性听力障碍或耳鸣。传统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多采用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比较明显[1]。近年来,我们将改善微循环药物前列地尔应用于突发性耳聋,观察其对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和血液流变学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rtPA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可能的病因有病毒感染、循环障碍、迷路窗膜破裂和自身免疫性反应。由于发病因素多,相应地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扩张剂、抗凝剂、组胺、抗病毒剂、星状神经阻滞及高压氧舱治疗。目前认为血管性小血栓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溶栓疗法也成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重要治疗方  相似文献   

13.
马芙蓉 《家庭医学》2007,(10):34-35
Q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A:突发性耳聋也叫特发性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它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在短时间内突然造成一侧耳严重听力下降的疾病.目前医学上对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未研究清楚.  相似文献   

14.
陈秋鸿  林丽芳 《现代保健》2009,(17):138-139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是耳科常见急症之一,是一种在瞬间或短期内发生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多为单侧发病,好发于中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多数认为与内耳病变、病毒感染及迷路、窗膜破裂有关。突发性耳聋应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笔者所在科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68例,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进行分析及评估,并采取个性化护理,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甚清楚,传统治疗有血管舒张剂、血浆增容剂、抗凝剂、激素、营养神经药等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笔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耳科常见疾病,主要因某种突发因素致机体感音神经损伤,从而诱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为耳鸣及眩晕等,病情严重程度一般为中度和重度.该病病因尚未明晰,考虑和当前的病毒感染学说、内耳供血障碍、自身免疫反应学说以及迷路水肿学说等主流假说密切相关,其中内耳供血障碍包括血管栓塞、血管痉挛和耳内出血等...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突然,常伴耳鸣、眩晕和呕吐等症状,病情反复,听力下降甚至丧失。随着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大,此病在学生群体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高校医院门诊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压力的特殊群体,也是心理复杂、脆弱的人群,除少数病例属于原发病症(内耳损伤、内耳感染等),多数学生都是因感冒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疾病,又称暴聋,青少年发病往往与感冒和工作学习紧张、疲劳过度,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也与有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在气候变化时更易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发生耳鸣、听力下降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安静的休息,消除思想顾虑,减轻压力,保证睡眠。因为早期规范治疗和休息,耳聋恢复听力的有效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161例临床分析江苏省无锡钢厂职工医院214026徐明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突然发生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临床上虽有多种疗法,但疗效不甚满意。我院1988~1993年对16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耳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可在瞬间或24小时内耳聋即达高峰。此病耳聋程度不等,一般均较重,绝大多数伴有耳鸣。其病因目前认为,一是血管的病变,如疲劳、受冷热、精神受刺激、变态反应及内分泌失调等,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血管痉挛、水肿、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