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大鼠肝细胞周期转录因子E2F1、调控因子Cdc25表达量及其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该方通过调节肝细胞再生,预防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截断逆挽方组,模型组与中药组给予人血清白蛋白尾静脉注射8周免疫诱导大鼠形成肝硬化模型,再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N)与脂多糖急性攻击,构建ACLF大鼠模型。截断逆挽方组在急性攻击前给予截断逆挽方连续灌胃3天。各组大鼠在急性攻击后4、8、12小时平行取材。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2F1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qRT(quantitative real-time,q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Cdc2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4小时组E2F1和Cdc25表达量升高(P0.05);8、12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量逐渐降低。与对应时间点模型组相比,截断逆挽方4小时、8小时E2F1和Cdc25表达量有升高趋势,12小时组E2F1和Cdc25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严重,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各对应时间点截断逆挽方组细胞结构损伤较模型组轻。结论截断逆挽方通过调节转录因子E2F1及细胞调控因子Cdc25的表达量,促进了肝细胞的代偿性增殖,从而改善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抑制肝衰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大鼠肝组织中周期蛋白D1(Cyclin D1)、周期蛋白A(Cyclin A)、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转录因子DP1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预防性干预ACLF大鼠肝细胞增殖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截断逆挽方组,给予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大鼠形成肝硬化模型,再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 N)与脂多糖(LPS)急性攻击,建立ACLF大鼠模型。截断逆挽方组在急性攻击前给予截断逆挽方连续灌胃3天。各组大鼠分别在急性攻击后4、8、12 h取材。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P1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qRT(Quantitative Real-Time,q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CyclinD1、CyclinA、CDK4 mRN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4 h组CyclinD1、CyclinA、CDK4及DP1表达量升高(P0.05);8 h、12 h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量逐渐降低。与对应时间点模型组相比,截断逆挽方4 h组CyclinD1、CyclinA、CDK4及DP1表达量无明显差异,8h CyclinD1、CyclinA、CDK4及DP1表达量有升高趋势,12 h组CyclinD1、CyclinA、CDK4及DP1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截断逆挽方可能通过调节E2F1信号通路中CyclinD1、CyclinA、CDK4及DP1的表达量,促进了肝细胞的代偿性增殖,从而改善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抑制肝衰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截断逆挽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caspase8、caspase3表达量以及凋亡指数(AI)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150只,人血白蛋白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后,急性攻击以D-GalN400 mg/Kg和LPS100μg/Kg一次性腹腔联合注射。中药组在急性攻击前给予截断逆挽方连续灌胃3天。急性攻击后4、8、12 h分别麻醉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原位细胞凋亡技术检测肝细胞AI,WB法检测肝细胞中caspase8和caspase3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4、8、12 hAI均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中药组较模型组各相应时间点A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量也有降低。结论截断逆挽方可降低肝细胞caspase8、caspase3表达量和AI,减轻肝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截断逆挽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caspase8、caspase3表达量以及凋亡指数(AI)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150只,人血白蛋白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后,急性攻击以D-GalN400 mg/Kg和LPS100μg/Kg一次性腹腔联合注射。中药组在急性攻击前给予截断逆挽方连续灌胃3天。急性攻击后4、8、12 h分别麻醉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原位细胞凋亡技术检测肝细胞AI,WB法检测肝细胞中caspase8和caspase3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4、8、12 hAI均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中药组较模型组各相应时间点A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量也有降低。结论截断逆挽方可降低肝细胞caspase8、caspase3表达量和AI,减轻肝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截断逆挽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模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表达的影响,分析该方干预ACLF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15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大鼠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模型,再给予D-氨基半乳糖(D-GaLN)和脂多糖(LPS)一次性联合腹腔注射进行急性攻击,建立ACLF大鼠模型.中药组在急性攻击前给予截断逆挽方连续灌胃3天.急性攻击后4、8、12h分别麻醉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TNFR1在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结果 和正常组相比,各时间点模型组血清及肝组织TNF-α含量、肝组织TNFR1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应时间点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血清及肝组织TNF-α含量降低、肝组织TNFR1的表达减少,综合比较以4、8h最为明显(P<0.05).结论 降低血清及肝组织TNF-α含量、减少肝组织TNFR1的表达,阻止死亡信号的转导,抑制肝细胞凋亡,可能是截断逆挽方干预ACLF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肝纤维化联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急性攻击建立ACLF大鼠模型。将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截断逆挽方组(中药组),中药组在急性攻击24 h后给予截断逆挽方连续灌胃,5、10、15 d后平行取材。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ELISA检测血清及肝组织IL-6、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及肝组织IL-6、TNF-α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清及肝组织IL-6、TNF-α呈下降趋势,15 d改善最明显。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各对应时间点中药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截断逆挽方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及肝组织IL-6、TNF-α水平,减轻肝细胞损伤,对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JNK信号通路死亡受体途径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截断逆挽方组和SP600125组,各组大鼠给予猪血清腹腔注射13周,联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actosamine/lipopolysaccharide,D-Gal N/LPS)急性攻击,构建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截断逆挽方组在急性攻击前给予截断逆挽方连续灌胃3天,SP600125组于急性攻击前半小时腹腔注射。各组大鼠均在急性攻击后4、8、12小时平行取材。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IHC)检测肝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8(Cysteine Proteinase-8,Caspase-8)、Caspase-3、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表达量,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肝组织中Fas配体(Fas ligand,FasL)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点Caspase-3、Caspase-8、Fas、Fas L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截断逆挽方组及SP600125组在4小时和8小时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12小时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截断逆挽方可以有效降低Caspase-3、Caspase-8、Fas、FasL的表达量,阻断死亡受体途径,减少模型大鼠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截断逆挽方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24 h死亡率,增加生存时间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15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人血清白蛋白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后,中药组给予截断逆挽方灌胃3 d。再给予中药组和模型组D-GalN 400 mg/Kg加LPS 100μg/Kg一次性腹腔联合注射。注药后模型组和中药组各分为4组:4、8、12 h后各麻醉后处死1组,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技术,并计算肝细胞的凋亡指数(AI);余观察24 h死亡率并记录生存时间。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HE染色可见肝内假小叶广泛形成,再生结节内肝细胞坏死、炎性浸润及出血明显,12 h最为显著,表现为大块或亚大块坏死;TUNEL检测见大量的凋亡小体、凋亡细胞,AI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各对应时间点HE染色可见坏死和出血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TUNEL检测中药组4 h、8 h凋亡细胞减少,12h坏死面积缩小,AI均降低(P〈0.05)。中药组较模型组24 h死亡率降低,生存时间延长。结论:截断逆挽方降低ACLF大鼠24 h死亡率,延长其存活时间的机制可能与阻断肝凋亡细胞过程,或延缓肝细胞凋亡向死亡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截断逆挽方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24 h死亡率,增加生存时间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15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人血清白蛋白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后,中药组给予截断逆挽方灌胃3 d.再给予中药组和模型组D-GalN 400 mg/Kg加LPS 100 μg/Kg一次性腹腔联合注射.注药后模型组和中药组各分为4组:4、8、12 h后各麻醉后处死1组,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技术,并计算肝细胞的凋亡指数(AI);余观察24 h死亡率并记录生存时间.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HE染色可见肝内假小叶广泛形成,再生结节内肝细胞坏死、炎性浸润及出血明显,12 h最为显著,表现为大块或亚大块坏死;TUNEL检测见大量的凋亡小体、凋亡细胞,AI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各对应时间点HE染色可见坏死和出血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TUNEL检测中药组4 h、8 h凋亡细胞减少,12h坏死面积缩小,AI均降低(P<0.05).中药组较模型组24 h死亡率降低,生存时间延长.结论:截断逆挽方降低ACLF大鼠24 h死亡率,延长其存活时间的机制可能与阻断肝凋亡细胞过程,或延缓肝细胞凋亡向死亡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截断逆挽方"对cyclin D-E2F1信号通路上相关转录因子的作用及该通路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生理盐水注射)、造模组100只予人血清白蛋白诱导肝纤维化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急性攻击,建立ACLF成模大鼠30只。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5、10、15天组(24小时后予生理盐水连续灌胃)和截断逆挽方5、10、15天组(24小时后予截断逆挽方连续灌胃),每组5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ase activity,PT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录因子DP1蛋白表达,用Real-time PCR检测cyclin D1、cyclin D2、cyclin D3、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4,CDK4)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yclin-dependent kinase6,CDK6)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较,模型组大鼠血浆PTA水平显著降低,ALT、AST、TBIL水平明显升高;与同一时间模型组相较截断逆挽方10天、15天组血浆PTA明显升高,ALT、AST有所降低,cyclin D1、cyclin D2、cyclin D3、CDK4、CDK6 mRNA、DP1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结论截断逆挽方减轻ACLF模型大鼠肝损伤,恢复肝脏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了cyclin D-E2F1信号通路上肝细胞再生相关转录因子介导的肝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干预治疗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形成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6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急性肝衰竭组(8只)、慢性肝炎模型组(6只)、慢性肝炎干预组(6只),ACLF模型组(20只)、ACLF干预组(20只),采用50%CCl_4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建立慢性肝炎模型,干预组予扶正化瘀方灌胃干预治疗,第9周用D-氨基半乳糖急性攻击正常大鼠、慢性肝炎模型大鼠和慢性肝炎干预组大鼠建立急性肝衰竭或ACLF模型,12 h后观察各组死亡率、肝功能及肝脏病理等变化。结果大鼠造模9周,慢性肝炎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肝体比显著升高,肝功能指标明显恶化;病理显示肝细胞损伤,炎细胞侵润。慢性肝炎干预组肝体比和肝功能指标较慢性肝炎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病理上炎症明显减轻。急性损伤后12 h,急性肝衰竭组、ACLF模型组、ACLF干预组死亡率分别为0%、100.00%、25.00%。急性肝衰竭组、ACLF模型组肝功能指标较正常组明显恶化,病理见大量肝细胞坏死和炎细胞浸润。而ACLF干预组较ACLF模型组肝功能指标和肝细胞坏死和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结论扶正化瘀方明显减轻ACLF形成时的严重程度,降低死亡率,对于ACLF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截断逆挽方含药血清通过调控E2F1介导的细胞增殖途径减轻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laN)诱导的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损伤。方法体外培养LO2细胞,以D-GlaN进行造模,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2.5%截断逆挽方含药血清组(2.5%JDNWF)、5%截断逆挽方含药血清组(5%JDNWF)、10%截断逆挽方含药血清组(10%JDNWF)。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Real-time PCR检测转录因子E2F1、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 2,CDK2)、细胞分裂周期因子25A(cell division cyclin 25A,CDC25A)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分化调控因子DP1蛋白表达。结果截断逆挽方含药血清能显著促进LO2细胞进入S期(P<0.01),上调E2F1、cyclin E、cyclin A、CDK2、CDC25A mRNA的表达(P<0.01),并且能增加DP1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截断逆挽方减轻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肝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β淀粉样蛋白25-35(β-amyloid protein 25-35,Aβ_(25-35))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PC12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方法:以Aβ_(25-35)作用于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分别以0(空白组),1.25,2.5,5,10,20,40μmol·L-1不同浓度的姜黄素进行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验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姜黄素低、高(10,20μmol·L-1)浓度组,采用Annexin 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JC-1染色分析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免疫荧光分析检测Cyt C的分布;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内Cyt 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凋亡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可显著升高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Δψm降低,Cyt C由线粒体释放至胞浆增多,线粒体内Cyt C的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可显著升高PC12细胞Δψm,抑制Cyt C由线粒体释放至胞浆并上调线粒体内Cyt C的表达(P0.05,P0.01)。结论:姜黄素可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从而抑制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甜茶素对棕榈酸诱导INS-1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MTT法检测正常对照组、棕榈酸模型组、不同浓度甜茶素组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色素C的易位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甜茶素对棕榈酸诱导的INS-1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模型组细胞凋亡增多且超微结构损伤严重,Cyt C蛋白从线粒体释放入细胞质。结论:甜茶素可以提高棕榈酸诱导INS-1损伤的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棕榈酸引起的氧化应激和阻碍Cyt C从线粒体转位入细胞质,激活细胞凋亡蛋白酶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及手术组(25只),手术组进行5/6肾切除造模,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治疗组。治疗组予以6.75 g·kg~(-1)六味地黄汤灌胃,其余3组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均给药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尿蛋白定量水平;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肾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 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及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上述指标得到改善(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肾脏未观察到明显病理变化及线粒体结构破坏,模型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管萎缩和扩张,间质性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以及线粒体肿胀和断裂,治疗组较模型组上述病灶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Bax,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Bax,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1);正常组及假手术组Cyt C主要定位在线粒体,模型组细胞质中Cyt C表达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细胞质中Cyt C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六味地黄汤可减轻肾纤维化,延缓肾功能进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线粒体结构及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菖蒲郁金汤化裁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脑组织IL-6、IL-1β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菖蒲郁金汤化裁方给药组,采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再予D-Gal N/LPS联合腹腔注射急性攻击,建立ACLF大鼠模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完成后,给药组在急性攻击前予菖蒲郁金汤化裁方灌胃5天,正常组、模型组均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5天,各组均在急性攻击8 h后麻醉处死。HE染色、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肝、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P-糖蛋白(P-gp)、窖蛋白(Caveolin-1)的表达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菖蒲郁金汤化裁方给药可降低ACLF大鼠神经元损伤、减轻脑血管水肿,减少脑组织内IL-6、IL-1β表达含量(P0.05,P0.01),降低ZO-1、P-gp、Caveolin-1蛋白表达(P0.05)。结论菖蒲郁金汤化裁方具有保护神经元、减少脑微血管水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开放血脑屏障,增加药物在脑内浓度,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艾灸诱导HSP70与上述因子的关系,从细胞凋亡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探讨艾灸预处理保护胃黏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将32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捆绑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组。艾灸穴位组和艾灸非穴组大鼠艾灸预处理8d,捆绑组和模型组大鼠只捆绑,不艾灸。除捆绑组外,其余各组制备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黏膜HSP70,胃黏膜细胞凋亡,Apaf-1,Caspase-9,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捆绑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黏膜HSP70表达,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胞浆Cyt—C,Apaf-1,Caspase-9,Caspase-3,Bcl-2和Bax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穴位组大鼠胃黏膜HSP70表达和Bcl-2明显增加(P〈0.01),而细胞凋亡指数,胞浆Cyt—C,Apaf-1,Caspase-9,Caspase-3,Bax均显著降低(P〈0.01)。与艾灸穴位组相比,艾灸非穴组大鼠胃黏膜HSP70表达和Bcl-2显著降低(P〈0.01),而凋亡指数,Cyt—c,Apaf-1,Caspase-9,Caspase-3,Bax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艾灸通过上调大鼠胃黏膜细胞HSP70表达,并影响细胞凋亡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因子Cyt—C,Apaf-1,Caspase-9,Caspase-3,Bcl-2和Bax,由此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达到保护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健康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一氨基半乳糖(GalN)+脂多糖(LPS)模型组,凉血化瘀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末次给药后1h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按0.1midl0g腹腔注射D—GalN(50mg/mL)加LPS(0.48~tg/mL),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电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及结构;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9、Caspase-3、Bcl-2、Chop的表达情况。结果各剂量凉血化瘀方均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凉血化瘀方各剂量组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9、Caspase-3、Chop的表达下调(P均〈0.05或0.01),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肝细胞形态改善明显。结论凉血化瘀方能抑制肝细胞凋亡。机制主要与调控线粒体和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慈菇消脂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JNK1、p-c-Jun、Caspase-8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慈菇消脂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制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造模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出肝脏。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组织JNK1、p-c-Jun、Caspase-8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胞浆中布满众多大小不一的脂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显著增加,JNK1、p-c-Jun、Caspase-8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慈菇消脂丸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细胞脂肪样变显著减少,细胞凋亡显著下降,JNK1、p-c-Jun、Caspase-8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慈菇消脂丸通过调节JNK信号通路抑制肝细胞凋亡,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凤英  李红  杨世杰 《中草药》2010,41(7):1146-1150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AsⅣ对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同时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细胞胞浆内细胞色素C(Cyt C)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sⅣ可降低LDH漏出量(P0.05),并可明显降低MDA的量(P0.05),增强SOD活力(P0.05),TUNEL检测显示AsⅣ可降低缺血区周围心肌细胞的凋亡百分率;超微结构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AsⅣ组的肌丝、线粒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形态有明显的改善;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AsⅣ组的Cyt C释放量低于模型组(P0.05)。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ito KATPC)抑制剂5-羟癸酸钠(5-HD)减弱了AsⅣ的保护作用。结论 AsⅣ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细胞凋亡,机制与其激活mitoKATPC,抑制细胞凋亡的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