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体内免疫学改变。方法 对18例正常生育期的妇女及34例各期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别检测其血清及腹腔液中抗子宫内膜抗体、IL4、IFNγ的水平。结果 血清中内异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IL4水平在腹腔液中内异症各期与对照组比较及内异症Ⅰ期与Ⅱ期以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P<0.05)。血清中IL4水平在内异症Ⅱ期以上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FNγ在腹腔液中内异症各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IL4、IFNγ变化较血清中明显。随着内异症期别的增加,腹腔液IL4、IFNγ均有上升的趋势,尤以IL4升高更为明显。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中抗子宫内膜抗体的变化较腹腔液中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体内免疫学改变。方法 对18例正常生育期的妇女及34例各期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别检测其血清及腹腔液中抗子宫内膜抗体、IL-4IFN-γ的水平。结果 血清中内异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抗子这吕内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IL-4水平在腹腔液中内异症各期与对照组比较及内下Ⅰ期与Ⅱ期以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清中IL-4水平在内异症Ⅱ期以上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IFN-γ在腹腔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与MMP-2及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患者的外周血和腹腔液中MMP - 2和性激素的浓度变化及在内异症性不孕症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和RIA方法测定了 4 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患者和 18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和腹腔液中MMP - 2和E2、P浓度。将内异症分为轻度 (Ⅰ、Ⅱ期 )组和重度组 (Ⅲ、Ⅳ期 ) ,非内异症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外周血中轻度和重度内异症患者MMP- 2和E2高于对照组 ,而且增殖期高于分泌期 (P <0 .0 5 ) ,但轻度内异症组与重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轻度和重度内异症组相比 ,重度组E2高于轻度组 (P <0 .0 5 ) ;P在内异症组和对照组间无差异显著性 (P >0 .0 5 ) ;在腹腔液中 ,轻度和重度内异症组MMP - 2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腹腔液中MMP - 2及E2均明显高于外周血 ;MMP - 2和E2在增殖期高于分泌期 ,P在分泌期高于增殖期 ,轻度EMS组及重度EMS组和对照组间无差异显著性 (P >0 .0 5 ) ,但轻度EMS组P低于重度EMS组。E2和MMP - 2呈正相关 ,P和MMP - 2呈负相关。结论 :MMP - 2和E2、P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和发展 ,改变了生殖内环境 ,导致了轻度内异症性不孕。抑制MMP在盆腔内的含量 ,改善生殖内环境可提高内异症性不孕症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GF-1及IGFB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64例(内异症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4例作为对照(非内异症组),2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毕分别取2组患者的内膜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等步骤,制作好切片,在光镜下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GF-1在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均呈中度、强阳性表达,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9例)及腺上皮细胞(62例)呈中度、强阳性;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例)及腺上皮细胞(52例)呈阴性表达;IGFBP-3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62例)及腺上皮细胞(60例)呈阴性表达,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8例)及腺上皮细胞(52例)呈阴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51例)及腺上皮细胞(48例)呈强阳性表达.结论:IG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均呈中度阳性及强阳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则大部分呈阴性表达;而IGFB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大多数均呈阴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大多数呈阳性表达,推测IG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而 IGFBP-3在对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Leng J  Lang J  Zhao D  Liu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3):189-19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简称内异症 )患者血清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的水平以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 2 1例内异症及 2 1例对照者血清sICAM 1水平。结果  (1)内异症组、对照组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分别为 0 30 μg/ml± 0 0 7μg/ml及 0 18μg/ml± 0 0 5 μg/ml,两组比较P <0 0 1;(2 )内异症组Ⅰ~Ⅱ期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为 0 2 4μg/ml± 0 0 6 μg/ml,而Ⅲ~Ⅳ期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为 0 32 μg/ml± 0 0 6 μg/ml,两组比较P =0 0 1;(3)内异症组及对照组患者增殖期及分泌期血清sICAM 1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sICAM 1增高 ,且与期别呈正相关 ,提示sICAM 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表达,探讨内异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3例内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TNFa和TNFR1的表达,并与20例对照组在位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异位内膜TNFa及TNFR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P〈0.05);内异症组在位内膜TNFR1的表达显著低于TNFa的表达(P〈0.05);TNFa、TNFR1在内异症I~Ⅱ期和Ⅲ~Ⅳ期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内异症R-AFS临床分期亦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NFa和TNFR1在对照组在位内膜的表达均分泌期强于增生期(P〈0.05);内异症组在位内膜TNFa的表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P〈0.05),而TNFR1在两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TNFK1在内异症组分泌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结论TNFa、TN—FR1参与正常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调节。TNFR1在分泌期及异位内膜低表达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TNFa、TNFR1与内异症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考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Ⅰ~Ⅱ期23例,Ⅲ~Ⅳ期22例)和2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MMP-9、bFGF的含量,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内异症组腹腔液中MMP-9、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内异症组患者腹腔液中MMP-9、bFGF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内异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血清中MMP-9、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内异症组血清中MMP-9、bFGF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内异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MP-9与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MMP-9、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中高表达,为异位内膜的"侵袭"与"血管生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细胞因子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 6 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5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 ,开腹手术中取腹腔液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 6 ,IL 8及TNF 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子宫内膜异位症两组患者腹腔液中IL 6、IL 8、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 ,重度组患者腹腔液中IL 6、IL 8、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 (P <0 .0 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免疫功能紊乱 ,细胞因子IL 6、IL 8、TNF α产生过量 ,细胞因子的量随疾病分期的增加而增高 ,可能共同参与内异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腹腔中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改变腹腔环境的免疫动态平衡,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Ms)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探讨其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c—Met及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5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及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的c-Met与MMP-2的免疫表达水平。结果: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c-Met、MMP-2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②c-Met与MMP-2在两组中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0.937,内异症组r=0.885)。结论:类似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机制,c-Met、MMP-2在内异症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VM(VM组)患儿及38例择期行疝气、包皮手术(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IL-6和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VM组血清IL-17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1)。结论前炎性因子IL-17及其诱导的炎性因子IL-6和IL-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rcrophage,AM)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泌IL-10、IL-12的水平,了解其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为IL-12应用于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57名肺癌(Lung cancer,LC)患者、33名良性肺病(Benign pulmonary disease,BPD)患者、12名健康者(Normal control,NC)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choalveolar larage,BALF)及外周血中分别获取AM和PBMC,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的水平.结果:(1) LC组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NC、BPD组,IL-12则比NC、BPD组显著降低.(2) LC组IL-10与IL-12的水平呈负相关.(3) Ⅲ、Ⅳ期患者IL-10水平比Ⅰ~Ⅱ期显著升高,Ⅳ期患者IL-12水平比Ⅰ~Ⅱ期显著降低.(4)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腺癌组及鳞癌组,而PBMC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腺癌组,AM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腺癌组及鳞癌组.结论:(1) LC患者全身及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2) IL-10、IL-12基础水平与LC的分期、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水灌胃导致的大鼠萎缩性胃炎形成过程中血清IL-6,IL-8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实验动物按随机化原则分成3组,即正常喂养组、正常对照组和热水组。正常喂养组为正常喂养,自由饮25℃白开水;正常对照组为25℃白开水灌胃,每次2.5ml,1次/d;热水组为55℃水灌胃,每次2.5ml,1次/d。各组分别于4周、8周、12周、24周、32周各随机取4只,观察胃黏膜萎缩情况,并同时抽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IL-8含量。结果热水组灌胃至24周时出现大鼠胃黏膜层变薄,固有层腺体减少,固有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黏膜肌层明显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等萎缩性胃炎表现,随着热水灌胃时间的延长,32周胃黏膜萎缩程度明显加重。正常喂养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IL-6,IL-8含量基本相同;热水组大鼠血清IL-6,IL-8含量在4周就明显升高,8周,12周时IL-6、IL-8含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萎缩性胃炎形成后,其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热水刺激形成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IL-6和IL-8的升高可能是热水损伤胃黏膜的主要机制之一,在萎缩性胃炎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A (CSA)和FK506对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及其对IL-2和IL-4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WEHI23细胞从尾静脉注入建立小鼠粒单白血病模型.取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的骨髓,体外扩增纯化培养造血干细胞 (HSC), 移植入粒单白血病小鼠,观察FK506和CSA对植入细胞的存活及其对IL-2和IL-4水平的影响.结果 植入的HSC在正常小鼠和粒单白血病模型小鼠仅存活1周,而在经CSA和FK506处理的粒单白血病鼠,HSC可存活至2周, 且后者的存活数较前者增多.此外,IL-2、IL-4水平在FK506和CSA处理组亦较正常和模型小鼠组下调(P<0.05).结论 FK506能有效抑制宿主对植入HSC的排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2、IL-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常见的炎症急性期蛋白,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体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认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作用,IL-6和IL-18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MMP-8、IL-6、IL-8水平与早产、胎膜早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细胞因子IL-6、IL-8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选择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产妇是否临产分为早产临产(PL)、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足月胎膜早破(TPROM)、足月临产(TL)、足月未临产产妇组(对照组),共5组,每组各20例.用ELISA法检测孕妇羊水及血清中MMP-8及IL-6、IL-8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所有产妇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的表达情况.结果 (1)PL、PPROM、TPROM、TL组羊水MMP-8水平分别为(465.71±78.02)ng/ml、(474.12±65.08)ng/ml、(262.81±43.56)ng/ml、(203.46 4±46.94)ng/ml,均高于对照组(121.57±37.38)ng/ml(均P<0.05),PL、PPROM组高于TPROM、TL组(均P<0.05),各组血清MMP-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L、PPROM、TPROM组血清和羊水中IL-6、IL-8水平均高于TL组和对照组(均P<0.05),PPROM组高于TPROM、PL组(均P<0.05);(3)PL、PPROM、TPROM、TL组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4)PL、PPROM、TPROM组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羊水中MMP-8和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均P<0.05);(5)羊水中MMP-8水平与血清、羊水中IL-6、IL-8水平呈正相关(r=0.798、0.793.均P<0.05);羊水MMP-8水平与MMP-8在胎膜上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2 P<0.05).结论 (1)MMP-8、IL-6、IL-8与早产、胎膜早破密切相关;(2)羊水MMP-8和血清、羊水IL-6、IL-8的升高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早产、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指标;(3)羊水中MMP-8、IL-6、IL-8的升高在早产、胎膜早破中起协同作用,细胞因子IL-6、IL-8通过诱导MMP的合成和活化,使羊水中MMP-8水平升高及胎膜MMP-8表达增加,导致早产、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二仙颗粒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疗效其及对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IL-2I、L-6I、L-8)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二仙颗粒,对照组用前列康片。治疗15周后对比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前列腺液IL-2I、L-6、IL-8的水平变化,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5.0%,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I、L-6I、L-8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仙颗粒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作用显著,可能通过降低前列腺液中IL-2I、L-6I、L-8的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泌素、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及炎性细胞因子与大鼠慢性胃炎(CG)的关系.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胃炎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胃泌素、生长抑素及IL-2、IL-4和TNF-α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胃泌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均显著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长抑素无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家兔外周血IL-10及IL-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方法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将实验家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左旋咪唑组,从实验的第7周开始,左旋咪唑组以相应药物灌胃,其他两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共连续28天,取耳缘静脉检测血清IL-10及IL-12的水平。[结果]血清IL-10:模型组[(1412.80±102.40)pg.mL-1]较正常组[(1035.80±64.12)pg.mL-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旋咪唑组[(1150.83±78.33)pg.mL-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2:模型组[(1240.10±386.99)pg.mL-1]较正常组[(2046.65±282.21)pg.mL-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旋咪唑组[(1860.85±247.01)pg.mL-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家兔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通过药物作用调节血清IL-10及IL-12水平,从而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可以达到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rachomatis,CT)对孕妇生殖道感染患者局部及全身免疫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被诊断为生殖道CT感染的早孕患者20例(实验组)及无生殖道感染的早孕女性20例(对照组).留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宫颈管内分泌物及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比较IL-2、IL-6、IL-8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宫颈管内分泌物中IL-2、IL-8均升高(均P<0.05),而IL-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中IL-2、IL-6、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影响早孕患者生殖道的局部免疫状态,其中IL-2、IL-8可能参与上述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