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碳储量及其变化的研究是近年来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课题。在人类活动干扰和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重要经济核心区之一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通过利用InVEST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2005、2010、2015、2018年碳储量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其时空演变及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大湾区在2005、2010、2015、2018年的碳储量分别为202.41×106、200.87×106、199.99×106、200.10×106 t,变化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大量的林地、耕地面积被建设用地所侵占,大湾区碳储量降低了1.14%,年损失率为0.09%;3)2015—2018年大湾区固碳量转负为正,说明近年来政府推行的生态保护政策初见成效。在低碳湾区发展目标下保护耕地和林地,大力推进增绿碳汇工程将会大大提高湾区的碳储存与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取构建旅游发展指数、基尼系数、GIS方法和市场集中度、熵值法等研究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及客源结构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刻画,研究发现:①2000年至今,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发展经过培育阶段(2000~2003年)、快速发展阶段(2004~2008年)和新常态阶段(2009~2017年)3个阶段;②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虽有所减小,但持续呈现以香港、澳门为第一层级,深圳、广州为第二层级,其余7市位于第三、四层级的多级格局;③在客源结构方面,香港市场多样性最强,客源结构多元且受距离限制小;澳门的市场多样性不断下降,客源集中在东亚、东南亚等近程市场;珠三角市场稳定性较强;④9市2区在城市功能和地位上的差异是入境旅游呈现多级格局且客源结构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作为内部之间、内部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评判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交通服务水平亦是影响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和品质之城建设的重要因素。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湾区都市和世界级湾区的基础上,探析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现存问题,从枢纽站点、运营线路、衔接体系、技术支撑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交通发展网络化、多样化、层次化,交通站点智能化,管理运营一体化的交通服务品质提升路径,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和建设国际枢纽功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高校图书馆为区域发展提供专利信息服务是高校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目前,高校图书馆还存在对专利信息服务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信息服务能力水平不高,专利服务对象只局限于学校等问题。以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载体,构建面向企业及产业链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搭建高校专利大数据中心及服务平台,将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规划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骏 《南方建筑》2019,(5):20-25
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目标是要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在此过程中,以大湾区大学规划与人才培养为基础建立的科研创新平台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大湾区能否实现产业升级并培育原创性科技发展的关键。通过与世界著名的三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的比较研究,以宏观的大湾区视角为起点,提出高校规划的宏观整体性,应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大学集群规划。同时依托高水平大学集群的发展实现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的统一,在城市空间上形成城校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并提倡大学高效综合的规划发展模式,实现大湾区高校规划地域特色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8)
服务业市场开放是激活市场、推进调结构和转方式的关键,并成为牵动影响转型增长全局的重要因素。扩大珠三角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务实选择,也是加快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且对促进和服务"一国两制"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扩大珠三角服务业对外开放思路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对推动服务业市场开放,为我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为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规划响应的演变印证规划的本质。前半部分对珠江三角洲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历版规划进行高度概括梳理凝练,解读了规划演变历史背景,揭示规划响应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层级由低到高的演变过程,既是国家意志体现,亦是经济规律使然,此观点具首创性。后半部分主要阐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及粤港澳三地聚焦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响应,通过描述粤港澳三地在空间上和政策上各自作出的规划响应,以地区的特殊性再次重申“体现国家意志,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规划本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1)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美贸易战和香港暴力游行事件的大背景下,广东高校统战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转型升级将创新提到了新的高度,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进一步凸显。在做出一定成绩的同时,广东高校统战工作还存在着如下问题:学生对统战理论认识不足,高校统战理论知识教育存在缺陷;对党外青年人士培养意识不够强,忽视了合理引导;统战工作意识不够,理论研究、学习不够,创新意识不强。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强化思想认识教育,争取人心、凝聚人心;搭建合作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技术,为新时代广东高校统战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协作逐步加强,人才安居需求呈现阶段性保障需求为主、住房租赁需求量大、注重职住平衡、住房配套服务要求提升等特征.目前大湾区内地城市人才安居政策存在系统性不足、定位不清、青年人才保障力度不足和跨境政策考虑不周等问题.建议从建立健全人才安居政策体系、提高人才住房职住平衡水...  相似文献   

10.
1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3个极点。其中广州、佛山两市在2000年后分别经历了“撤县(市)设区”的“城市区域化”,2008年又在省政府推动下顺应市场需求启动了“广佛同城化”,为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探路。通过文献研究、大数据分析和空间解析得出,广佛不仅形成了一个完整“核心-边缘”模型的大都市区,实现了空间结构的再造,还正在以3条城市轴线重构基于历史上广东省城(Canton)“古南海-古番禺”的人文山水意向。  相似文献   

12.
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介绍了大湾区在知识经济宏观背景下的创新内涵,提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当前指导和统筹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围绕这一目标,结合大湾区的创新特点与要求,针对产业经济、空间结构、宜居环境、人才环境等4个核心方面,探讨了加强创新导向的产业合作、完善承载创新活动的空间结构、改善和提升创新氛围等重点议题,对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思考,总结了构建大湾区区域创新体系的框架结构与核心建议。  相似文献   

13.
熊亮  王晓迪 《风景园林》2022,29(12):20-26
随着对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深入认识,空间发展和治理进入了强调多时空尺度、跨组织分层的新阶段;在领土开发和治理的过程中,对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BGI)的概念认知和构建方法提出新要求。为了理解和识别多尺度蓝绿系统耦合关系的发展与变化,提出复杂适应性系统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的跨尺度图析方法,结合多尺度空间数据与形态类型学,剖析和比较景观基底、基础网络、聚落发展3个层面之间的空间关系。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采用跨尺度图析方法识别并呈现BGI发展过程,揭示各个时期BGI在组成、格局和尺度上的发展规律,提出在国土空间发展、治理尺度和格局发生剧变的当下,BGI是延续和完善国土空间稳态的支撑,可以将上述规律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尤其是对BGI历史格局和尺度的重现和延续,尝试构建内涵更丰富、更有韧性的BGI。  相似文献   

14.
按国家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世人关注的区域品牌,大湾区各中心城市都将有自己的核心定位和品牌优势,但大湾区品牌尚需要从认知和感受两个层次来建构自己的品牌。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新组合,因此,在这一新组合中,发展治理是当务之急,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建设,也需要在湾区定位的基础上,构建湾区品牌,提高湾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感受度。湾区品牌的构建,不仅要发挥城市优势,构建品牌,也要引入新的发展模式,形成中心模块。最终,各中心区块链接组合为一体化、有特色、优势互补的大湾区品牌。  相似文献   

15.
绿色城市设计是当代城市设计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型,生态韧性、可持续性、气候适应性等是其基本特征.在世界各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地区的绿色城市设计实践也极具多样性和创新性.梳理近现代城市发展代表性理论对绿色城市设计起源及内涵的重要影响,进一步细化绿色城市设计的定义.运用实证研究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6.
全球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将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方向。立足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对比和总结归纳,识别当前大湾区区域和城市在创新发展的特征、问题和原因,并对大湾区提升全球创新地位提出建议。分析发现,大湾区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创新产出和创新服务具有全球竞争力,但仍存在基础创新较弱、创新协作不足、创新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大湾区在全球创新地位的有关建议,包括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多元创新协同、优化创新环境品质等。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治水模式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港澳大湾区黑臭水体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水环境质量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在水环境质量升级并达到水体使用功能要求下,传统治水模式面临着水体氮磷指标降解难的问题。为此,提出碧道建设创新治水模式。介绍了碧道建设创新治水模式的内涵,以及珠海、深圳和广州碧道试点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果。结合广州珠江西航道鸦岗断面水质改善及中支涌、鸭涌河的治理效果,阐述了碧道建设通过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文化构建的有机结合,可实现水体使用功能恢复,为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质量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