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探讨了薯蓣皂苷(DS)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制。运用dock 6.0分子对接法、荧光发射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DS同人体HSA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DS与HSA之间有8种结合方式,再结合Grid打分值和Internal energy水平,选择第8种优势构象,Grid分数为-75.9787 kcal/mol,作用力为疏水作用,结合的氨基酸残基主要是色氨酸Trp214。荧光光谱显示DS浓度增大,HSA-DS荧光强度降低且波长蓝移,表示在DS作用下,HSA所含色氨酸(Trp)的荧光强度出现猝灭现象。波长差Δλ=15 nm和Δλ=60 nm条件下测定的同步荧光现象说明两者结合后,HSA所含Trp残基的附近环境随即出现了变化。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出双分子碰撞常数Kq均大于2.0×1010 L/mol?s和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均大于5×104 L/mol,证实猝灭机制属于疏水作用影响的静态猝灭,结合位点为1,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紫外吸收图谱显示DS浓度增加,吸光度升高,进一步阐明彼此发生了作用。分子对接及光谱表明两者主要在色氨酸Trp214位置处通过疏水作用结合,HSA构象和微环境产生变化。从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能够阐明薯蓣皂苷对HSA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理解薯蓣皂苷在人体的贮藏运输过程中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吸收进入人体血循环的大豆皂苷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机理。采用圆二色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和分子模拟方法检测表征皂苷Ⅱ与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大豆皂苷Ⅱ与HSA的浓度比例为1∶2或1∶4时,HSA的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上升,β折叠含量下降。荧光光谱显示,大豆皂苷Ⅱ对HSA的立体构象有影响。分子模拟显示它们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以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为主,HSA与皂苷糖基链中葡萄糖醛酸基(Glc A)和鼠李糖基(Rha)部分形成氢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包括Glu153、Ser192、Gln196、Glu450、Asp451和Ser454等,与皂苷配基三萜烯部分形成疏水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主要有Ala、Leu、Val和Trp等。   相似文献   

3.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研究高良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结合过程中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_a)与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6×10~6L/mol、1.17(290.15 K),4.34×10~5L/mol、1.09(296.15 K),1.23×10~5L/mol、1.00(303.15 K),9.87×10~4L/mol、0.99(310.15 K)。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显示高良姜素与HSA作用时更靠近色氨酸残基,使其周围的疏水性减弱,而对蛋白构象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内源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以及分子模拟表征了大豆皂苷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内源荧光光谱显示,大豆皂苷Ⅱ使BSA最大发射波长略微蓝移且出现荧光猝灭,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疏水性增加,蛋白质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大豆皂苷Ⅱ也使BSA的圆二色光谱负椭圆率下降,肽链伸展,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显示了两者稳定的结合,大豆皂苷Ⅱ的阿拉伯糖基及鼠李糖基与BSA形成氢键作用,参与其中的重要氨基酸有Asp108、Asp111、Arg144和Arg458,皂苷的三萜烯部分则伸进由1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疏水腔中形成疏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半乳甘露聚糖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增稠性及交联性,但存在分散过程长、溶解度低等缺点,对其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以优化理化性质和提高产品性能是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羧甲基改性得到的阴离子型衍生物,在溶解速度、水溶性、透明度等方面都有较为明显地改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半乳甘露聚糖的成分、结构,以及其在工业生产中存在的缺陷,阐述了改性研究的必要性和羧甲基改性的优势;然后总结了羧甲基半乳甘露聚糖的改性方法、表征情况和应用现状,重点概述了改性后的结构及流变学特性以及其作为缓释载体在医药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羧甲基半乳甘露聚糖研究现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扩大我国半乳甘露聚糖资源的应用领域及深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人体生理酸度(pH7.4)条件下,运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红景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显示,随着红景天苷浓度的增大,HSA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发生蓝移;HSA-红景天苷复合物与红景天苷的紫外差谱及逐渐增大的荧光各向异性,进一步说明红景天苷能够与HSA发生结合作用。由相关荧光数据求得不同温度下HSA-红景天苷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及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推断出二者主要是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红景天苷与HSA结合后对HSA构象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中性多糖,具有优异的增稠、胶凝特性。此外,它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的增殖,降低血压和血糖,预防便秘、结肠癌、心血管疾病。其性质受到分子质量大小,甘露糖/半乳糖比例及半乳糖基沿主链的分布等因素影响。随着亲水胶体工业的发展,半乳甘露聚糖的改性(物理、化学、酶法)已成为其在食品、制药、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国外对半乳甘露聚糖的研究较多,本文概述半乳甘露聚糖的物理性质、生理活性、改性及应用,以期为我国半乳甘露聚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人体生理酸度(pH7.4)条件下,运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红景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显示,随着红景天苷浓度的增大,HSA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发生蓝移;HSA-红景天苷复合物与红景天苷的紫外差谱及逐渐增大的荧光各向异性,进一步说明红景天苷能够与HSA发生结合作用。由相关荧光数据求得不同温度下HSA-红景天苷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及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推断出二者主要是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红景天苷与HSA结合后对HSA构象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原胶和半乳甘露聚糖分子间的增粘协效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正> 黄原胶(Xanthan gum)是Xanthomonas 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多糖产品。而槐豆胶(locust bean gum)和瓜尔胶(guar gum)则是从槐豆和瓜豆中提取的半乳甘露聚糖。 黄原胶和槐豆胶或瓜尔胶等半乳甘露聚糖分子在溶液中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其混和  相似文献   

10.
苦豆子半乳甘露聚糖与中草药复合膜的包装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苦豆子半乳甘露聚糖为成膜基质,添加适量的CaCl2和柠檬酸为增塑剂,以甘油为成膜助剂,添加中草药大黄与黄连成分制备可食性复合膜。同时对复合膜中添加中草药黄连与大黄提取成分和可食性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透湿性、透光率及其颜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黄连与大黄成分的添加,可使豆子半乳甘露聚糖可食性膜的机械性能增加显著,使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升高,断裂伸长率下降,透湿性、透明度、膜的明度值逐渐下降。因此,可以应用到食品和果蔬的保鲜与长途运输包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钟红  王佳曼  马良  江涛 《食品科学》2017,38(5):86-91
在模拟人体血液p H 7.4的条件下,用分子对接及其荧光光谱、3D荧光、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黄曲霉毒素G1(aflatoxin G_1,AFG_1)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根据双对数方程得出AFG1与HSA结合反应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4个温度条件下结合常数数量级均为104,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通过分子对接和热力学参数计算,AFG1结合在HSA的ⅠB疏水腔中,二者结合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和氢键。通过研究体内金属离子对AFG1-HSA反应的影响,Fe~(3+)、Mg~(~(2+))能增大AFG1对HSA的亲和力,而Zn~(2+)、Cu~(2+)、Mn~(2+)离子则能大大降低AFG1与HSA的亲和力。基于F?rster’s能量转移,二者反应距离为3.26 nm。3D荧光结果显示,二者的结合反应使HSA生色团氨基酸残基疏水性增加,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圆二色谱结果表明,加入AFG1使得HSA的α-螺旋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用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法和分子对接理论研究麦角甾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麦角甾醇能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通过考察猝灭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初步推断麦角甾醇与BSA的结合是自发的熵增过程,驱动力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运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麦角甾醇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麦角甾醇与BSA相结合,主要的作用力类型为疏水相互作用;并获得了麦角甾醇在BSA中的作用位点,麦角甾醇处在一个疏水性的结合口袋中,结合稳定性强。荧光光谱的实验结果与分子对接的理论结果总体上一致,说明结合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BSA可以携带和运输麦角甾醇,同时从分子对接中获得了麦角甾醇在BSA中详细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苦丁皂苷L(kudinoside L)、苦丁皂苷N(kudinoside 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结合和转运的机制及BSA二级结构变化情况。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kudinoside L、kudinoside N与BSA间荧光猝灭机制;采用圆二色谱法研究BSA二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kudinoside L、kudinoside N均能有效猝灭BSA内源荧光,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两个化合物与BSA各形成1个结合位点。此外,kudinoside L与BSA结合后,BSA中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增加;kudinoside N与BSA结合后,BSA中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减少,表明上述两种皂苷与BSA结合后,BSA内部结构环境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别研究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PCA)和阿魏酸(ferulic acid,FA)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同时比较PCA和FA分别与BSA的结合能力,从而揭示其相互作用机理,为其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pH值(3.0、5.2、7.4)条件下叶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二者的猝灭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等,分析叶黄素与BSA的荧光猝灭现象及蛋白构象的变化,最后通过位点竞争实验和分子模拟技术确定了二者的结合位点。荧光光谱表明,不同pH值条件下叶黄素对BSA均产生荧光猝灭效应,在298 K时,pH 7.4的猝灭常数最大,结合常数较大;热力学参数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叶黄素与BSA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表明BSA的构象在叶黄素与pH值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改变;位点竞争性实验和分子对接实验表明,pH 7.4和pH 5.2时,二者的结合位点在亚结构域ⅡA和ⅢA之间,但更接近于Sudlow’s site Ⅱ;pH 3.0时,结合位点不在亚结构域ⅡA及ⅢA附近。结果表明,pH值对叶黄素和BSA的相互作用有影响,这为蛋白质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以降龙涎二醇为研究对象,在模拟生理酸度的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降龙涎二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降龙涎二醇对BSA荧光光谱的影响,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热力学的研究发现,降龙涎二醇对BSA内源荧光会进行猝灭,疏水作用力是该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降龙涎二醇在BSA上,与华法林共用一个结合位点。通过同步荧光光谱最大发射波长的监测,证实了降龙涎二醇可使酪氨酸环境的极性降低,疏水性增加,而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增加,疏水性降低。此外,综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对降龙涎二醇与BSA的结合有影响,且降龙涎二醇的存在,能诱使BSA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改变,降低BS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花青素(ACN)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光谱特性及对BSA功能构象的影响,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判定ACN对BSA的猝灭方式、结合位点数、结合位点、结合作用力类型以及是否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傅利叶红外吸收光谱法进一步表征了 BSA构象变化.结果表明,在ACN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