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化学生物学邻近标记技术(Interaction-dependent fucosyl-biotinylation,FucoID),捕获血液恶性肿瘤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显微镜成像确定FucoID适用于血液肿瘤CML的实验条件。选取14例CML慢性期患者初诊样本,利用流式细胞术及FucoID对其外周血样本进行肿瘤细胞与T细胞的分离、共孵育与邻近标记,实现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的表型鉴定,并探讨FucoID在CML中的诊治价值。结果研究首先确定了FucoID适用于血液肿瘤CML的实验条件。患者CD3+T细胞比例为(8.96±6.47)%,远低于正常供者的(38.89±22.62)%。患者间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占比存在差异[(3.34±4.49)%]。CD4+T细胞中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比例为(3.95±1.72)%,普遍低于CD8+T细胞中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比例[(5.68±2.18)%]。相比肿瘤抗原非反应性T细胞,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中高度富集CCR7-CD45RA-效应记忆性T细胞以及CCR7-CD45RA+效应性T细胞。患者肿瘤免疫反应性强度与其外周血中WBC及HGB水平显著相关(P值均<0.05),与其他临床基线特征无相关性。结论FucoID结合流式细胞术可快速鉴定及分离CML中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该方法在CML中的成功应用提示其在血液肿瘤领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生物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同许多其他生理过程一样,免疫也需要兴奋和抑制两种对立统一的调节,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免疫学的早期更多地关注免疫应答的诱导,后来免疫应答的抑制性调节日益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尽管胸腺的阴性选择克隆清除了自身反应性T细胞,并建立了机体的自身耐受,但仍然有一部分自身反应性T细胞逃脱了这一过程,并与机体的某些保护性机制建立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从而形成自身耐受。最初的观点认为,这些机制主要包括T细胞无能以及T细胞忽视。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辅助性T细胞(Th)1被认为是MS的主要致病性T细胞。由Th1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12可刺激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IL-23、IL-27、IL-17和IL-10在MS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即对上述IL与M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武小娟  崔红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541-1543
用照射过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T细胞疫苗)免疫可致抗个体基因型T细胞反应,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被清除,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糖尿病,免疫性肝炎,免疫性神经炎等.近来在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实验中已应用。髓磷脂基础蛋白(MBP)反应性T细胞被认为在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而皮下接种照射过的MBP反应性T细胞(T细胞疫苗)可以清除其细胞克隆。主要机制是:①MBP反应性T细胞疫苗可激发CD8^+抗基因型T细胞反应。它具有特异性。②CD4^+ Th2细胞反应,可通过分泌IL-4和IL-10来抑制MBP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细胞数量的稳态调节在生物学中非常重要。T淋巴细胞稳态的调节可以维持外周T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使免疫系统在功能上保持完整。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时,T淋巴细胞通过稳态增殖维持其数量,但稳态增殖将导致记忆样淋巴细胞和自身反应性细胞增加,这同时增加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淋巴细胞减少诱导的稳态增殖使免疫应答增强,这对肿瘤免疫和寄生虫的清除又是有益的。文中对T淋巴细胞稳态增殖与自身免疫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30年中,通过研究不同的实验模型发现免疫抑制存在,并发现一些具有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性,这些抑制性T细胞可以在外周监视自身反应性T细胞,使其不至于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抑制性T细胞,并将这些抑制性T细胞的亚群命名为"调节性T细胞(Treg)".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是Graves病和桥本氏甲状腺炎.两者均为人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致病机制至今尚未研究清楚.下面就调节性T细胞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组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反应,阻止免疫损伤病理发生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作用的T细胞亚群.其特征是持续表达CD25,特异性表达Foxp3,并低表达CD127.Treg可通过细胞接触或者分泌细胞因子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其免疫抑制活性受多种转录因子调控,如Foxp3、T-bet、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GATA结合蛋白-3及信号传导子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等.近年,对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AA)的动物模型和IAA患者的研究发现,其存在Treg数量减少,部分研究发现IAA患者存在Treg功能异常.在Foxp3的调控下,Treg对效应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减弱是IAA发病机制之一.笔者拟就Treg的一般特性及其在I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多数认为该病系由异常激活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针对CNS髓鞘产生免疫应答所致。根据细胞表面标志CD45RA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7(CCR7)可将T细胞(CD4+和CD8+)分为初始T细胞(TN)(CD45RA+CCR7+)、中心记忆性T细胞(TCM)(CD45RA-CCR7+)和效应记忆性T细胞(TEM)(CD45RA-CCR7-)亚群。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记忆性T细胞(Tm)及其亚群在MS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与MS的发生发展、复发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由是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介导的、具有T细胞依赖性的、同时存在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1]。调节性T细胞(Regulartory T cell,Treg)能够主动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因此可以控制T细胞对自身抗原以及异体抗原的过度反应;它们在重症肌无力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现将Treg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在重症肌无力发病中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CNS),为自身免疫性疾病[1]。治疗主要用促皮质激素、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血浆交换,以及干扰素-β(IFN-β)制剂、格拉默和盐酸米托蒽醌,均着眼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但有明显的副作用。他汀类药物为胆固醇生物合成的抑制剂[2],最近的研究发现可以治疗MS。本文通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测定,探讨阿托伐他汀对M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1.
徐玉  刘静  王秀丽  王颖  赵平平  郭力 《临床荟萃》2007,22(15):1135-1138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MS在发作频度和病损的严重度上常常难以预先估计,经典的类固醇药物治疗对急性发作有效,但不能解决复发和累积性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免疫系统的失调在M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miRNA参与MS的发病过程,主要作用于MS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和免疫细胞,其作为核内关键调控分子参与多种机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因此,miRNA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生物诊断,现就miRNA生物学特性及将在MS中成为新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CD4+CD25+T调节细胞具有低反应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特点,分为天然CD4+CD25+T调节细胞和诱导CD4+CD25+T调节细胞两群,除表达CD25外,还表达胞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oxp3是它的特异性转录因子。CD4+CD25high T细胞是CD4+CD25+T细胞中发挥调节功能的亚群,与多种免疫细胞有复杂的相互关系。近年来发现CD4+CD25+T调节细胞在多种血液系统疾病中,存在数量变化和功能异常。骨髓移植后,输注供体CD4+CD25+T细胞,能够抑制GVHD,同时保留GVL作用。本文对此作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指机体出现自身抗体并与自身反应性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继而产生器官特异性或系统性的免疫病理损害。自身抗体的出现不仅是AID最常见的特征,其在AID的诊断和预测评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自身抗体并非AID患者所特有的,某些健康人、存在感染或罹患AID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血液中已出现  相似文献   

15.
人疱疹病毒7型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疱疹病毒7型(HHV-7),于1990年由Frenkel等首次在健康人体外周血活化CD4+T细胞中分离得到,后又在人体的血液和唾液中被分离鉴定。因其基因组与人疱疹病毒6型(HHV-6)及人巨细胞病毒(HCMV)约有75%的同源性,故将其归于β-疱疹病毒亚科。同时,HHV-6的单克隆抗体与HHV-7有一定交叉反应性。HHV-7为T淋巴细胞亲嗜性病毒,其细胞亲嗜范围较HHV-6小,常在巨噬细胞和T细胞及唾液腺细胞中潜伏存在。  相似文献   

16.
正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_17细胞(Thl7)分别是两类功能独特的T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等疾病及排斥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1型糖尿病是一种选择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的激活及自身抗体分泌的增加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免疫炎症损伤有关。本文参考近年来发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Treg细胞和Thl7细胞在1型糖尿  相似文献   

17.
在调节免疫应答有关的T抑制细胞(Ts)中,Ts细胞能抑制免疫活性细胞过强的反应从而调节免疫应答,使呈现适当强度的反应。如果Ts细胞系的机能失调,过强的反应就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反如果Is细胞的机能亢进就会形成免疫功能缺陷。已知以刀豆素A(ConA)及植物血凝素(PHA)等有丝分裂原或同种抗原刺激淋巴细胞就能诱导产生抑制细胞。再者,要使Ts细胞活化还需T—T细胞间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一组形态、结构和功能异质性并体内广泛分布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刺激初始T细胞启动早期免疫应答,调节T细胞和B细胞应答,在免疫应答反应及免疫耐受的诱导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近年众多研究证实,DC及其生物学功能与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及肿瘤等密切相关,而通过调节DC功能来调控免疫应答,已显示出对上述疾病的防治效果。DC作为免疫监视的“哨兵”细胞,可从外周血迁移到肾脏组织,呈递外来和自身抗原于T细胞,其启动的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然而迄今尚不清楚。本文就其目…  相似文献   

19.
20.
调节性T细胞亚群变化与五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通过调控活化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保护机体免受持续有害免疫反应的损害。最近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简称Treg)可主动抑制逃逸出被动耐受机制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目前已发现的Treg亚群有多种,CD4^+CD25+T细胞是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类,大量动物实验证明,其数量缺乏和功能紊乱将导致严重或致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对其在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目前还不明确,故本研究分析与探讨其与5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