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以嗓音学分析方法评估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特征,探讨动态喉镜记波扫描(videostrobokymography,VSK)在评价声带麻痹患者声带振动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例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及30例嗓音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嗓音学检测,并进行动态喉镜检查生成喉记波图像,分析两种方法在诊断声带麻痹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嗓音学分析显示,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频(F0)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声谱图主要见中频、高频区谐波声能减弱或消失,二、三共振峰(F2、F3)基本消失,噪声成分明显增加;低频区谐波及共振峰(F1)仍存在,呈现不规则、中断现象;最长发声时间(maximun phonation time,MPT),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SK图像中,正常对照组声带相位均基本对侧,黏膜波正常开放商为0.48;声带麻痹组的声带闭合相均未见声门闭合,开放商均为1。结论嗓音学分析可客观评估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特征。VSK是一种评价检查声带振动功能的有效方法,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对57例声带息肉采用射频消融技术后,应用纤维咽喉镜观察声带形态结构,声门闭合情况及黏膜波特点。结果本组57例患者治愈率92.98%,发声恢复良好,随访3~6月未见复发。本组声带形态结构、声门闭合恢复正常,黏膜波明显改善。对发声恢复较慢的,可以辅助发声训练。结论支撑喉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声带息肉不仅消除病变,避免损伤声带,还有利于发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声带不同病变的动态喉镜记波图的特点.方法 对正常声带、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慢性喉炎、声带白斑、声带癌患者各10例行动态喉镜检查、录像,选择声带的前、中、后1/3作为观察位点,导出记波图,计算开放商、速度商、相位对称指数(PAI),同时观察记波图特征.结果 不同的声带病变均能利用动态喉镜记波图计算出开放商、速度商、相位对称指数,不同病变其记波图表现不同.正常声带振幅相位一致,侧峰角较锐利,声带上、下缘平滑;声带小结声带振幅对称,相位一致,侧峰角较正常变钝,小结前后开放相延长,小结处开放相缩短;声带息肉声带病变前后振动的开放相延长,而病变处明显缩短;慢性喉炎声带中1/3开放相较其他组延长,双侧声带振动相位基本对称;声带白斑病变处振幅减小,侧峰角度变钝;声带癌病变声带各段振动不对称.结论 动态喉镜记波图可以对动态喉镜图像进行进一步观察、分析,并可以对某些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声带振动功能的无创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测60例正常人和20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EGG参数CQ、CI和声学参数NNE,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人声门闭合较完全,声门接触相中,逐渐关闭的过程快于逐渐张开的过程(CI为负数)。麻痹患者声门闭合程度下降(NNE增大),声门闭合过程中渐触相时程延长(CI增大)。麻痹组与正常组间CQ值无显著性差异。提示EGG和NNE的无创测试可用来分析声带振动功能;单侧声带麻痹后声带振动模式出现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声带振动功能的无创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春生  王薇 《耳鼻咽喉》1999,6(2):83-85
检测60例正常人和20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EGG参数CQ、CI和声学参数NNE,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人声门闭合较完全,声门接触相中,逐渐关闭的过程快于逐渐张开的过程(CI为负数)。麻痹患者声门闭合程度下降(NNE增大),声门闭合过程中断触相时程延长(CI增大)。麻痹组与正常组间CQ值无显著性差异。提示EGG和NNE的无创测试可用来分析声带振动功能;单侧声带麻痹后声带振动模式出现病理性发迹  相似文献   

6.
声带癌前病变及癌变动态喉镜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喉镜下声带癌前病变的表现及其在癌变追踪中的观察价值。方法 用动态喉镜检测声带癌前病变 5 2例 ,观察静态图像及动态图像中粘膜波及振幅的改变 ,并追踪观察癌变 1~ 5 5年。结果 声带癌前病变 5 2例中粘膜波消失或减弱占 86 3% (45 / 5 2 ) ,振幅减弱占 9 6 %(4/ 5 2 )。发现癌变 (声门癌 )T114例 ,粘膜波消失 10 0 %、振幅消失或减弱 10 0 %。结论 动态喉镜可用于声带癌前病变与早期声门癌的鉴别诊断 ,并作为癌变追踪观察的一种简便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动态喉镜图像定量分析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在声带振动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分析60例正常人和20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动态喉镜图像。结果正常组声带振动均呈规律性,多数声门闭合完全;麻痹组声带振动均不规律,多数声门闭合不全,发声相声门最小面积(Amin)麻痹组明显大于正常组,而最大面积(Amax)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动态喉镜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可用于声带振动功能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声带外侧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术治疗声门闭合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声带外侧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术方法选择、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声带外侧自体脂肪注射在声门闭合不良性发声障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病例选择:29例声门闭合不良、发声障碍患者,27例为单侧声带麻痹(麻痹时间均超过半年),2例为声带萎缩。手术选择:全麻支撑喉镜下,应用特制Brunning高压脂肪注射器进行自体脂肪声带外侧注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嗓音声学、气流动力学及频闪喉镜检查,确定患者发音质量及疗效。结果术后随诊10~18个月,24例患者发声明显改善,2例发声好转,3例无效。注射1个月后脂肪部分吸收,声门闭合程度及发音逐渐改善。3~6个月声带振动、声门闭合正常,发声明显改善,音质稳定,主、客观声学评价及气流动力学参数改善明显(P<0.01)。结论单侧声带麻痹或声带萎缩引起的声门闭合不良,选择声带外侧声门旁间隙脂肪注射手术,使声带膜部内移,改善声门闭合,并保留声带振动特性,患者可获得良好的发音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喉三维CT重建下声带下方收敛角度的测量方法,探索声门闭合不全对声带下方收敛角度的影响,分析声门闭合不全发声疲劳可能的气流动力学原因.方法 采用双源薄层CT,嘱受试者发/i:/音时扫描10例正常人的20侧声带(声门闭合组),深吸气时扫描8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麻痹侧声带(声门闭合不全组),经深吸气时扫描另10例正常人的20侧声带(声带外展组);导入影像数据于Mimics软件,构建声带及气道的3D模型,联合这两模型测量声带下方收敛角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试者声带下方收敛角度的差异;并尝试采用材料的斜截面应力分配原理进行声门下压力分析,探讨声门下收敛角度对启动发声时声带振动可能的影响.结果 声门闭合组、声门闭合不全组及声带外展组的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分别为33.49°±3.75°、55.03°±2.61°及75.02°±7.32°,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声带下方收敛角度随声门闭合不全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可以通过声带及气道的3D模型进行有效测量,声门闭合不全程度增加会引起该角度增大,可能会导致声门下压力作用于声带下方的剪切力和正应力的分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发声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应用黏膜微瓣技术治疗沟状声带的疗效。方法对31例Ⅱ型或Ⅲ型沟状声带患者在显微支撑喉镜下切除声带沟底病变,采用黏膜微瓣技术缝合修复创面。手术前、后,应用动态喉镜观察声带形态、声门闭合情况及黏膜波变化特点,应用Dr.Speech4.0软件进行嗓音客观参数声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术后并发症。31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声改善明显,术后6个月音质稳定,嗓音声学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喉镜检查声带形态接近正常,声门闭合改善,黏膜波接近正常。随访1~3年,音质稳定。结论显微支撑喉镜下黏膜微瓣技术治疗沟状声带有利于声带黏膜创面愈合,减少疤痕形成,利于发声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