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跃度蝗属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室。1.土们岭跃度蝗Podismopsis tumenlingensis,新种 雄性:体小型。头顶三角形,具中隆线,眼间距宽为触角间颜面隆起宽的2.00-2.26倍。缺头侧窝。颜面倾斜,颜面隆起侧缘近平行,中央具纵沟。触角丝状,  相似文献   

2.
中国雏蝗属的分类研究(直翅目:蝗科)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雏蝗属(Chorthippus Fieber 1852)隶属于蝗科(Acrididae)大足蝗亚科(Gomphocerinae),是一个包括种类较多的属,广泛分布于古北区。我国二十一个省均有其分布。本文观察了132个采集点,4300余号标本,结合外部形态,阳茎复合体及发音器的特征,将中国雏蝗属划分为四个亚属,共有40种。其中9个新种一个新亚种。列出了亚属和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1983年印象初[动物学研究4(1)]发表了横断山地区蝗虫四新属七新种,其中有跃度蝗属(Podismopsis Zub.)两新种,即理塘跃度蝗P.litangensis Yin和短翅跃度蝗P.breviptera Yin,当时印象初曾提出该两种雄性前翅端部的形状与属征不符,列入跃度蝗属比较勉强。跃度蝗属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及华北地区,目前在我国已有8种(不包括横断山地区的种类)。经将东北地区的跃度蝗种类和横断山地区的种类进行比较,发现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2亚科31种网翅蝗科昆虫及1种癞蝗(外群)的线粒体基因Cyt b和COⅡ全序列,使用MEGA V4.1进行序列组成分析,对线粒体基因Cyt b、COⅡ数据集按照蛋白质基因密码子第一、二、三位点划分子集,并组成联合数据集COⅡ&Cyt b,对各数据集其子集进行了数据探索研究.在PAUP中应用NJ法、MP法、ML法以及在MrBayes V3.1中应用贝叶斯系统发育推论(BI)法进行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网翅蝗科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基本与中国的传统形态学分类体系没有差别,竹蝗亚科为较早分化出来的类群,其次为网翅蝗亚科;竹蝗新种和黄脊雷篦蝗聚为一支和其它竹蝗属类群形成姊妹群,因此建议将雷篾蝗属并入竹蝗属;隆额网翅蝗和宽翅曲背蝗聚为另一支,故建议将曲背蝗属并入网翅蝗属.雏蝗属的四个亚属中黑翅亚属、曲隆亚属和直隆亚属这三个亚属的单系性均得到稳健的支持,而短翅亚属的单系性在各种分析中皆得不到支持,它很可能是多系起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异爪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爪蝗属(Euchorthippus)是雏蝗属(Chorthippus) 的一个近缘属,两者在外部形态及地理分布上都十分接近。在异爪蝗属内已知的某些种,原先是被放在雏蝗属内的。到1925年,Tarbinsky以其跗节爪的左、右不等长为主要特征而区别于雏蝗属,并建立了以草原异爪蝗Eu.pulvinatus为属模的异爪蝗属。后来便以此特征来描述该属的新种。1964年以来,郑哲民陆续发表了五个新种,即按此特征来描述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导的异爪蝗共有9个种(表1),分布范围基本同雏蝗属。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网翅蝗科4种蝗虫雄性的鸣声。研究结果表明,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Ikonn.)具有2类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分别为0.016~0.028s,0.20±0.01s;隆额网翅蝗Arcyptera coreanaShiraki有3类脉冲组,脉冲组的持续时间分别为0.11±0.02s,0.034±0.005,0.885±0.020s。曲线越度蝗Podismopsis sinucarinataZhengetLian每1脉冲序列含4~7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023~0.030s;二声越度蝗Podismopsis bisonita Zheng etal.每1脉冲序列含2~4个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119~0.140s。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采自甘肃的突颜蝗属1新种,素色突颜蝗Eotmethis unicolor sp.nov.,新种与突颜蝗E.nasutus Bei-Bienko,1948近似,区别特征为:体色单一,后足股节外侧无暗色斑纹,后股节内侧下缘全长具红色细边,后足胫节刺内侧红色,后足跗节红色。新种也与红缘突颜蝗Eotmethis rufemarginisZheng,1985近似,区别特征为:雄性前翅到达腹部第6节背板,复眼的横径是颜面隆起在触角基部中间突起长度的2.2倍,后足股节外侧缺2个黑色斑块,后足跗节红色。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模♂,甘肃景泰,海拔1850m,2006-07-18,李新江,郑金玉采。词源:新种名出自拉丁前缀uni-(单一),后缀-color(颜色),示体色单一(素色)的突颜蝗。  相似文献   

8.
中国剑角蝗科二新属二新种的记述(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28年Rehn建立鸣蝗属Mongolotettix后,在我国先后发现了条纹鸣蝗M.japonicus vitattus(Uv.)、异翅鸣蝗M.anomopterus(Caudell)和青海鸣蝗M.qinghaiensis Yin。我们在整理鸣蝗属标本过程中,发现青海鸣蝗具有头侧窝,认为应另建新属:窝蝗属Foveolatacris;另外,还发现在外形上介于鸣蝗属和直背蝗属EuthystiraFieb.之间的种类,亦应另立新属:迷蝗属Confusacris。现分别将新属和新种记述如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采自河北省小五台山的雏蝗属短翅亚属1新种,河北雏蝗 Chorthippus(Altichorthippus)hebei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0.
1975年5月及1982年2月,在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进行蝗虫调查中,发现斑腿蝗科龙州蝗属(Longzhouacris)一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及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两种波腿蝗(蝗总科:癞蝗科)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江  张道川  王文强 《遗传》2005,27(5):735-740
报道中国两种波腿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红胫波腿蝗Asiotmethis zacharjini (Bei-Bienko, 1926) 2n ♂ =18, neo-X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他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除强染的着丝粒C带,S8染色体具强染端部C带带纹,neo-Y染色体还具有一条宽的弱染的近着丝粒端居间C带,性别决定机制是neo-XY ♂型,该种染色体组成和性别决定机制在我国癞蝗中为首次报道,蓝胫波腿蝗Asiotmethis jubatus (Uvarov, 1926) 2n=19♂,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仅具有明显强染的着丝粒C带,性别决定机制是XO ♂型;两种波腿蝗的异染色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线粒体Cytb、16S rDNA和核28S rDNA的部分序列的联合数据集,重建了中国斑腿蝗科9亚科26种蝗虫和癞蝗科笨蝗(外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1)除黑蝗亚科、秃蝗亚科和切翅蝗亚科外,其余6亚科的单系性都得到支持;2)黑蝗亚科似乎应当与秃蝗亚科合并为一个亚科,且与其他几个亚科亲缘关系相对较远;3)凸额蝗属应该由切翅蝗亚科中独立出来;4)卵翅蝗亚科和稻蝗亚科是姐妹群;5)星翅蝗亚科、黑背蝗亚科、斑腿蝗亚科、刺胸蝗亚科及切翅蝗亚科中的凸额蝗属间的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圆头蝗属Circocephalus Willemse,1921的种类,过去已知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地区,在其它地区尚未发现。1983年9月,黑龙江省哈尔滨植物检疫站在德都县五大连池火山口附近(东经126.3°,北纬49°)采到一种蝗虫,经核对,认为是圆头蝗属之一新种,现记述如下。由于圆头蝗属为国内新纪录,故将其属征作简要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4.
皱腹蝗亚科自1951年被Bey-Bienko建立后,至今所知共包括5个属,是蝗科中最小的一个亚科。它的分布范围比较狭窄,主要分布在伊朗、中亚、小亚细亚及北洲等地区,但以分布在伊朗的属、种居多。1958年夏凯龄教授在“中国蝗科分类概要”一书中首先记载了采自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长角皱腹蝗Egnatius apicalis Stal,从而填补了我国缺此亚科分布的空白。1979年作者在“新疆的蝗虫及其防治”一书中除记述了上属一种外,还曾报道了荒漠拟皱腹蝗Egnatioides desertus Uv.,后经仔细研究发现,将采自新疆的那些标本订为上种有误,而应订为一个新种,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记述采自新疆地区网翅蝗科雏蝗属 Chorthippus 短翅亚属1新种,即果子沟雏蝗 Chorthippus (Altichorthippus) guozigouensis sp. nov.。新种近似于姜氏雏蝗Ch. charpini Chang, 1939 与积石山雏蝗 Ch. jishishanensis Zheng et Xie, 2000。与后两者的主要区别为:♂头侧窝长为宽的3.00倍;♂触角短,刚不到达后足股节基部;♂前翅到达第7节腹节背板后缘,其前缘脉域宽为中脉域宽0.67倍,前后肘脉合并,肘脉域消失;♂后翅到达第7节腹节背板中部;尾须顶端到达肛上板长的一半,膝部与后足胫节端部棕色,非黑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陕西菱蝗科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菱蝗科的台菱蝗属Formosatettix Tinkham,已知种类不多,分布于我国的台湾省和日本,在我国内地尚未有记载。作者在整理陕西省菱蝗科的标本时,发现有采自秦岭山区的一种菱蝗,经鉴定为台菱蝗属中的一新种,现报导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7.
欧亚大陆癞蝗科分类系统(直翅目:蝗亚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道川  印红  印象初 《昆虫学报》2003,46(2):218-221
对分布于欧亚大陆的癞蝗科Pamphagidae昆虫进行了亚科分类研究,将已知的47个属分为6个亚科:锯癞蝗亚科Prionotropisinae nov.,蠢蝗亚科Thrinchinae,癞蝗亚科Pamphaginae,鸣癞蝗亚科Tropidaucheninae nov.,聋癞蝗亚科Nocarodesinae nov.,秃癞蝗亚科Orchaminae nov.,其中包括4个新亚科。建立了欧亚大陆癞蝗科新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8.
平器蝗属Pezohippus B.-Bienko全世界仅知一种P.callosus(Uvarov),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和卡拉卡尔帕克北部;Uvarov(1926)将该种放在雏蝗属Chorthippus中。B.-Bienko(1951)根据该种腹部第一节腹听器呈水平状,雄虫缘前脉域超过翅的中部等性状建立了一个新属——平器蝗属Pezohippus B.-Bienko,迄今该属仍是单型属。我们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采得该属一新种。平器蝗属Pezohippus为我国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9.
素木蝗属Shirakiacris为Dirsh 1957年将Eyprepocnemis shirakii I.Bol及E.yunkweiensis Chang自黑背蝗属Eyprepocnemis Fieb.中分出另外成立的新属。素木蝗属与黑背蝗属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背面无中隆线,雄性尾须侧扁,中部狭窄,二端膨大,顶圆形。素木蝗属目前已知只二种,1974年作者在云南省采到一种蝗虫,经鉴定为素木蝗属一新种,现报导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大生物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采自中国新疆的网翅蝗科1新属:短翅蝗属及1新种:尼勒克短翅蝗。模式标本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蝗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