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瓶梅》成书以来,长时期存在一个问题,即众多学者都以为《金瓶梅》出自大名士、大作家之手。近几年来朱星同志的“王世贞”说,吴晓铃、徐朔方同志的“李开先”说,张远芬同志的“贾三近”说,黄霖同志的“屠隆”说,也没有脱离这一窠臼。这里,他们都忽视了文学创作的一个根本问题: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你不了解、不熟悉某一方面的生活,你也就写不出、写不好反映这方面生活的作品。而王世贞、李开先、贾三近、屠隆这些名士、作家,或是大官僚,或是大地主,谁也没有经历过《金瓶梅》主要描写的那么丰富、那么多样的市井生活,仅凭一些道听途说,他们绝不可能写出《金瓶梅》那样的“奇  相似文献   

2.
《玉娇丽(李)》的猜想《金瓶梅》最早的续书《玉娇丽(李)》,今已伕,见于较早的记载是:①谢肇淛《金瓶梅跋》;②沈德符《万历野获编》;③张誉(冯梦龙?)《三遂年妖传叙》;④清初宋起凤《稗说》。这些资料为学术界所习见,为讨论方便,谨录如下。《金瓶梅跋》(《小草斋文集》卷二十四): 《金瓶梅》一书,……书凡数百万言,为卷二十,始末不过数年事耳。……仿此者有《玉娇丽》,然而乖彝败度,君子无取焉。  相似文献   

3.
第四届北方15省市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评奖揭晓,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辞学修辞明鉴》(藏文)、《三国史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史教程》、《唐代边塞诗研究论文选粹》、《〈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心理物理学》、《普通教育督导概论》、《美育知识丛书》、《典故选读》等九种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描写世情的长篇小说,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它的作者是谁,至今还是个谜。这个谜不解开,对于《金瓶梅》的研究就难以向纵深发展。因此,中外不少学者正在争相摘取“金学”中的这颗明珠。据不完全统计,从明万历年间到如今,关于《金瓶梅》的作者(或云“写定者”),已有三十种说法:嘉靖间大名士;绍兴老儒;被陆炳诬害者;金吾戚里门客;兰陵笑笑生;世庙时一巨公;王世贞门客;王世贞;李渔;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究竟是一部暴露封建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是描写性生活的黄色淫秽小说?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 《金瓶梅》写作于我国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1568—1602)。小说的书名。据推理,是以作品中潘金莲的金字,李瓶儿的瓶字,春梅的梅字合起来拼成《金瓶梅》的。小说的作者,署名笑笑生。后人推断,这是作者的化名或者笔名。在当时封建道德和正统观念的精神桎梏下,作者不愿意也不敢于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来写作这种暴露性小说。曾有人推测很可能是那个时代颇有影响的文人李开先(1501—1568),也有人推测是王世贞(1526—1590),或赵星南(1550—1627)或薜应旂(1501—1568)。但这些推测,少有充分的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抄本的发源地是山东诸城。邱志充本为诸诚人,董其昌、王世贞、王稚登皆与诸诚有着密切的联系。《金瓶梅》作者是明嘉靖乙丑进士、山东诸诚人丁惟宁。《金瓶梅》中的清官曾孝序即为丁惟宁之化身。诸城境内亦有一“会稽山”,山阴的九仙山即为“兰陵”。《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左右。作者丁惟宁生肖属虎,与《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西门庆同庚  相似文献   

7.
做为一个作家,特别是小说作家,不可避免地,总会把他所生活的社会、他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体会、他所接触的人和事,以及他自己,不管是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在他的作品里体现出来。 《金瓶梅》的作者李开先也不能例外。 这里,我们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的初刻者、确切的时代背景与主旨,一直为学术界所争论.本文拟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初步研究,并得出结论:初刻者为董其昌,确切历史背景为明嘉靖十一年壬辰至二十六年丁未,主旨为武松打虎杀嫂.  相似文献   

9.
近十余年来,《金瓶梅》研究渐成显学,出现了一批可喜成果,罗君德荣的《〈金瓶梅〉三女性透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以下简称《透视》)即为其中颇有新意的一种。《金瓶梅》为我国小说史上划时代之作,它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浓墨重彩刻划出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女性形象。把妇女作为作品主人公来正面描写,这在我国长篇小说中是第一部。研究《金瓶梅》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点。在先贤及时贤的“金学”论著中,涉及此点者多矣,而探颐索幽,论之以专书者,尚不多见。《透视》选择这一角度解读《金瓶梅》便抓住了作品特点,便于深入开掘,避免浮泛之论。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命词中的人物生年和流年等是宋明交错、真假杂糅的。作者着意以似误实真的方式在人物的宋代生年系统背后设置了一个定位于正德末嘉靖初的明代生年系统 ,这为解读《金瓶梅》的背景年代及创作年代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称《西厢记》为《崔氏春秋》,明代中叶李开先在词谑》一书中有所记载: 尹太学士直望见书铺标贴有《崔氏春秋》,笑曰:“吾止知《吕氏春秋》,乃崔氏亦有《春秋》乎?”亟买一册,至家读之,始知为崔莺莺事。这虽是尹士直的亲身经历,由李开先记述成文,终觉难说是第一手材料,好在今存万历初元徐士范刊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卷首有程巨源序文,迳题曰:《崔氏春秋序》。可见当时不仅书铺如此标贴,刊本亦如此标题也。  相似文献   

12.
任竞泽 《阴山学刊》2004,17(5):51-55
作为当世显学,《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比较研究尤为惹人注目."《红楼梦》的成书深受《金瓶梅》的启发"这一说法已成定论,自不待言.然而,偏激者诸如"脱胎说"、"倒影说"仍占一定地位,不无影响.姑且撇开这类论断于整部《红楼梦》是否确当,若以个别章节、情节观之,实有道理.通过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比较,可观《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壸奥".  相似文献   

13.
<正> 《金瓶梅》的成书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如同《金瓶梅》的作者是谁一样,至今仍是个谜.这里,我提出《金瓶梅》成书三阶段说,同时谈谈我对《金瓶梅》作者问题的看法,请《金瓶梅》研究专家们和读者们指正.一、《金瓶梅》原是评话,创作者是评书艺人许多持《金瓶梅》创自"大名士"、"大手笔"、"大文人"之手的学者们,大多低估了我国评话艺人在几部优秀长篇小说中的作用.没有众多的有关梁山英雄好汉们的评话,也就不会有《水浒传》;没有《三国志平话》和其它有关三国人物的评话,也就不会有《三国志  相似文献   

14.
明代传奇《断发记》,明清戏曲总集、合集未曾收录,现仅有万历十四年金陵唐氏世德堂刻本一种,藏于日本,已是孤本。而且,该本没有明确标署著者姓名,前后亦无序跋,论者难以了解其创作意图、作者生平甚至创造年代,加之明清《曲品》之类著作的有关品评传抄有误,因而上述问题,学界分歧不小。根据《断发记》的内容和李开先的创作经历,可以推断其作者并非李开先,应是明朝初年无名氏的一部戏曲作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股不小的“《金瓶梅》热”,随之而来的是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金瓶梅》研究的论文与论著,可谓成绩斐然。上海师范大学李时人的新著《〈金瓶梅〉新论》(学林出版社1991年8月版)是其近年来《金瓶梅》研究的结晶,也代表了目前《金瓶梅》研究的新水平与新成果,尤令人瞩目。《〈金瓶梅〉新论》突出的特点是“新”,这“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观念与方法的更新。《金瓶梅》是一部伟大而又复杂的小说,单纯用文学批评的标尺去衡量就难以把握其真正的价值,正如李时人同志在书中所说,“那种对《金瓶梅》采  相似文献   

16.
今见本《金瓶梅》的故事编年,表面上用的是宋代政和纪年系统,同时又暗含着一个宋代宣和纪年系统,后者又影指明代的嘉靖纪年。《金瓶梅》早稿用的是宣和纪年系统,晚稿用的是政和纪年系统。由于作者未能最后统一修改定稿,因而这两种纪年系统都留存在今见本《金瓶梅》中。从《金瓶梅》文本的年代背景的矛盾状况中,可以鉴别出百回本《金瓶梅》,哪些部分是作者原稿,哪些部分是他人的补作、续作。如果所论不误,这对阅读和研究《金瓶梅》可能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范天成 《人文杂志》2000,(3):131-134
一从社会历史层面看,《金瓶梅》艺术地浓缩了明王朝的“末世”景观和社会风貌。明代从世宗嘉靖年间便开始堕入无可救治的衰败过程。如正史所载:“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益凌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1由明世宗嘉靖至神宗万历末,历时近百年,其间突出的时代特征是封建政治的极度腐败与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并存,以及二者交互作用所加剧的纲纪废弛、社会不公和世风淫靡。各种文献对此多有记述,《金瓶梅》则采用借宋喻明的手法,表面上敷演《水浒传》里一段北宋故事,实际上却对作者生活于其中的明代中叶后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态(而非具体历史事件)作了…  相似文献   

18.
藏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三种版本的《金瓶梅》中,《新刻金瓶梅奇书》为嘉庆二十一年由书商刊刻的以皋鹤堂本为底本的八卷删节俗字无批语本金瓶梅;1933年3月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北京图书馆所藏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零四部之第捌拾陆部,是一部改错补缺的《金瓶梅词话》的较好读本,其补改的时间当在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出版之前。大安本《金瓶梅词话》是日本所藏《金瓶梅》的完好本,考之于书中两种鱼尾版式、"金瓶梅词"三次出现以及墨丁的类属,发现万历丁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存在着重刊的痕迹,即存在着此本前还有更早刻本之可能。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金瓶梅》的成书问题,国内外研究者们颇有争议.本文想阐明这样几个观点:一、《金瓶梅》抄本应是一人所写;二、初刻本《金瓶梅》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是?作,付刻人和这五回的补作者当是冯梦龙;三、重刻本《金瓶梅词话》非一人所写,对初刻本当有所修改.这些浅见在百家争鸣的阵图中或可聊备一说.因不揣谫陋,略抒于兹,以就正于方家.一、《金瓶梅》抄本应是一人所写《金瓶梅》抄本在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前后就已经开始流传了.直至万历四十五年(1617)或稍后,吴中始有初刻本.在初刻本问世以前,已有几位名人在谈论它  相似文献   

20.
朱星《金瓶梅考证》中说:“有人说:不读《金瓶梅》就不知道《红楼梦》是怎样写出来的。因此,《红楼梦》是受《金瓶梅》的影响毫无可疑。最早持此论的是苏曼殊居士,他说: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见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第96页)这段话有两个错误的地方,现略加辨正于下:第一,“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这句话并非苏曼殊所说。在《小说丛话》(见1903年《新小说》八月号)中,这句话是署名为“曼殊”的。但是,在当时,称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