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重症ABO溶血病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ABO溶血病的21例患儿采用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或颞动脉放血,同步进出速度,配血量150~180ml/kg,换血前后监测血清胆红素、电解质、血糖、血常规。结果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21%,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血糖明显增高(P<0.01),而换血前后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简单、安全,对重症ABO溶血病患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肖富明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8):1039-1041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新生儿溶血性黄胆患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2例新生儿在换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见出血表现,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显着下降(P<0.01);换血后32例新生儿血钾、钙浓度下降(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血糖稍高,血钠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生严重代谢紊乱、栓塞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12例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穿刺,形成输入及排出回路,并检测患儿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并形成分析比较。结果 12例患儿经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血糖升高(P〈0.01),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P〈0.01),钾+下降(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钠、氯、钙、尿素氮、肌酐在换血前后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疗效显著,但对内环境有一定影响,需密切监测术后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改变,注意术后感染和出血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李炎  温伟珍 《吉林医学》2013,(31):6472-6474
目的:探讨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2例采用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分析其换血前后的生命体征、胆红素等生化指标、pH值及血常规变化。结果:换血前后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未见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的TBIL、IBIL、AST较换血前显著下降(P<0.01),而K+、Ca2+、Na+、Glu、pH值换血前后则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WBC、PLT较换血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多在正常值范围,Hb换血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能安全、快速降低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操作简单,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改良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茹  王列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74-1376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血红蛋白、电解质的变化。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监测换血前后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并进行比较。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换出率分别为53.36%、51.51%,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P<0.01),血钾、钠、钙无明显变化。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卢国琇  蓝如料  李正国  张娜娜 《广西医学》2010,32(11):1356-1358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及换血对机体内环境影响。方法3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胆红素、电解质、血糖等变化。结果31例患儿换血治疗后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使用新鲜血换血的A组及使用血库血的B组,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清K+、Na+、Ca2+、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电解质及生命体征监测比较平稳,无致命性高钾血症;痊愈20例,好转11例。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在无新鲜血的情况下,使用3~7d内血库血换血临床上可行。  相似文献   

7.
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方法25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换血疗法,对换血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胆红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换血后血清间接胆红素下降50%以上,外周血管同步换血法较脐静脉单管不同步换血法术后贫血程度轻(P<0.05),住院时间短(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操作简便易掌握,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对1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监测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生化、血糖、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前后血生化、血糖、凝血功能指标稳定.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是抢救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对1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血源选择与患儿同型血;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换血前后作血清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等检查.结果:血清胆红素在换血后明显下降,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2.7 %,换血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便、实用、安全,近期无并发症,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前后机体内环境变化。方法对6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检测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糖、电解质、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换血前(P〈0.05),血糖、钙高于换血前(P〈0.05),血红蛋白高于换血前,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钾、钠换血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对机体内环境影响不大,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对 1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血源选择与患儿同型血 ;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 ;换血前后作血清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血清胆红素在换血后明显下降 ,总胆红素换出率为 4 2 .7% ,换血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便、实用、安全 ,近期无并发症 ,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疗效.方法 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状况下,对1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结果 换血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 0.01).换血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下降,红细胞无明显下降.血电解质中血钾、钙、血钠无明显变化.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副作用少,是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疗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对12例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形成封闭的换血回路,静脉输血及动脉排血均由输血泵控制,使换血过程在封闭的回路中按设定的速度自动进行.结果换血过程顺利,12例患儿换血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换血前后胆红素对比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由输血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是抢救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44例符合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进行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糖、电解质,动脉血pH值及血红蛋白(Hb)、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变化.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TB)下降56.69%±5.58%(P<0.001),直接胆红素(DB)下降10%±16.97%.血糖显著升高(P<0.01),血钾、血钙、血镁及pH值下降(P<0.01),Hb、WBC、PLT也有下降(P<0.01).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可引起高血糖症、血象改变,电解质酸碱失衡,对机体内环境有一定影响,应注意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53例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患儿,采取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进行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TB)、血糖、电解质及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变化.结果 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3.12%(P﹤0.01) ;Hb、WBC、PLT、K+、Ca(2+)、Mg(2+)、pH有所下降;血糖水平升高(P﹤<0.01),但48h内均可恢复正常.换血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 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且操作简便、安全,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毅 《广西医学》2013,(5):649-651
目的总结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方法97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9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换血治疗,换血过程中无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换出血量480 ml,输入血量500 ml,平均换血时间160 min;换血后出现暂时性高血糖9例,血红蛋白轻度降低11例,排血管道阻塞5例,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换血前(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精湛的护理是提高换血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曾海权 《中外医疗》2009,28(3):91-9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自动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6例。监测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糖、pH值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监测患儿换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外周动静脉自动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529.6±84.6)μmol/L、(219.8±89.6)μmol/L,换血前后间接胆红素分别为(463.3±51.8)μmol/L、(218.6±62.3)μmol/L。换血前后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胆红素值,且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2例符合换血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疗法。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气分析、凝血系列、血培养检查。结果32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394.8±113.4)μmol/L、换血后(224.6±7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亦明显下降;血清钾、血红蛋白、血清钙无明显变化;个别患儿在换血过程出现心力衰竭、心率增快、休克、抽搐等表现。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可靠,但需注意换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效果和影响。方法 :对 1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进行治疗 ,监测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气、血生化、凝血和肝功能的变化。设对照组 16例 ,常规光疗和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换血组血清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较光疗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换血前后血生化指标稳定 ,血小板一过性降低 ,换血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 :换血疗法操作简便、安全 ,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9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9例为治疗组,应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对照组为2005年7月以前应用旧法换血的患儿30例,观察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变化及并发症比较。结果两种方法血清总胆红素值较换血前均明显下降,全自动换血术后感染、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方法,全自动换血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