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Brandt-Daroff习服训练。2组均于治疗2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2组患者治疗后DH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有效缓解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痰逐瘀法治疗耳石症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祛痰逐瘀法治疗,对照组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逐瘀法治疗耳石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中西医学两个方面探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的机理。方法:参考有关眩晕病因病机及辨治的中医学文献,梳理关于苓桂术甘汤和泽泻汤的现代医学实验研究,并举一典型病案佐证之。结果:从中医学来讲两方合用可祛痰化浊、升发清阳以治疗眩晕痰饮证,西医之机理为两方合用可有效减轻膜迷路淋巴积水。结论:苓桂术甘汤与泽泻汤合方治疗眩晕的机理明确,效果理想,在临床治疗眩晕时可供辨证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联合针灸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成功残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予复位成功后残留头晕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小柴胡汤加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6 mg/次,3次/d。疗程均为14 d。对比2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组DH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柴胡汤联合针灸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成功残留头晕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1 病因病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以由于头部位置改变而引起短暂性阵发性眩晕和眼震为特点的疾病,通常眩晕持续时间仅为数秒,是最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眩晕.BPPV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一般认为有两类:一类为特发性(原发性)BPPV,另一类为症状性(继发性)BPPV.特发性BPPV发病有多种学说,多数倾向嵴顶结石症学说和管结石症学说.近年来,也有观点认为前庭神经元退变从而使耳石器失去对半规管感受器的抑制作用是BPPV主要的病理机制.BPPV属于中医学"眩晕病"范畴,仲景称之为"眩"、"冒".张仲景所论述的眩晕多与阳气有关.如阳虚水泛,阳气被郁,阴竭阳脱,清阳不升等.  相似文献   

6.
耳石症患者复位治疗后仍有残余头晕,根据残余头晕临床表现,结合古代医籍,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笔者认为"肾精不足、督阳不升"是其发病机制,据此提出"补肾调督"针刺治疗取穴思路,以肾俞、命门、百会、神庭、印堂为主穴,同时临证治疗时随患者病因病症灵活配穴,可荣养肾气,疏通头部经脉,使得清阳得升,脑海得充,眩晕立止。  相似文献   

7.
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性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笔者自2006年至2009年,采用泽泻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痰饮内阻型患者8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头昏沉不清,走路不稳等残余症状。该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故在临床中应重视补肾调肝、培土升阳、达郁治心,注重治本,方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张小雪 《光明中医》2024,(6):1146-1149
目的 探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HI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包括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35/36),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30/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9.84±2.45) h,对照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14.32±2.87) h,治疗组头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DH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辨证论治辅助机器复位治疗耳石症的效果。方法 62例耳石症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机器复位,干预组予机器复位加辨证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2周评估躯体(P)、功能(F)、情绪(E)指数,记录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随访6个月,比较2组耳石症复发、残余头晕患者出现率。结果 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DH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5);2周后,2组DH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复发率在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残余头晕出现率在第2周和第1个月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辨证论治加机器复位治疗耳石症可提高效果,降低残余头晕病例,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杨建忠 《河南中医》2013,33(7):1028-1029
目的:观察经方配合针刺治疗痰饮内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采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同时配合针刺太白、公孙穴,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日1次.结果:治愈12例,显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9%.结论:经方配合针刺治疗痰饮内阻型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伴有残余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1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评分及治疗2周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DHI-P、DHI-E、DHI-F评分、DHI总分)、VAS评分、HA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2周、1个月时,治疗组DHI评分(DHI-P、DHI-E、DHI-F评分、DHI总分)、VAS评分、HA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豚鼠内耳膜迷路积水程度与内耳前庭膜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探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梅尼埃病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建立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分为中药治疗组和积水模型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各组相应处理7d后,观察每组豚鼠膜迷路积水程度及内耳前庭膜AQP2的表达。结果:积水模型组总积水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中药治疗组总积水率比积水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积水模型组前庭膜AQP2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增强(P<0.01),中药治疗组前庭膜AQP2的表达相较积水模型组减弱(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能够减轻膜迷路积水模型豚鼠的积水程度,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前庭膜上AQ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痰浊中阻型眩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10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加减柴归汤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耳石症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5例。试验组给予中药加减柴归汤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银杏叶提取物片联合强力定眩胶囊进行治疗。结果 2组DH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7 d,试验组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疗效评价:柴归汤组有效率为97.1%(34/35),对照组有效率为85.7%(30/35),柴归汤组中医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柴归汤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加减柴归汤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临床疗效一定时间段内优于西医治疗,且复发率更低,对于西医的手法复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理论应用于耳石症的疗效。方法:将66例耳石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机器复位,干预组给予中医治疗“眩晕”理论辨证论治。分别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1天、1周、2周,用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测两组患者躯体(Physical,P)、功能(Functional,F)、情绪(Emotional,E)状态。跟踪6个月,记录、比较两组耳石症复发情况、两组出现残余头晕患者的比率。结果: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DHI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 <0.05),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 <0.05)。2周后,两组患者DHI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 <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1周、2周,干预组E项评分降低明显(P <0.05)。对照组在两周治疗期间,有3例患者由于残余症状明显重复复位治疗两次。干预组所有患者症状呈逐步减轻。干预组复发率在治疗后第2个月(χ2=6.304,P=0.027)、第4个月(χ2=6.99,P=...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周氏调神针法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76例耳石症手法复位残余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Brandt-Daroff康复训练的36例纳入A组,将采用周氏调神针法治疗的40例纳入B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障碍评分.结果:B组总有效率较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改善.方法 将80例BPPV经手法复位后有残留症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15d后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头晕残障问卷评分.结果 两组残留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81例耳石症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2021年8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1例耳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随访后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25例)和未复发组(56例),统计两组耳石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与复发率,另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复发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耳石症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81例耳石症患者随访发现有25例复发,复发率为30.86%。经中医体质辨识,单一体质42例(51.85%),其中阳虚质31例、气虚质23例、痰湿质17例、气郁质4例、阴虚质2例、湿热质2例、平和质1例、血瘀质1例;复合体质39例(48.15%),分布主要为阳虚质、气虚质与痰湿质的夹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中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复位前持续时间≥7 d、气虚质、外伤史的患者比例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复位次数多于未复发组,年龄大于未复发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复位前持续时间≥7 d、气虚质、外伤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