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金里  李军 《河北中医》2012,34(6):870-87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以上腹胀痛、早饱、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不振等上腹不适症状为主的症候群,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6 -01-2011 - 12,我们采用柴胡疏肝散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FD 44例,并与单纯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4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建立络气郁滞证大鼠动物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对大鼠慢性束缚6周建立络气郁滞证模型,观察模型大鼠的精神、饮食量、体质量、蔗糖水摄取量,血清皮质酮(CORT)、血浆内皮素(ET),血清5羟色胺(5-HT)、NO以及主动脉组织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络气郁滞证模型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摄食量减少,体质量增长缓慢,蔗糖水摄取量、摄食量及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血浆ET升高、血清CORT升高,5-HT、NO降低(P<0.05或P<0.01);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利用慢性束缚法6周,通过观测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蔗糖水摄取量、CORT、ET、NO、5-HT的变化,初步建立络气郁滞证大鼠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简单,评价指标客观,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5.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不通则痛”,是主要病机。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加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胃痛可归属"胃脘痛"范畴,肝气犯胃所致胃痛特点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腕痛连胁,嗳气频繁,喜长叹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得嗳气、矢气则舒,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恼怒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中焦气机阻滞,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忧思伤脾,脾弱肝旺,木贼土虚,胃腑受克,则脘部胀痛,另外,思则气结,胃气不得宣通,故郁而作痛。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治疗原则,柴胡疏肝散加减应用,并配以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医没有高血压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相当于"眩晕",部分包含"头痛"和"肝阳".毒损心络是中医诊治高血压病的新思路.毒为何物?在高血压来说主要是痰瘀浊毒在体内的积累停留,不能通过络脉的渗注而排除体外.回首古训:朱震亨的"无痰不作眩",虞抟的"死血迷闭心窍"瘀血致眩说,对当前高血压病的临证十分切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治疗组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吗丁啉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在服药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对照组总有效率6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疗效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0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乳癖消片进行治疗,观察组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疼痛评分、乳腺肿块大小及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月经量少、乳房肿块积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在肝气郁滞型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还能改善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络病学论治高血压病浅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肝风”“肝阳”等病证范畴。临床常见症状有头痛、眩晕、心悸气短、心烦失眠等。病变重在心、肝、脾、肾四脏。常见的病因有情志过极、肝阳上亢、肝郁不疏、气滞血瘀;烦劳过度、损伤肝肾;嗜食肥甘、损伤脾胃、痰湿阻滞。病久入络,风、痰、瘀夹杂搏结于络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中医络病学说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微血管性心绞在结构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与络病具有相关性,指出络脉失和为本病的病理基础,络脉失荣、络脉瘀阻、络脉损伤为其主要病机状态,治疗上注重调理肝肾,减少痰瘀的生成,抑制其向络脉损伤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从而控制本病的病情进展,旨在为中医防治微血管性心绞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治疗组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胶囊合铝镁加悬液。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9%(95%CI=75.77%~92.81%);对照组为65.71%(95%CI=54.85%~76.5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867 1,P=0.006 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优于应用雷贝拉唑胶囊合铝镁加悬液的证据明显,其收益为OR=0.38(95%CI=0.17~0.86),NNT=6(95%CI=3.19~34.01)。  相似文献   

13.
解证从肝气论治胡秀润河南财经学院医院(450002)主题词睡眠过多/中药疗法柴胡疏肝散/治疗应用逍遥散/治疗应用痛泻要方/治疗应用解亻亦证,语出《内经》,是指以人体感觉懈怠欲睡、困倦懒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关于解亻亦的病机,自古以来大多责之于虚。...  相似文献   

14.
邵章祥主任医师从瘀毒损络论治高血压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章祥主任医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运用中医络病理论阐明高血压病与络病密切相关,揭示瘀毒损络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机理,瘀毒损伤心络是高血压病变的关键,并根据高血压病瘀毒损络的病理特性和不同分期,进行辨证施治,提出高血压病应从瘀毒损络论治,重在复元祛毒舒络,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出“舒络降压胶囊”,对于治疗高血压病二、三期眩晕头痛、心悸乏力等症,疗效明显,不仅有明显降压作用,还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保护人心脑肾的功能,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称为“呆病”“善忘”“痴呆”。现代医家对络病理论不断深入,广泛将其应用于临床。络脉-络病学说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络脉病变对VD发病的影响较大,其中气郁、痰浊、血瘀导致的血络瘀阻是VD的基本病机,病理产物蕴积生毒,毒邪滞络进而损害血络。气络中真气、宗气、卫气、营气受损则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受损,致脑神失用。血络、气络共同作用于VD。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从络论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既往多责于肝阳、肝风、痰浊、瘀血为本病的病机,论治上则以潜阳、息风、祛痰、化瘀等为常规法则。随着临床有关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有的学者提出络脉瘀阻,血供失调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因而主张用通络的治法,但只限于通络方药的临床应用,鲜有致络痹阻的理论研究。从络脉角度论述高血压病从络施治的理论基础、根据及治法,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提供理论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由醋炒陈皮、柴胡、川芎、麸炒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组成,临床主要用于肝气郁滞证。方中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擅条达肝气而散郁结,为君药;香附微苦辛平,入肝经,长于疏肝理气,并能行气止痛,川芎味辛气温,人肝胆经,功擅行气活血、开郁止痛,二药助柴胡疏肝理气、行气止痛,为臣药;陈皮理气和胃,枳壳行气止痛、疏肝理脾,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角度研究络气郁滞/虚滞证候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建立络气郁滞/虚滞证候模型、大鼠AS病理模型及络气郁滞/虚滞型AS复合模型,并给予通心络胶囊及辛伐他汀进行药物干预,分别检测NEI网络指标及内皮功能障碍指标,分析各模型大鼠NEI网络指标与内皮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NEI网络相关因子血管紧张素(Ang)、醛固酮(ALD)、甲状腺素(T4)与一氧化氮(NO)呈正相关,促甲状腺激素(TSH)、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浆肾素活性(PRA)、白介素-6(IL-6)与NO呈负相关。TNF-α、IL-6、PRA、CORT、IL-1β、IL-2、ACTH、CRH、T3、T4与内皮素(ET)呈正相关,ALD、Ang、TSH与ET呈负相关。各药物干预组内皮功能和NEI网络指标模糊聚类结果显示,通心络大剂量组与正常组相似度最高。结论络气郁滞与络气虚滞证候因素均可通过影响NEI网络稳态失衡加重血管病变,通心络胶囊显示出不同于西药的干预NEI网络稳态失衡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汪晓奕  林真寿 《吉林中医药》2013,(11):1091-1092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位在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林真寿教授着重从肝脾失调和肾精(气)不足论治本病,将本病分为7大证型,即肝气不舒、肝郁化火、肝木乘脾、肝脾不调、脾虚胃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辨证与辨症治疗相结合.用药遵循《内经》辛散理用、酸甘治体的原则,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旨在调和肝脾、升阳止泻、酸甘苦辛并用而起效.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从“风痰瘀络”论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得中医面临严峻的挑战。既往中医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眩晕多从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亏虚、气血不足论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通过对近年来900余篇文献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中以痰瘀阻络证候最为多见,因此痰瘀阻络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而风痰瘀络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针对这一发病机制,创立熄风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必将取得较好的疗效,对其诊治思路的探讨研究必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