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俊峰  魏叶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741-1743
目的了解南通市开发区2005-2006年度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今后计划免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于2005年12月5、6日和2006年1月5、6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2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在每轮服苗结束后进行了现场快速评估。结果2轮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8.44%、98.57%,均达到95%以上的目标。通过零剂次儿童分析,发现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分布在〈1岁组儿童(96.08%),并且流动儿童中零剂次免疫儿童占全部零剂次免疫儿童的75.00%。现场快速评估调查外来居住〈3月龄的流动儿童接种率分别只有58.82%和43.75%,且现场快速评估接种率低于报告接种率。结论2轮强化免疫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消除脊髓灰质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懈的努力。零剂次儿童是强化免疫的重点。流动儿童接种率偏低,今后应继续加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 2 0 0 0年浙江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式免疫活动接种情况。发现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调查接种率都高于 98% ,流动儿童调查接种率也高于 96 %。脊灰疫苗“零”剂次免疫儿童 16 5 74 2人次 ,其中 1999年以后出生的儿童占15 .0 %。快速接种率评估发现 ,不同类型调查点、不同居住形式儿童的调查接种率有差异。因此认为重点地区的脊灰疫苗接种率已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但是流动儿童接种工作仍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以后的常规免疫中需要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2012年四川省西部的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今后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按照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在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了3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进行了每轮服苗结束后接种率现场快速评估和脊灰疫苗接种后目标儿童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3轮脊灰强免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7.54%、97.77%和96.94%,均达到了95%以上的目标.共报告零剂次儿童15 583人,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在0~1岁组(51.71%),大于1岁年龄段儿童的零剂次比例明显下降.3轮快速评估接种率分别为99.53%、98.42%和97.96%.接种1个月后,0~14岁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97.70%.结论 该次强免活动疫苗接种率较高,接种效果较好,0~14岁儿童对脊髓灰质炎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但零剂次儿童的存在,提示常规免疫工作中有薄弱环节,免疫空白仍然存在.儿童完成全程免疫是保证免疫效果的基础,强化免疫只能是一种对常规免疫的补充,不能以强化免疫代替常规免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免疫规划仍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2年大连市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和消灭脊灰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辽宁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1/2012年度辽宁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于2012年1~3月,在大连市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轮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强化免疫资料逐级汇总上报,并采用随机原则进行现场快速评估。结果全市摸底登记应接种儿童数为465628人,实种儿童数为457350,接种率为98.22%。现场快速评估,共调查1261名目标儿童,第一轮实种儿童数为1255,调查接种率为99.52%,第二轮实种儿童数为1251,调查接种率为99.21%。结论两轮强化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的目标,为我市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流动儿童的强化免疫前免疫空白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住儿童,两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又明显低于常住儿童,因此继续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2000/2001年度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中,流动儿童服苗情况.方法按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并且加强免疫活动组织的实施和多处设立固定服苗点.结果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流动儿童0~36月龄中有7 191人次接受了两轮强化服苗,免疫占总服苗儿童的94.41%(7 191/7 616),其中零剂次有1 598人次获得1次以上服苗,<1岁的1 112人次,占69.59%,1岁的297人次,占18.58%.结论流动儿童数量多,活动频繁,应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本次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今后的工作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按照《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实施方案》和《陕西省消灭脊灰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结果 西安市已成功地开展了8次12轮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Y)强化免疫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儿童免疫水平。2000/2001年强化免疫活动,全市2轮服苗儿童为308192和309 781人。平均接种率为99.88%,其中两轮流动儿童平均接种率99.49%。通过对有关资料分析“零”剂次免疫儿童主要集中在<1岁组,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零”剂次免疫儿童登记率和构成比逐渐减少,通过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分析,说明我市的强化免疫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提示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仍是我市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和免疫,才能够消除易感人群的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为保持无脊髓灰质炎实施的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河北省2000~2004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强化免疫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卫生部要求,河北省于2000~2004年开展了4次全省范围的OPV强化免疫,对结果应用EPIinfo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PV零剂次免疫以<1岁儿童为主,流动儿童未免疫率高于本地儿童。全省OPV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98.37%)、调查接种率(82.93%~100.0%)、评估接种率(≥92.42%)都达较高水平。结论河北省2000~2004年实施的OP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且稳定,建议适时调整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连云港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接种率情况及预防麻疹的效果.[方法]综合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估算目标儿童应种数、现场调查接种率及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 [结果]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全市共接种目标儿童838 281人,大干统计局、计划免疫年报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目标儿童应种数817 178人、825 604人;报告接种率为98.87%,现场评估共调查适龄儿童2 746人,调查接种率为97.89%.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30例,发生率为1.55/万.接种“零剂次”儿童25 678人.强化免疫后经过1个最长潜伏期,麻疹发病数明显减少,报告病例中8月龄至14周岁儿童所占构成比降低了36.58%. [结论]连云港市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目标要求,强化免疫效果明显,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式强化免疫流动儿童服苗情况。方法 根据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式强化免疫接种报表和接种率快速评估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接种率的比较和效果评估。结果 我区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式强化免疫活动,两轮接种率均大于98%,且与接种率快速评估调查一致。调查中发现,流动儿童来炉居住时间越长,建卡率越高,来沪时间越短,建卡率越低,另外,<1岁组中,“0”剂次儿童所占比重较大,为96.10%。结论 加强1岁内流动儿童的常规免疫工作,及时补建卡,减少免疫空白点。  相似文献   

10.
杨炜青  刘妙花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53-1754
目的分析沙井街道办强化免疫活动的实施情况,为今后的计划免疫工作提出指导的建议。方法按照《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实施方案》和《深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组织该街全体卫生防疫人员,采取挨家逐户和定点接种相结合,对全街道办0-3岁儿童进行“扫荡式”强化免疫接种。结果两轮的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8.37%、99.78%,总接种率和外来儿童接种率在第2轮都有所上升。调查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接近。通过对零剂次儿童的分析,发现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在<1岁组,并随年龄的增长登记率和构成比逐渐下降。结论这两轮强化免疫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消灭脊髓灰质炎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需要不懈的努力。对沙井镇来说外来儿童仍是强化免疫的薄弱点,仍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弥补。零剂次儿童是强化免疫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