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GSTM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和胃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41例胃癌患者及41例非消化道疾病和非肿瘤对照者,筛选出致胃癌的环境危险因素;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其外周血细胞进行GSTM1基因检测。结果发现胃癌组GSTM1基因缺失率为58.5%。对照组为3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2,p〈0.05,OR=2.724),同时暴露于吸烟,经常吃皮蛋、咸蛋、  相似文献   

2.
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M1,GSTM1)和T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女性肺癌病例组42人和健康对照组55人的GSTM1和GST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并评价GSTM1和GSTT1基因型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在本次研究的人群中,病例组GSTM1和GST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分别为66.7%和45.2%,对照组为54.5%和38.2%,GSTM1基因缺陷型和GST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显性差异(P>0.05)。在不吸烟的女性人群中,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患肺癌的危险性是GSTM1基因功能型携带的2.557倍(P=0.046);GSTT1基因缺陷型则有女性肺癌的发生无显关联(P=0.557)。此外,GSTT1基因型与GSTM1基因型之间亦无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GSTM1基因缺陷型可能是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GSTT1基因缺失则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无关,在女性肺癌的发生过程中GSTM1和GSTT1可能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清硒与GSTM1基因多态性在肺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硒水平与GSTM1基因多态性在肺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广州地区原发性肺癌患者58例,对照62例,用PCR检测GSTM1基因多态性,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GHAFS)测定血清硒。结果:病例组血清硒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OR为4.44(95%CI1.64~12.01);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危险性关系无统计学意义(OR1.73,95%CI0.84~3.58);血清硒水平低与GSTM1缺失在肺癌发生中有正交互作用。归因交互效应为3.40,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60.18%。结论:血清硒水平与肺癌发生负相关;GSTM1基因单独作用时与肺癌关系不明显,但血清硒水平低与GSTM1缺失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使肺癌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GSTM1、GSTT1基因缺失与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 77例肺癌患者和 10 7例健康对照人群中GSTM1、GSTT1基因缺失的频率。结果 病例组GSTM1基因缺失的频率为5 8 4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缺失频率 4 2 1% (χ2 =4 811,P =0 0 2 8) ,危险度分析得出OR =1 938,95 %CI为1 0 70~ 3 5 0 9;病例组GSTT1基因缺失的频率为 5 7 1% ,接近对照组 5 0 5 %的水平 (χ2 =0 80 2 ,P =0 371)。联合分析表明两基因在肺癌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GSTM1基因缺失或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失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CYP1A1 Exon7和GSTM3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SA)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324例汉族非肺部疾病患者和174例汉族肺癌患者进行CYP1A1 Exon7及GSTM3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研究其与吸烟及肺癌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肺癌组与对照组的 CYP1A1 Exon7、GSTM3基因多态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人群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人群的2.107倍(OR=2.107,95%CI=1.44~3.080);携带CYP1A1 Exon7基因突变纯合型(Val/Val)的个体患肺癌风险增高(OR=1.576);携带CYP1A1 Exon7基因突变杂合型和突变纯合型(Ile/Val+Val/Val)并且吸烟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增高(OR=2.503)。结论 吸烟为肺癌的易感因素,CYP1A1 Exon7基因突变杂合型和突变纯合型是肺癌的可疑易感因素,和吸烟在肺癌易感性方面具有协同作用;GSTM3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环境和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结合食管癌易感基因的多种遗传标记和环境危险因素及环境-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建立淮安地区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筛查的指标体系。[方法]收集97对食管癌新发病例及其匹配对照的外周血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多重PCR技术进行相关代谢酶和修复酶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PCR)测定mRNA水平,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多态、基因表达等不同水平的遗传标记及其与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结果]食管癌相关危险因素的最优回归模型共引入自变量10项,包括2项环境因素(食用蛋类食品OR=0.728,饮用非自来水水源OR=3.469)、7项基因因素(GSTM1缺失型OR=2.323,GSTT1缺失型OR=2.443,CYP2E1 mRNA上调OR=0.647,GSTP1 mRNA下调OR=1.290,MTHFR mRNA下调OR=1.378,hMSH2 mRNA下调OR=1.276,MGMT mRNA下调OR=1.505)和1项交互作用(住地周围环境污染与MGMT表达下调的一级交互作用OR=1.170)。[结论]淮安食管癌是多种遗传易感特征与环境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当地食管癌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食管癌遗传易感指标体系的提出可为淮安食管癌高发区易感人群筛检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CYP1A1基因多态性和GSTM1缺失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YPlAl基因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位点多态性和GSTMl缺失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8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91例对照者的CYPlAl基因Ile-Val位点多态性与GSTMl基因的缺失。[结果]Ile-Val3种多态基因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e/Val、Val/Val基因型在肺癌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e/Val、Val/Val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性分别是Ile/Ile基因型的1.969(95%CI:1.012-3.828)倍和3.150倍(95%CI:1.278-7.761);GSTMl基因缺失在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OR=2.157)。进一步联合CYPlAl多态性分析显示GSTMl缺失的个体同时携带Ile/Val或Val/Val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性较单独具有一种危险因子患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5.538)。[结论]CYPlAl第7外显子的Ile/Val、Val/Val基因型和GSTMl缺失与肺癌的易感性有关,可望作为肺癌易感人群筛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PCR法对正常人和食管癌患者基因组DNA进行CYP1A1、GSTM1基因分型。结果 食管癌组GSTM1(-/-)型频率(64%)高于正常对照组(50%)(P〈0.05);食管癌CYP1A1基因I/I、I/V、V/V基因型频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尽管食管癌CYP1A1基因I/V、V/V型频率(60%)稍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A(XPA)、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样本106对,应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样本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携带XPA G/G基因型的个体与携带A/A基因型者相比,可降低患食管癌的危险性(OR=0.4737,95%CI=0.2280~0.9839);食管癌组中,携带XRCC1 399Gln/Gln的个体数高于对照组,其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是对照人群的3倍(OR=3.447,95%CI=1.078~11.026,P=0.029).结论 DNA修复基因XPA 23位和XRCC1399位多态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1A1、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M1)的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关系.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收集新发食管癌患者89例(病例组)及同期非食管疾患患者98例(对照组),调查与食管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CYP1A1的MspI多态、Ile/Val多态和GST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结合环境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联合作用分析。结果MspI多态的突变型杂合子m1/m2(基因型B)和突变型纯合子m1/m2(基因型C)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B值为1.93(95%CI=1.01—3.84),ORC值为3.62(95%CI=1.61~8.14),Ile/Val多态的突变型和GSTM1缺失型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pI多态的突变型和GSTM1缺失型对食管癌发生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3.57(95%CI=1.36~9.41);MspI多态的突变型与摄入较多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类呈拮抗作用,联合作用指数(S)分别为0.26和0.48.MspI多态的突变型与食管癌家族史呈协同作用,S为2.36。结论MspI多态的突变型与食管癌易感性有关,它与摄入较多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类及食管癌家族史对食管癌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具有MspI突变基因型和或食管癌家族史的个体属食管癌高危险人群,在肿瘤防治方案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CNKI、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获得有关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的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然后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4.3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系统评价的文献共有10个病例对照研究组,其中食管癌患者2162例,对照3114例,CT和TT基因型同CC基因型比较,OR值分别为1.47(95%CI:1.10~1.96)和1.60(95%CI:1.07~2.39),Z值分别为2.62和2.30,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9和0.02。[结论]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之间存在相关,即携带MTHFR C677T杂合基因型(CT)及突变纯合基因型(TT)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叶酸代谢中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单核苷酸多肽与直肠癌风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对56例直肠癌患者和143例正常人对照的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其对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MTHFRC677T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2·90%、35·08%和2·12%,而在直肠癌病人中分别为58·93%、26·77%和14·26%。A1298C与A1298C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THFRA1298C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98变异基因型与677变异基因型之间无协同作用。结论MTHFR单核苷酸多肽不是中国人直肠癌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吸烟、饮酒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吸烟、饮酒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对256例食管癌新发病例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吸烟(OR=2.04)、饮后吸烟习惯(OR=2.52)能增加食管癌发生的危险性,吸烟年限越长、日吸烟量越大患食管癌的可能性越大。结论:控制吸烟对于农村社区食管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β+252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对152例肺癌患者(病例组)和127例健康者(对照组)的TNF-β+252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TNF-β+252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肺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0,P=0.74;χ2=0.24,P=0.63)。分层分析发现,不吸烟人群中肺癌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4),与AA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增加了肺癌的患病风险(OR:3.97,95%CI:1.34~11.79),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P=0.22)。[结论]TNF-β+252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相关,不吸烟人群中GG基因型增加了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16基因甲基化、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基因(GSTM1)多态性和环境暴露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47例NSCLC患者和94例对照,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P16基因甲基化,GSTM1基因多态性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PCR-RFLP)测定。[结果]肺癌组接触粉尘、毒物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食用蔬菜水果、饮用消毒水频率肺癌组低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织甲基化率44.7%,高于癌旁组织的17%(P〈0.01),甲基化和吸烟高度相关(P〈0.01);GSTM1多态性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接触、吸烟和GSTM1缺陷型有协同作用,P16甲基化和GSTM1多态性关系不明显。[结论]接触粉尘、毒物明显增加NSCLC危险性,食用蔬菜水果和消毒水降低NSCLC危险性;吸烟致P16基因甲基化参与NSCLC的形成。粉尘、吸烟可能增加GSTM1缺失型患NSCLC危险性,未发现P16甲基化和GSTM1多态性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A)(CYP1A1)的基因多态性、血清锌水平单独作用以及联合作用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危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78例,对照78例.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技术(PCR-RFLP)检测CYP1A1的MspI多态性,用电感耦合等离定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血清锌水平.[结果]CYP1A1的MspI多态性单独作用时与肺癌危险性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以血清锌≥117.0mg/dL且CYP1A1野生型基因携带者为参照组(OR=1.00),则血清锌<117.0mg/dL且携带CYP1A1突变型或杂合型或野生型基因者的OR分别为5.50(P<0.05)、10.63(P<0.01)、10.08(P<0.01).[结论]CYP1A1基因多态性单独作用时NSCLC发生无显著相关;血清锌水平与NSCLC发生呈负相关;CYP1A1基因多态性与血清锌联合作用时明显提高NSCLC发生的危险性,在NSCLC发生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男性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病因分值及其交互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天津市男性食途癌危险危险的病因分值及饮酒与其各危险因素的交互效应,方法:对天津市市内6区的1998-1999年165例新发病例进行了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Mantel-Hacenszel分层分析和条件logt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男性食管癌各危险因素的病因分值以及饮酒与其它各危险因素的病因分值及饮酒与其它各危险因素的交互效应。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饮酒,吸烟、喜食腌菜、喜食烫食、喜食硬食、精神创伤、家族肿瘤史为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它们的病因分值分别为0.55、0.45、0.44、0.34、0.24、0.15、0.14。分析饮酒与吸烟、喜食腌菜、喜食烫食、精神创伤,家族肿瘤史间交互作用的病因分值为0.60、0.61、0.53、0.20、0.24、0.19。交互作用指数是0.79、0.79、0.54、0.24、0.30、0.22,结论:饮酒、吸烟、食用腌菜和喜食烫食可能是男性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在饮酒与吸烟。经常食用腌菜,喜食烫食这些因素并存的情况下,增加男性食管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与原发型肝癌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GSTT1、GSTP1)基因多态与原发型肝癌遗传易患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1994--2004年关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与原发型肝癌易患性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共收集相关文献18篇,累计病例1407例,对照2044例。GSTM1空白基因型可能与原发性肝癌有关,OR值为1.40(95%CI:1.22-1.62);GSTM1和GSTT1中至少有一个空白基因型的OR值为2.05(95CI:%1.14-3.67),亦提示可能与原发型肝癌的遗传易患性有关;而GSTT1空白基因型、GSTP1突变基因型未显示与原发型肝癌相关,合并的OR值分别为1.13(95%CI:0.77-1.65)和0.68(95%CI:0.47~0.99)。结论: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患性的关系各有不同,GSTM1单项空白基因和GSTM1、GSTT1混合空白基因与原发性肝癌有统计学联系,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易患因素;GSTT1空白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癌未显示有统计学联系,而GSTP1的突变基因型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hydroxyproglandin dehydrogenase,PGDH)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GDH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PGDH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甲基化率为37.5%(10/32),有6例癌及癌旁组织都发生了甲基化;伴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甲基化率为50%(7/14),高于无转移的甲基化率16.7%(3/18)(P<0.05).[结论]PGDH基因高甲基化是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常见的分子改变之一,结直肠癌中PGDH基因高甲基化可能发生在癌变早期并与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