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实  关维俊 《卫生软科学》2008,22(4):245-246
[目的]了解唐山市农村两周患病、就诊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04年3~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41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唐山市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77.99‰,年龄和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两周就诊率为97.60‰,是否有职业(收入),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卫生政策和办医形式,以满足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浙江省城乡居民患病情况,为卫生服务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问卷入户调查。结果浙江省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13.22‰,城市103.98‰;农村114.94‰,农村高于城市,患病的严重程度农村大于城市。男性、女性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为104.72‰和121.87‰,女性高于男性。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保类型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居民两周患病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损伤和中毒。结论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高于城市居民,女性、儿童、老人、低文化程度、下岗、失业人群是卫生服务重点人群,慢性病是城市居民重点疾病,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面临感染性疾病、慢性病、伤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威海市农村地区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威海市居民进行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威海市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05.8‰,半年慢性病患病率为124.0‰,两周就诊率为53.5‰,调查前一年内住院率为40.2‰。经济困难是抑制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建议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曲靖市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曲靖市三县(区)1161户居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曲靖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6.7%,患病后就诊比例为72.9%。影响两周患病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性别、慢性病患病及治疗情况等。[结论]曲靖市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略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但农村卫生服务需求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重视妇女、儿童、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保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都某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从成都市某区随机选取6个社区的1058户家庭共2850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4.4%,年龄为两周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病患病率为5.5%,年龄和在业与否是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居民两周就诊率为40‰,患病后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总体较好,最常就诊单位为省级及以上医院,其次是市级医院。[结论]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较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较差;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足居民需求。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3个县市(县级市)9个乡镇54个行政村540户1831名居民进行家庭健康征询调查.结果:两周患病率为24.09%,慢性病患病率为13.33%;对两周患病情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分别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人口数、年龄和职业类别成为了两周患病率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年人均纯收入成为了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论: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中全国农村的相应数据:湖北省农村卫生服务提供者应根据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萝岗区居民两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居民患病频率和有关影响因素,为卫生服务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询问,对住户成员进行询问调查。[结果]萝岗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63.20%0,城镇为149.32%o、农村为192.90‰;采用10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两周患病的主要因素为城乡分组、性别、婚姻状况、调查前半年是否惠有慢性病、饮酒和年龄。[结论]居民两周患病率高于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143.0%o),性别、城乡差异较大,应重点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农村贫困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贫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促进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方法:对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四川省农村地区共372名15岁及以上贫困居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农村15岁及以上贫困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346.8‰,慢性病患病率为255.4‰(按人数计)和298.4‰(按例数计),均高于非贫困居民。贫困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均受年龄、婚姻状况、户厕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针对多种影响因素,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农村贫困人群的患病率,满足他们的卫生服务需要,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夏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农村居民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宁夏五县63个乡镇29083名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获取2015年五县入户横断面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地区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1.50%,低于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18.90%。单因素检验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慢病史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慢病史是两周患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宁夏五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有慢性病、文化程度低、特殊人群(女性、儿童、老年人)是两周患病的危险因素。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针对特殊人群制定卫生政策,是保障居民健康需求,提高卫生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东营地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东营市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东营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15‰(农村高于城市),两周就诊率为15.3%、年住院率为57‰(城市高于农村).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饮酒、缺乏锻炼等.结论制定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并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做好农村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54乡镇的5 912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农村居民自己两周患病率为19.63%,患病未就诊为72.44%,均高于全国同类地区平均水平.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和农民是否参加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未就诊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要量较高,但需求却很低,年龄和农民是否参加新农合是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枞阳县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安徽省枞阳县农村居民2001年慢性病患病率,并与1993和1998年全国农村卫生服务调查慢性病患病率相关资料比较分析。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枞阳县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结果:2001年慢性病患病率高于1998年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不同。结论:农村卫生服务需求量有增大的趋势。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存在潜在的威胁,不同人群卫生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城中村”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有效开展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案例研究(case study)的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个人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对选取的具有“城中村”特征的目标社区的1372名“城中村”人群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人群两周患病率为41.5‰,两周就诊率为42.2‰,慢性病患病率为24.8‰住院率为45.9‰,其中本地村民和外来人口除两周就诊率外,在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和住院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城中村”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有明显的卫生服务需要,建议针对城中村特点,积极采职社会卫生政策来保障“城中村”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利用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西部扩充点四川省的资料,对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的可能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四川省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20.54‰和167.84‰(以人次计),均高于本次调查的全国平均水平(139.5‰和120.5‰)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低于全国水平,未住院率高于全国水平。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性别、人均年收入、是否愿意获得保健知识和因病卧床天数对四川省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要量较高,现有卫生服务利用不充分。性别、人均年收入、是否愿意获得保健知识和因病卧床天数是四川省农村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天津市蓟县农村社区15岁以上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索卫生服务需要向需求转化的影响因素及为当地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地区两个行政村2000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15岁以上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9.4%;慢性病患病率15.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卫生服务需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和家庭收入。[结论]天津市蓟县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仍处于较高水平,人口学特征和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夏海原县农村居民门诊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海原县2508户农村居民(共计11508人)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71.4‰;患病人群两周就诊率为10.69%;与两周患病率有关的因素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与两周就诊率有关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自感疾病严重程度。结论海原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与全国农村水平没有差异,但卫生服务需求水平高于全国农村水平;基层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好,但村卫生室利用率相对较低,应提升村医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中西部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描述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拟合两水平 Logistic 回归模型探讨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4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335.92%,两周就诊率为129.01%,两周患病就诊率为384.00%..影响两周患病就诊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卫生服务可及性、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疾病属性和新农合等. [结论] 经济困难是两周患病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新农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并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昭通市3个县(区)共3645户10,584个居民进行入户调查。通过两周就诊率、两周就诊次数、两周患病就诊率了解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况,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零膨胀泊松模型等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昭通市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为4.72%,两周患病就诊率为73.49%。卫生服务需求受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人均收入的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人均收入。[结论]昭通市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均低于国家农村平均水平。农民卫生服务需求高,但卫生服务利用不足;低收入人群和男性就诊可能性低,就诊时疾病严重程度高。应更加关注男性、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威海市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被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威海市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为73.3‰、109.4‰;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威海居民两周患病率的主要疾病,占42.2%;威海市城乡居民男性两周患病率为83.7‰,女性为118.7‰;城市中享受公费医疗保险的人群两周患病率为180.6‰,其他保障形式人群的两周患病率均低于80‰;文化程度是影响威海居民两周患病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威海市城市、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中男女性居民两周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城市;城市和农村不同医疗保障形式别的两周患病率有差异;文化程度越高两周患病率越低。  相似文献   

20.
日照市2001年城乡居民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掌握日照市居民疾病患病情况。为开展疾病防治工作与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2001年5-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9293名城乡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情况。[结果]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32.68‰,慢性病患病率为148.07‰,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镇高于农村,且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不同职业人群患病率不同;居民2周内所患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及伤害,主要慢性病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疾病。[结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及伤害是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