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依据患者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34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心理护理的34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较比参照组更优,护理满意度调查后分别为(97.1%)、(76.5%),组间数据检验后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会有所提升,临床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2.
崔雁辉  袁媛 《中国保健》2010,(11):99-100
目的观察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8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模式。结果8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眼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视力变化不显著,全部术眼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过急性期的抢救和护理后,积极的心理护理,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日康复出院,良好的出院指导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起到积极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320-3321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效果。方法将进行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4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得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日数低于对照组(p<0.001),健康教育得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原发性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手术患者住院过程中,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眼科进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20例。按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A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方法,手术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 B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手术期间经优质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且患者的满意度升高,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配合程度进而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0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不良反应及角膜内皮计数.结果:术后ld、1周、1月、3月、6月的眼压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眼压下降最明显,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角膜内皮计数无变化.结论: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500例(50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未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500例(500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眼球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以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较轻的年龄和较短的轴长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后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恶性青光眼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13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及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部在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5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8例,实验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情况以及眼压测量值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实验组中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水平评分以及眼压测量结果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能起到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相比于传统常规护理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的发生,促进眼部各项功能的恢复,同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及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SDS评分、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联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康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实施之后,所有患者眼压均明显低于手术之前(p0.05),手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手术前(p0.05)。手术中、手术后并未见一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三联手术治疗治疗老年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6例(61眼),利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治疗,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内压、前房深度、房角关闭情况。结果治疗后,68.9%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有所提高;眼压控制良好,而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开放。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人术能良好的控制眼压,迅速提高视力,而且操作安全简捷,可以作为本病的初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门诊就诊、住院手术及24.h眼压监测的8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所接收的8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分成优质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优质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眼压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且优质组干预后的眼压低于常规组干预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就护理满意度而言,优质组(95.5%)显著高于常规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值得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处于持续高眼压状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于前房穿刺后即时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小梁切除术则在前房穿刺后3~7天实施,对两组手术疗效、术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0%、25.0%,与对照组的80.0%、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穿刺术后3~7天行小梁切除术疗效良好,并发症少,可作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护理方法和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行优质的护理配合,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老年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老年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和术前相比,术后视力均有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者眼压明显降低,和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9%.结论 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老年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疑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均行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价值,比较不同疾病类型患者超声生物显微镜定量检测指标水平。结果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显示,60例疑似患者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9例,非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准确度为90.00%,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81.82%。非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前房深度、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均高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开放距离500低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观察眼前结构,定量测量房角开放程度、前房深度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围术期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该50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5例,参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健康教育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总发生率4%低于参照组24%,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健康教育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恢复情况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96%高于参照组76%,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针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其围术期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可全面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评分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探讨心理护理治疗的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4名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分别观察并统计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前后患者的SAS评分情况和身体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康复状况明显比对照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治疗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有利于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恢复身体健康的关键,对临床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会导致患者眼压升高、视力下降,并伴有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本研究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goniosynechialysis,PEGS)对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9-01-2018-08-31夏邑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病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眼压为(18.21±4.23)mm Hg,低于对照组的(25.63±7.52)mm Hg,t=30.009,P0.001。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2,P=0.02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效果好,利于降低眼压波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