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中,人工山水、建筑、雕塑、公园等等人们精心设计建造的场所是美。因为它们赏心悦目,可以使人身心愉悦,同时也是按人的审美观点而创作出来的。后工业时代来临后,大量工业废弃地被遗留下来,人们视其为"废品"或"垃圾",但事实上它们所具有的历史内涵美,与那些被普遍视为优美的、干净纯粹的东西一样,同样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因此,文章以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为例,探析工业废弃地留给我们的美,为今后对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或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恢复生态学作为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与当代园林设计的结合越发频繁和广泛。恢复生态学是关于生态恢复的一门科学, 它运用生态系统演替理论,研究退化或受损的生态系统的恢复或重建,是生态恢复实践的产物,恢复与重建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 压力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包括土壤的生态处理、水体净化与循环利用、植被的生态设计和场地废弃 材料的处理等措施。在工业废弃地改造中应变废为宝,重新发现工业遗迹之美;设计结合自然,尊重场地自然过程,实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后工业景观必须借助于其后工业性才能保持特色,保存历史遗留下来的记忆,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文章探讨了产业结构转型后的工业废弃地在景观设计中面临的问题,从场地的前期整饬和对工业遗存在景观设计中的取舍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期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逐步走下历史舞台,对大工业时代遗留下的废弃工厂进行空间改造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大趋势。在改造中介入公共艺术是工业景观改造工作中的新尝试。文章结合国内外后工业景观案例,总结公共艺术在后工业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以期对今后国内工业景观的改造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由于技术的更新、企业的转型和场地的老化,我国中西部部地区遗留下了大片的工业遗址,对这些工业遗址的改造成为中国景观设计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的一些优秀经验,并结合国内的一些案例探讨了我国废弃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的一些具体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兰州市工业遗产地进行实地调研,在梳理历史的基础上研判价值,用类型学的方法归纳出兰州工业遗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采用分级保护的改造思路。研究表明,工业遗产地的景观更新,不仅能改善城市景观环境,而且能促进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读工业遗产改造景观,结合工业遗产丰富的价值内涵和展示阐释的需求,展开对工业遗产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以及改造形成的文化景观等理念的梳理,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工业遗产改造的优秀案例,剖析其与城市和居民发生的内在联系,最终找到生命延续轨迹。在立足融合工业遗产空间的"刚"与"柔"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景观营造手法,寻求一种有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中的硬质量景观对比环境中的绿植"软景观",涉及的内容有建筑场地以及附属的建筑铺装,如座椅、广告牌、停车场地、围墙等。城市景观硬质量设计的材料较多,包含了混凝土、钢材等,人工加工材料多。对比软质量景观特点,硬质量景观强调空间性质、城市整体环境等。文章针对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硬质量景观进行研究,对其建筑材料、表面的细部选择和场地设计、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景观竖向规划设计是为满足道路交通、场地排水、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效果、提供植物种植良好小环境、改善环境景观等多方 面的综合要求,结合场地建筑等条件对自然地形的利用和改造所进行的,以确定场地坡度和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等内容为主的专 项技术设计,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寻自然条件下景观竖向规 划设计的相地合理,分析详尽;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设计合理,工程优良;景观优良,功能完备;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一般性原则,归 纳出“地形逐层分解法”在总体竖向规划设计中的具体步骤及应用方法,以及“台地法”在景观各不同细部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大地艺术兴起于西方60年代末,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将自然作为人和环境合为一体的思想和简约的形式语言给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源泉。一些现代著名设计中所表现出的用极简抽象的形式赋予作品深刻的含义,对于地形的再塑造,强调设计作品的四维性及对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等都带有明显的大地艺术的痕迹。大地艺术作为艺术进入设计的一种新的语言,对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郝俊飞  陶健 《自动化仪表》2022,(11):105-110
目前,洗煤厂选前预排矸系统仍较多采用人工手选。为解决人工手选存在的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矸石拣出率低、后续洗选成本高等问题,需采用高效的机械排矸设备代替人工手选。经过对国内外选煤设备使用现状的调查,以及对可用设备的技术、经济进行比较,决定采用国内近几年研发成功并推广应用的新型装备智能干选机(TDS)对人工手选进行改造。采集骆驼山洗煤厂煤样进行半工业试验,结果显示,该厂原煤经过TDS分选排矸效率高、分选精度高,且采用“X射线+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双源识别比采用“X射线”单源识别的精度更高。改造应用研究包括确认原则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选型、改造布置等。通过改造应用研究,说明了TDS智能干选系统简洁,改造工程量小,方案实施可行。经过应用效益分析,TDS投用后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福建客家土楼改造在保留土楼建筑外形特色的前提下对内部进行改造设计,既能保留土楼原有的文化气息和特色,更要使其满足老年人需求,通过对卫生设施、无障碍设施、景观及公共设施、照明设施进行改造设计,将土楼改造成适宜老年人居住生活和交流沟通的怡居环境。成为更加适合老年人居住、交流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3.
植物作为重要的自然景观要素,在园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植物群落是自然过程的产物,植物群落塑造必须遵循其 自然生长发育规律,只有在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功能作用。随着景观塑造的多样化,回归自然的 植物群落景观突显出其重要的生态价值,这不仅体现在能够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还体现在能够准确地释放出地域景观信息。因此, 植物群落景观塑造首先必须明确拟自然植物群落的功能,其次完成场地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最后进行自然植物群落的选择与调整, 这对完善植物群落景观塑造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微观层面进行社区改造,以提升社区的健身功能和居民的健康水平。采取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兴河里社区健康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社区存在健身公共空间不足、绿化景观效果差方面的问题,提出通过平面停车改成立体停车库释放社区空间从而增加健身器材,通过打造微型花园和疗愈景观起到美化绿化环境和缓解居民身心健康的作用,为相关城市老旧社区微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铁路线路智能CAD(IRLCAD)系统中的三维景观动态仿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铁路线路是大地上长大带状建筑物。自然环境和既有的人工建筑对线路走向的规划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计算机上用三维景观动态仿真技术模拟现实环境,让工程师动态地对规划线路经行地区的环境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作出线路走向决策,将是一种理想的设计境界。介绍了铁路线路智能CAD系统中的三维景观动态仿真技术。  相似文献   

16.
家园     
黎明 《数码摄影》2014,(4):78-85
在我们家园的景观中,一物、一人、一山、一水都能折射社会时代的背景。人类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在浩渺的宇宙中,在自然的山水间,我们就像一颗尘土,我们必须依靠家园而活;而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又是巨大的,不断的改造、利用自然,不断的向自然无节制的获取,周围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一些不自然的人造景观。先是开山、填河、接着造城、  相似文献   

17.
工业遗址的再生设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要一步。文章基于生态都市主义理论观点,以"嗅觉"为关注点,通过使用者的"感官"感受看待景观设计,同时引入工业遗址概念,探讨其在保护与改造中的不同方式,提出以彰显"人"为主导因素的改造策略。研究发现,利用嗅觉的刺激性、情绪性和记忆性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完善工业遗址的景观空间塑造、场地文化打造、空间体验优化。研究结论可以为工业遗址再生景观及嗅觉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世纪传统工业热潮的退却,许多中国大城市中遗留下来的工业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性、记忆性和空间特质成为近年来城市更新的焦点。文章以首都钢铁厂里的工业街区为例,从新旧空间转化手法的研究角度出发,探究工业遗产街区的转型模式,归纳出不同层次上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延展和设计方法。从空间系统规划、历史文化传承、空间氛围营造、旧空间改造细则、新空间设计植入五个层面,对新旧空间转化设计提出多种角度和思路的设计方式,对首都钢铁厂工业景观遗产片区的基地现状及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新旧空间转化设计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实测数据和Google Earth的高分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得到1980~2020年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变化情况。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法以及等扇方位分析法,研究近40 a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人工类型用地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研究区内自然湿地减少了270.12 km2,主要转化为耕地、油井、建设用地及交通用地等人工土地覆盖类型。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研究区内景观趋于破碎化、均衡化,景观异质性降低。近40 a来,研究区内人工土地覆盖类型主要沿北西北方向扩张。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对辽河口湿地的演变过程影响极大,农田开垦、城镇建设、油田开发和海水养殖等人类活动是自然湿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高级住宅小区的大型景观水系统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采用全新的整体布水设计和住宅小区的建筑格局搭配,改变现有景观水的流动性;并根据景观水的水质情况,配套相应的景观水处理设施,采用人工湿地+溶气气浮+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对景观水进行净化处理。在布水系统和景观水处理设施运行周期内,对小区内景观水进行取样分析,和以往水质进行对比,分析景观水综合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处理后的景观水水质得以极大的提升,部分水质指标可以提高1-2个等级,水体富营养化得到有效控制,"水华"现象杜绝,住宅小区环境品位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和实际水质情况调整景观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模式,大幅降低景观水处理成本,经济有效的解决了景观水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