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沉积盆地内主要发育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和古近—新近系3套火山岩,火山岩大面积分布,烃源岩与火山岩伴生,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东部盆地以中酸性岩为主,主要发育原生型火山岩储层;西部盆地以中基性岩为主,主要发育风化壳型储层,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物性好于原生型储层物性,各种岩性、岩相均能形成有效储层。东部盆地主要发育岩性、断层—岩性油气藏;西部盆地主要发育地层型、构造—地层型、构造—岩性—地层复合型油气藏。松辽盆地深层持续沉降型断陷控制天然气区域分布,生烃断槽控制断陷内天然气分布,近邻生烃断槽的断裂构造带是天然气富集区带,优质火山岩储层控制天然气富集;新疆北部石炭系残留生烃凹陷控制油气平面分布,风化壳规模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和规模,风化壳地层型有效圈闭控制油气成藏,正向构造背景控制油气运聚。指出中国火山岩有利勘探面积36万km2,预测火山岩中总资源量60亿t油当量以上,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2.
柴窝堡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一个在下石炭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小型山间残留凹陷。该区具备叠合盆地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发育了以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红雁池组为主的多套生烃层系,多套储盖组合,圈闭发育,圈源匹配较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综合研究认为,该区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北部,储层物性自南向北有变好的趋势,下一步应主攻西疙瘩构造带、阿克苏构造,并加强有利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3.
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有上千个,根据盆地结构特征可将含油气盆地分为3大类型: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笔者按这3大类型盆地论述其油气分布规律。克拉通盆地:油汽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的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的构造带、陡坡带和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摺带、斜坡带、逆埯带及坳陷帶。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对全球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沾化凹陷南部三合村地区馆陶组油气成藏认识不清这一制约勘探的主要问题,对油气成藏规律展开了系统研究。通过油藏解剖明确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油源断层活动强度控制油气运移起始点,微幅构造脊控制油气平面运移路径,储盖组合影响油气富集程度。最后总结三合村地区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为它源阶梯式侧向运移浅层成藏。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垦东12块构造特征,总结油层发育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形成构造岩性油藏。研究表明该区的储层主要为曲流河沉积砂体,油源来源于周边四个生油洼陷,是通过不整合面、储集层以及断层运移到上覆地层后成藏的。揭示其独特的成藏特点,明确适应该区油藏勘探的技术系列,带动主体油田的扩边勘探。  相似文献   

6.
对于岩性油气藏的研究主要是在1966年美国著名石油学家莱复生提出勘探隐蔽圈闭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圈闭的油气勘探。岩性油气藏是含油气盆地进入中后期勘探阶段的主要勘探目标,在世界含油气盆地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国内外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油气藏(田)。在中国东部盆地,特别是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变得日趋重要,已成为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本文首先阐述了岩性油气藏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成藏动力系统,成藏模式、成藏主控因素等方面对岩性油气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对于岩性油气藏的研究主要是在1966年美国著名石油学家莱复生提出勘探隐蔽圈闭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圈闭的油气勘探。岩性油气藏是含油气盆地进入中后期勘探阶段的主要勘探目标,在世界含油气盆地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胜成果,国内外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油气藏(田)。在中国东部盆地,特别是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变得日趋重要,已成为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本文首先阐述了岩性油气藏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成藏动力系统、成藏模式、成藏主控因素等方面对岩性油气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于岩性油气藏的研究主要是在1966年美国著名石油学家菜复生提出勘探隐蔽圈闭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圈闭的油气勘探。岩性油气藏是含油气盆地进入中后期勘探阶段的主要勘探目标,在世界含油气盆地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国内外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油气藏(田)。在中国东部盆地,特别是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变得日趋重要,已成为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本文首先阐述了岩性油气藏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成藏动力系统、成藏模式、成藏主控因素等方面对岩性油气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对于岩性油气藏的研究主要是在1966年美国著名石油学家莱复生提出勘探隐蔽圈闭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圈闭的油气勘探。岩陛油气藏是含油气盆地进入中后期勘探阶段的主要勘探目标,在世界含油气盆地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陛成果,国内外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油气藏(田)。在中国东部盆地,特别是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变得日趋重要,已成为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本文首先阐述了岩性油气藏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成藏动力系统、成藏模式、成藏主控因素等方面对岩性油气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石油资源现状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中国陆上七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根据第三次资源评价结果,盆地油气资源量为46·5×108t,其中石油资源量为21·5×108t,目前石油的探明率为14·8%,说明柴达木盆地具有较大的资源发现潜力。由于柴达木盆地烃源岩各具特点,储集类型多样,油藏特征各异,又可将柴达木盆地分为以侏罗系为烃源岩和以第三系为烃源岩的两大含油系统。因此在未来5年中,青海油田公司将在以下4个重点区域开展勘探工作:柴西南构造岩性区;阿尔金山前带;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潜伏构造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39井区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该区域构造、构造发育史、地震属性、探井含油气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构造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表明南屯组沉积时期为早期断陷阶段向晚期断坳阶段转换的一个过渡时期,该时期形成的砂岩储层为本区最有利的含油气层段。  相似文献   

12.
潍北凹陷孔二段继承了盆地基底“沟梁相间”的构造格局,多个三角洲沿古基岩沟向潍北凹陷推进,在坡折带广泛发育滩坝砂岩,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由于潍北凹陷孔二段发育多物源多期次沉积,不同沉积期次形成的砂体纵向上相互叠置,横向上叠合连片,同时,断裂发育、砂体发育识别难度大、砂体埋藏深、隐蔽性强等不利因素影响,给滩坝砂岩储层预测和描述带来了很大困难。研究滩坝砂岩油藏的识别与描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楚雄—思茅盆地是我国西南地区较大型的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残留盆地。该盆地晚古生代卷入特提斯构造-沉积域,中生代为统一的大型沉积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海相碳酸盐岩-陆相碎屑岩建造,具有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条件。但是后期构造改造强烈、油气勘探与研究难度加大。通过系统总结该区的油气勘探与成果,论证了该区的油气资源潜力,认为楚雄—思茅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应该坚持勘探和深入评价,并提出了今后的勘探思路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戈 《中国科技博览》2014,(32):343-343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是国内外著名的斜坡型油气聚集带,目前资源探明率已高达80%。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富集在中上台阶,以构造油气藏为主。随着勘探思路的转变,坡洼过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已成为新的目标。应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储层分析及运用地震属性提取和波阻抗反演等技术对上述有利相带的砂体展布进行预测,并对具体目标进行精细刻画,建立适用于坡洼过渡带的配套勘探技术。综合以上技术手段,证明齐家一鸳鸯沟地区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发现多个有利岩性地层圈闭,并取得良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勘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北部石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复杂断陷盆地——海拉尔、依—舒地堑等外围油气的复杂目标勘探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测井及钻井等配套技术攻关,形成了岩性油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深层火山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复杂断陷盆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低渗透储层、火山岩储层和复杂断陷储层评价及改造技术系列以及深层火山岩钻井技术,为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的储量增长、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和复杂断陷盆地勘探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沙四段滩坝相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制约着滩坝相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通过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旋回控制了滩坝砂在垂向上的发育,物源控制了滩坝砂的分布,水动力条件对滩坝砂的分布起改造作用,地貌控制了滩坝相砂体的局部发育  相似文献   

17.
辽东带系指渤海辽中凹陷的东部陡坡带及辽东凸起,被辽中及辽东凹陷所夹持。辽东带油源条件好,东营组储—盖条件优越,断鼻、断块圈闭发育。但在2002年之前的15年内,国内外公司在辽东带进行了长期研究和勘探,钻了12口探井,没有发现商业油气田。经过对辽东带油气地质条件3年的深入研究,对每口失利井原因进行了再次分析,认识到该带发育东营组及沙河街组两套主力成藏组合,控制东营组成藏的主要因素是油气运移,而沙河街组能否成藏关键是储层。在此认识指导下选择研究方向,评价有利目标,经钻探发现了金县1-1大油田,储量达1.5×108 m3,充分显示了科研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绍辉  王敏  王秀萍  李宏军  王莉  王金荣 《硅谷》2014,(17):188-190
文章从湖盆特征、烃源岩、沉积储层等方面分析了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油的基本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沧东凹陷南皮斜坡孔二段油气成藏受砂岩、生油岩双重控制,近物源主砂体区(斜坡区三角洲前缘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砂体有利于近源成藏,形成常规岩性油气藏,故而湖盆中心区油页岩、致密砂岩与过渡岩叠置发育,致密油源内连片聚集,为大面积致密油勘探有利区,通过构建常规岩性油气藏与致密油叠加含油连片的油藏模式,有效指导了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19.
1研究区位置与勘探简况 研究区查干诺尔洼槽隶属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为高力罕凹陷五个次级洼槽之一,构造位置位于高力罕凹陷西北部——洼槽西临阿拉达布斯凹陷和巴其突起,东接中央隆起带和哈拉根图洼槽,南抵高力罕洼槽,北望乌里雅斯太凹陷;面积约800km^2.地理位置位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境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岩性油气藏勘探占国内陆上勘探成果的近80%,岩性蔽油气藏的圈闭形成期、油气运移期及油气运移方式的研究一直是勘探工作的重点。目前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的研究已有了很大进展,但是,油气优势运移仍是石油地质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次研究,突破传统的构造找油理念,以油气运移的优势取向分析为出发点,指出油气优势运移指向区,进而指明下部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