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男,21岁,因头晕、乏力、呕吐伴深色尿、黄疸1 w,于2010年2月26日入院.病前有受凉、鼻塞史,院外用药情况不详.院外肝功TBIL 82.65 μmol/L,IBIL 72.75 μmol/L,DBIL 9.90 μmol/L,ALT 54.90 U/L,AST 50.73 U/L.先后在成都及当地医院按"黄疸型肝炎"治疗无效.病后无畏寒、寒战、发热、腰背痛、肌痛等不适.既往无肝炎及类似病史.查体:贫血貌,皮肤中度黄染,左胫前1 cm×2 cm瘀斑,双下肢散在瘀点;睑结膜苍白,巩膜中度黄染,唇色淡红;肝、脾肋下未触及;肾区无叩痛.  相似文献   

2.
本刊于2007年第9期刊登了"病例5-1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历摘要,3个月来,共有7所医院的近20位医生参与了该病例的讨论.现将该病例的讨论意见及专家点评综合刊登如下,并欢迎大家继续参与其余病例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李燕玲  付亚  陈爽 《西南军医》2011,13(3):554-554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7岁,因"左侧肢体无力4年,智能减退40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7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58/92mmHg,意识清晰,表情略呆板,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下降.辅助检查:颈部超声示双侧颈总动脉内膜粗糙,内中膜增厚;双侧椎动脉走行弯曲,左侧椎动脉内径变细.脑电图检查提示中度异常.TCD提示脑血管血流速度减慢.患者有吸烟、酗酒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的MS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3年6月59例AA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9例中,主动脉夹层49例,造影见内膜破口及真假双腔,40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近心段,9例位于降主动脉;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未见内膜破口,仅见主动脉壁增厚,造影管腔变形、变窄,增厚管壁无强化,2例治疗后增厚管壁恢复正常,1例4年后再次复发;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5例,造影见"龛影样"改变。结论:MSCT诊断AAS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为AAS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急性再障危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骨髓象酷似急性再障及其他恶性血液病、发病急、病情重、来势凶.但及时诊断、积极合理治疗常可痊愈,现将我们救治3例报道如下.例1,女性,25岁 1991年4月1月以“再障并发感染”急诊入院.2年前因周身关节疼痛、尤以小关节肿痛为著,在当地医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布洛芬,消炎痛等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入院前1月改服雷公藤.1周前突然感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到单位卫生所化验报告“个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综合治疗效果及其意义。方法:对2000-10~2006-10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 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死亡8例,死亡率47.06%(8/17)。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快应用呼吸机纠正缺氧,强调"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低平台压,适当潮气量,所谓"保护性肺通气"。在Ⅱ组中我们对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征象的病人(10例)行ERCP及EST术;治愈14例,死亡5例,死亡率26.32%(5/19)。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ARDS综合治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行主动脉CTA的AAS患者29例,对CTA的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计算CT辐射剂量.结果 29例AAS中,主动脉夹层1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7例,不稳定动脉瘤5例.12例主动脉夹层中,A型和B型分别占41.7% (5/12)和58.3%(7/12),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A型和B型分别占42.8% (3/7)和57.2%(4/7).CTA的平均辐射剂量为(9.08±1.83) mSv.结论 CTA能清晰显示AAS的影像特征,在诊断AAS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目标是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前向血流和维持其通畅性.尽快恢复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被认为是再灌注成功的金标准,但心外膜大血管达到TIMI3级时,末梢冠状动脉灌注可有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Sturge-Weber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7岁6个月.1周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达38.5℃.在当地医院给予"头孢"输液治疗后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2天前出现抽搐,左侧肢体无力来我院就诊,以"脑膜炎"收入院.体检:右侧面部、额部及左眼眶外侧大片紫红色血管痣(图1),口角向右侧歪斜,左侧肢体无力.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33岁.已婚,因"间断咳嗽、黄痰5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缘于5年前感冒后出现咳嗽、黄痰症状,按感冒自服药物治疗后可好转,之后每次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痰症状.曾以"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治疗.1周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复发,咳嗽加重,夜间平卧后明显,咳较多黄痰伴发热,体温39℃,自行服用退烧药物无缓解,X线摄影提示"肺...  相似文献   

11.
戴世鹏  戴景儒  庞军   《放射学实践》2012,27(2):158-158
病例资料 患者,男,3岁.临床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步态不稳,小能说话,坐卧位小能自行站立,间断出现双眼发直,呈喘息样呼吸.查体:四肢肌张力低,肌力Ⅳ级,巴宾斯基征阳性.无多指畸形.影像学检查:MRI示小脑蚓部发育不良,两侧小腩半球间可见裂缝,呈"中线裂"征.第四脑室扩大,呈"蝙蝠翼征"(图1),大脑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于缺乏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且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急性肺损伤的病死率高.在疾病诊断方面,虽然理论上可以从发病机制及损伤靶点着手,寻找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但迄今为止仍未找到一种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弥漫性肺泡损伤是急性肺损伤的主要病理特点,也是诊断的可靠标准,但由于在患者生前取肺组织较困难.所以结合临床动态监测动脉血气仍是目前早期发现急性肺损伤的主要措施.在疾病治疗方而,针对炎症失控而采用的激素治疗并未取得良好疗效.所以目前不主张常规使用;但对过敏、误吸等因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可以考虑早期、短期、适量使用.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多靶点综合治疗和纠正缺氧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主要措施.机械通气是纠正缺氧的最主要的呼吸功能替代疗法,存使用时,应采用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加用适度呼气末正压(PEEP).总之,从炎症失控、弥漫性肺泡损伤着手去寻找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张丽霞 《人民军医》2003,46(11):664-666
人们在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理生理了解取得进展的基础上 ,重新认识了AMI的表现形式 ,提出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 drome ,ACS)的概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无Q波心肌梗死 (NQMI)、有Q波心肌梗死 (QMI)、冠心病猝死[1,2 ] ,其心肌缺血程度呈逐渐加重趋势[3,4 ] 。1 分 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初始心电图改变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类 ;ST段抬高者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是 91 % ,敏感性为 4 6 % ,所以大多数ST段抬高者将演变为Q波心肌梗死。这些病人需要再灌注治疗、药物治…  相似文献   

14.
1897年 Walsh 首次提出 X 线作业人员发生的急性辐射症状。此后陆续有不少报告。25年前(1953)Coart-Broan 报告了单次 X 线治疗量照射病人后所致的症状,并对大剂量照射人及动物后全身放射症群作了比较。本文作者于1971~1977年对406例晚期癌症病人,采用二种方案进行半身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对其中189例作了放射综合征的重点观察。半身放射技术是以脐部水平为界,分上半身放疗(UHBI)和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41例呼吸困难的患者,根据动脉血氧分压与吸氧浓度的比值(PaO2/FiO2)分为ALI 组(16例)和ARDS 组(25例);对照组50例,临床及X线胸片检查正常.用超声按12个肺区扫查肺野.结果ALI/ARDS患者的胸部超声表现包括彗星尾征、实变及胸腔积液.ALI组,弥漫性彗星尾征或实变范围≤5个肺区者14例(14/16);ARDS组,病变范围≥6个肺区者18例(18/25).病变范围≥6个肺区,10例生存 (10/20);≤5个肺区,19例生存 (19/21).对照组仅在侧胸部最后一个肋间见单发彗星尾征.结论肺部超声可以观察到ALI/ARDS时肺内病变,并可评估肺损伤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措施之一.40年来的时间,尤其是近10年来,人们试图探寻能降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的通气策略.小潮气量通气能降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其最佳潮气量为6~9 ml/kg;低呼气终末正压(小于10 cm H2O)、适当高的呼吸频率、维持相对安全的pH值和PaCO2,对降低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非常规通气支持治疗的研究包括俯卧位通气、部分液体通气及气管内吹气等,也有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7.
急性发热性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CLS)自1960年前后在日本发生后,至今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报导,且发病数有逐年增加之势.日本1982年6月末全国性第7次调查,累计病例达47300以上.本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占80~85%)婴幼儿,表现为不明原因的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缺血的险恶疾病,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患者更大的伤痛以及患者病情的加剧,严重患者将引起并发症的发生乃至死亡.因此,对于急性冠脉患者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我院26例患者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经验,发现,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视、加强康复训练以及贴心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和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或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临床-放射学综合征,表现为对称性大脑后部白质低密度,并且是可逆性的.因此Hinchey等[1]在1996年首先提出将此类病变称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此后又有学者提出了"高灌注性脑病"(hyperperfusion encephalopathy)、"顶枕叶脑病"(occipital-parietal encephalopathy)、"可逆性后部脑水肿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cerebral edema syndrome)[2~4]等提法.近年来对此综合征研究有较大进展,多采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词,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病儿,女,年龄10 d,系第2胎第2产,其母无明显诱因胎动提前发动于当地县医院自然分娩娩出.阿氏评分不祥,出生体重1 680 kg.生后唇、四肢末端发绀,反应差.当地县医院儿科头颅CT示"颅内出血",胸片检查提示"肺炎",诊断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给予止血、抗感染、营养脑细胞、改善呼吸功能治疗1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