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改进食管裂孔疝的X线检查方法 ,提高对其检出率。方法 对 110例拟诊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分别采用 :①常规X线钡餐检查 ;②改良法 :即服双倍量产气粉 ,大剂量钡剂及配合Valsalva试验等。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方法对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分别为 30 %和 5 4.5 % ,差别显著。结论 改良法是检出食管裂孔疝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改进食管裂孔疝的X线检查方法,提高对其检出率,方法对110例拟诊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分别采用:①常规X线钡餐检查;②改良法:即服双倍量产气粉,大剂量钡剂及配合Valsalva试验等。结果两种方法对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分别为30%和54.5%,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3.
腹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称为食管裂孔疝。胃疝入胸腔最多见,所以通常所说的食管裂孔疝即指食管裂孔胃疝,以老年人为多发。现将我院临床资料完整的8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附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老年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方法及其影像特征。方法 对18例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分别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和胸部平片检查,并就其X线诊断结果及影像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8例,钡餐透视检查阳性16例,阳性率88.9%,胸部平片检查15例,阳性3例,阳性率20.0%。其中,可复性裂孔疝6例,占33.3%,不可复性裂孔疝12例,占66.7%。结论 胸部平片检查简便易行,但阳性率低;钡餐透视检查阳性率高,其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老年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食管裂孔疝的临床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见者,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院自1998年至2005年资料较完整的56例病例进行临床X线分析,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均为中年以上者,最大者86岁,最小者53岁。1病因病理食管裂孔疝的病因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前者常为膈肌食管裂孔的发育不良或先天性短食管,后者为任何原因所致的腹压增加造成食管贲门管连同部分胃疝入胸腔而引起。常见原因有妊娠、腹腔积液、腹内巨大肿块、慢性便秘及外在压力等。此外老年人膈肌松弛,食管裂孔扩大或肥胖等也是常见原因。在上述原因的基础上剧烈咳嗽、呕吐、频繁呃逆为常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苏赞瑞 《右江医学》2006,34(6):662-663
腹部脏器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称为食管裂孔疝,疝出部分主要是胃,有时也包括部分大小肠甚至部分肝、脾等脏器。而先天性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是一种较少见的消化道畸形,为食管先天变异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婴幼儿中,主要临床症状为食后出现呕吐症状,往往在出生后不久即已出现,也可呈喷射状,但无特异性,如认识不足,会延误诊断和治疗,导致不良后果。本文收集经X线、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新生儿10例,婴幼儿2例,8例于出生后第1周出现食后呕吐症状,呕吐物为乳汁,有时含暗红色血丝,系…  相似文献   

8.
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水平。方法报告44例食管裂孔疝,其中滑动性疝35例,不可逆性疝9例;对滑动疝者均采用卧位吞钡观察,并局部点片或2幅/秒系列拍片;不可逆性疝者均拍胸部正侧位并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结果滑动性疝者均具有疝囊、“A”环、“B”环及胃—食管前庭段异常等多种征象;不可逆性疝表现为心后三角区软组织块影,内含气或者气液平,形态多变;钡餐透视见胃部分或者大部位于膈上。结论卧位钡餐透视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上消化道造影对96例食管裂孔疝X征象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了我院96例食管裂孔疝的临床和X线资料。结果:96例食管裂孔疝均有特征性和典型X线征象。结论:上消化道造影能很好的显示食管裂孔疝的改变,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确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食管裂孔疝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笔者就新近碰见10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例,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50~60岁2例,61~70岁6例,71岁以上2例。 1.2 临床症状 上腹不适2例,食后梗塞感8例,翻酸6例,胸骨后痛4例,心绞痛样放散2例。 就诊时拟诊食管癌8例,冠心病2例。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食管裂孔疝X线诊断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方法 本组28例患儿均经X线钡剂造影发现食管裂孔疝。结果 20例可见贲门,胃底进入纵隔呈葫芦状阴影,食管胃环位于膈上,食管胃角增大变钝,其中4例患儿显示合并短食管畸形(其中2例位于右侧胸腔),1例位于左侧胸腔及合并短食管畸形胃粘膜不规则、胃扭转、胃食管反流不明显诊断为旁疝。2例贲门位置不能确定,但可见胃及部分肠管同时疝入纵隔,考虑为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结论 食管裂孔疝是引起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病变。X线检查可以明确不同类型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腔的疾病 ,是膈疝中最常见的一种。疝入腹腔脏器又以胃为多见 ,约占48%。据 1990— 1998年我院不完全统计 ,已相继发现本病例96例。其中经胃镜证实 5 3例 ,外科手术修补 10例 ,余均依赖X线钡餐确诊。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96例中 ,年龄 5 0岁以上 30例。均以消化道症状而就诊 ,其中胸骨后或剑突下不适 6 1例 ,压迫感 15例 ,嗳气 13例 ,反酸 32例 ,吞咽困难 3例 ,食物潴留 1例。既往史 :体形肥胖 10例 ,胃癌术后 3例 ,食管下段憩室 2例。外科体检除 8例…  相似文献   

13.
食管裂孔疝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X线片则作为一种影像学手段在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对我院近2年8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于振国 《吉林医学》2012,33(25):5409-5410
目的:研究并探讨X线检查对于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收治的58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显示出的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的研究对象中,可恢复性食管裂孔疝患者为31例,不可恢复性食管裂孔疝患者为27例,膈疝上囊征患者32例,食管胃环征患者29例,疝囊内出现胃黏膜皱裂的患者为28例。结论:X线对于食管裂孔疝疾病的诊断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价值,医护人员对其详细掌握对于可学的诊断病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表现(附87例报告)刘乐臣魏可煌*牛俊娈*(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56651,*滨州地区复退军人医院)关键词食管裂孔疝;滑动;X线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也称可回复性食管裂孔胃疝,绝大多数为后天性,成人常见,男女无明显差异。笔者对87例该...  相似文献   

16.
3个月以内婴儿柱状食管裂孔疝X线诊断许健,潘恩源,陈丽英,张蕙(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科,沈阳110003)(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内科)关键词婴儿;食管裂孔疝;X线诊断新生儿期及婴儿早期,因食管、胃交界部固定机制发育不良,可出现胃食管返流及食管裂孔疝。本文的目...  相似文献   

17.
关德增  霍仁创 《广西医学》1997,19(2):250-251
食管裂孔疝食管胃区粘膜改变的X线特征及其意义(附66例分析)广西区江滨医院放射科关德增霍仁创刘琼谭威食管裂孔疝多见于老年人,其X线表现文献已有报道(1、2),但在实际诊断工作中,如何掌握不典型无疝囊病例的X线特点,提高诊断率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是各种膈疝中最常见的一种。该病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然而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及其作为上消化道首先检查手段的地位的确立,用胃镜诊断该病也见报道。二者结合诊断该病将更有价值,现将本院近两年来诊断的74例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X线常规方法造影与特定方法造影对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效果。方法通过常规方法造影+特定方法造影,确诊滑动性食管裂孔疝85例,并分析这两种造影的诊断效果及造影表现。结果常规立位造影确诊滑动性食管裂孔疝24例,确诊率为28%;常规立位造影+常规卧位造影确诊滑动性食管裂孔疝39例,确诊率为46%;常规立位造影+特定方法造影确诊滑动性食管裂孔疝85例,确诊率为100%。主要造影表现:膈上疝囊83例,贲门以上管道黏膜增粗81例,出现A环76例,出现B环60例。结论特定方法造影对诊断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疑有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及常规立位造影提示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主要或次要征象者,必须加用特定方法造影。  相似文献   

20.
婴儿小型食管裂孔疝时胃食管粘膜交界线的X线研究叶滨滨,潘恩源,靳家文,于宪一,张惠(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科,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刘欢(东北民航总局医院)关键词食管裂孔疝;X线研究;婴儿呕吐食管裂孔疝是婴儿呕吐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我院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