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于1996年12月~1997年1月发现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在盐水交叉配血过程中.红细胞呈团块状的凝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1995年11月26日,孔某,男,65岁,患多发性骨髓瘤住某职工医院,需输血,因配血困难,要求我所供血。1.血型鉴定 患者红细胞与抗A、抗B、抗A+B血清均凝集。患者血清与A、B、O及自身红细胞均凝集。在4℃,18℃,37℃凝集强度无变化,患者红细胞经洗涤后与抗A不凝集,与抗B凝集定为B型。  相似文献   

3.
当血浆蛋白紊乱,粘滞性增大时,可以凝集任何人包括自身的红细胞。我们最近遇到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高ν-球蛋白、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 1999年 1月发现 1名患者与多名同型献血员交叉配血盐水介质中主侧管出现凝集 ( ) ,经一系列实验室及血型血清学检查 ,证实为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而导致的交叉配血假凝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摘要 患者 ,男 ,42岁 ,住院号 97- 6 0 6。因腰痛 1月 ,逐渐加重伴双下肢麻木 ,于 1998年 11月 5日以“胸8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住骨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输A型全血 40 0ml,输血顺利 ,无输血反应。术后病理诊断 :孤立性浆细胞瘤。因重度贫血 (Hb6 0g/L) ,于 1999年 1月 11日申请输浓缩红细胞。与A型血交…  相似文献   

5.
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提倡自身输血及成分输血,尽量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是减少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的主要手段。若献血员与受血者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主侧不凝集次侧(献血员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凝集,必要时可少量、慢速输血;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  相似文献   

6.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49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1990年3月-2001年2月我院需输血治疗的患者输血前采用盐水及木板酶法交叉配血,发现配血不合49例。结果: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缗线状假凝集,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MN血型抗体、湿型自身抗体、木瓜酶抗体和Rh血型抗体引起的凝集。结论: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应选择能同时检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 检索2001~2004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主要医学期刊上,有关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报告,总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各种原因及其相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结果 共收集39例交叉配血不合案例,其中由红细胞除ABO以外的其它血型系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4例,其患者均有输血史或妊娠史,配血多表现为主侧凝集,次侧无凝集。由自身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9例,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配血表现为主、次侧均有凝集。由血清蛋白紊乱及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的假凝集4例和由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例主要表现为配血次侧凝集。结论 提倡自身输血及成分输血,尽量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是减少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几十例交叉配血不合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处理方法及解决方案,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检索2011~2014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主要医学期刊上,有关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报告。总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各种原因及相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结果:共收集39例交叉配血不合案例报告,其中由红细胞除ABO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4例,由自身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9例,由血清蛋白紊乱及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的假凝集4例、由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例,主要表现为交叉配血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结论:提倡自身输血和成分输血,尽量减少或避免输血是减少输血不合及输血反应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输血前首先要进行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鉴定。但临床中会遇到ABO疑难血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或血液、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试验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配血输血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IHA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应用微柱凝集法配血输血,研究组应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输血,比较两组配血输血效果。结果研究组配血输血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试验在AIHA患者配血输血中均可取得一定疗效,且后者配血输血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院见到2例由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配血不合,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0年3月6日交叉配血时,发现由IgM抗—M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一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既往无输血史,因宫外孕手术需输血,血型鉴定为AB型,但与AB型血做交叉配血时,发现其血清凝集部分AB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院1998~2001年10月开展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以来,笔者在工作中遇到3例患者因Rh阴性血清中含有抗-D抗体,致使交叉配血不合,出现主侧管凝集,次侧管不凝集现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临床上异常球蛋白血症并不太少见.但由此而引起交叉配血难的病例却不多。我院曾遇到一例标本.现报道如下。 1.病史简介 患者杨某,男.68岁.因全身无力.头晕于1999年4月10日来我院治疗.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期间血型检查为B型,输注B型血三次均无不良反应。以后因贫血严重准备再输血时,与同型供血者血标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离子强度盐溶液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实验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收集的980例受血者和供血者作为讨论对象,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低离子强度溶液对其实施凝集法交叉配血实验;比较两种溶液的实验结果。结果两种介质调制的红细胞悬液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离子强度盐溶液进行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实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结果比较稳定,在临床输血前交叉配血实验的血清检验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Bx亚型一例     
1987年8月我院收治1例产后出血病人杜某某,住院号2945。因急需输血,血型初定为“O”型,但与“O”型交叉配血时次侧有弱凝集。经进一步检查确定为Bx亚型,现报告如下: 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7.
本室最近发现 1例较少见的IgG抗 -E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患者 ,岳×× ,女 ,4 8岁 ,AB血型 ,CCDee。患子宫肌瘤住院 ,有输血史 (AB型血 ) ,患者因重度贫血 ,需输血 ,笔者用盐水法与几个AB型供血者交叉配血发现未凝集 ,再用Biovue柱凝集配血法配血 ,主侧出现 ( + + + + )凝集 ,次侧 (一 ) ,为查明原因进一步作如下检查。2 血型血清学检查2 1 血型鉴定 (正、反 ) :患者血型为AB型、RH(D)阳性。2 2 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 :用试剂红细胞 (美国强生公司提供 ) ;在抗人球蛋白介质中检查患者…  相似文献   

18.
ABO血型系统同型输血不合现象时有发生,我科在交叉配血时即遇到次侧凝集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为胃癌手术需要输血,送来受血者标本及四份献血者标本,将这四份献血者标本分别编为1、2、3、4号,经复查五份血标本的血型全为A型,其交叉配血的结果见表1。表1 3号血标本作为献血者配血结果试管1号2号3号4号主侧(-)(-)(-)(-)次侧(-)(-)( )(-)注:( )表示交叉配血发生凝集;(-)表示交叉配血阴性将次侧发生凝集的3号标本重新与受血者交叉配血后在37℃水浴箱孵育10 min,结果次侧依然发生凝集。将3号标本做自身对照试验为阴性。再将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柱凝集术(CAT)在尿毒症病人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输血的尿毒症患者22例采用CAT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需输血的22例尿毒症患者中,116次交叉配血试验结果,CAT法阳性率,次测凝集21例(18.1%),主测凝集1例(0.86%);抗体分型:次测凝集21例中,IgG阳性7例,IgG C3阳性14例(66.7%),无单独C3阳性;主测凝集1例为抗E阳性.结论:由于尿毒症病人存在抗体分型的不规则性,认为交叉配血时采用CAT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孟祥瑾  范娅涵  戚超 《西部医学》2020,32(12):1863-1867
目的 分析车祸多发伤患者大量输血抗感染致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对输血血清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车祸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为配血不合组,余87例为对照组。收集可能影响配血不合的相关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危险因素。统计配血不合患者输血血清学的检查结果,分析大量输血抗感染对输血血清学的影响。〖HTH〗结果〖HTK〗〓配血不合组的输血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头孢类抗生素应用占比大于对照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输血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头孢类抗生素的应用是导致配血不合的危险因素(P<0.001)。配血不合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同种抗体占比最高(54.55%),其次为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24.24%)、蛋白凝集异常(12.12%)和药物性抗体(9.09%)。结论 输血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头孢类抗生素的应用均是导致车祸多发伤患者大量输血抗感染导致配血不合的危险因素,同种抗体、蛋白凝集异常、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药物性抗体是引起配血不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