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国锦 《经营管理者》2013,(27):367-367
对赛前紧张应激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举重运动员赛前如何控制紧张应激并有效地进行这方面的技能训练的方法详细阐述。重点说明心理因素在赛前所产生的危害,指出呼吸调节法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运动员的期望值不宜太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奋斗目标;念动训练能使运动员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专门性心理训练能达到消除运动员过度紧张心理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红旗 《经营管理者》2012,(8X):377-377
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身体、心理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赛前的心理准备与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运动员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积极、平稳的心态进入比赛,并在比赛中运用赛前所准备的心理训练的方法,及时地调节在赛中所出现的问题,使比赛能够顺利地进行,圆满地完成比赛作务。  相似文献   

3.
吴军亮 《经营管理者》2013,(27):369-369
心理素质训练已成为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突破口。本文运用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了心理素质训练在青少年运动训练中的地位及特点,阐述了心理素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作用及重要性,提出了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对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水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震 《经营管理者》2012,(7X):368-368
对赛前紧张和焦虑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举例说明心理因素在赛前所产生的危害,指出呼吸调节法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运动员的期望值不宜太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奋斗目标;念动训练能使运动员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专门性心理训练能达到消除运动员过度紧张心理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臻 《经营管理者》2013,(27):364-364
青少年运动员赛前明确比赛的任务和目的,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定位,克服紧张心理,提高自信心,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对比赛的最终结果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赛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定位和目标取向的不恰当造成心理过分紧张以及心理状态调节的滞后而导致发挥失常的现象非常普遍。本文就青少年运动员参赛目标的心理控制及其竞赛过程中心理状态的调节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各级武术比赛,不仅仅是比竞技体育的技术水平,而更多的是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获胜的重要条件,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赛前竞赛焦虑。因此,研究中学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的相关问题,对教练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训练和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田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比赛竞争日趋激烈,不仅是技术、战术、技能的竞争,同时也是心理的较量,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由此可见,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与调控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8.
陈蕾  耿楠楠 《经营管理者》2013,(31):361-361
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如何控制紧张应激并有效地进行这方面的心理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表象技能与注意技能是运动心理训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方法,本文对其基本作用和练习方法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要使自己培养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水平、战胜对手、取得优异成绩,临场指导与技术训练极为重要。一、战术指导的两个环节临场指导的两个环节是指战术部署和心理调节。一般的情况下,教练员都知道在赛前对运动员进行战术部署,也就是常说赛前准备会,布置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发挥自已的特长,战胜对手。但是对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赛前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并探讨急速提高赛前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自编量表对赛前运动员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抽取30名运动员作为试验被试,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心理训练。结果:通过干预,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变化差异明显,试验具有显著的改善心理的作用。最后探讨能找出长久干预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吴晓容 《经营管理者》2013,(22):389-389
赛前心理调控是在比赛前使自身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比赛的状态,其目的在于增强运动员参赛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进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作为一名业余体校柔道教练员,多次带队参加全市或全省青少年柔道比赛,对少年体校柔道运动员参赛前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及其调控方法做了一些总结和初步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少年业余体校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类型及表现、赛前心理状态的控制与调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龙玉文 《经营管理者》2013,(27):366-366
因赛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定位和目标取向的不恰当以及比赛过程中形成的焦虑和不自信,造成心理过分紧张以及心理状态调节的滞后而导致发挥失常的现象非常普遍。训练控制中的心理压力调节应该适时地进行加压与减压。抗压训练是压力调节的重要内容,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要时时贯彻。心理压力的调节要遵循极限、时机、不间断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大部分的大学生网球选手由于球龄较短,比赛经验少,比赛中情绪更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比赛成绩.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网球选手的心理训练,对提高比赛成绩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球选手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的心理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心理训练、心理因素在高校网球选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概念、作用、内容和影响心理主要因素的了解。并针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出这些心理问题的具体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卓波 《科学咨询》2008,(3):91-91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概念、作用、内容和影响心理主要因素的了解.并针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出这些心理问题的具体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篮球竞赛中,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除了实力,还有心理。我国篮球教练员重视对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却忽视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从而败给实力弱于自己的对手。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目前对于篮球运动员心理焦虑方法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国外运动心理学家克拉蒂将焦虑调节方法分为身体焦虑调节法、表象训练法、行为矫正法和认知调整法等几类。  相似文献   

17.
王国锦 《经营管理者》2013,(22):390-390
竞赛能力的形成最终体现在比赛过程和比赛成绩上,本文简要论述了培养举重运动员竞赛能力主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实际训练中如何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赛前训练的安排必须紧紧围绕如何消除影响竞技能力的不利因素出发,采取针对性训练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在训练及赛前的目标设置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结果。本文运用运动心理学原理,分析了运动员训练参赛目标设置的基本定义和基本方法,指出教练员和运动员掌握目标设置这一心理技能有助于获得运动训练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刘巍  付凯  裘鹏 《管理科学文摘》2010,(10):172-173
随着排球运动水平的迅速发展,决定比赛成绩将更加趋于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体能训练作为技、战长训练的基础,将越来越会成为排球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点应着重于通过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来有效的促进机体机能水平的提高和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和探讨将会对排球运动训练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一、表象技能训练的作用表象训练是运动员有意识地在头脑中再现或完善运动表象,从而增强运动员的心理调控能力、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适应性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表象训练又称为表象技能训练、念动训练等。表象训练有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学习的效果;表象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少和克服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充分发挥运动水平;表象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能力,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