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贡伍家坝恐龙动物群的蜥脚类已作了报道。本文论述的是本动物群中的剑龙化石。自贡伍家坝恐龙动物群中的剑龙化石经修复,整理出两个个体:其中一具保存较为完整的个体被选为正型:化石编号:02505(重庆市博物馆编号)。另一具作为副型标本,化石编号02506(重庆市博物馆编号)。这是目前在亚洲发现的最多、最好的一批剑龙材料。它们保存完好,层位确切,与之共生的蜥脚类和兽脚类丰富。这就为进一步确切了解剑龙类的形态特征、系统演化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龟,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自出现至今,它在地球上已生活了二亿多万年之久。自贡地区曾是爬行动物生活过的乐园。在其广泛分布的中生代陆相地层中,不仅保留有大量的恐龙化石,而且龟的化石也极为丰富,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较高的科学价值。1985年,龟鳖类(化石)研究专家叶祥奎副教授曾有过评述:“自  相似文献   

3.
<正> 一九八五年四月,四川省自贡恐龙博物馆在自贡市西南约15公里的仲权乡彭塘,获得一具晚侏罗世剑龙化石(其野外发掘编号为"zY-1").这具剑龙从头部至腰部的骨骼基本关连,是较完整的骨架,仅缺失大部尾椎与部分肢骨.由于尚未修复,暂时还不能作种属的对比与讨论.值得报道的是,我们在这具剑龙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自贡大山铺蜀龙动物群简报 Ⅰ.剑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蜀龙动物群(Shunosaurus fauna)是新发现的一个恐龙动物群。它主要产于四川盆地的下沙溪庙组和西藏昌都地区的察雅群。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化石产地是自贡市的大山铺。大山铺恐龙化石的发掘和报道已引起国内外古生物工作者极大兴趣。1981年4月,日本朝日新闻社派记者采访了该化石产地的发掘现场。同年应朝日新闻社之要求,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将在该化石点采集到的一具完整的剑龙头骨,作为特别展品参加  相似文献   

5.
1989年10月30日,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文博馆员欧阳辉,在指导本馆技工陈科金对1985年4月发掘于自贡市郊的一具较完整剑龙进行修理时,发现了珍贵的恐龙皮肤化石。成为轰动“恐龙之乡”的一大珍闻,倍受关注。化石皮肤保存在灰绿色砂岩的紫红色泥岩夹层中,与这具被修理的距今约1.4亿年的晚侏罗纪、剑龙的肩区骨板联系在一起。皮肤及印模的表面纹饰说明,其表层由网状分布或略呈覆瓦状排列的六角形角质鳞构成,与现生蛇、蜥蜴等爬行动物的皮肤近似。目前,修露出的皮肤面积约400平方厘米,每平方厘米含有三枚大小相似,形态一致的角质鳞片。  相似文献   

6.
四川自贡大山铺富产中侏罗世的龟类。这批化石,除个别几件已有记述外,其余更多保存在自贡恐龙博物馆的标本均未报道。本文除对它们进行系统记述外,并综观我国迄今已知中侏罗世的龟类,建立一新科,成渝龟科(Chengyuchclyidae fam.nov.),解决了我国这一时期龟类长期未定的归科问题。  相似文献   

7.
1972年,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地质学院)叶俊林教授回自贡探亲期间,在自贡市贡井区河街东岳庙后面山崖边由山崖壁上塌落下来的几块巨石上发现许多小型的恐龙足迹化石,但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未予报道。最近,叶俊林教授把他的发现告诉我馆。我馆立即派人前往现场调查确认,并对足迹化石进行了采掘。化石点位于自流井背斜西南端的西北翼。化石保存在下佛罗统自流井组马鞍山段中部砂岩层(过去叫郭家拗砂岩)顶部一黄绿色、灰黄色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层面上。在我们所采掘的总计约7平方米面积的岩石层面上,保存有近300个恐龙足迹化石。据调查,…  相似文献   

8.
从1979年12月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在四川省石油局川西南汽矿综合队的协助下,在自贡市郊大山铺发掘了一处恐龙化石埋藏层。化石埋藏于一大的砂岩透镜体中,透镜体暴露的长度近40米,宽约12米,厚度最大处达4米。含化石层可分4层,化石密集,保存较完好,这是一个罕见的恐龙化石埋藏体。1972年,该化石产地即由国家地质总局第七普查大队发现,并报告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77年进行了试掘,采获一条大型的原始蜥脚类恐龙,该恐龙化石被命名为蜀龙(Shunosaurus),  相似文献   

9.
新近,自贡恐龙博物馆科技人员,在市郊和平乡田垮村附近的晚侏罗世上沙溪庙组灰紫色砂岩中,发掘出一具长达8米多的肉食性恐龙化石。这具肉食龙的头骨保存完好、颌骨带有牙齿,头长近1米,且与颈椎、肩带、背椎、肋骨、腰带、尾椎关联在一起,基本上保持着原始的埋藏状态。这具恐龙化石的尾椎,首先是当地农民在采石修  相似文献   

10.
李毅  李飞 《化石》2016,(2):66-67
正2016年3月11日上午,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发起,自贡市国土资源局、自贡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主办,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承办的"南方丝绸之路化石论坛"在自贡举行,来自全国的60余名古生物学者及科普工作者、西南各省(区、市)古生物专家委员会负责人齐聚一堂,交流化石研究、保护和利用之经验,对建立在化石保护基础上古生物学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当天,与会专家学者还为四川省第一座"化石村"——自贡土柱村保护站进行了揭牌,并正式启动了"南方丝绸之路化石科  相似文献   

11.
恐龙是往昔生命长河中最为成功的类群。它自出现到绝灭整整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一亿六七千万年之久,有着极其辉煌而又悲壮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当我们今天凭借其历经沧桑、万古不朽的化石去大胆扣响远古历史的沉重大门,静静倾听往昔生命的阵阵呻吟,细细窥测洪荒岁月的风云变幻,才会有那样一番抑制不住、感怀不已的激动心境!  相似文献   

12.
祖国青藏高原的南缘,有一条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这里,山峦重迭,群峰插天,婀娜美丽,绰约多姿。海拔8882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象一座巨型的金字塔,挺拔毕秀,巍然屹立于白雪皑皑的群峰之上。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工人、解放军和科学工作者,对东起亚东,西到吉隆,雅鲁藏布江以南我国境内五万平方公里的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当在我国人民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我国登山队(其中一名女队员,八名男队员)继1960年之后又一次胜利地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表现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我国人民无坚不可摧、无高不可攀的大无畏气概。消息传来,人人为之振奋。“铃,铃——”,电话里传来“老相识”刘瑛的叫声,“珠穆朗玛峰地区发现的化石展览会,今天在我馆开始展出,……”。这是盼望已久的好消息,我赶忙向自然博物馆走去。“欢迎!”老刘已站在门口笑呵呵地说:“老游,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西北地区 ,也曾多次出土古象化石 ,其中陕西省旬邑县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古象化石出土点。早在八十年代 ,这里出土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中 ,有一具古象化石。如果装架复原 ,估计体长约13米多 ,高4 7米 ,超过1973年甘肃合水县出土的“黄河古象”化石。有关专家研究后初步认为 :它属剑齿象 ,生存年代距今约200至300万年。同时出土的还有犀牛、豺、虎、羚羊、鹿、野猪、三门马等20多种其他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松、竹等植物化石。1994年1月 ,旬邑县又陆续出土古象化石等各类化石345件。有关专家称 :“这批古化石的出土 ,…  相似文献   

14.
1985年7—9月在自贡市所属四区、二县开展蠊的种类和密度调查,现报告如下:自贡市位于四川南部,包括自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和荣县、富顺二县。海拔高度250—85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7.8℃,七月均温27.0℃,一月均温7.5℃,一半以上年份不会降至0℃以下。一、方法四区、二县均设调查点,分别对餐厅、居民点、酿造厂、糖果厂、酒厂、旅馆、食堂、农村住房等每种生境各放诱捕盒19个以上。诱捕盒为12×12×4厘米3的塑料蟑螂盒。诱饵采用拉丝饼干。诱捕盒晚放晨收,每盒在底层中央和上层的槽内各放少量诱饵。二、结果共获…  相似文献   

15.
<正> 1979年8—9月,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南部查布地区进行第四纪地质调查时,在该区出露的白垩系岩层面上发现了一批足印化石。该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基底岩层为中生代白垩纪灰绿色,紫红色砂页岩,上覆第三纪灰绿色、紫红色粘土岩,第四纪湖积,冲积,风积物零星出露于沟谷地区。流水侵蚀与风蚀作用常使白垩纪灰绿色砂页岩直接出露地表。该岩层面上多处发现同类足印化石,其中一处足印化石保存良好,数量丰富,简略介绍如下: 于该点约70平方米面积上共见28个足印,明显分为大小不同,排列方向不同的四组。其中两组分别为正北与北东走向,另外两组为西与南西走向。全部足印均为负型,三趾,中趾长于两侧趾,左侧趾略短于右侧趾(照片1)。朝北行走的一组,有足印八个,足印长约49公分,宽约36公分,两足印间距(跨步)约140公分;朝北东走的一组有足印八个,为四组中足印最小的一组,足印长约20公分,宽约15公分,两足印间距约72公分;  相似文献   

16.
据四川省盐业钻井大队杜仲祥工程师报告:四川盐业钻井大队资中第一井附近约200米处发现足印化石。1981年3月27日我们到现场进行了调查发掘。据当地社员介绍,现保留足印化石的晒场原为一小山包,1966年将山包挖去后,足印化石就裸露于地表,当地群众称之为“金鸡脚印”。经我们调查,在约400平方米面积的晒场上,发现有大小不同的四种类型足印化石,较清楚的共有48个,其中两类足印化石保存良好,一类为四趾型(见照片),一类为三趾型。据钻井大队杜工程师介绍,该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基底岩层属中生代中侏罗世早期凉高山砂岩。足印化石就保留在该地区凉高山黄色砂岩上部。根据上述特点及足印的大小、形态,初定为恐龙足印化石,而且至少是四个不同种属的恐龙在这里活动过。在约400平方米面积上发现成群的、不同属种的恐龙足印化石,在我国还是少见的。这一发  相似文献   

17.
黄果树地区发现智人化石黄果树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属贵州镇宁县境,群峰迭嶂,山川秀美,植被茂盛,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溶岩广布,黄果树大瀑布更是闻名遐迩的自然风光旅游区。自1992年起,笔者对该区喀斯特溶洞进行广泛的调查。最近对水西庄村两个洞穴作了初步发掘...  相似文献   

18.
<正>由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叶勇等5人编著的《自贡地区侏罗纪恐龙动物群》一书问世了。这是第一部关于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综合研究的著作,填补了自贡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系统研究的一项空白,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兴趣和关注。该书在收集、整理大量相关研究的历史资料基础上,系统总结了1915年至今90年来,特别是自贡恐龙博物馆建馆近30年来,在自贡地区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所有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并从动物群组合的角度探讨了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组成面貌、时代分布状况和演变关系,使读者对自贡地区出土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专业性博物馆。自1959年建馆以来,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在搜集、整理自贡地区盐史文物资料,开展科研,组织陈列,向广大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与科学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他们还从本地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在自贡恐龙博物馆尚未建立之前,主动承担起保护本地区古生物化石的责任,作了大量工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当我们高兴地看到自贡恐龙博物馆已初具规模并日益显露出它神奇光彩的时候,当然不会忘记盐业历史博物馆在保护自贡地区化石中所作出的贡献。笔者先后在盐业历史博物馆和恐龙馆筹建办公室工作十四年,现据有关资料和个人回忆整理出这篇拙作,以表达自己的怀念和崇敬心情。  相似文献   

20.
1957年四川石油勘探局的一个野外队由关耀武領队,在四川渠县湧兴区平安乡太平砦,发見了些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化石送到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鑑定,这是第一次在中国所发見的比較保存較好的剑龙化石,而且是由地貭工作者亲自在产地采集的材料,所以特別值得重视。因为以前的材料都很破碎,有些产地不是那末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