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脾肾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献,综述了脾肾相关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实验研究概况。脾肾相关的研究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今后可以拓宽思路,从不同角度对脾肾相关性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升降学说的角度探讨了脾肾两脏在生理病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指出脾肾升降失常是疾病的一个重要病机。脾肾的生理病理关系对临床上确定治疗原则以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明代医家注重脾肾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肾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生理方面,在“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认识的基础上先天肾与后天脾互济资生,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得气血旺盛,元气充沛,诸病不染;病理方面,若脾肾互济失调,即脾肾失济时,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导致一系列疾病;治疗方面,治  相似文献   

4.
从升降学说的角度探讨了脾肾两脏在生理病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指出脾肾升降失常是疾病的一个重要病机。脾肾的生理病理关系对临床上确定治疗原则以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脾肾相关理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伤寒论》中脾肾相关理论的运用,指出其集中体现在太阴、少阴病的辨证论治中;肾阳虚是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在治疗上均以恢复阳气为宗旨,具体分析了温脾为主兼以温肾,温肾为主兼以温脾和温脾以治肾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肝的本义及肝脾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中医理论的源头所论,对肝的功能特征罢极之本、主疏泄、主藏血,以及肝病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并从现代医学的视角,揭示肝的本质,同时探讨肝脾相关的渊源及临床运用上的意义。[结果]从本质上讲,肝的功能与现代医学中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相类似,对机体各种功能起着调节作用,协调各脏腑之间的功能。肝的发病极易影响他脏致病。在各脏腑的相关之中,以肝脾相关尤其密切,肝从脾衍生,协助脾之运作,并完善了脾的功能。肝脾病变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得益彰。[结论]进行肝病与肝脾相关病变的临床证治的探讨,对肝脾脏腑的本质研究及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越  唐琳  徐筱玮 《中医学报》2022,37(2):249-253
老年糖尿病肌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脾虚肾亏.本文基于脾肾相关理论,分析了老年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中医药辨证防治,从健脾、补肾角度探讨了中医药防治理念,确立了健脾补肾的基本治法,同时又兼顾瘀血、湿热等实邪的存在而佐以清利.治法主要包括健脾益气、补肾填精、健脾补肾.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与各组织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用,但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病理上又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临证时决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局部病变,也不能单纯地看成一脏一腑的病理变化,而是着眼于整体进行治疗,故常常采取上病治下,下病治上;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同治和几脏并治的方法。1 上病治下,下病治上肺居上,属金;肝居下,属木,肺为气之主,原以肺金制肝木,若肝气太旺,可致肺气之清肃失调而成病。如患者,男,50岁,1997年5月初诊。半年来咳嗽不止,多痰,咽痒不舒,胸脘痞闷,情感不舒则加重,苔薄…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五行学说进行了剖析,认为五行学说不能很好说明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不能完整地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五行用繁琐的语言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和诊治原则。指出教材上的五行内容已显得落后,没有必要写入教材。应该用五脏相关理论代替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10.
肝脾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决定了两者密切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的相互为用,病理状态的相互传变,临床诊疗过程中的肝脾同治。认识肝脾相关对临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早的古典医著《黄帝内经》言:“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六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愁。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肝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点。”详述了生命过程中脏腑胜衰的变化,指出人到中年以后由于脏腑功能的逐渐减退,而导致机体功能和形体的衰老,因而增强脏腑功能,达到健身抗老的目的,为中老年保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归纳和分析历代医家有关中医肾与心、肝、脾、肺关系,梳理近20年来国内学者结合现代生理学、病理学观点对这些学说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并讨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肺肾相关"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提出了肺肾之间经脉相连。在生理功能上,肺肾两脏相互联系,如《景岳全书·杂证谟》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肾共同调节呼吸运动。在病理上,肺肾两脏亦相互影响,《素问·水热穴论》在论述水肿时提及"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表明肺肾功能失调时可表现水液代谢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功能系统观、脏象联系观和天人整体观3个方面解读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内涵,认为五脏相关学说以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为基础,以中医学的功能观和整体观为指导,引入现代系统观,整理提高历代医家对脏腑相关性的零散认识,明确提出了联系的观点,突出强调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中医脾肾与糖尿病发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以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为典型临床表现,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中医认为脾肾两脏在糖尿病(消渴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历代文献,提出脾虚为糖尿病发病之始动因素,肾虚为其关键因素,脾肾亏虚为其基本病机,脾肾同治为其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6.
李顺民教授承袭国医大师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从“脾肾相关”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思路。认为肾性蛋白尿的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为本,兼以湿热、湿浊、瘀血、风邪扰肾为标;治疗以健脾补肾为治疗总则,兼顾利湿、清热、祛风,并在治疗的全过程注重调畅气血。健脾可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补肾常用参芪地黄汤加减。通过调理脾肾脏腑气血,可协调五脏,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7.
18.
对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提出缘自20世纪60年代,是基于对中医五行学说的继承和发展的一种理论学说.五脏相关是指人体可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其系统内部、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五脏相关学说体现了现代中医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功能系统观、脏象联系观和天人整体观三个理论层次的整体认识.其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临床研究是课题的工作重点,医案研究是主要切入点之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人机结合方法,是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9.
肝脾相关理论认为肝与脾生理上制中有生,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相传变,肝病可传脾,脾病亦可及肝,这与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具有相似之处。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系统紊乱是各种慢性肝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其引起的消化道临床症状与中医脾虚的证候表现存在一致性。因此,基于"肠-肝轴"学说和中医肝脾相关理论,可认为肝郁脾虚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痰、湿、瘀等为其发病的关键,治疗应以疏肝健脾为法,同时注重解毒通络,祛除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关欣  黄飞  展慧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1805-1806
五脏虚损是衰老的基本特点,其中尤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肾虚为根本,肝衰为先导,脾虚络阻是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故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运用天人相应的思想,结合肝、脾、肾三脏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对老年患者进行情志、饮食、运动等的辨证施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肝、脾、肾三脏分别论述老年中医护理,以期达到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