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彭政国 《建筑》2001,(8):45-46
点式玻璃幕墙是由驳接头和玻璃通过通透式驳接和背切式驳接而组成 ,玻璃是重要连接件和受力件。穿透式点式玻璃幕墙是不锈钢驳接头穿透玻璃上的圆孔 ,驳接头露在金属外面。背切式驳接点式玻璃幕墙是不锈钢驳接头不穿透玻璃 ,驳接头深入玻璃厚度的 6 0 %左右。穿透式点式玻璃幕墙又分沉头式和浮头式 ,沉头式的驳接头沉入玻璃外表面内 ,表面平整美观 ,玻璃孔洞为锥形洞 ,加工复杂 ,玻璃厚度不应小于 10mm ,浮头式接头露在玻璃表面。点式玻璃幕墙采用透明的白色玻璃 ,不同于隐框玻璃幕墙用镀膜玻璃 ,从室外直接可以看到室内空间 ,没有框格式…  相似文献   

2.
点式连接全玻璃幕墙亦称为点驳接式玻璃幕墙,由三部分组成:玻璃、支承玻璃的结构系统、玻璃与结构系统间的连接构件(驳接头).控制点式连接全玻璃幕墙质量应从幕墙的各种组成构件的加工质量和最终的安装质量着手,因国家至今尚未制定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使得我们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尽快制定出相应的验收规范及标准,来控制点式连接全玻璃幕墙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前,点式玻璃幕墙在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承载性能研究通常采用驳接件与玻璃分开进行分析。利用有限元3D实体模型,考虑了尼龙垫层在矩形驳接件与玻璃之间的作用,设置了各种参数,在考虑风荷载和自重荷载共同作用下,分析了各种参数对矩形驳接件与单层玻璃整体协同工作时玻璃面板的承载性能的影响,并与规范中点支式幕墙中玻璃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为进一步完善点式玻璃的设计和在实际工程中点式玻璃幕墙进行整体受力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拉索式点式玻璃幕墙是近几年国内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幕墙体系。其大跨度、超高的索网结构与点式玻璃幕墙共同组成完整的受力平衡体系,施工难度较大。通过对55m高索肋组合点驳接式幕墙的体系深入分析,明确其受力特点,通过仿真模拟验算、明确施工顺序、测量及监测、同步对称张拉等技术,保证了玻璃、索具等材料的下料精度,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提高了点驳件支座的安装精度,降低了幕墙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5.
以展览馆建筑玻璃幕墙为例,研究点支式玻璃幕墙施工精度控制技术,并分析垂直度安装偏差和相邻两接驳爪中心对角线差对玻璃幕墙应力和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垂直度安装偏差的增加,玻璃不同位置处的挠度均呈现非线性增加趋势,应力均呈现指数增加趋势;随着相邻两接驳爪中心对角线差安装偏差的增加,玻璃不同位置处的挠度均呈现非线性增加趋势,应力均呈现“S”型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驳接式玻璃结构建筑及其玻璃板承载性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驳接式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但对它的理论研究却滞后于它的工程应用。通过对驳接式幕墙节点构造的研究 ,分析了驳接式玻璃幕墙的受力性能 ,并列举了相应的工程实例。最后 ,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不同形式玻璃板的受力特性作了比较与分析 ,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玻璃幕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结构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单一的铝合金框玻璃幕墙发展为系列无框玻璃幕墙,主要有吊挂式、吊挂加驳接式、全驳接式三种类型。全驳式无框玻璃幕墙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内通过各种轻钢结构用各种驳接件连接在一起,形成柔顺、通透的幕墙表面。这样,既保留了铝合金框玻璃幕墙的安全性,又摆脱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幕墙业的运行趋势也是突飞猛进,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有框玻璃幕墙已发展到今天普遍应用的隐框玻璃幕墙、单元式玻璃幕墙,以及铝板、石材幕墙等等。1998年点驳接式幕墙在国内首次出现,2000年开始在北京、深圳,南京等几个大城市陆续使用。今年国内不少建筑幕墙工程都开始大规模采用此类玻璃幕墙,但其中存在问题非常严重。一些设计和施工单位赶时髦、一窝蜂,在对点驳接式玻璃幕墙的特点、用途、设计、制造和安全性缺乏真正认识的情况下,盲目设计、施工,结果造成幕墙质量低劣,玻璃破裂,危及安全。因此,  相似文献   

9.
全玻璃幕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金 《上海建材》1998,(5):15-16
1 全玻璃幕墙概况 全玻璃幕墙是随着玻璃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的多样化而诞生的,它为建筑师创作一个奇特、透明晶莹的建筑提供了条件,全玻璃幕墙已发展成一个多品种的幕墙家族,它包括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点式连接全玻璃幕墙和拉索式全玻璃幕墙。 点式连接全玻璃幕墙也有人称作接驳式全玻璃幕墙。它改变了过去着重用玻璃来表现窗户,表现建筑,表现质感,表现体型的传统手法,而是更多地利用玻璃透明的特性,追求建筑物内外空间的流通和融合。人们可以透过玻璃清楚地看到支承玻  相似文献   

10.
点支式驳接玻璃幕墙是用金属(通常选用各种牌号的不锈钢)扣件(专业术语驳接头),将玻璃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支撑结构上,从而形成完整的玻璃幕墙体系。作用于点支式驳接玻璃幕墙上的荷载通过驳接系统(驳接头及其连接机构)传递到幕墙的支撑结构上(图1、2)。这种幕墙的驳接头穿过在面板玻璃上钻出的圆孔,从而形成点连接,再通过连接机构,将小片玻璃驳接成整体幕墙。每片玻璃的支承点通常为四点,也有六点或八点。其力学模型和铝合金玻璃幕墙四边简文的受力学分析模型有很大的区别。连接机构(通常用驳接爪)的作用竖向将玻璃连成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柳州两面针行政办公楼玻璃幕墙工程所采用的驳接爪式点支承幕墙技术,具体就驳接爪式点支幕墙的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技术要素进行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单层索网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整体结构受力研究通常采用拉索与玻璃分开进行分析。本文利用有限元3D实体模型,考虑了竖向与横向预应力拉索非平面及矩形驳接件与玻璃之间的作用,设置了玻璃厚度、竖向预应力索与玻璃间距、竖向索与横向索间距、索直径和预应力等参数,在风荷载和自重荷载共同作用下,对矩形驳接单层索网玻璃幕墙协同工作下的整体结构,在各种参数下进行了受力有限元分析,并与以通常计算方式所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完善点式玻璃的设计和在实际工程中单层索网玻璃幕墙进行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点式玻璃幕墙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建筑外墙上,本文介绍福州置地广场高度23m的弧形点式玻璃幕墙安装和双曲面干挂石幕墙的施工安装技术及几项新工艺,同时提出其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4.
古有沂  程钢 《施工技术》2001,30(6):22-23
较详细地介绍了"全通透支点支撑驳接式"玻璃幕墙的施工及其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5.
玻璃幕墙是钢结构在建筑中大量应用的产物,目前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常采用幕墙的形式。点支撑钢结构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耐久性。本文通过对点式玻璃幕墙中的钢结构支撑工艺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的研究,分析点式玻璃幕墙的有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包芳  沈菁  孙山 《江苏建筑》2001,(3):16-21
介绍目前国内第一个超大面积预应力拉索结构点驳接玻璃幕墙施工中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工艺,预应力索结构安装工艺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驳接式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本文在仅考虑玻璃板面外受弯的情况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作了比较,将模型1(考虑了垫层)和模型2(既考虑垫层又考虑垫层和玻璃板之间的摩擦滑移)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改变模型的几何参数讨论各种参数对玻璃板和驳接件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玻璃板厚度和驳接件大小对玻璃板的最大应力和挠度影响较大,而驳接件的厚度以及垫层的参数变化对玻璃板的最大应力和挠度影响较小;垫层对玻璃板的应力影响很小而对减小驳接件的内应力效果很显著;本文在定义平均节点转角的基础上,增大垫层厚度和减小垫层的弹性模量均会增大玻璃板的平均节点转角,但实际的节点平均转角很小。有限元与规范中点支式幕墙中玻璃板的设计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规范中规定驳接式玻璃板公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建筑》2013,(12):107
江苏兴业幕墙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各类幕墙工程的设计、制作、安装和维护于一体的建筑幕墙企业,于2009年获得二级建筑幕墙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兴业公司以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作保证,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可全面从事隐(明)框玻璃幕墙、点式玻璃幕墙、单元式玻璃幕墙、索结构玻璃幕墙、金属板幕墙、石材幕墙、采光顶、大跨度网架、无柱雨棚等的设计、制作、安装和维护。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索桁架具有结构上的高效性和建筑上的美观性,常用作点式玻璃幕墙后的结构支撑。主要对预应力钢拉索点式玻璃幕墙中的索桁架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许水金 《建筑技术》2004,35(9):656-657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餐厅部分幕墙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倾斜抓点式肋驳接玻璃幕墙,其构造见图1。面积2000m2,水平倾斜度78°。面板采用双钢化低辐射中空玻璃,肋玻璃采用双钢化夹胶玻璃。抓点系统采用SUS316不锈钢铸造而成(图2)。1倾斜抓点式肋驳接幕墙的特点(1)采用玻璃作为幕墙的支撑结构,幕墙通透性好,结构无锈蚀问题。(2)玻璃幕墙玻璃肋与水平倾斜78°,玻璃肋与钢板连接主要借助于连接面的摩擦力,故对玻璃肋的连接钢板安装技术要求高。(3)玻璃肋玻璃与面玻璃通过抓点驳接系统和结构胶形成完整体系,受力简单明确。(4)玻璃与玻璃肋间通过夹板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