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心内科护理基础上进行自我护理干预。入组时及出院后6、12、24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心衰知识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自出院后6个月起,实验组自我护理、心衰知识及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得分逐渐增加,而对照组得分逐渐降低;实验组出院后6、12及24个月自我护理、心衰知识及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CHF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增强其对心衰知识的掌握,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四化延续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5年10月起开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四化延续护理,选择实施前(2015年4~9月)和实施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自本院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各49例.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干预后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延续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个月内再入院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四化延续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老年群体实施干预,有利于该类患者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降低再入院风险,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回访,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出院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及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再住院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可改善自理能力及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电话随访.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价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情况,并比较其在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电话随访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内科专科护士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干预组予心内科专科护士实施连续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访,观察两组在出院后6个月内疾病加重次数及再次入院次数、改良Barthel指数(ADL)、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评分。结果两组在出院6个月内疾病加重次数及再次入院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MLHF的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专科护士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计划可减少疾病加重次数、减少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养结合背景下延续护理在骨科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患者216例,根据所在病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医养结合背景下延续护理模式,包括医院护理部分、医养互换部分及出院后延续护理部分,为期6个月,评价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时间效应和分组效应存在交互作用(P0.01),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医养结合背景下延续护理能够利用三级综合医院、家庭及社区的优势,明显提升骨科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丰富延续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院后随访干预对中青年男性心力衰竭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中青年男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6个月随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后性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得分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出院后随访干预可以提高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明尼芬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MLHFQ)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ESCA和MLHF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M)、早期评估(E)、自我管理(S)及交流(C)要素的出院准备服务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7月1日~2022年3月1日收治的1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MESC要素的出院准备服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出院准备度、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MLHFQ)]及出院后3、6个月非计划再入院率。结果:干预后,两组出院准备度、自我管理能力、MLHFQ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内非计划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MESC要素的出院准备服务有助于提升CHF患者出院准备度、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效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电话随访。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价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情况,并比较其在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电话随访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范康复随访流程在出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出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出院时接受常规康复指导和出院后随访,干预组采用依据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制订的随访手册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第6周、第12周、第24周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和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逐步升高趋势(P0.01)。结论应用规范康复随访流程对出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康复随访,可提升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模式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健康状态、遵医行为、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出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健康状态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健康状态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健康状态得分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以互联网为载体、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合作的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病区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105),观察组给予"互联网+"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措施.采用亚特兰大心衰知识问卷、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分别在入院时和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知识得分率、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和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知识得分率、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和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计划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性出院指导及出院后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出院准备计划。对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以及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准备计划可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延续性护理效果,改善健康结局。  相似文献   

15.
秦玉霞  李惠萍  韦学萍 《护理研究》2014,(16):1979-1981
[目的]观察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我国当前医疗体制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个院区10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人进行研究;两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另外给予延续护理服务,延续到病人出院后6周;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周评价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MLHFQ得分)。[结果]两组病人在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出院后6周,干预组MLHFQ得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118分±2.179分、5.490分±2.434分,P=0.000)。MLHFQ各维度得分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照组仅症状维度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CCM),比较两组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时运动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运动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CM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联合心脏康复手册在院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出院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出院前2 d发放自制心脏康复手册,并于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身体领域、其他领域及生活质量总分均优于出院前且优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行为得分优于出院前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联合心脏康复手册能有效提高院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对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照顾能力、降低再住院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抽取对照组20例、干预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出院计划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6个月、12个月的再入院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月、3月、6月自我照顾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后6月、12月再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计划服务可以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照护能力,减少再入院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多学科延续护理模式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实施手术的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予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多学科延续护理。分别采用肺癌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C43)、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文版、Likert评分法对2组的生存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和满意度进行评估。在出院后1、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共83例患者完成整个随访流程,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角色、情绪功能维度得分、总体健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共性症状、特异症状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4.31±0.79)分,高于对照组的(3.14±0.98)分(t=6.016,P<0.001)。结论对肺癌术后患者,实施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多学科延续护理模式其应用效果较好,可作为延续护理的有效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模式。采用自制问卷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和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延伸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