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及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高效生产低凝清洁石油产品的FDI双重异构加氢组合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组合技术集成了FDC多产低凝石油产品的加氢异构裂化工艺技术和FWSI加氢裂化尾油异构脱蜡-加氢补充精制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其中,FDC加氢裂化工艺技术采用液相辅助混合技术和高异构性能加氢裂化系列催化剂,并  相似文献   

2.
荆门石化200 kt/a 润滑油加氢改质装置试生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荆门石化总厂200kt/a润滑油加氢改质装置是我国第一套利用国内技术的润滑油中压加氢处理装置。该装置于2001年11开车一次成功,一个周期的试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润滑油加氢处理生产优质基础油工艺技术(RLT)可以生产粘度的指数高于95,色度小于0.5号,低硫、低氮且产品收率较高的优质润滑油基础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大的润滑油加氢装置———高桥石化 30万t/a润滑油加氢装置已生产出合格的润滑油产品。该装置的投产成功 ,表明其产出氢气纯度极高的 4万m3 /h(标准状态 )制氢装置 ,已能直接给 14 0万t/a加氢裂化装置和润滑油加氢装置供氢 ,从而为国产润滑油进军国际高端润滑油市场提供了条件。 30万t/a润滑油加氢装置是中石化首套润滑油加氢装置 ,也是我国最大的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装置。该装置引进雪佛龙公司润滑油异构脱蜡技术 ,是国际上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 ,产品质量达到API(美国石油学会 )Ⅱ类、部分达到Ⅲ类标准 ,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或领…  相似文献   

4.
文中阐述了聚α-烯烃润滑油的工艺技术进展.说明了国外具有先进的聚α-烯烃润滑油生产工艺的著名公司的生产技术状况.并对国内的生产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对我国合成烃油的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一系列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 ,主要有环烷基润滑油生产的工艺技术 ,含硫原油生产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的技术以及加氢裂化尾油制取粘度指数大于 12 0的Ⅲ类基础油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润滑油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了提高我国润滑油企业的竞争能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当前基础油生产中应采取的对策:"老三套"工艺积极应对含硫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优化基础油生产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装置,调整产品结构,生产Ⅱ及Ⅲ类基础油,加速基础油质量的升级换代;坚持科技创新,做强配方技术研发及添加剂业务。  相似文献   

7.
GTL润滑油基础油工艺技术进展、优势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金龙  粟斌  陈德友  赵巍 《润滑油》2004,19(2):6-10
GTL润滑油基础油的一般工艺技术由3个部分组成:合成气生产技术,合成液体烃生产技术,合成油加工技术。重点介绍壳牌、沙索、ExxonMobil、Syntroleum几大公司的GTL技术,并对GTL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及其前景、影响作了概述,指出GTL润滑油基础油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袁景利 《润滑油》2007,22(4):13-21
通过对大连石化未来原油供给趋势和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工艺技术及装置流程配置的状况分析,阐述了润滑油基础油加氢技术是实现润滑油升级换代和扩大资源适应性的必然选择的观点,提出了大连石化未来润滑油生产装置配置和安排的初步流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我国当前润滑油生产概况、产品结构、新产品的研制、润滑油生产的技术改造等问题。同时分析了润滑油产品的供需矛盾以及发展润滑油生产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6月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润滑油加氢异构装置在茂名石化成功投用,6月7日,顺利产出目标产品之一的Ⅲ类6号基础油,6月9日,成功产出Ⅲ+类6号基础油,标志着我国结束了润滑油Ⅲ类基础油生产技术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实现了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的国产化。这套润滑油加氢异构装置,采用加氢异构脱蜡生产高档基础油成套技术,是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  相似文献   

11.
陈锡武  周应斌等 《金陵科技》2003,10(1):43-47,57
介绍了加氢裂化尾油异构脱蜡工艺技术研究过程,通过对工艺条件、原料油性质、催化剂稳定性和产品性质及应用的考察,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小试结果说明:我们研制的加氢裂化尾油异构脱蜡技术压力低(6.0MPa),催化剂的稳定性、氢活化和氧再生性能良好,产品总液收高,目的产物选择性好,润滑油基础油馏分溴价低、粘度高,氧化安全性能好,是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和白油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2.
加氢尾油生产API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加氢尾油为原料,采用不同技术生产API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及工业应用,总结了加氢尾油生产API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优势及发展趋势。传统的"老三套"技术难以满足高端润滑油的要求,由于装置投资成本较低,目前在国内市场仍占很大比例(80%)。国内外加氢尾油生产API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技术相似,基本是采用加氢异构/催化脱蜡技术及加氢异构/催化脱蜡+加氢精制组合工艺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催化剂,加氢工艺是目前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开展了择形异构加氢工艺技术的研究,其典型技术包括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的WSI技术和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RIW技术,这两种技术已成功实现工业化,国内已有多套装置建成投产。  相似文献   

13.
润滑油高压加氢处理装置的工艺技术特点及工业试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我国引进的第一套 40 0 kt/a润滑油高压加氢处理装置的工艺技术特点。试生产的结果表明 :采用一段加氢处理 -常减压蒸馏 -二段加氢精制 -溶剂脱蜡组合工艺可以从劣质原料生产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国内外经济技术高速发展,润滑油产品也快速升级换代。这就需要企业更好的掌握润滑油的调合方法,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生产出优良产品。  相似文献   

15.
曾文磊 《高桥石化》2004,19(2):35-35
高桥分公司新建的300kt/a润滑油加氢装置引进Chevron公司的润滑油异构脱蜡专利技术,采用加氢裂化配异构脱蜡/加氢后精制的工艺流程。这在我国是第一套润滑油全加氢工艺流程,目前代表最先进生产高档润滑油的工艺技术。装置以大庆或卡宾达原油的减三线VGO、减四线  相似文献   

16.
外商在华润滑油市场拓展业务的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外国企业在华润滑油生产项目方面的投资和所具生产能力的情况及其产品所占市场的份额,指出车用润滑油和其它专业成品油是外商在华石油下游业务获利的重要来源,并在船用油和添加剂方面有计划地拓展业务;中国企业通过吸收国外技术增强了竞争实力,必须走引进、消化与创新之路;在未来的21世纪,外国企业以其在资本、技术、经验方面的优势将继续成为中国润滑油市场的竞争对手,建议我国加速开展高品质润滑油的研究及生产,力争国产润滑油在国内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润滑油调合灌装过程中原材料、设备设施、生产过程控制等油品清洁度的影响因素及现有工艺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问题,从基础油储存、调合生产过程控制、灌装生产过程控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油品清洁度工艺技术的改进方向和具体措施。重点制定了加强包装物清洁度控制、设定成品油清洁度标准、使用多级连续过滤器、采用多袋过滤器、采用过滤器压差在线监测和自动报警控制等五项灌装生产过程控制措施,对润滑油生产厂家灌装过程工艺技术改进和稳定成品润滑油清洁度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试成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建成1套年产1 kt润滑油清净剂的超重力反应器中试装置,采用该装置进行生产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润滑油清净剂的中试试验研究,并对高碱值石油磺酸钙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进行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碳酸化反应的最佳时间为58~62 min,该时间内,反应产物的碱值最高达到315.2 mgKOH/g,相应的运动黏度为35.6 mm2/s;采用卧式螺旋离心机对粗产品进行预处理的效果好于传统釜式法的预沉降脱渣方法;超重力反应器中试生产的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润滑油清净剂的性能优于传统釜式工艺产品,且满足石化行业标准SH/T0042-91中一级品的质量要求。确定的“三废”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超重力中试生产过程的低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9.
CNPC润滑油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组后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润滑油的生产在国内占有比较大的优势,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技术和生产能力。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市场占有份额较少是发展的首要问题。CNPC应加快对润滑油工艺技术的改造、进一步改善润滑油的品种和质量、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CNPC润滑油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相似文献   

20.
张永连  高纯林 《润滑油》1995,10(2):6-9,55
对中粘度润滑油基础油的试生产过程及质量进行了论述,并与原标准进行了对比,提出对今后润滑油生产和工艺技术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