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施钢基  梁丽珍 《吉林医学》2008,29(17):1446-1446
目的:探讨胆囊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胆囊鳞状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病理形态。结果:胆囊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胆囊颈部,为白色广泛浸润的肿块,镜下肿瘤细胞构成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图像分布于肌层中。结论:胆囊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疾病,分析病因与胆囊〉3 cm的结石,尤其是胆固醇型结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眼球表面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是一种最常见的发生在眼球表面的原发性上皮恶性肿瘤,主要有结膜鳞状细胞癌和角膜鳞状细胞癌,约占眼球表面恶性肿瘤的81.6%,其它尚有基底细胞癌和基底鳞状细胞癌。我院病理科自1975—2009年12月共诊断眼球表面鳞状细胞癌16例,本文探讨了眼球表面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临床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胆囊鳞状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病理形态。结果:胆囊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胆囊颈部,为白色广泛浸润的肿块,镜下肿瘤细胞构成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图像分布于肌层中。结论:胆囊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疾病,其发生与胆囊〉3cm的结石,尤其是胆固醇型结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詹玮  余蕾  刘幸  田甜  李珀  姬清华  张汝一  廖欣 《重庆医学》2016,(9):1286-1287
鲍温病(bowen diease ,BD)是一种皮肤的原位鳞状细胞癌,其表现为慢性病程且具有浸润性可能的低度恶性肿瘤。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肛周多发鲍温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Bowen病(BD),也称表皮内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有发展成侵袭性肿瘤危险的皮肤恶性肿瘤。目的:报道一系列采用莫氏显微手术(M M S)治疗的患者。方法:对1993-2002年间澳大利亚皮肤和肿瘤基金会在册的行M M S治疗的所有BD患者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调查研究。结果:调查了270例患者,大部分(93.4%)皮损发生于头部和颈部。50.7%患者为复发的肿瘤。20%患者最初误诊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无1例侵袭神经。95例患者行M M S治疗后随访5年,其中6例复发(6.3%)。结论:M M S治疗BD5年复发率低强调了皮损边缘控制切除的重要性,尤其在头颈部组织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手术切除的80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8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Erbin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肺鳞状细胞癌组织Erbin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bin表达阴性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Erbin表达阳性患者(P<0.001)。不同分化类型、临床肿瘤TNM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是否Erbin阳性表达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高(Ⅲ期)、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深层肌肉层、分化类型(高分化)、Erbin表达(阳性)等因素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肿瘤浸润深、多为高分化类型,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生存率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陈漫漫  伏晓  滕尧树  朱瑾 《浙江医学》2017,39(18):1617-1620
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s)主要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喉鳞状细胞癌、鼻咽鳞状细胞癌、鼻-鼻窦鳞状细胞癌等。Slug是锌指转录因子Snail超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是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本文就Slug与HNSCC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用于预后判断价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INCH(particular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dine rich protein)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宫颈组织和6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INCH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INCH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组织相关间质中呈异质性表达,表达量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与未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ederation Inte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分期的增加,其表达量越来越高(P<0.01),PINCH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结论 PINCH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异常表达,可能利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提示PINCH蛋白可作为肿瘤相关间质标志物来预测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病变,因病例少,很难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最佳治疗方案及预后,曾引起很多争议[1].为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规范, 对国内外有关乳腺鳞状细胞癌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经手术切除的59例阴茎疣状癌,其中54例原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经病理学研究和随访观察证实阴茎疣状癌恶性程度低,在诊断与治疗上应区别于鳞状细胞癌。治疗以局部肿瘤切除或阴茎部分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SKA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KA3蛋白在7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和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分析SKA3 mRNA在20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102例正常对照中的表达。GEPIA在线工具分析SKA3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关系。Linkedomics及DAVID在线网站数据评价SKA3基因的共表达基因及其富集通路。结果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KA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P<0.05)。SKA3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肿瘤神经侵犯密切相关(P<0.05)。SKA3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CND1、CDK1及CDK4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 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SKA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均高表达。SKA3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而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TROP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TROP2的表达水平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TROP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ROP2的高表达分别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TROP2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及hTERT的表达,探讨PinX1、hTERT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13例基底细胞癌、22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hTERT 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inX1蛋白和hTERT蛋白在30例基底细胞癌、46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inX1蛋白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hTERT蛋白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蛋白和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60,P<0.05).结论 PinX1和hTERT参与了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基础研究提供某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Survivin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的关系。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以P<0.05作为显著性界限。结果 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33例表达阳性,仅2例阴性表达,阳性率占94.29%,在20例正常皮肤中均为阴性表达。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关晚期或复发的宫颈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结局及预后因子的资料较少。选取Ⅳ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其一线治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比较非鳞状细胞癌患者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结局。患者与方法:研究共选取了200例Ⅳ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结果:共有58例宫颈非鳞状细胞癌及14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非鳞状细胞癌患者化疗有效率为53.5%,鳞状细胞癌患者为43.5%。组织学类型不是肿瘤应答的独立预测因子(P=0.797)。鳞状细胞癌(26.9%vs53.5%,P=0.005)与非鳞状细胞癌患者(47.1%vs65%,P=0.270)最初…  相似文献   

1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201-203
目的探讨食管不同病变组织中Pim1蛋白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食管内镜检查的食管活检组织标本182例,其中正常鳞状上皮组织3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4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3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7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组织中Pim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im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食管正常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m1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24.3%(9/37)、62.8%(27/43)、70.9%(22/31)、76.1%(54/71)。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m1高表达率显著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χ2=11.89、14.79、26.70,P<0.05),食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m1蛋白高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m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Pim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
(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 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BD、SCC及BCC皮损组织中PML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ML蛋白不表达
(阴性);BCC皮损中,全层几乎无PML蛋白的表达(细胞核阳性率为8.69%,细胞质阳性率为4.35%);Bowen病及Ⅰ~Ⅱ级SCC
皮损中,细胞核及细胞质均明显表达PML 蛋白,且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SCC。结论PML蛋白的过度表达在鳞状
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可能与SCC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AGE(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与amphoterin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RAGE及amphotein在27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以声带息肉作为对照组,结合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RAGE与amphoterin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表达强度按阳性细胞数计算。结果:RAGE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明显高于在声带息肉中的表达,转移性喉鳞状细胞癌表达高于非转移性喉鳞状细胞癌。Amphoterin在几乎所有的喉鳞癌中表达,且高于声带息肉中的表达。结论:RAGE与amphoterin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喉鳞状细胞癌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phA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其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法(SP法)检测9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80例正常鳞状上皮中EphA2的表达情况.结果 EphA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鳞状上皮(p<0.01),EphA2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和TMN分期有关(p<0.05),而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 EphA2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EphA2的高表达可能提示了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四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4)表达与食道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0例食道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ER4的表达。结果食道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ER4的过度表达率为68.33%。食道鳞状细胞癌中HER4的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结论 erbB4基因是食道鳞状细胞癌生长的一个调控基因,干预HER4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治疗食道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