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颈部大血管损伤合并血气胸八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茂  陆行 《中华创伤杂志》2000,16(7):435-436
1992年 1月~ 1998年 6月 ,我科先后收治 13例颈部大血管损伤患者 ,其中 8例合并开放性血气胸 ,经救治 6例痊愈 ,2例死亡。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8例中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13~ 5 8岁 ,平均 32岁。全部单侧受伤 ,左侧 3例 ,右侧 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0 .5~ 2 .5h ,平均 1.5h。致伤原因 :8例均为锐器伤。其中玻璃扎伤 5例 ,刀刺伤 2例 ,竹尖扎伤并存留 1例。损伤部位及合并伤 :8例伤口均位于颈后三角区 ,长 3~ 10cm ,平均 5cm。其中颈总动脉断裂 1例 ,颈内静脉损伤 7例 ,颈外静脉损伤 5例 ,锁骨下动静脉损伤 3例…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 1989年以来 ,收治了 6例颈部血管刀刺伤大出血病人。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16~ 42岁 ,受伤至入院时间 10min~ 2h。刺伤血管包括右颈总动脉 3例、左颈内静脉 1例 ,右颈内静脉 1例 ,左颈总动脉合并左颈内静脉 1例。急诊Ⅰ期手术4例 ,纱布填塞延期手术 2例 ;一次输血最多 42 0 0ml,最少 15 0 0ml。术后胸导管漏合并锁骨坏死行带肋骨的胸大肌皮瓣修复 1例。 6例均治愈出院 ,1例近期声音嘶哑 ,2个月恢复。随访 3~ 5年无脑血管供血不足。肋骨代锁骨病例 ,1年内肋骨与锁骨与胸骨连结愈合。典型病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疾病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8例进行64排CTA锁骨下动脉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结果 8例均获得清晰影像,锁骨下动脉均显示中重度狭窄,其中左侧5例,右侧3例;6例为单侧近端狭窄,2例为单侧近段和中段狭窄;有软斑块3例,硬斑块5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快速、准确、清晰、无创地显示锁骨下动脉狭窄并评价狭窄性质、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 1995 - 0 6~ 2 0 0 0 - 0 6共收治心脏刀刺伤 10例 ,救治成功。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19~ 35岁。入院时均伴有失血性休克 ,7例有呼吸困难 ,意识障碍 5例 ,全组病人X线胸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血气胸。刀口长约 1.5~ 3cm ,平均 2cm。位于前正中线至左侧腋中线 4~ 7肋之间。损伤位于右心室 5例 ,左心室 2例 ,右心房 3例 ,合并肺挫伤 7例 ,胸廓内动脉损伤 2例 ,急性心包填塞 3例。2 结果紧急手术 ,围手术期用时 30~ 6 0min ,失血 15 0 0~ 35 0 0ml。术中发现全组病例心包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多见于中老年人 ,青年人少见。本文报告 1例因大动脉炎所致青年性脑梗塞 ,经介入治疗后痊愈。患者 男 ,2 1岁 ,因头晕、右侧肢体无力 4d于 2 0 0 0 -11-0 5入院。曾用丹参及 6 5 4-2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既往有一过性肢体无力史。查体 :发育正常 ,神清语利 ,右侧肢体肌力减退 ,左侧桡动脉搏动减弱。辅助检查 :头颅CT平扫示左侧额叶腔隙性脑梗塞。升主动脉造影 :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闭塞 ,左侧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 (图 1)。之后 ,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 ,先行左侧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溶栓 ,之后行球囊导管扩张术 (图 2 )。术后当…  相似文献   

6.
向志  时德 《中华创伤杂志》2003,19(8):501-502
锁骨下血管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损伤 ,伤后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如不及时有效处理 ,可导致患者死亡。笔者总结我院近 10年收治的 12例锁骨下血管损伤 ,就其诊断、治疗等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均为男性 ,年龄 18~ 4 6岁。刀刺伤 9例 ,交通伤 2例 ,高空坠落伤 1例。右侧 7例 ,左侧 5例。单纯动脉损伤 5例 ,单纯静脉损伤 4例 ,动静脉合并伤 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 2h~ 18d ,最迟 1例院外行清创加压包扎后形成假性动脉瘤转入我院。合并锁骨骨折 1例 ,血气胸 1例。 3例入院时已呈失血性休克状态 ,5例开放性损伤者…  相似文献   

7.
122例周围血管损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围血管损伤是外科急诊常见的一种损伤 ,重要的血管伤常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及肢体缺血坏死。早期处理不当常可危及生命。我科自 1979~ 1998年共处理 12 2例 (147条血管 )血管伤。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2 2例中 ,男 86例 ,女 36例 ;年龄 5~ 70岁 ,平均 2 9岁。就诊时间 :10min~ 3个月 ,平均 1h。损伤部位 :颈总动脉 3条 ,锁骨下动脉 3条 ,腋动脉 8例 ,腋静脉 2条 ,肱动脉 2 1条 ,肱静脉 3条 ,头静脉 1条 ,骨间动脉 1条 ,尺动脉 18条 ,桡动脉 2 8例 ,髂总动脉 1条 ,髂总静脉 1条 ,髂外动脉 3条 ,股动脉 2 3条 ,股深动脉 2条 ,…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颈动脉球部内膜厚度为对照,评估右锁骨下动脉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CA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确诊为CAD患者的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图像资料。CCTA病变程度使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颈部血管病变使用超声下血管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估(测量点为双侧颈动脉球部和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分析CAD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并以颈动脉球部IMT值(取双侧平均值)为对照,评估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IMT值与冠状动脉Geni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颈动脉球部IMT增厚,其中发生在右侧颈动脉球部43例,左侧40例,双侧40例。37例患者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端IMT增厚,IMT增厚的发生率颈动脉球部右锁骨下动脉起端(分别为100%和90.70%),但IMT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右锁骨下动脉双侧颈动脉球部(r分别为0.83和0.67)。结论CAD患者的右锁骨下动脉IMT增厚发生率低于颈动脉球部,但其与冠脉Genisini积分有较高的相关性,高于颈动脉球部,右锁骨下动脉IMT是CAD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窃血征的彩色多普勒特征,评价不同程度的椎动脉返流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或无名动脉狭窄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锁骨下动脉窃血征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并与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左侧病变24例,右侧8例,其中隐性窃血3例,早期短暂性窃血6例,晚期短暂性窃血8例,完全窃血15例.超声对窃血征患者病变部位狭窄情况直接显示率较低,为25%(8/32).患侧椎动脉返流程度与病变部位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结论:锁骨下动脉窃血征的重要特征是病变侧椎动脉返流,根据椎动脉返流程度可以推测锁骨动脉起始部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复杂锁骨下动脉及颈内静脉损伤伴胸膜顶破裂、血气胸的诊断及救治过程,首先进行介入治疗及建立体外循环,继而行颈内静脉结扎、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救治成功.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锁骨下动脉狭窄引起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10例患者行MSCTA检查,对比剂使用碘海醇80~90 ml,流速3~4 ml/s,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阈值140~160 HU.图像后处理:扫描后将图像薄层1 mm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行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以左侧椎动脉分出处为界,将左侧锁骨下动脉分为近侧段和远侧段.结果 狭窄位置:近侧6例、远侧4例;局限性狭窄6例,多发性狭窄4例,总狭窄部位14个;狭窄范围0.8~2.0 cm,其中≤1 cm 10例,1.1~2.0 cm 4例;管腔狭窄程度≤50%7例、9部位,50%~70%3例、5部位.与DSA检查对比,其显示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基本一致.结论 MSCTA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的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9月~1991年10月使用NS15型水囊式X线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对1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了治疗[1]。就治疗效果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97例,女33例,年龄16~72岁,平均42岁。输尿管上段结石39例,其中左侧23例.右侧16例;输尿管中段54例,左侧28例,右侧26例;输尿管下段37例,左侧22例,右侧15例。左侧最大结石3.0×1.4cm,最小结石0.5×0.3cm。右侧最大结石2.0×1.3cm,最小结石0.4×0.6cm.双侧输尿管结石2例.多发结石1例。1.2治疗方法输尿管上段结石多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中段结石多采用俯卧…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外科治疗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血管损伤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治疗较为困难。我科1980~ 2 0 0 0年收治 5 1例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4 8例 ,女 3例 ;年龄 10~ 5 1岁 ,平均 3 4岁。致伤原因 :刀刺伤 4 5例 ,机动车撞击致闭合性损伤3例 ,医源性损伤 2例 (多次血透损伤桡动脉 1例 ,大腿深部组织病检损伤股动脉 1例 ) ,铁渣击伤锁骨下动脉 1例。致伤部位 :股动脉 4 2例 ,臀上动脉 3例 ,锁骨下动脉 2例 ,肱动脉 3例 ,桡动脉 1例。开放性损伤病例均在基层医院进行过清创缝合 ,且出血较多 ( 1例曾出现失血性休克 )。伤后至出现包块…  相似文献   

14.
1病历简介患者,男,56岁。体检发现左上肢无法测及血压来院就诊,平时无任何不适症状。使用sequoia-512多普勒彩超仪8MHz高频探头探查发现:左侧腋,肱动脉频谱单相,血流速减低,呈四肢动脉狭窄远端血流信号改变(图1)。追踪扫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实变,其内回声增强,内径约1.16cm;CDFI显示该处无血流信号流入(图2)。而左侧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血逆流入该侧锁骨下动脉(图3)。图1肱动脉血流频谱单相,流速减慢,呈狭窄后远端血流改变。图2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管腔实变,无血流信号流入。图3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逆流入锁骨下动脉。2讨论锁骨下动脉狭…  相似文献   

15.
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目的 分析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 (3DCE MRA)显示的颈部动脉常见病变 ;与DSA比较 ,明确 3DCE MRA诊断颈部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 741例超声多普勒怀疑颈部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 3DCE MRA成像 ,并根据其病变表现总结分类。 2 0 6例病人同时行DSA检查 ,将颈部动脉分为颈总、颈内、颈外、锁骨下及椎动脉 5个部位 ,由 2位放射学专家独立评估DSA及 3DCE MRA血管资料。结果  3 6 7%病例 (2 72 / 741)显示无异常。 63 2 9% (469/ 741)显示颈部动脉有病变 ,共计 82 7段 ,其中动脉粥样斑块占 3 4 2 2 % (2 83段 ) ,动脉狭窄占 3 4 46% (2 85段 ) ,动脉闭塞占 3 3 8% (2 8段 ) ,动脉发育纤细占 14 87% (12 3段 ) ;动脉开口变异占 3 87% (3 2段 ) ,动脉扭曲占 3 63 % (3 0段 ) ,动脉瘤占 0 72 % (6段 ) ,动脉夹层占 1 2 1% (10段 ) ,肿瘤包绕或推压动脉占 1 45% (12段 ) ,术后复查占2 18% (18段 )。对 2 0 6例的 412段血管与DSA比较 ,3DCE MRA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主要是对动脉粥样斑块 (2 56段与 2 83段 )和动脉狭窄 (2 58段与 2 85段 )存在一定的高估。但对 412段血管整个样本 ,两种方法在同一部位诊断各种血管病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相似文献   

16.
精索静脉曲张在男性发病率高达 10 0 %~ 14 0 % ,合并不育者占 19 0 %~ 4 1 0 %。我院自 1998- 0 1~ 2 0 0 1- 0 6 ,采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 93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腹腔镜组 93例 10 7侧 ,年龄 14岁~ 4 2岁 ,平均 2 2 4岁。其中左侧 83例 ,右侧 1例 ,双侧 9例 ,17例伴婚后不育。触诊检查 :2度 87侧 ,3度 2 0侧。对照组 79例84侧 ,年龄 15岁~ 4 4岁 ,平均 2 2 8岁 ,其中左侧 73例 ,右侧 2例 ,双侧 4例 ,11例伴婚后不育。触诊检查 :2度 71侧 ,3度 13侧。1 2 手术方法 腹腔…  相似文献   

17.
三维对比增强颈部动脉MRA动脉期及延迟期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颈部动脉增强MRA动脉期及延迟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颈部3D CE-MRA图像显示的动脉形态进行分析,观察每例颈部动脉的6支血管即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扫描采用3.0TMR系统(Siemens,Trio),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马根维显后动态扫描。结果:统计85例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共510支动脉,比较分析动脉期与延迟期就颈部动脉的形态,结果显示完全一致375支,占73.5%,不一致135支,占26.5%。增强MRA动脉期上,有95支颈动脉或椎动脉表现为轻度狭窄,占不一致135支的70.4%,而在延迟期表现为正常。表现在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18支,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5例,左侧椎动脉起始部38支,右侧椎动脉起始部7例,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15支,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12支。另有40支动脉在增强MRA动脉期图像表现为中—重度狭窄,在延迟期则表现为轻度狭窄,夸大了狭窄的程度,占不一致135支的29.6%。其中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19支,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2支,左侧椎动脉起始部16支,右侧椎动脉起始部3支。结论:3D CE-MRA动脉期易导致动脉的起始部及迂曲部位狭窄的假阳性或夸大狭窄程度,因此在进行3D CE-MRA时不应只进行动脉期扫描,还要进行延迟期的扫描。同时还应结合原始图像,这样才能准确评价动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能量减影CTA(DE-CTA)对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诊断价值,了解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CTA表现、检出率及好发部位。方法 2009年3月~2014年1月期间,回顾性分析我院3148例经头颈部DE-CTA诊断为颅内动脉窗式变异21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发生率、部位、形态特征及合并症。结果 1在3148例患者中,检出颅内动脉窗式变异224个窗(218例),检出率为7.12%,其中位于基底动脉132个(4.19%),椎动脉45个(1.43%),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43个(1.37%),大脑中动脉4个(0.13%)。5例为基底动脉与椎动脉2个窗式变异,1例为基底动脉与前交通动脉2个窗式变异;2基底动脉中,128个窗位于中下1/2段,4个窗位于中上1/2段;椎动脉中,V3段27个窗(左侧16个,右侧11个),V4段18个窗(左侧8个,右侧10个);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中,A1段9个窗(左侧4个,右侧5个),A2段6个窗(左侧2个,右侧4个),A1与A1交界区3个窗(左侧2个,右侧1个),前交通25个窗;大脑中动脉4个窗均位于M1段;3根据血管变异形态分型:裂隙型126个,凸透镜型72个,重复型26个。9例合并颅内动脉瘤。结论双能量减影CTA能清楚、直观、准确的诊断颅内动脉窗式变异及所合并的其他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9.
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锁骨下静脉第 2段X线解剖特点 ,探讨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要点。资料与方法 在X线实时监视下 ,采用Arrow中央静脉管 ,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 180例次 ,包括右侧 110例次 ,左侧 70例次。穿刺点取锁骨中点下 1~ 2cm ,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 ,穿刺针对准锁骨头方向斜向内上、紧贴锁骨后缘穿刺 ,Arrow导管头留置于上腔静脉 ,3M敷贴外固定导管。并记录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第 2段的解剖位置。结果 锁骨下静脉第 2段一般走行于锁骨内侧中下 1/3处 ,占 80 .6 % (14 5 /180 )。其解剖位置在左右和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穿刺成功率 10 0 % ,对准锁骨头中下 1/3处 ,一针穿刺成功率达 95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安全、微创 ,成功率高。熟悉锁骨下静脉的X线解剖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向 ,可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7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于2008年3月24日入院就诊.CT检查示:右侧颞叶、顶叶梗死.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椎动脉开口处及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开口狭窄(图1),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双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外动脉参与右侧大脑半球供血.首先行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栓塞及右侧椎动脉开口处支架植入,分期全身麻醉下行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球囊扩张,扩张术后左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消失(图2).术后患者左侧肢体无力症状缓解.22个月后造影复查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管径正常,无再狭窄(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