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鹰  杨柳  徐昉 《中国药房》2010,(43):4046-4048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模型、丹参和EGB组,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处死大鼠,观察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构特征并计数健存神经元数量,检测血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变化,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结果:经过EGB治疗后,EGB组行为学评分和脑组织梗死体积测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EGB组的坏死及凋亡细胞大大减少,健存神经元数目((66.91±7.53)%)较模型组((43.51±4.77)%)显著增多(P<0.05)。EGB组血清SOD高于模型组,MDA低于模型组(P<0.05)。24h后模型组i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和EG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EGB能显著减小梗死范围,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提高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和抑制iNOS表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和异氟醚后处理+Smad3特异性抑制剂SIS3 HCl组(ISO+SIS3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24 h后Zea-Longa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HE染色评估脑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尼氏染色评估缺血脑组织中健存神经元情况,TUNEL法评估脑组织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中VEGF蛋白和CD34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对脑组织中p-Smad3、Smad3、VEGF和CD34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异氟醚能明显降低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损伤,增加缺血脑组织中健存神经元数量,减少损伤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增强p-Smad3、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Smad3抑制剂逆转了异氟醚的脑保护作用,加重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p-Smad3、VEGF和CD34的蛋白表达。结论异氟醚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激活Smad信号通路,促进VEGF和CD34蛋白表达,进而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预处理组。建立大鼠局灶性(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预处理组24h前先行20min的缺血预处理,再缺血2h再灌注24h;假手术组不阻断血流,模型组未做缺血预处理。比较各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脑匀浆LDH、CK及MAD含量。结果:模型组神经功能障碍高于预处理组(P<0.01),模型组和预处理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匀浆LDH、CK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脑匀浆MAD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匀浆LDH、CK明显低于预处理组(P<0.05),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匀浆MAD明显高于预处理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模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玉杰  梁玉鑫  徐燕玲 《安徽医药》2013,34(8):1066-1067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丁苯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的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奥扎格雷组以及奥扎格雷联合丁苯肽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和脑梗死面积以及脑组织中的IL-1和TNF-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神经行为评分、脑梗死面积和IL-1以及TNF-a含量均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奥扎格雷组和联合组神经行为评分、脑梗死面积和IL-1以及TNF-a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而且联合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奥扎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丁苯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谢健  闵苏 《中国药房》2011,(27):2517-2519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假手术、模型和SFI组。大鼠麻醉5min后经尾iv参附注射液10mg·kg-1,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比较各组血脑屏障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的病理改变以及相应功能的变化。结果:电镜下模型组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及管腔受压严重,神经元肿大,细胞膜连续性中断,胞浆肿胀、空泡化,细胞核肿胀、破裂,核基质密度增加,异染色质增加。SFI组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和毛细血管管腔受压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神经元肿胀,细胞膜边界欠清楚,胞浆肿胀,细胞核肿胀,核膜尚完整,核基质密度轻度增加,异染色质轻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SFI组缺血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改变;SFI组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SFI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改变程度,进而减轻神经功能受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影响,探讨Res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Res低剂量(15 mg.kg-1)干预组(R1组)和Res高剂量(40 mg.kg-1)干预组(R2组),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透射电镜法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内自噬空泡数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LC3的蛋白表达;RT-PCR法分别检测LC3和Beclin 1的mRNA表达。结果与M组相比,Res可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P<0.05);使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加;上调缺血皮质区脑组织LC3和Beclin 1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结论 Re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自噬的生成,上调LC3和Beclin 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A组)、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每组40只。A组和C组均按缺血2 h,再灌注0、2、6、12、24 h五个时间点(8只/组)分别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量脑梗死体积,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果再灌注12、24 h,A组较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A组与C组比较,缺血侧脑组织间水肿减轻,变性、坏死的神经元数量减少,空泡样改变减轻。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负荷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缺血半暗带侧皮质区FADD、Daxx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超负荷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高血糖大鼠模型,之后应用栓线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三大组:假手术组(A)、脑缺血再灌注组(B)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C).于缺血1h再灌注12h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目,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FADD、Daxx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3.50±0.55),梗死面积为(39.99±2.23),细胞凋亡数为(27.51土3.43),免疫组化检测FADD为(110.18±4.21)、Daxx为(101.26士3.27);Western blot检测FADD为(1.191±0.041),Daxx为(1.389±0.052).脑缺血再灌注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2.67±0.81),梗死面积为(30.13±2.04),细胞凋亡数为(18.28±2.09),免疫组化检测FADD为(131.46士3.24),Daxx为(123.16士2.19);Western blot检测FADD为(1.035±0.032),Daxx为(1.146±0.083).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面积、细胞凋亡数、FADD及Daxx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FADD、Daxx可能参与了超负荷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上调FADD、Daxx表达可能是超负荷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κB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组,每组15只。参照Zealonga等的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再灌注后,利用Bederson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CAI区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模型组NF-κB和caspase-3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尼莫地平治疗组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ongas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腹腔注射。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数和细胞凋亡率。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凋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为(2.83±0.75)分,治疗组为(1.83±0.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能明显减小脑缺血的梗死体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损害,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北医药》2012,34(1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大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雌激素大剂量组(EC组)、中剂量组(EB组)、小剂量组(EA组),每组40只,然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元凋亡,比较不同剂量雌激素组和模型组的异同.结果 不同剂量的雌激素组,神经元凋亡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探讨丁苯酞对其影响。方法54 只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8 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单宁酸-氯化铁(TA-Fe)媒染法显示海马微血管,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丁苯酞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均减少,SOD 活性升高、 MDA 含量下降,微血管数量增多,分支吻合成网,MVD 和MVA 值明显升高(P < 0.01)。结论丁苯酞可改善海马微血管分布,减轻自由基损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尼莫地平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缺血前、再灌注48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对正常组、缺血前注射尼莫地平组、未注射尼莫地平组及再灌注后注射尼莫地平组4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结果与模型组组相比,缺血前及灌注后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疗效,对脑缺血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而且在缺血前给药能减少大脑梗死的面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od组)、法舒地尔干预组(Fas组),再分为再灌注3h、12h、24h和48h,以及TTC染色组5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CytC蛋白、cas-pase-3的表达,TTC染色测量鼠脑梗死体积并计算百分比。结果①Sham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为0,TTC染色亦未见脑组织梗死;Mod组和Fas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TTC染色亦可见明显的脑组织梗死;但与Mod组相比,Fas组神经功能缺损少、NDS评分低(P<0.01),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②与Sham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Mod组和Fas组大鼠脑组织CytC和caspase-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其中CytC表达高峰出现在12h,caspase-3表达高峰出现在24h;Fas组和Mod组间比较显示Fas组CytC和caspase-3的表达又显著低于Mod组(P<0.01)。结论①法舒地尔能减轻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②部分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CytC和caspase-3表达增加可能是法舒地尔的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丹参+缺血再灌注组(C组),每组各9例。分别测定3组的血清ALT、AST、LDH的含量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ALT、AST、LDH含量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肝组织SOD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变化明显减轻。结论丹参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肝脏损伤,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测LT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外液谷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和神经细胞凋亡。结果:(1)再灌注组、治疗组谷氨酸基础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缺血后迅速升高,再灌注30min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再灌注组在30~330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30~330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低于再灌注组(P<0.05)。(2)TUNEL法发现治疗组凋亡细胞较再灌注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使用LTG治疗,明显减轻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增加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均正常喂养;溶剂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和瑞舒伐他汀预处理组(用瑞舒伐他汀5 mg·kg-1·d-1),均1次/天,连续灌胃10 d。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I/R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断头取脑,制作病理切片。TUNEL染色法原位检测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I/R组和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减少,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16):2198-2201
目的:研究清脑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络通胶囊组(阳性对照,0.05 g/kg)和清脑片高、中、低剂量组(1.52、0.76、0.38 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给药1 h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再灌注22 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观察脑组织海马区病理学变化,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三磷酸腺苷(ATP)、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以及海马区神经元稀疏、排列不规则等病理改变;脑组织中ATP、SOD水平降低(P<0.01),LDH、TNF-α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脑片各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升高(P<0.05),病理损伤改善;除清脑片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脑组织中各指标也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清脑片可升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ATP、SOD水平,降低LDH、TNF-α水平,并明显改善大鼠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藏红花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复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藏红花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术前7 d开始1次/d ip给予10、20、40 mg/kg藏红花素,另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尼莫地平(阳性药,1 mg/kg)组。测定脑电图恢复时间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术后24 h评卒中指数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法检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HE染色法行大脑皮层神经元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病变分级;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皮层神经元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生化分析法测定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素中、高剂量或尼莫地平预处理均明显缩短全脑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电图恢复时间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降低卒中指数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抑制脑组织含水量升高和伊文氏蓝渗入,抑制缺血大脑皮层神经元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和病变等级的升高,抑制缺血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降低凋亡指数,抑制ROS、MDA含量升高和SOD、CAT活性降低,抑制TNF-α、IL-1β、IL-6、IFN-γ含量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藏红花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抑制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张秀侠 《安徽医药》2016,20(3):445-448
目的 研究水飞蓟宾(SIL)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112只清洁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水飞蓟宾(100、200和400 mg·kg-1)预处理组和尼莫地平(32 mg·kg-1)预处理组,通过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6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测定脑组织梗死体积及含水量;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宾(200和400 mg·kg-1)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和含水量均显著降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均明显减轻,凋亡指数显著降低;脑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CPK,LDH含量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水分蓟宾400 mg·kg-1预处理组血清中T-AO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水分蓟宾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水分蓟宾能够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