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经济的发展受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本结合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选取了总产值指标、第一产业指标、第二产业指标和第三产业指标等四大类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西藏的区域经济系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评价,以研究西藏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探讨西藏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以期能为西藏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统一体.利用协同学分析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状态,并建立了它们协同发展的状态与调控模型.模型参数的计算是此模型的关键,本文在遵循其经济含义的基础上通过非线性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得出这些参数的近似代替值.最后,构建了徐州地区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状态与调控模型的具体形式,并指出了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广东省GDP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第三产业对广东省GDP影响最大,房地产业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的结论.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几年的广东省GDP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但是,结论众说纷纭,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涉及产业结构演进的本质.应用马尔科夫方法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试图探索研究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2012-2018年GDP数据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用2019年GDP数据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误差检验,并对未来三年GDP的增长状况作了科学预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关联度比较分析贵州省GDP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未来三年贵州省的GDP仍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第二产业对贵州省GDP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信息产业演化发展路径的深入探索,有利于增强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基于logistic成长模型,高精度拟合中国信息产业、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演化发展历程,详细揭示中国信息产业及其产业部门的演化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信息产业及其产业部门的演化发展速度,均符合先慢再快后慢的成长规律;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均强于信息制造业,但信息制造业的业态总量远超过信息服务业;总体而言,我国信息产业及其产业部门目前正处于成长后期,发展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7.
为了较为客观合理地评价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科学合理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型,并对模型的结果给出其合理的经济学意义.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产业投入指标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同,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应对不同的信息产业投入指标要素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同时...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黑龙江省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口结构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两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了二者的耦合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在时间角度上分析了黑龙江省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规律,在空间角度上分析了黑龙江省各个地区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分布规律.最后,针对以上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地区经济增长带动区域物流发展,区域物流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本研究选取广西2001年至2016年的统计数据,以历年货运量为参考数列衡量区域物流水平,以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邮电业务总量等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为比较数列,利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来分析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探讨影响广西区域物流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经济发展相关性最大的是农林牧渔业和第一产业,据此提出广西区域物流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种群动力学为主要理论依据,考虑企业创新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开发了企业创新种群成长动力学模型.研究某一区域企业创新种群内部,以及相邻区域企业创新种群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华东地区各省市的相关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基于种群规模的灰色性,构建灰色种群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空间关联性的灰色种群动力学模型适合分析企业创新种群内和种群间关系.华东地区各省市企业创新种群的竞争与协同关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对其关系的研究有利于优化不同区域的企业创新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界定产业升级内涵的基础上,根据陕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从产业升级的产出能力和投入能力两个维度构建了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突变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陕西装备制造业各下属产业升级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表明:装备制造业所属的七个子行业的产业升级能力存在很大差距,其中金属制品业的产业升级能力最强,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次之,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最差.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原来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消费不仅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而且也要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国存在的问题是,需求结构失衡导致产业结构失衡,拉动经济发展的消费比重偏低从而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解决问题的应对之策是,通过扩大消费比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并发展该产业,通过升级消费结构从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相关分析理论及其实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由于不同的产业部门和生活方式对水资源的消耗是不同的,经济的不同发展格局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水的需求,因此对宏观经济系统和水资源系统同时进行动态分析,才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以北京市为实例,利用相关分析理论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需求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计算,指出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用水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发展第三产业,调整第二产业是解决首都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8~2019年样本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以及Malmqusit指数,考察产业结构升级及其与能源效率交互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力度,从检验性回归系数看,产业结构升级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上游和下游表现的较显著,而中游不显著。因此,应从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政策出发,积极培育“政企社”合作机制,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基于实证方法的航空产业升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该框架通过元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建立了航空产业升级效果评价的初步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专家价值判断数据,以数据平均值判断指标重要性,删除评价重要性较低的指标;对剩余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删除因子载荷系数较小、对产业升级效果评价影响较弱的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将指标体系中对航空产业升级影响较弱的指标筛除,以克服信息冗余问题。最后,结合专家经验知识,依据主成分分析中的数据方差计算出指标信息量贡献比率为80%,从而验证了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第三产业发展预测的等维新息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民经济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 ,1 )模型建立了我国第三产业产值的预测模型,并对2 0 0 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进行了预测,进而建立了等维新息模型,得到2 0 0 1—2 0 0 5年第三产业产值的预测值,取得了良好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而提高产业竞争力,能够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产业运营费用,增进企业效益.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6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借鉴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广东省、福建省和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数据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福建省与湖北省的情况相比,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出现了较大变化,政策的推动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的扩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客运结构总体区域优化,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模型,以珠三角地区客运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各种客运方式的旅客周转量与相关经济社会主要指标间的灰色综合关联矩阵,对客运结构系统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作优势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化程度对客运结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再次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对客运结构影响小,但对客运总量影响大.珠三角地区在中短途客运方面,应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和地下铁道);在长途客运方面,应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和民航.  相似文献   

19.
余鹏  马珩 《运筹与管理》2021,30(3):177-182
借助“制造业高级化”产业升级理论, 从结构优度、价值链高度、环境保护程度三个维度构建制造业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TOPSIS思想, 以被评价对象数列和理想方案指标数列两相邻点间围成图形的面积来表征关联系数, 同时采用标准差修正G1组合赋权原理对指标赋权并进一步计算灰关联相对贴近度; 通过引入时间变量并赋予时间序列权重以实现对长三角制造业产业升级动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0至2016年间, 上海市排名最高, 江苏省略高于浙江省, 安徽省最低; 安徽省是长三角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短板。基于上述结论, 给出长三角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