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ANSYS模态分析,计算系统支架不同角度的模态参数。以90°(最大迎风面)为例,结合系统支架不同角度不同阶数的模态参数分析前20阶频率和振型的特点。结果表明:支架结构的固有频率比较低,且前十二阶振型都是集热器元件绕着z轴转动,说明支架系统绕z轴的转动刚度比较小,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但是其固有特性参数(固有频率和振型)随角度变化不明显,故设计时不需要考虑频率随角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自然循环槽式太阳能中高温集热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规模为50kW的自然循环槽式太阳能中高温集热系统,并对系统在不同太阳辐照和排汽压力工况下的传热特性及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的最低有效辐照条件为垂直镜面辐照度254~272W/m2;在较好的辐照条件下,本系统能够实现当天0.5MPa稳定排汽;在连续3d良好辐照条件下,系统产生的饱和蒸汽压力达到0.8MPa.在不同压力工况排汽过程中,由于辐照强度较小,管道热损失偏大,热管流量和携带热量偏小,自然循环换热系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冷换热现象.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季节性利用已经成为未来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道路集热蓄能融雪化冰技术作为能源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环保措施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初夏和盛夏太阳能路面集热,研究太阳能集热量等参数在夏季随时间变化规律,比较初夏和盛夏太阳能集热效果,探索基于蓄能的太阳能利用时段.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中储热油箱体积的优化过程。通过杭州市实际逐时太阳辐射数据,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结合40 m2的槽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固定的热能输出,以及储热箱自身的散热因素,分析在理想晴天和多云天气太阳辐射变化下,槽式太阳能集热装置中储热箱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为槽式太阳能集热装置中储热系统的设计提供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与国内相关部门合作,筹建我国第一座太阳能槽式热发电电站。  相似文献   

6.
槽式集热场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用太阳能槽式集热场替代燃煤机组加热器抽汽的混合发电系统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混合发电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热发电系统中太阳能发电部分的LEC大大低于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与风力发电相当;此外还对太阳直射辐射资源,系统寿命,集热场年平均效率,单位集热面积的成本对LEC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增强制冷系统的季节适应性,提出一种中温太阳能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 PTSC)驱动的氨水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对象,根据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平衡方程,在工程求解器(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ES)下,分别建立太阳能集热器模型和制冷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从制冷量、精馏热和系统能效比(COP)三方面分析了系统高压、系统低压、蒸发器出口温度和精馏器出口质量分数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量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降低;精馏热及COP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增加;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升高时,制冷量和COP均有增加;当精馏器出口氨的质量分数为0.977~0.999, COP在氨水质量分数为0.992时出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驱动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增强制冷系统的季节适应性,提出一种中温太阳能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 PTSC)驱动的氨水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对象,根据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平衡方程,在工程求解器(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ES)下,分别建立太阳能集热器模型和制冷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从制冷量、精馏热和系统能效比(COP)三方面分析了系统高压、系统低压、蒸发器出口温度和精馏器出口质量分数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量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降低;精馏热及COP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增加;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升高时,制冷量和COP均有增加;当精馏器出口氨的质量分数为0.977~0.999, COP在氨水质量分数为0.992时出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驱动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地区的一幢长10m,宽8m,高10m的三层民用徽派建筑为对象,进行采暖季太阳能贡献率分析.该建筑采用了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模块和可翻转百叶型太阳能集热墙等两种新型太阳能集热技术,在采暖季利用太阳能来辅助采暖.其中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模块和可翻转百叶型太阳能集热墙的平均集热效率可以达到50%和30%,建筑的太阳能贡献率能达到59%,结果表明新型太阳能集热技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可节约大量的采暖能耗.  相似文献   

10.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一维和二维传热数学模型是一组非线性代数方程,为改进求解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一维和二维传热模型的求解看作有约束优化问题,建立了集热器传热过程求解的有约束优化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优化函数fmincon进行求解。分析了传热流体入口温度及太阳能辐射热流密度变化对集热器性能的影响。采用fmincon函数求解集热器传热过程,计算速度快,计算过程稳定。分析表明,传热流体温度变化对集热器效率的影响大于太阳能辐射热流密度对集热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立式集热板太阳能热气流电站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luent软件对立式集热板太阳能热气流电站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立式集热板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空气流速、压力场分布。结果表明,流道内部中间速度最大,压力从地面到出口逐渐减少,预测在出口处有较小回流现象。速度与系统功率成正比关系,速度大小对功率影响较大,而集热板高宽比对烟囱内主流速度影响显著,当高度、宽度与入口直径比值为10∶2∶1时,主流速度最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系统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溶液集热/再生器是太阳能溶液除湿制冷空调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空气入口温度、湿度,溶液入口温度、浓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太阳能集热/再生器的再生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将环境温度、入口空气温度、入口溶液温度由20℃增大至40℃后,对应的再生效率分别上升了0.745%、3%、93%。提高入口溶液温度能够最大提升太阳能溶液集热/再生器的再生效率。随着通入空气的流量的增加,空气流量由0.02 kg/s增加至0.14 kg/s,再生效率增加了31%左右,而随着入口溶液浓度由0.30增加至0.38,再生效率由0.55下降至0.43,效率下降了22%。随着太阳辐射由0.5 kW/m2提升至1.5 kW/m2,再生效率由0.58下降至0.44,效率下降了24.13%。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太阳能集热砖对太阳直射辐射、漫射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吸收性能;然后根据测试数据绘出太阳能集热砖组成的集热墙的温度曲线,通过理论和实测证明太阳能集热砖的高吸热性能.  相似文献   

14.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采用翅化表面吸热板,溶液流程分为集热加温段与集热再生段的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集热再生器,采用等温模型与集总参数法对其做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翅化表面吸热板可通过扩大传热传质面积与增进局部紊流强度来实现传热传质过程强化;溶液流程二段式布置可保证传质方向以及实现近似于等温的再生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吸热板的翅化比有利于提高太阳能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15.
在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和简易燃煤发电系统能量转换的基础上,建立了发电系统两种不同输入功率的物理模型,得出了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瞬时光电效率表达式,分析了影响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电站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问题,分析了烟气的热力学特性;提出了4种集成发电方案。针对不同集成方案,以N600-24.2/566/566型发电机组为例,建立了热力计算模型,将机组煤耗降低量、机组节约标煤量和CO2减排量作为经济性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得出可行性方案。以影响传热效果和投资成本的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对烟气换热器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是一种普遍认可的方式,然而太阳能固有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系统供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针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供能可靠性进行探究分析,基于Dymola仿真平台和Genopt优化软件完成系统模型构建与优化设计,采用天津市30年历史气象数据来表征气象条件的随机性,对确定性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可靠性评估.为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经济学结构理论对75t/h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电、煤气、焦油的多联产能源系统进行了热经济学分析,提出了产品的单位成本和单位热经济学成本的计算模型.通过对系统设计工况进行分析发现:煤炭价格波动对蒸汽产品的单位热经济学成本影响最大;当气化炉在600~800℃运行时,所有产品的单位热经济学成本随着运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利用多联产系统生产的蒸汽和电力产品单位热经济学成本比热电联产时的产品成本分别降低了16.35%和20.57%.研究结果为煤多联产系统热经济性分析与评价、优化设计以及故障诊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