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相似文献   

2.
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1—1989年对41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平均损伤后123天),作了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经1—8年(平均4.9年)随访的29例中,结果16例为优,6例良,3例尚可,4例差。故作者认为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即使超过6个月,也应作切开复位;复位成败取决于是否解剖复位,并应在软骨明显破坏前进行。  相似文献   

3.
陈旧性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6例,临床疗效满意. 1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伤后时间45-321d,双踝14例,三踝12例,外观畸形巧例.踝关节疼痛、肿胀、不能负重.X线诊断:正位X线片示内踝距骨内侧面间距>3mm,距骨向外侧移位1.5~10mm,外踝向外侧移位,内外侧踝穴问距不等宽,侧位X线片显示外踝额面移位、距骨移位.CT三维重建:内外踝畸形愈合,关节间隙失去正常解剖关系,距骨向外旋转移位或向前脱位.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9年以来,收治各种踝关节骨折脱位74例,手术治疗56例,对其中43例进行了随访,发现外踝及腓骨的处理方法与踝关节功能有密切关系。临床资料本组43例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18~73岁。损伤原因:车祸16例,跌伤或扭伤12例,坠落伤9例,压砸伤6例。损伤部位:单踝11例,双踝25例,三踝7例。按Lauge-Hanse分类:旋后—外旋型17例,旋后—内收型5例,旋前—外旋型11例,旋前——外展型8例,垂直压缩型2例。合并距骨脱位32例。开放性骨折脱位24例。治疗方法4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尽可能恢复踝穴的关系。双踝骨折先行外踝固定14例。三踝骨折按外踝、后踝…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按照不同类型骨折脱位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结果参照Weber评定结果,根据患者的手术恢复状况分为优、良、可、差;其中优27例,良19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达82%。结论在开放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过程中,重视外踝及后踝的复位和内固定,整复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及正确处理踝关节韧带是手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重度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们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2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23例,女1例,年龄18~56岁。开放损伤18例,闭合损伤6例。合并症: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下胫腓联合分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987~1997年10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情况进行分析,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3个月。采用Weber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38例:优13例(34.2%),良18例(47.4%),差7例(18.4%),优良率占81.6%。其中单纯外踝骨折14例仅14.3%(2/14)获得解剖复位,临床疗效优良率达92.8%。手术治疗65例:优34例(52.3%),良23例(35.4%),差8例(12.3%),优良率占87.7%。其中单纯外踝骨折18例,83.3%(15/18)获解剖复位,疗效优良率为94.4%。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31例。术中没有下胫腓联合固定20例,80%(16/20)未发现有踝穴增宽,4例下胫腓关节有轻中度分离,疗效差。结论:⑴目前广泛应用的分类方法,没有一个可用来判断预后,踝关节损伤的分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⑵单纯外踝骨折,保守治疗可获满意疗效,手术比保守治疗并无优势;⑶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时,只要内、外踝及腓骨骨折准确定位,固定牢固,不需要固定下胫腓联合。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62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6周。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依据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85%(39/42)。结论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固定牢固、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宏修  黄传碧 《中国骨伤》2004,17(8):502-502
踝关节骨折脱位为临床常见损伤之一,若处理不当,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现将我科1996年3月~2001年10月住院治疗的53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踝关节完全脱位的损伤机制与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39例踝关节完全脱位患者,男25例,女14例;年龄14~69岁,平均31.6岁.闭合性脱位10例,开放性脱位29例;伴踝关节骨折23例.按距骨移位方向分类:内侧脱位15例,外侧脱位10例,踝关节后脱位10例,旋转分离向上脱位4例.保守治疗7例,闭合复位短腿石膏固定6周;手术治疗32例,包括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22例,其中行外侧副韧带修复6例,三角韧带修复3例;单纯行三角韧带修复2例;单纯行外侧副韧带修复6例;内外侧韧带同时修复2例.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7例.因踝部皮肤缺损二期行皮瓣移植7例,二期小腿下端截肢2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35例患者术后获1~4年(平均26个月)随访.伴骨折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6~25周).术后随访发现踝关节不稳定5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6.5分(48~96分). 结论 踝关节完全脱位早期应注意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和韧带的修复,防止后期关节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开放性脱位常伴有皮肤坏死,及时皮瓣移植对防止关节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58例,男41例,女17例;年龄19~61岁,平均43岁。手术时间为伤后29~76d,平均48d。骨折采用Lauge-Hansen分型,其中旋后外旋型37例,旋前外旋型21例。手术采用前内、前外双侧弧形切口,锐性探查内、外踝原始骨折线,清理骨折断端及踝(,外翻踝关节,直视显露后踝骨折块,清理后踝周围的瘢痕组织,用刀尖探查后踝原始骨折线。清理骨折断端,复位、固定后踝。以骨嵴为标志,恢复外踝的正常长度和力线,并用1/3管型钢板或普通钢板固定。内踝用螺钉或张力带固定。术后10~12周开始部分负重。结果5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5个月,平均37个月。2例出现浅表皮缘坏死,4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21~29周,平均25周。2例患者腓骨对位差。6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踝关节间隙变窄,有创伤性关节炎改变,其中2例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根据AOFAS评定标准,踝关节评分优31例,良22例,可5例,优良率91.4%。5例患者疼痛评分在20分,9例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10°。结论手术治疗伤后76d内三踝骨折,锐性探查原始骨折线,直视下复位后踝骨折块,保留腓骨的正常长度、旋转和力线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28岁。三踝骨折5例,内踝骨折27例,外踝骨折26例,其中内外踝骨折9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合并腓骨下段骨折4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各骨折分别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拧入1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关节;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可吸收螺钉,腓骨骨折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三踝骨折者据骨折片大小分别每一骨折用1或3枚螺钉内固定。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年,平均26个月,经Kennedy踝关节功能标准评分,优30例,良20例。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固定钉松动、踝穴不稳定、畸形愈合,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吸收螺钉是种新型内固定材料,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可免除二次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2例踝父节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美国足踝机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骨折部位的疼痛评估(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踝关节活动度.并对踝关节健侧与患侧的关节活动度差异,以及不同AO分型之间、骨折累及不同部位(单踝、双踝、三踝骨折)之间、不同随访时限之间这二种情况下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5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AOFAS评分平均为93.6分,优良率100%;VAS评分平均为0.17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62分.健、患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O分型之间、骨折累及小同部位之问、不同随访时限之问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张嵩图  林艺容  陈联源 《中国骨伤》2010,23(10):760-763
目的:比较手法整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旋后-外旋型Ⅲ、Ⅳ度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旋后-外旋型Ⅲ、Ⅳ度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平均37.17岁。60例患者分别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保守组30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组30例)。采用Mazur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和移位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5.27个月。踝关节功能按Mazur标准:保守组优16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手术组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骨折复位和移位情况:保守组优良25例,可4例,差1例;手术组优良28例,可2例,差0例。两组患者在关节功能与X线检查结果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和手术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7.87±3.34)、(17.37±4.64)d;治疗费用分别为(2506.67±649.10)、(11473.33±1564.90)元。两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脱位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保守治疗安全系数高,经济费用低,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2002年至2008年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14~71岁,平均41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61例中5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术后外踝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于术后3周愈合,内踝伤口全部Ⅰ期愈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7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35例,良13例,可13例。结论:强调踝关节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18.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它是一种关节内骨折,治疗需要精确的解剖复位和固定,以确保关节早期活动以及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如果踝关节骨折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可导致早期退行性关节炎和迟发性踝关节不稳定。我院从1996—2002年共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96例,其中手术治疗69例,对其中随访患者85例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63例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固内固定,修复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下胫腓联合分离仍不稳定者,给予皮质骨螺钉横向固定,后踝骨折块超过关节面25%者给予整复螺钉内固定,结果:随访4个月-5年。按齐氏疗效评定标准:优良53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84%,结论;强调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三角韧带,下胫腓前韧带,以及恢复下胫腓联合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类应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式及其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作用。方法:2001-2003年间收治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110例,男46例,女64例;年龄18~70岁,平均40岁。按AODanisWeber分型:B型85例,C型25例。采用拉力螺钉固定95例,位置螺钉固定15例。结果:1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3年。根据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的Mazur标准,本组优60例,良38例,可12例,差0例,优良率达90%。无一例断钉。结论:分类应用拉力螺钉或位置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是一种更科学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