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楂树之恋》以"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描述了静秋与老三的初恋故事,这个故事也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影片导演张艺谋在渲染这份“纯情”时.亦用一隐一明两条线索构建故事结构。叙事“隐线”是那棵会开红花的山楂树.而“明线”则是静秋与老三的初恋故事。  相似文献   

2.
电影《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一个以文革为背景的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影片围绕老三和静秋的爱情故事展开,最后以男主人公的去世结束。影片自然清新的拍摄风格和怀旧的色调成为该片唯美叙事的重要表达符号。并且试从符号隐喻和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对影片中的色彩处理和使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慧 《新闻爱好者》2011,(14):112-113
《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着力推出的一部新影片,被称作"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对此,各种评论褒贬不一。在人物和情节的塑造上,影片处处彰显出一种静美。同时批判了"文化大革命"的荒谬。在电影人物的选择上比较成功,尤其静秋的饰演者将那份纯洁与美丽完全演绎了出来。总体看来,影片着力传达的爱情的纯美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它值得当今时代的每个人去深思。  相似文献   

4.
在我小的时候最幸运的一件事儿就是我家与抚顺市图书馆为邻,彼此间仅隔一条马路,这让我受益匪浅.虽然如今已经年近半百,可每每回忆旧事,总要忆起图书馆,尤其是图书馆里那"静". 无论街面上如何车水马龙或人声鼎沸,走进图书馆你就会立刻感受到那里的"静".一进图书馆的大门是贯通的大厅和借书处,即使这里总是有人在走动,可也是井然有序地"静".人们所能听到的也就是那细微的翻检目录卡片的声音.如果有人不小心把那装有卡片的抽屉推拉得发出了声音,肯定会引起他人的注意,原本算不上动静的动静,在这种"静"地就算得上"震动"了!当年吸引我悄悄溜进那里的并不是书,就是儿时对那"静"的好奇.  相似文献   

5.
李慧 《新闻爱好者》2011,(7):112-113
《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着力推出的一部新影片,被称作"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对此,各种评论褒贬不一。在人物和情节的塑造上,影片处处彰显出一种静美。同时批判了"文化大革命"的荒谬。在电影人物的选择上比较成功,尤其静秋的饰演者将那份纯洁与美丽完全演绎了出来。总体看来,影片着力传达的爱情的纯美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它值得当今时代的每个人去深思。  相似文献   

6.
电影《搜索》作为陈凯歌最近的一部影片,它讲述的是一个由于公共汽车"不让座"事件所引发的媒体暴力、舆论暴力的故事。影片通过运用变化的叙事节奏,使得都市电影在表现张力上有了新的突破,同时自然的情节转换及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使影片更富有速度感、变化性。文章试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对影片关于动与静的关系处理进行分析以诠释其动静之美。  相似文献   

7.
江晓原:电影界有一种称呼,将那些经过数码修复或重新剪辑甚至重新配乐的影片版本,称为"Redux版",比如2009年王家卫推出影片《东邪西毒》的新版,就是"Redux版".这个词有时被译为"重生版".仿此,这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尼耳斯·玻尔集》,谓之"重生版"那是再确切不过了.  相似文献   

8.
静寂的园子     
没有听见房东家的狗的声音.现在园子里非常静.那棵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开着.阳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树上,给那些绿叶涂上金黄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头上是晴空万里.  相似文献   

9.
一、由影片《玛格丽特》引起的思考 2011年,著名导演肯尼斯·罗纳根拍摄于6年前的电影《玛格丽特》终于在人们的久久期待中登陆院线,片名取自杰拉尔德·曼利·霍普金斯的一首诗,《春与秋:玛格丽特,你还在哀恸吗?》.影片集中展示了"令人生厌"的丽萨——这位性格外露而又内心矛盾的纽约青少年——竭力对一场部分是由她引起的车祸进行善后的故事,并以此对9·11事件后在如漩涡般混乱复杂的纽约都市中自我与主体间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张艾嘉作品     
《中国新闻周刊》2004,(11):69-69
★《想飞》张艾嘉2002年导演作品。影片讲述了一个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紧密相连的故事,亦真亦幻的情节充满想象力。同时,张艾嘉没有因为技术的介入而减弱其影片特有的意境和人文气息。这部电影显示出张艾嘉作为一个导演的魄力和想象力。★《心动》张艾嘉1999年导演作品。叙述的是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初恋故事,直指人心的最柔软处。张艾嘉  相似文献   

11.
2004年9月6日,在网络虚拟空间里,一棵稚嫩的幼苗怯生生地试探着,摸索着,顶开土壤,破土发芽了.这颗幼苗,就是"出版学术网".如今一年过去,出版学术网一周岁了.  相似文献   

12.
故事是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主题的情节,它具备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从纪录片诞生以来,它就注重"讲故事".纪录片的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自1922年诞生近百年来仍被放映,这部影片质朴的叙事手法是它至今仍能够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探索频道的神秘悬疑系列和历史人物系列纪录片在故事性上尤为见长.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则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创了国内电视专栏的纪录片"讲故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余刚 《湖北档案》2009,(1):86-87
上个世纪50年代初,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故事影片《徐秋影案件》。作品的内容是依据1948年11月间轰动一时的一起哈尔滨市潜伏特务组织侦破案。影片中徐秋影的原型是哈尔滨市文教局女秘书赵洁珊,而那个女特务丘涤凡的原型则是哈尔滨市民政局女干部邵玉魁。  相似文献   

14.
学大寨     
"农业学大寨"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影响了中国十四年的时间.从1964年初,毛泽东提出--农业要靠大寨,"农业学大寨"的标语就遍布大江南北,"大寨红花遍地开"的歌声就响彻长城内外.截止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间段,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学大寨时期".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古树名树很多.大家都知道,天坛公园有棵翠柏号称"九龙柏",北海公园有棵白花银杏树号称"白袍将军",潭柘寺有棵歪脖松号称"遮阴侯".然而有一棵历经元明清三代近千年、号称"酸枣王"的酸枣树,却很少被人提起,就连园林局的一些老领导、老专家,也似乎感到挠头陌生.这棵酸枣王就生长在崇文门东花市大街上堂子胡同14号院内,它历尽沧桑,"委屈"而顽强生活了八个多世纪,至今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日本读书周(10.27~11.7)主题标语是"用落叶作书签读书之秋".日本读书周倡导读者不要沉醉在电气火车中埋读手机小说,要走进红叶静飘的公园,座在长凳上翻阅古典名著和文学全集,充分享受读书乐趣.日本读书周期间出版业频出关键词为:百万畅销图书、手机小说、超大型书店.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品的原始手稿大多只有一部,而传世之作<黄河大合唱>的手稿却是两部,并且同时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中一部是1939年延安的简谱手稿,简称"延安手稿".另一部是1941年莫斯科的五线谱总谱手稿,又名"交响大合唱<黄河>"手稿,简称"莫斯科手稿".目前这两部手稿都收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两个版本,充分展现了这部传世之作的全貌.但为什么会有两部手稿,其背后会有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拜白娘子传奇故事所赐,雄黄在民间的知名度可谓妇孺皆知.相比之下,与它颇有阴阳对照的雌黄,知名度大为衰减,大约只有略读过书的人才会隐约留意到信口之后的此君,而其具体究竟如何,实在是小众才肯关注的冷僻知识了. 《晋阳秋》里的掌故:王衍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这大约是信口雌黄的缘起.不过,信口而来的掌故,只是一种借喻,就雌黄之于更易,尚未落到根处.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民生新闻脱胎于央视<东方时空>那个著名的小栏目"百姓故事",也有人认为2002年元旦开播的<南京零距离>堪当"鼻祖".而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各地都有一些舆论监督类栏目出现,它们不同于后来<焦点访谈>的工整、严谨,反而是画面粗糙、脾气火爆,经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许可以把那些初级阶段的摸索,称为民生新闻产生的铺垫.  相似文献   

20.
<筑梦2008>是我国首部纪录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的大型纪录片.影片运用了多线交叉、宏观与微观兼顾以及对比的叙述手法,以"鸟巢"的建造为核心,通过四个故事,以丰富、鲜活的人物和细节描绘出一幅中国人民共筑奥运梦想的动人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