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建立了热采注汽系统热效率的计算模型。根据XX油田数据计算了2个注汽系统的热效率。提出了提高注汽系统热效率的三项措施:(1)降低锅炉的过剩空气系数;(2)按最大允许热损失设计地面输汽管线的保温层厚度;(3)使用视导热系数小的隔热油管,按箍增加隔热结构,防止热封隔器的泄漏等。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热采注汽系统热效率的计算模型。根据XX油田数据计算了2个注汽系统的热效率。提出了提高注汽系统热效率的三项措施:(1)降低锅炉的过剩空气系数;(2)按最大允许热损失设计地面输汽管线的保温层厚度;(3)使用视导热系数小的隔热油管,按箍增加隔热结构,防止热封隔器的泄漏等。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热采水平井的注汽效果,提高注汽热效率,设计加工了热采水平井蒸汽流量自调节装置.根据油藏的物性优化设计配汽器的结构,利用节流原理达到热采水平井均匀注汽的目的.该套装置已在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河口采油厂、孤岛采油厂、孤东采油厂、新堪等热采区块推广使用1 500井次以上.经现场应用表明,可大大改善热采水平井水平段的注汽剖面的均匀性,提高热采水平井的注汽质量,保证注汽计划的顺利实施,提高稠油热采整体开发效果,增油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稠油熟采注汽管道采用的保湿材料各类很多,但保温效果均不理想,热损失大,平均热效率只有93.77%。因此,保温材料的选择一直是各部门为提高保温热效率而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新型防水珍珠岩制品在稠油热采注汽管道上的应用,并取得了理想的保温效果,管道保温热效率达95.42%,对稠油熟采注汽系统的节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注汽系统热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东 《石油钻采工艺》2003,25(Z1):27-29
为了有效地降低稠油注汽系统各个环节的热损,在对锅炉、注汽管网、井筒分别进行热损失测试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提高注汽系统热效率的措施,即注汽锅炉采取自动调节风量和CO2干水清灰技术,注汽管网在优化保温材料基础上采用复合硅酸铝镁进行保温,注汽井筒采用高性能隔热管和保温接箍及伸缩管.实践证明,上述方法可减少稠油注汽系统的热损失,降低能源肖耗.通过以上各环节的改进使注汽系统整体热效率提高5%.  相似文献   

6.
通过编制注汽管线热效率计算软件,对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汽驱过程中地面管线和井筒热损失分别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总体热效率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个注汽管网中,井筒部分的热损失是最为集中的管段;要减少这部分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可以采用隔热油管注汽措施。汽驱时井筒部分全部采用隔热油管注汽,比采用光油管注汽可减少82%的井筒热损失,每年节约燃气成本近3 000万元。  相似文献   

7.
针对稠油热采注汽特点,根据注汽系统能量平衡和效率,结合热经济学,对注汽系统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根据节能、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优化了注汽锅炉运行参数,提高了注汽系统的机泵效率,从而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热采注汽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降低稠油注汽系统能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万成  王卓飞  赵建华  陈杰  魏新春 《特种油气藏》2005,12(4):94-96,99,i0014
从建立注汽系统能量平衡和火用效率入手,结合稠油热采注汽特点及热经济学原理,对注汽系统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结合注汽工艺的特点和节能、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热采注汽系统运行管理体系。通过对稠油热采注汽系统经济运行技术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出一条降低稠油生产能耗,减少稠油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为建立科学的注汽系统运行管理体系和节能技术的正确评价,确定合理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对于提高稠油热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稠油热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王庄油田t82区块现场试验以及对注汽锅炉相关指标的研究,在高压低渗区块注汽开发不同的工况下,综合考虑其他相关指标以及相关因素,对提高注汽开发效果非常关键。在热采注汽开发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区块、不同井组的实际情况对注汽效果进行跟踪,为动态调控注汽井注汽强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指标。地面设备设施的完好对注汽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对地面管线采取较好的保温措施可减少热损失。在加强设备设施检查与维护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锅炉故障停机次数。  相似文献   

10.
稠油热采注汽管道采用的保温材料种类很多,但保温效果大都不够理想,平均热效率约93.77%。新型防水珍珠岩制品用于稠油热采注汽管道取得了较理想的保温效果,管道保温热效率提高到95.42%,对稠油热采注汽系统具有可观的节能效果,在其它保温工程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谷志峰  张鹏  李飞 《石油机械》2003,31(7):20-21
组合式多功能热采泵在结构上采用了上、下2个同尺寸管径的工作筒,2个同径柱塞,1个中心导油管来实现大泵深抽强排技术,在上下泵筒之间增加一套环流注汽阀,实现下放杆注汽,在转抽时上提杆柱使柱塞进入工作位置,实现不动管柱转抽技术。该热采泵集下放管柱注汽技术、不动管柱转抽技术、检泵自动泄油技术及深抽强排技术于一体,具有注汽流道面积大、排液量大、泵效高、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和高效节能等优点。现场试验表明,它可提高热采油井综合效率10%~15%,提高采油强度40%~50%。  相似文献   

12.
根据稠油热采三维物理模拟相似准则,得到胜利孤岛油田特稠油油藏蒸汽驱及后续转热力泡沫复合驱三维物理模拟的实验参数并进行相关实验,基于实验结果,对蒸汽驱及后续热力泡沫复合驱进行三维精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蒸汽驱后转热力泡沫复合驱可有效抑制蒸汽窜流、改善蒸汽波及状况进而提高稠油采收率。利用三维精细数值模拟技术优化设计的热力泡沫复合驱工艺参数为:最佳方式为泡沫段塞注入,最优蒸汽注入速度为25 mL/min,氮气注入速度为1000mL/min(标准状况),泡沫段塞注入时间为1.0min,段塞间隔时间10~20min;利用相似准则对优化结果进行反演计算,可得到现场最优注采参数,该条件下特稠油油藏采收率可达到42.15%,较单纯蒸汽驱最终采收率(29.64%)提高12.50%。  相似文献   

13.
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在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主要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其中新开发稠油区块注汽压力高、注汽干度低和老区多轮次吞吐后采收率低、油汽比低是影响热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油水之间的高界面张力导致蒸汽驱替效率低是多轮次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提高稠油开发效果室内研究。对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配方进行优化研究。通过高温岩心驱替试验研究磺酸盐复配体系降低注汽压力的能力。研究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提高注入蒸汽驱替效率和岩心采收率的能力。研究不同注入方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体系可有效降低蒸汽注入压力。提高驱替效率和岩心采收率。2004年在胜利油田单家寺油田、孤岛油田、孤东油田现场应用12井次。单井降低注汔压力0.5~2.6MPa.周期采油量增加190~480t.截至2004年底已累计增油4600t。  相似文献   

14.
提高注汽锅炉系统热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稠油开采用注汽锅炉系统热效率参数的测试和分析,找出了造成热效率低的敏感因素。随后,从理论上给出了提高热效率的对策,并从现场实际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2001年8月对井楼三区2号注汽锅炉实施炉内喷涂HTEE—87型高温红外辐射涂料,同时将供油温度由90℃提高到110℃,混合油粘度由225 mPa·s降至115.8mPa·s,使锅炉雾化效果和燃烧效率明显提高,锅炉热效率由82.4%提高到85.1%。  相似文献   

15.
稠油蒸汽驱热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通过建立稠油蒸汽驱的开发地质模型,对蒸汽驱开发过程中的蒸汽注入速度、蒸汽注入干度、不同地层渗透率纵向分布,以及油层中存在隔夹层等影响稠油热采热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蒸汽的井底干度越大,地层渗透率为正韵律分布时稠油油田蒸汽驱的热效率越高;地层渗透率为反韵律分布时,良好的隔夹层可以提高稠油蒸汽驱热效率;较高的蒸汽注入速度可以提高油田采收率,但会降低热效率。  相似文献   

16.
常减压蒸馏装置加热炉节能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3.50Mt/a常减压蒸馏装置进行加热炉节能改造,通过改造余热回收系统、吹灰系统、燃料油与雾化蒸汽控制系统、烟气控制系统等,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改造后加热炉系统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加热炉热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燃料油单耗下降50.24MJ/t,年经济效益达556×10^4RMB¥。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区稠油油藏注蒸汽热采后储层物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将胜利油区稠油油藏在不同开发方式、不同开发阶段完钻的热采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与邻近或相同沉积条件下的老取心井的岩心分析资料进行对比,探讨了碎屑岩稠油油藏储层参数经过注蒸汽热采后的变化特点、变化机理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稠油注蒸汽热采与常规注水开采后的储层特性变化异同点,为稠油热采过程中制定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对策或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结合陆地稠油热采技术,研究了适合我国海洋稠油热采的方式。认为海洋稠油热采开发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平台生产寿命周期、平台空间分布、热利用率、注采井网、注汽时机及方式转变、热采经济性等。对于海洋常规稠油热采可依次选用蒸汽驱、汽水交替注入与热水驱等热采方式,可以采用反七点或反九点井网,使得在乎台安全生产期内采收率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